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受照顧 失智照護不孤單

(台北內科週報第606期/2023年11月27日-2023年12月3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長期照護的議題,已進入生活的日常,也是眾所關心,更是亟思解決的問題,幸好,在社福單位的同心協力下,「照顧照顧者:失智照護不孤單」照護者交流論壇,在12月1日上午盛大展開,係由WaCare遠距健康、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數位人道協會舉辦,並邀請衛生福利部長照司祝健芳司長、大林慈濟失智症中心曹汶龍主任、陳乃菁診所院長陳乃菁醫師,以及知名節目主持人楊月娥等人參與,分享失智照護技巧與舒緩心理壓力的方法,現場共約200個失智家庭、線上超過600位民眾報名參加,場面溫馨感人!

張榮發基金會吳景明董事長致詞時表示,過去幾年常到台灣各地參訪照顧失智者的社福單位,藉由數位人道協會與WaCare將平台與專家帶進全台偏鄉,減緩失智的惡化,照顧失智者非常辛苦,如何照顧照護者更是重要的議題。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吳貞瑩營運長,在第1線採訪失智議題時,曾經深入許多失智患者家庭,也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同時,失智症議題的探討,也將在明年攜手WaCare開啟專題系列的深入報導。

▲由左至右,數位人道協會李淇執行秘書、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吳貞瑩營運長、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吳景明董事長、衛福部長期照顧司祝健芳司長、WaCare遠距健康潘人豪執行長、大林慈濟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陳乃菁醫師、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執行長、知名主持人楊月娥,於「照顧照顧者:失智照護不孤單」照護者交流論壇合攝(照片係有故事公司提供)。

祝健芳司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推估,每3秒鐘就有1個失智者,主要是提醒大家,失智症患者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並不罕見,而台灣65歲以上失智者推估約31萬人,從2018年3月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也是長照2.0推動的原因,目標是從健康照顧到臨終,延長健康餘命,及減少不健康存活年數,不希望在任何過程發生斷鏈的狀況。

近年政府不斷強化布建失智服務據點、共照中心、日間照顧等機構,就是要打造完整的失智照護網,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做準備。原訂民國114年要達成的「友善台灣777」目標,即失智症患者有7成以上獲得診斷與服務、照顧者有7成以上獲得支持與訓練、7%民眾對失智有正確認識與友善的態度,更已在今年提早達標。

WaCare遠距健康潘人豪創辦人指出,關懷失智症的議題,是從自己照顧母親的經驗發展出來,如何用數位方式做好照顧和陪伴長輩,數位陪伴,失智不等於失去,數位可以好好地把人跟人連結在一起,數位共生,幫助失智症照護者培力。

▲「照顧照顧者:失智照護不孤單」照護者交流論壇的現場,共約200個失智家庭參與,場面溫馨感人(照片係有故事公司提供)。

政府打下了強大的失智照護基礎,但不少照顧者24小時綁在家中,很難提升照護知識,人際關係更是逐漸疏遠。而WaCare的數位陪伴,不只能追蹤記錄長輩的身體狀態、提供各種運動或照護知識課程、隨時有人在社群交流,更串連AI隨時提供可靠的解答,如今超過2萬人加入網路社群,不斷培力不互相支持,訓練和交流,每天24小時都有伙伴分享,線上互相取暖,創造同溫層互動與支持,對照護者自己的支持,是失智陪伴中最重要的事情。讓照護者們有了依靠,不再孤單,沒有距離。

會中,曹汶龍主任分享失智社區的共照經驗,並給出如何有尊嚴終老的答案。他長期深入失智家庭關照照護者,面對失智長輩不吃飯時該怎麼辦?他曾碰過,給長輩吃了枝仔冰後,反而讓失智長輩找回熟悉的氣味因而開始進食;其實只要轉移注意力或引起興趣,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陳乃菁醫師則點出,願意陪你來看醫師,確認自己有沒有失智的長輩,都應該好好珍惜,因為對長輩而言,承認自己失智,也是跨出重要的一步。照顧的路上,會累積許多負面的情緒與念頭,甚至作出錯誤的選擇,她鼓勵大家不要所有的苦都往心裡吞,找尋適當的支援,維持人際交流,才能充滿力量地走下去。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