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甫/撰文)
共享經濟是新經濟重要的項目,不只是促進經濟發展,帶來就業機會,其中人脈的共享、人際關係的遞移網絡化,更是幫助年輕人發展的好辦法。
一般人認為的共享經濟,就是將社會上的閒置資源,例如家中多餘的房間、汽車多餘的座位…,都可透過1個平台媒合,使資源過剩的供給者和資源不足的需求者能夠更有效率地交換,讓雙方皆達到滿足。
更進一步的,當然可以設計商業模式,例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儀器設備、辦公室等。使用的一方付的是便宜的租金,因為在網路上任何東西都可以出租,租金是邊際成本的概念,遠遠小於擁有資源所需付出的代價。透過「共用資源」,任何人使用資源的成本便大幅度降低。
成功學大師卡內基說:專業知識在1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認識的益友越多,獲得資訊的過程也越快,掌握的資訊也越廣泛,越準確。俗話說「有關係,就是沒關係」,一語也道破了職場中人脈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另外,社會上人與人相處,雖然有溫情、友情、愛情,等等不太計較得失的狀況,但因為時間、資源對於每個人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也必須瞭解,在利害關係的考量下,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也就是彼此認可對方的價值。互利情況建立的人脈,才可以長長久久。
對於一般人,要有人脈,要想辦法去認識人、要出席活動、要下功夫去經營人脈。如果是單打獨鬥,只憑一己的奮鬥,常常曠日廢時,而且遇到壞朋友,又可能不但沒有建立好的人際關係,還「賠了夫人又折兵」。
共享經濟的關鍵是在網路與新科技下,可以透過監督來建立信任,來進行互利。因此,如何進行人脈的共享?這可以設計人脈的共享機制,由有經驗的善心人士來推動,凝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及有心付出與想要學習的年輕人。然後利用科技,將原本的私人關係網絡化,以系統化的方式來呈現和增進彼此互動。讓需要的人來學習,讓後進者認識先進,先進者帶領後進者,彼此感覺滿意,達到互利的情況。
當共享人脈在社會普遍的運作,社會的進步指日可待,這是共享經濟的最高境界。
(本文作者係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