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和平,是另一個戰場;可惜世人只重視戰爭求勝,而很少研究和平的戰略戰術。
在今年2月由「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編著,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奔向戰場:危險十字路口的台灣」書中序言,丁守中董事長說:「我們認為在美中世紀霸權競爭大形勢下,政府採取一面倒的親美反中,只會造成兩岸風雲愈緊、危機日深,極有可能陷台灣成為霸權代理人戰爭的戰場。當全球媒體都擔心兩岸衝突及擦槍走火,但閱聽眾最多的台灣各新聞電視台卻仍只是充斥著社會新聞,使得國人鮮少國際觀,不關心也不了解國際大環境;更不瞭解當前台灣的處境與風險;民調顯示國人甚至還存有台海若有事,美、日會出兵援台的樂觀幻想」,似乎已預見了今日的圍台軍演。
事實上,共軍的圍台演習不是我方求戰的結果,相反的,是在國際情勢演變下,讓我們不得不承受的,那麼此刻軍力遠遜於大陸,只有奔向「和平戰場」,才能發揮台灣的軟實力。

共軍圍台的戰略是沿襲「毛澤東絞索戰略」,而我們的和平戰略則學自墨子的「非攻」思想,當年他和魯班曾經有次演習。話說,楚國要攻打宋國,墨子便去見了楚王想勸阻這件事,楚王卻說:「可是魯班已經給我造好了雲梯,一定要攻取宋國。」於是,叫來魯班見面。墨子當場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魯班9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9次抵拒了他的進攻。魯班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御戰術還有餘。
今天,面對共軍耀武而不能揚威,我們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大陸輿論上威風掃地;另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對墨子的「非攻」更是不無借鑑之處,希望台灣同胞一起師法和平戰略,「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