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的世代傳承與進化

程湘如/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21期/2024年3月11日-2024年3月17日)

時代進步下的科技文明,為人類生活帶來重要的變革,如傳統相機在數位時代讓底片消失,書信往返被網路取代,虛擬商城成為日常,文字表達被貼圖取代,而工藝也在進化中。

工藝面對這樣的新文明,有了新的樣貌;這次在「三生有幸、藝活相生」活動中由長、中、青3代同時展出。而在工藝多樣的雲層變化中,年輕世代表述著各族群的工藝語言,長成自己獨創的工藝物種。這說明了工藝從1.0到4.0的時代演變新境界,其工藝之根仍與傳統工藝息息相連。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提及新工藝運動的「工藝」,建基在原有工藝1.0~2.0之上,加入工藝3.0~4.0,從工藝1.0手工作、工藝2.0機械作、到「新」工藝運動的工藝3.0數位作、工藝4.0智慧作,展示每個時代孕育下的美好工藝風景線。

▲樂觀進取的程湘如老師(左),總是創意發想有如活泉,令人驚艷!目前策展的「三生有幸、藝活相生」,正在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工藝文化館展出(照片係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公司提供)。

再進一步而言,工藝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早期的基本生存需求、到科技文明發展後對生活美感品味的主張、最後提升到藝術欣賞的精神層面,彼此相生相長。

展覽中,鋪陳3個時期的工藝進化,3個世代70年來對生活工藝的詮釋,與台灣各時代工藝精神的縮影,展現永續的「傳家」物件。在資深的工藝前輩中,邀請人間國寶、國家工藝成就獎、文資保存者之得主,及獲台灣工藝之家的工藝家們為主的選品。而中生代聚焦台灣國產材應用、結合科技的新工藝美學之選品;青世代則側重綠工藝、ESG永續環保循環再生研發,加上運用3D列印技術突破傳統工藝極限的作品。

總之,工藝美學與技藝的傳承,是1條源遠流長之河,也是1個國家面對國際的重要文化話語權,是賴以維生的文化宣傳力量,更是外交國禮的重要形象。如瑞士的鐘錶傲視全球、捷克的玻璃、英國的珠寶金工、法國的服飾、泰國的銀器與泰絲、日本的漆器、印尼的錫器、義大利的石雕與皮件…這是各國在文化工藝上的代表。台灣則在陶瓷、木藝、石雕、漆藝、竹藝、金工、植物染等各層面皆百花齊放,形成獨有豐富的工藝面貌。每位工藝人面對時代潮流如何傳承,如何培養接班人來活絡工藝生態,值得大家一起來探索解決之道。

(本文作者係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公司創辦人,也是文化部輔導「藝文產業育成」與「圓夢計畫」評審委員,更是天工開物文創商機研習團台灣區負責人)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