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老以學習新事物為先

曾季隆/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在進入學老的校門之後,我拜曾敏傑教授為師,當然要每週繳1篇作業了,這星期且容我這75歲之人,談談學老的學和老兩字的意義。就我的拙見,「學」當然是「學習」了,但「老」就不是老年、更不是老人,而是「新事物」。請聽聽我野人獻曝吧!

基於每個人從出生便走上老的歷程,學老並不是老人的專利,而是人人必修的課程。我在入學之前,也曾當過大學講師,更是60年磨1劍、辦了兩份報紙,如今仍然發憤圖強,不知老之將至!在1個難得的機緣下,認識台北大學學有專長、又深富實務經驗的曾教授,便不容他失之交臂!

為什麼我「當仁不讓於師」,要說學老是以學習新事物為先?除了我26歲就在文化和世新兼課,多少也有教學經驗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己抱著「以書(作者)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的心態,而且日日看書從無間斷,深知不同的年齡都必須「學習」,尤其時代的進步是不停留的。那麼,學老的重心就不只是面對「老」的議題。

以《易》的精神,更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老」的後面則是「新」,今日的新事物又何其多!我們將如何來學習呢?和小時候或年輕人不同的是,有心「歷久彌新」的人,必須學習如何學習,而不是到處去向人學習。要學習新事物最好的管道,仍然建議採取我倡議的「以書(作者)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不只「簡單易從」,而且又能日起有功,活在當下即未來!欲知其詳,歡迎與我聯繫(請將你line的I.D.與手機號碼寄至email:cowell.tw@gmail.com曾季隆執行長,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和你連結起來),希望藉著「互助共學」的方式,實現我們學習新事物的心願,讓AI掌握在手腦之中!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