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通經驗相傳 與學子結善緣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日夜頌-共學團專訪】技藝在身,窮一生之心力必有所成,但若不能傳承下去,豈不辜負了天賦和自己的努力?對社會來說,也是莫大的損失!當年,顏水龍老前輩假如沒有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那今日何能有國家級的「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更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遑論產業的永續發展?可見技藝的傳承是無比的重要,而且傳承之道更值得發揮了。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邀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這一番異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獲致的傳承效益,實超乎學習者的期待。不只可以即學即用,而且實務經驗傳承更為寶貴。若非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有很好私人關係,也難以替學生找到如此的好老師。

▲邱文通創辦人(前排右1)應曾敏傑教授(前排右2)之邀,為8位學生講授採訪寫作經驗(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何況他為了藉此機會傳承,事先用心備課令人感佩!他說:「今年3月有故事公司來了1位頂尖的總經理,我決定交棒,然後以自己所學的新聞專業、所愛的人物寫作,開始陪伴一些熟齡、高齡的朋友寫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自己人生的紀錄,短的1000字,長的10萬字,都可儲存word檔、製成PDF檔,或者出版電子書、紙本書,公開發行或是贈送親友、自家保存都可。」

這次課程內容,合計4周共10個主題:第1周為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活動稿的討論;第2周為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讀後感的討論;第3周為《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討論3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交流;第4週則是參訪、座談,以及創發後續可執行的人物採訪與報導。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圖係授課情景之1(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春天播種、夏天耕耘,自然希望秋天豐收。抱持這樣的心態,邱文通創辦人表示,「大自然的道理,是因緣合和。我期待未來能夠茂林一片,但也不會因曾經有過而悲秋。」對於傳承之後,他是很有信心能看到這些參加的同學善加運用,並在他們的學涯添加1份新聞採訪體驗。

基於「施比受更有福」,邱文通創辦人說:「台北大學這批同學非常優秀,他們的優秀,不僅在於能力,更在於他們強大而善良的心。心既然如此,他們應該會在他們該開花的地方開花。而這一趟台北大學的採寫之旅,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一者來自曾敏傑教授的言教和身教,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一者來自這群年輕的同學,讓我看到了台灣的希望。我特別相信,他們只是台灣芸芸眾學生的縮影,不是嗎?」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