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本到人本 打造綠色運輸

(台北內科週報第602期/2023年10月30日-2023年11月5日)

【ESG促進平台】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電訊暨智慧運輸科技發展基金會(TTF)及遠傳電信共同主辦的「2023第10屆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的閉幕總結,TAISE簡又新董事長說:「1天下來感觸甚深!前幾屆我們介紹國外怎麼做,今日談論的是我們實際做的事情;第2的體悟,當運輸加上永續,世界完全變調,因為新思維是跨部會、跨領域來談論與剖析,又重新創造新的課題,但也是1種創新;第3個的感觸是台灣這兩、3年出乎一般人想像變化之大,淨零政策加持下,從創電、輸電、配電都是課題也是新知,而我們提供1個平台,讓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

由簡又新董事長上述為此次論壇提出的感言,可以看出集產學政研的菁英對「智慧運輸」的推動,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見解,最後形成共識,並找出今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及解決之道,無疑的,已獲得很大的成果。

「所有事情都可以怪交通不好,可見這是1個既親民且國際化的課題。」遠東集團徐旭東董事長以此作為開場白,為這次論壇揭開序幕。交通部胡湘麟政務次長亦有同感,他表示,「追求安全與效率外,透過科技與人鏈結更深,海陸空達到減碳目標。」他們兩位都強調,智慧運輸是長期且挑戰的發展。

經濟部楊志清主任秘書和數位部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則從國家戰略觀點分享觀察;台灣是第18個將氣候變遷議題入法國家,透過數位、淨零雙轉型,希望台灣接軌國際。

▲第10屆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於日前盛大舉行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簡又新董事長語重心長地提醒著說:「要達到綠色運輸,須從教育面、政策面、產業面及科技面各方面參與;交通排碳量要減少才可能淨零,台灣現在還有1千4百萬輛機車、7百萬車輛,挑戰不小!」。

緊接著,簡又新指出,「明(2024)年有些規則一定會改變,如油電價格;教育很重要,認知跟行為改變是有差距,要持續地宣講。我在當交通部長時,每年都在檢討車禍死亡數字,這是能避免的。全球電動車已經達到1000萬輛,還未將自駕車算進去,對產業是1種翻轉。」

在短短5分鐘,簡又新也扼要陳述台灣綠色運輸到永續城市的挑戰與因應之道,他說:「智慧建設、AIoT要穩健、充電站要足夠才可能成功。面向很廣、並不容易,但淨零要智慧化、走到綠色世界才有可能。」

兩場主題演講,分別從政府綠色運輸加持永續城市角度切入,首先,新加坡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ociety)協會Fred Kalt理事長分享星國面對2030、2050年淨零減碳目標的戰略與戰術,從國家政策制定、方針到行動的智慧運輸系統策略規劃:智慧行動2030。他直言,「新加坡人口從250萬成長至600萬,目前規劃因應未來1000萬人制定。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是台灣的10倍,這是問題、也是解方。」總之,新加坡不因小而將速度拉慢,反倒是更積極應對!

▲簡又新董事長指出,「當運輸加上永續,世界完全變調,因為新思維是跨部會、跨領域來談論與剖析」(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隨後,Fred Kalt提出3策略:從學校著手,每位人民要瞭解氣候變遷是什麼;其次則是如何捍衛和打造氣候變遷帶來災害的屏障,最後是對抗作法。他說:「科技、教育、基礎建設都要到位。新加坡除了政治領導力有長期願景,1996年提出白皮書是關鍵、直到2019年要達到以人為本的總體規劃。」同時,他更強調著說:「這是百年大計。我們分階段上路,先以硬體為中心、再則是數據軟體階段,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行為改變,讓大家有敢上路的安心。」星國2016年計畫「智慧交通系統方案(ITS)」時,就開始思考未來想要什麼樣貌的城市,「不僅是科技力領導,更是生活的想望。」

另方面,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金屬機電產業組郭肇中組長,則從「綠色運具產業推動策略與發展契機」來回應永續發展目標,他並點出應有作為,「先是提高電動運具數量,以交通部為主推動電動運具數量提升及示範,如公車電動化等;其次,經濟部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主計總處則滾動式檢討公務車汰換為電動車預算額度,以及環境部、交通部、財政部等稅費優惠與貸款協助等。」

透過交通部與環境部投入公共充電設施布建、結合經濟部和內政部協力;且帶動產業技術升級轉型,其他還包括勞動部投入相關從業人員轉型教育訓練,幾乎所有部會投入。尤其切入國際供應鏈方面,目前已經有兩案執行,包括中華汽車和鴻華先進。此外,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動計程車、公務車、物流車等購入電動車,優先採用在地生產製造的智慧電動車。換言之,台灣綠色運輸在摸著石頭前進過程中、進行台灣能源全盤點,戰戰兢兢面對減碳淨零的策略與挑戰。

對於淨零剖面探析永續能源發展的政策與技術趨勢,經濟部能源署李君禮副署長以問代答表示,「為什麼要能源轉型?因為不轉不行。轉型方向:增氣、減煤、非核及展綠,其中佈局氫能是主要推動重點之1,希望2050年能達目標9~12%。」4大轉型包括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而資金即活水。

▲TAISE與TTF董事長簡又新博士前排右4、遠傳電信徐旭東董事長(前排右3與致詞貴賓及講者合影(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蒲樹盛總經理用環境標準角度切入,他說:「英國用AI監控駕駛人有無戴安全帽,事故從600多人降至30多人,淨零排放已改變生活與產業視野。」繼而,他剖析著說:「淨零排放是人類最確定目標、最漫長旅程,並吸引人類歷史最大投資,上次發生是工業革命。關鍵在於永續+數位信任,」台灣方向對但步驟需加快。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林志勳能源策略長,以「再生能源技術發展趨勢」為主題,暢談其再生能源的效率所產生的效果的因果關係,他提醒著說:「台灣資通訊產業發展過去成功來自快速、彈性、配合度高,但能源產業特性卻是長期、穩定。如果想要進入該產業,首先要端正自我心態,不要期待短期就有收益。台灣做離岸風電葉片研發了10年,也才小有成效。」

至於台灣適合發展角度為何?李君禮建議台灣再生能源的戰略點如下:「台灣不一定當第1名,但要處於領先族群。」蒲樹盛則表示,「依照行業特性依循,考慮能源轉型和永續持續的戰略,如養豬大戶轉型成為碳權大戶。」質言之,所有產業有可能是碳排大戶,轉型成功,華麗轉身就成了碳權富家。

大變革迎來新面孔,端賴轉念之間,會中,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王穆衡副所長提出警訊、也描繪解方,如透過公私協力、擴大AIoT科技運用策略,他說:「因應全球動態變化,應用AI等新技術協助智慧城市管理是全球共同方向,人本交通理念落實程度仍有待努力。」

台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李達生特聘教授,從智慧化與低碳化分析現況,他指出,「智慧化實現工廠節能以降低整廠碳排放量,預期整廠至少每年節能1%以上。稼動率提升至少10%、良率視狀況有2~5%提升,特別是單位產品能耗數值至少可下降3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