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56期/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7日)
【本報蔡秀娥專題報導】《阿彌陀佛》是1位家喻戶曉慈悲喜捨的大願王,為了眾生許下48個大願,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據史書記載,淨土宗第6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是彌陀化身來的,後世便把大師的生日農曆11月17日定為阿彌陀佛壽誕。欣逢此良辰佳日,信眾除了恭祝《阿彌陀佛》聖壽無疆之外,同時更祈求《阿彌陀佛》護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疫情平息、民生經濟蒸蒸日上。
只要眾生有信者、發願行,中峰禪師云:「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圓滿的性德。淨土在我們的真心,真心就是淨土;阿彌陀佛就是真如、本性、法身。回歸本心,即入清淨極樂淨土。

淨空老法師在他的演講集中,也曾宣說《無量壽經》中提到《阿彌陀佛》在佛前發大誓願,經過五劫的修行,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專門接引十方念佛眾生,一切往生的菩薩,到了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圓滿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難信之法。一心專念是成佛之道,唯此淨土法門最簡單、容易、方便、快速。其修學方法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此句名號具足無盡功德。知道的人很少,誰知道?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蕅益大師昔日曾說:彌陀口裡念彌陀,不識彌陀怎奈何!自己彌陀參不透,臨危豈能出娑婆?人只要回歸本心,在世就可活在極樂世界,往生時更是老馬識途,眾生皆可為《阿彌陀佛》無二無別。他又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佈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信哉!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文是「無量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念覺而不迷。無論在什麼時候、場所、逆境、順境,都要保持清淨心不動,樣樣清楚明白,這是智慧。不動就是不起貪瞋痴慢疑邪見。內心如如不動,外面又清清楚楚,這時候這個心是真正覺悟了,覺就快樂,迷就有苦。說得粗淺一點,待人接物、穿衣吃飯沒有一樣迷惑,樣樣都覺而不迷,這就把阿彌陀佛變成我們的生活了。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此次將《阿彌陀佛》作品細分為3個時段,從白天日常的阿彌陀佛,到夜晚守護世人的彌陀,以及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因應不同面向的《阿彌陀佛》對眾生的大願行愛。
她在畫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時,也是在未學上色前,即有一股想畫心中之佛的力量,那種法喜充滿真的難以言喻。原畫的背景融合數位給予不同的時間感,希望見者歡喜,更能表現佛畫並不刻板、傳統。超越技術、物質直達心靈,通過創色行為,張美芳把真善美的種子散播給更多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