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專家研討 魚菜共生新發展

(台北內科週報第632期/2024年5月27日-2024年6月2日)

【ESG促進平台】可永續發展的糧食生產系統,是當前積極研發的議題,台灣海洋大學5月29日舉辦「貝蒙論壇永續糧食生產與消費-魚菜(藻)共生國際研討會」(System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AQUAPONICS OPT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邀集來自台灣、德國、瑞典、南非、土耳其及美國等的專家,深入探討魚菜與藻類系統在永續糧食生產中的最新進展與成果,將近100位的利益關係人參與。

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AP)結合了水耕栽培(HYP)和循環養殖系統(RAS),中間設有生物過濾器,透過細菌將廢棄的有機物質轉換為營養,且封閉的循環系統能夠回收本來會流失的水和能源,因此顯著減少了用水量、飼料及肥料的投入;海大以冉繁華副校長為首的水產養殖學系研究團隊,即已投入魚藻共生系統發展,為永續生產計畫帶來多元視角。

▲海洋大學舉辦「貝蒙論壇永續糧食生產與消費-魚菜(藻)共生國際研討會」;圖係海大許泰文校長(左)感謝出席研討會的國際學者(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許泰文校長於開場致詞時表示,我們要響應貝蒙論壇跨學科整合的精神,共同推動永續生產的科學研究創新。台灣地狹人稠、四面環海,永續生產與消費離不開健康海洋,透過魚菜共生等創新技術,有機會轉變農業生產模式,增進糧食安全與可持續性。

這次國際合作計畫總主持人Dr. Alyssa Joyce來自瑞典哥特堡大學,Alyssa團隊與英國、歐洲、加拿大、美國、澳洲等實驗室,都有著長期合作,她表示,在貝蒙論壇發出邀請要將哪些國家納入聯盟時,她立即就想到了台灣,也非常開心能與台灣的魚菜共生生產者交流,並很期待接下來幾天的參訪考察。

▲6國專家齊聚海大,參與「貝蒙論壇永續糧食生產與消費-魚菜(藻)共生國際研討會」(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當天,在宇泰講座、台灣水產學會及海洋委員會的支持下,來自6個國家的專家代表共計發表10場的精采演講,內容涵蓋魚菜共生系統優化、供應鏈評估、建築環境結合、社會需求及教育實踐;由於明年度貝蒙論壇會有新的邀請,台北大學李育明特聘教授也特別出席介紹計畫。研討會後並安排參訪海大附中的魚菜共生教育場域、北海岸沿海魚藻共生養殖場,以及台灣具規模型的魚菜共生農場,展現台灣在魚菜共生發展議題的經驗,並與專家共同討論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技術優化。

海洋大學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及貝蒙論壇推動計畫辦公室支持下,與5個國際團隊展開3年的跨國長期合作,不僅將優化魚藻共生系統,亦透過社會科學研究了解地方不同群體生產者的需求,進一步促進、多元夥伴關係、責任消費與生產的投入,推動地方與全球的永續發展行動。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