掌握營收成長的六法

王建彬/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任何企業莫不視營收為命脈,而個人曾協助1家集團企業經由1系列策略運用,即成功在隔年營收成長20%以上,以下結合幾項理論、顧問公司及本身經驗提出6個成長的步驟:

一、檢視企業對市場洞察力:只要找到機遇與風險,有什麼新產業機會、新商業模式、新交易方式等,在商研院輔導的這家廠商發展ESG、越南市場、年輕人口味的產品、高齡下一代產品、體驗店的擴展等,都是企業市場洞察力的結果。

二、公司本身的策略意圖:包含本身的願景與中、短期目標。願景是展現長期可持續的獲利能力、中期目標是有效合理的營運贏得市場成長機會、近期目標包含利潤、成長、市占率、新產品與顧客滿意度。這些都是掌握可持續獲利、市場成長及業績衡量指標。

三、創新焦點:企業應提出每年的創新之處,可以是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或業務流程創新,每年企業均應有技術與產品創新突破、服務模式深化提高顧客滿意度,以及精簡流程具體做法。

▲王建彬院長暢論營收成長6法,將對企業有所助益;圖為王院長攝於中興大學層峰興學院(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四、業務設計:確定目標顧客、提出適宜的價值主張、精準的獲利模式,是為3大重點。在業務設計中,有3種樣態:第1種為核心業務,是成熟的業務,收入與利潤的主要來源;第2種是成長業務,市場成長與擴增的主要來源;第3種是新興機會,未來長期成長的機會點。總之,每家公司都應掌握核心業務,把握成長業務,並探索新興機會。

五、執行關鏈活動與夥伴關係:為實現價值主張,必須要達成的活動,而這些關鏈活動需具差異化,畫出價值關鏈活動曲線,找出本身的特色,剔除不必要活動、減少沒價值活動、提升有價值活動,並創造出全新的價值活動。至於夥伴關係則須與互補者、異同業、上下游、顧客與社區形成緊密合作關係。

六、執行面的組織、文化、人才:包含組織架構、管理體系、流程與績效評估;人才的思維、能力與承諾;文化則價值信念、態度行為、組織氛圍,組織架構易、人才需靠良好形象、成長型公司、願景具吸引力來引才;文化則需領導人以身作則、讓員工參與,並提供必要協助,使策略與企業文化保持一致。

(本文作者係商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科技學會院士)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