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融資 將促成變革的可能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ESG促進平台】渣打銀行(台灣)韓德聖總經理(Ian Anderson)、渣打銀行亞洲永續金融黃翠芝董事總經理(Tracy Wong Harris)及江彗萍公關行銷長(Jennifer Kang)偕同於3月15日上午,至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拜會,由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代表接待,雙方聚焦於永續金融與淨零轉型相關議題,並就海內外趨勢與經驗交流,希望今後進一步深化合作。

韓總經理闡述在綠色融資中,銀行的角色就是要將投資者託付的資金輸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他比喻著說,這就像是心臟將血液經由血管輸送至重要的器官中。渣打銀行有1套公開透明的綠色融資框架,承諾2030年前會釋出3000億美元的融資給致力於永續的產業。同時,提供相關誘因、融資、碳額度方案,引導資金至最需要的地方,他強調有資金才有促成變革的可能。

事實上,許多融資措施都是結合與考量當地發展,而量身打造的,例如,就算是國家的淨零目標是2065或甚至2070,在其國家內的企業,若他們的淨零腳步不是跟著國際的2050,而是跟著自己國家的時程,渣打也會非常樂意提供協助,給予優惠的利率政策;因為渣打想成為鼓勵企業的角色。

▲渣打銀行韓德聖總經理(左3)等偕同前來拜會,和簡又新大使(中)就永續金融與淨零轉型相關議題交流,雙方相談甚歡(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雙方交談時,黃董事總經理提到,許多企業淨零的第1步都是從建築物開始-從簡單的節約能源、汰換電器,到比較複雜的工程,他們都有1套翻新融資(Green Retrofitting Finance)可以幫助業主進行能源節約、協助企業淨零轉型。她同時以交通產業為例,包含飛航與海運,渣打也都有1套鼓勵永續行動的融資政策。對於放款的條件,渣打也都採取嚴謹的第3方查核驗證,避免日益嚴重的漂綠問題。

黃董事總經理也分享香港經驗,港府為提倡永續的行動,包含香港金融管理局建立綠色和永續金融培訓資料庫,統整所有永續金融相關課程。政府也透過綠色和永續金融中心跨界平台開辦了為期三年的「綠色和永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以推動相關工作人士參與。藉由媒合永續課程、提供補助提倡永續。

簡大使非常感謝渣打銀行的分享,也向蒞會嘉賓介紹諸如台灣企業永續推動的契機、多家台灣企業入選DJSI的成果,並介紹了TAISE的工作與教育推廣,期許未來雙方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


永續行動博覽會的紅利

(曾季隆/撰文)

【特稿】看到一場盛大活動結束,正啟動另一場深化活動,尤其是永續行動更將不停歇的延續下去,多少恢復了信心。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的「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雖於8月14日圓滿閉幕,但參展廠商、與會民眾都相約明年再見。而另一場同樣令人矚目的、將在11月9至18日,假台北圓山大飯店舉行的2022第5屆「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又將接續展開。

從前,唐朝詩人有「詩佛」之譽的王維,曾寫下不少悟道的詩句,聖嚴法師曾說:「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他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掩於地表之下。另一個可能是下雨之後匯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乾涸了。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之後,很快便啟動遏阻全球暖化的行動。沒想到,它生效後地球暖化持續加速,2018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因土地利用變更而產生)達到55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當中化石燃料使用和工業活動造成的排放達到37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17年增長2%。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因土地利用變更而產生),更達到59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令人對2030年的目標達成毫不樂觀。

▲簡又新大使於「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詞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當舉世投入遏阻全球暖化、卻看到效果不彰時,領悟了王維「行到水窮處」的心境,而在今年「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圓滿閉幕,主辦單位、參展廠商、與會民眾相約明年再見,又油然興起「坐看雲起時」的信念。未來1年期間,要做的永續發展工作實在很多,不能不未雨綢繆!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如何加強整合產學政研的心力,繼「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之後,延續它的成果,更開發出亮麗的更好的成績。

這場博覽會,不同於一般的會展活動,初次舉辦即展現「永續精神」,揭露5大亮點,激發全國民眾邁向「淨零排放」的終極目標,展前,簡又新大使以主辦單位「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帶領團隊付出心力籌備,並於8月12日至14日一連3天、在台北世貿1館盛大舉行,掀起實踐永續的熱潮!

往後,將可以分成3個方向繼續運作,相期明年第2屆舉辦時,將可站在更高階梯上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六都一體」完善的永續溝通、促進平台,整合所有的資源,而且每星期皆能運作自如。其次,建立「產政學研」完善的永續溝通、促進平台。最後,運用實虛整合的傳播媒體與永續行動團體,將民眾知的體系建立起來。

▲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在博覽會舉行「氫能論壇」,簡又新大使(左3)與國內外嘉賓合照(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依照上述的架構,首先,這次博覽會便曾舉行「永續城市高峰會」,柯文哲、侯友宜、鄭文燦3位市長都親自出席,而台中市係由永續發展及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黃晴曉執行長代表出席,台南市則由戴謙副市長代表出席,高雄市由林欽榮副市長代表出席,若能持續由六都的的所設永續行動的窗口,繼續與主辦單位連結,則彼此可形成一體,相互交換心得、共謀問題的解決,邁向2030、2050的目標。

再進一步,這次的活動中,主辦單位TAISE簡又新董事長指出,永續要成功,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本身要有經濟誘因,這樣才是企業推動的關鍵;對民眾來說,一定要有生活型態的改變,而不僅是口號,否則就會像煙火一樣轉瞬即逝,無法長久。換言之,若能以參展的單位為基礎,並形成「產政學研」完善的永續溝通、促進平台,那麼,就不會隨著活動的結束,而無法延續下去。

最後,實虛整合的傳播媒體與永續行動團體,若能扮演橋樑的角色,則民眾就可較容易融入「永續生活」中。這一環也是最重要卻難有效果的環節,可是要達成2030和2050的目標,又不能沒有民眾的「生活轉型」。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出席當天「RA100地球解方-2022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時表示,政府將會在「科技研發」和「氣候法制」兩大基礎上,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4大轉型,加速淨零排放發展進程,這是1項艱巨的考驗。若要接受如此艱巨考驗,捨喚起民眾之外,將別無他法!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大大的鼓舞力量

(曾季隆/撰文)

【特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TAISE)為鼓勵各界善盡社會責任,邁向永續發展,尤其是透過節能措施、製程改善、能源替代、森林管理、碳捕捉與封存等方式,以及利用碳權抵換,以達成淨零(Net Zero)目標,積極推廣「淨零標章」,希望經由「承諾」與「達成」兩階段,號召各組織推動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目標。

4月18日,TAISE主辦的「淨零標章申請規範線上說明會」,更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計有150餘位各界專業人士報名參加(企業數約120餘家),標章審議委員會委員代表亦於活動中積極回應企業對於標章規範的提問,在說明會結束後,與會人士立即紛紛索取申請標章規範文件,足見各界重視的程度。

簡又新大使於說明會開場致詞時指出,台灣未來的淨零排放目標、路徑及策略各界都非常清楚,也有明確的目標,換句話說,全世界已經走向這1條路上,台灣當然也不能過落後。淨零目標講起來是非常容易,但實際上是非常的困難。許多國家形容,淨零工作有一點像當年人類要登入月球一樣的困難,相對的這個登月計畫,對台灣來說也是個很大的挑戰,所以在這個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一直思考,有什麼方式大家一起來,做30年的奮鬥還能夠永遠保持高亢的意志力跟心情繼續努力不斷,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需要共同學習,也需要互相鼓勵,希望結合各界一起帶動這個社會國家往前跑,於是催生了台灣的「淨零標章」,是個自願性倡議與制度化的標章,我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替台灣非常認真、有意志力想解決這個問題的公司,提供共同努力的舞台,互相鼓勵也一起尋求解方,當解方成功,便能夠分享給後來共同努力的人。

▲簡又新大使曾赴金管會演講的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主辦單位表示,減碳,不一定代表有碳權,目前的發展在聯合國這幾10年來推展之下,已有相關方法論出來,有相對的標準與規格,所以我們就設立1個非常清楚的目標給各申請機構,希望申請機構能夠非常清楚該怎麼做,再讓第3方來核認,是為了讓申請機構能夠有效、快速的朝目標前進,也時刻提醒我們怎麼做才是還是最好,這將會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這條路很長、時間也很長,需要30年時間,我們要跟台灣與全世界宣示大家的努力,並且朝向淨零的目標與方向前進。

當然,TAISE更希望這次參加淨零標章申請的公司,都是台灣的先行者,1個國家需要有走在前面的人,才能帶動全面社會,希望率先投入的組織能夠讓台灣看到、讓全世界看到,也能夠把分享彼此的意見、做法及經驗,因此在整個活動過程當中,這將會是1個整體的工作。

今後,TAISE會動員很多的社會力量來協助、來幫忙,讓大家的成績能夠在台灣所有表現,也讓世界能看得到,這是1個全面性改造運動的開始,看起來是個小小的標章,可是它卻可以帶動著社會的力量,相信參加的都是在台灣、也是全世界最領先、做最好的公司,TAISE對參與的企業期望非常高,社會的期望也很高,希望的整個淨零標章工作非常成功。

經濟部能源局前副局長暨標準檢驗局前副局長的審議委員會陳玲慧召集人表示,標章審議委員會的委員將會保持中立,協助TAISE來進行淨零標章的案件審查,TAISE已有規劃希望能夠在6月中旬時,將有1個公開頒證的活動,企業有興趣參加首發的標章申請的話,希望能夠盡量在5月中旬以前能夠投件,並一同參與首次領證的活動,希望貴公司是就簡大使特別提到那個領頭羊,申請規範在未來也會做滾動式的檢討及調整。

▲TAISE繼2008年創設「台灣企業永續獎」之後,再於日前推出「淨零標章」;圖係簡又新大使在「台灣企業永續獎」頒獎典禮致詞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TAISE顧洋執行長表示,TAISE決定要推這個標章的時候,沒有特別考慮將來要不要轉移變成政府的標章,政府或民間推動可能有不同的意義存在,將來相信我們會是1個很良好的配合,我們也一直存在著跟政府維持1個良好的政策目標。目前明定接受的碳權包括我國環保署的抵換專案、綠電憑證,以及國外的自願碳標準(VCS)或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申請淨零標章的認定上會有一些彈性,目前我國的溫管法或者是未來氣候法也是會提1個原則性的考量,但是我們相信再審查的時候,會有比較不同的一些狀況,所以我們先掌握這個原則,當有個案在申請時有困難,我們所有的審議委員也會考量。

他也指出,TAISE在未來一定會持續的提供淨零的資訊,就像今後我們跟各位說明一樣,在官網不斷提供相關資訊;TAISE不會直接提供課程給各位來申請這個標章,TAISE係主辦單位,亦有標章的所有權,不會開設落實與行動的教育課程,希望將來參與淨零標章的廠商、業界能夠加入我們的聯盟,變成1個產業為主的主導的1個群體,若有淨零課程的需求,建議可洽詢台灣淨零排放協會。

環保署環管處前處長袁紹英委員指出,目前溫管法修法的內容,是用直接跟間接排放源進行定義,在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指引裡,對範疇3也沒有特別太多的論述,希望未來在審查的時候我們採取是比較開放及具彈性,並會依未來立法及修法加以滾動式修正。

最後,TAISE強調,透過「承諾」與「行動」這兩個階段的我們,將一起邁向淨零的目標,希望能夠協助不管是企業或者是其他各機構,能夠在整個行程當中有一些協助,也希望能夠協助我們國家達成日前所公布的策略的路徑圖,這便是TAISE推動這個淨零標章非常重要的的核心目的,歡迎各界共同響應,詳情請洽02-2769-8968#515、514。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