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的應對之道

曾季隆/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32期/2024年5月27日-2024年6月2日)

今年已75歲的我認為,學老,是1件不知何時開始,也不知何時結束的事。它常常發生在感覺老了的時候,又在自認還年輕的時候。其實,在真正老了的時候再想學老,已時不我予了!

心動,不如行動!我起心動念學老,是在認識台北大學曾敏傑教授之後,他現兼《學老誌》總編輯,算起來是我的同業,但學問比我好得太多了!講求「以書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的我,當然不可能和他失之交臂!

從曾教授言行與《學老誌》的一些內容,我學到不少老之將至的應對之道。今天便抱持「借花獻佛」的心態,也來班門弄斧,談談如何實現「不知老之將至」的策略吧。

先師孔老夫子在當時算是高齡了,他曾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可見「不知老之將」的功夫,首重「發憤忘食」,也就是年紀越大、志氣越高!但是志高則不能才疏,於是,不斷充實自己的時候,樂在其中,自然早已忘了年齡的增長。

其次,我抱著野人獻曝的心態,在獲得先師的真傳後,更發現自己發奮圖強的同時,更要廣交朋友,而最有效的是,「以書會友」,將書和友結合起來。這樣一來,不論年紀大小,都可擇其善而交往,豈會是獨居老人!

再進一步說,第3招,也是最重要的1招!我們從老少朋友之中,找出知己好友,再「以友為書」,使交到的朋友帶來無盡的知識與生活情報,豐富了彼此的人生!到了這等境界,日子在「書」與「友」之中,自然而然不知老之將至!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