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62期/2023年1月12日-2023年1月18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農曆正月初1,正是《彌勒佛》聖誕之日。在佛教中,彌勒菩薩具有慈悲、忍辱、寬容、樂觀,光明與未來等象徵意義;衪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祂是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人,地位極高,也是佛教三世佛觀念中的未來佛。
新春佳節,大年初1適逢彌勒佛聖誕,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彌勒佛》作品,見聞歡喜,廣增福慧。在此殊勝吉祥之日,最適大家多做功德,喫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讓我們一起祈求萬佛之祥光,龍天之讚頌,在新的一年護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疫情平息,人人健康平安,智慧弘開,身心自在,福慧無量,所願皆成,人間變淨土。

根據佛經記載中,彌勒出生在印度南天竺的婆羅門第中,祂姓「慈氏」,彌勒是梵文譯音,名「阿逸多」,用梵語來說就是「慈悲」、「最勝」的意思。在幾番轉世輪迴、時空交迭中,祂和釋迦牟尼佛(現在佛)結下很深的因緣,獲得佛陀授記後,在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菩提樹下得成佛道,轉妙法輪。佛祖入滅時遺言交代,要把現在世中未能成就佛果的弟子,交託給彌勒。
彌勒佛是大乘菩薩典型代表,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的賢劫第5尊佛,更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因修慈心三昧,且恆時戒殺護生,故以慈立名。菩薩在未成佛前,於兜率天宮說法修行,待時機成熟後,便會降生世間,並於龍華樹下舉行3次法會(龍華三會),普度有緣眾生。因此,菩薩又有「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