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有故事 邱文通話說究竟

(台北內科週報第566期/2023年2月13日-2023年2月19日)

【本報獨家專訪】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漸商業化的日常,卻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更顯蒼白;醫病關係的緊張,也從經濟利益與低信任感中突顯出來,想「讓美好醫學人文精神被看見」的邱文通,甚至在聯合報集團的支持之下,創辦了「有故事」公司,這家公司的首篇故事,正是成立「醫學有故事」平台,不斷傳頌醫界的感人故事!

身為「有故事」公司執行長,邱文通談到創業故事說:「最原始的構想,是為了幫家族、老人家寫故事、留下記錄,並打造1個家族樹的服務平台,串接DNA檢測的大健康產業,但經驗不足,方案並未成功,於是轉型為專注講醫師故事的媒體平台──《醫學有故事》,迄今已經建立了不錯的品牌形象。」

▲「醫學有故事」邱文通創辦人(左)訪問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照片係有故事公司提供)。

不只建立了「不錯的品牌形象」,更值得自豪的是,它一步一腳印走出1條訴說「故事」的路,而且發揮其他媒體難以發揮的影響力,讓1群默默為延續生命而付出的醫師的好,不會埋沒在1大堆紛紜吵雜的訊息下,難以見到天日!卻在「醫學有故事」團隊勤於耕耘,而深入大家心目中。

邱文通從一開始就顯示不流俗的一面,他以資深的新聞人帶領團隊,知道如何避免吹捧,他表示,「在Web2.0流量至上的年代,《醫學有故事》與其跟隨眾人皆迷失在追求流量之中,不如創造、並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因此一開始就定位成『為醫師發聲』、『讓台灣醫療的好被看到』的媒體平台,不要廣告、不做編業,歡迎所有媒體轉載;結果『施比受更有福』,《醫學有故事》因而得到不少醫師的信任與支持」。

果然,正確的理念引領事業成功,很快讓「有故事」公司站穩腳步,邱文通指出,「《醫學有故事》推出初期,只鎖定採訪報導擁有卓越醫術、具有藝文涵養或關懷社會且有具體行動的這3類醫師。由於主軸很清楚、故事性很強,不少受訪醫師在報導見刊後來函致謝,或稱讚我們的採訪非常認真,或肯定文筆非常之好,或謝謝我們讓醫師的心聲與主張得以廣為傳播,帶動好的影響」,這樣的好的開始,也振奮了「有故事」團隊的心志。

▲國衛院院長、中央研究院司徒惠康院士(中)接受「醫學有故事」的專訪;左為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執行長、右為葉威圻主編(照片係有故事公司提供)。

據邱執行長所述,「在受訪的醫師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醫療奉獻獎得主黃明裕醫師推動外展醫療,讓牙科診療從傳統的醫療設施(醫院或診所)延伸到外展的身障、老人機構和到宅牙科服務。因為他認為,台灣醫療資源豐富,卻有成千上萬的失能者無法享有口腔照護,這不符合醫療平權,『我就是路見不平,一定要挺身而出。』再好比,患有罕見疾病『肌萎縮症』的陳燕麟醫師,常以自身經驗為患者打氣:『你看我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鼓勵大家不要被疾病侷限住心靈。他還說,『再讓我重選一次,我應該還是會選擇罹病吧』。」也因此,他的門診讓罕病患者有1個專業的諮詢管道。」

講故事看起來容易,事實上很難,要如何將難的事變成容易,能夠引發專業人士講故事?尤其是醫界的知名人士。對此,深有見識的邱文通執行長說:「我的經驗是,醫學科別眾多,專業門檻很高,而且醫師非常聰明,因此,要讓他們講出有感的或動人的故事,只有以下6個字的3個原則,那就是誠懇、謙虛及平等。誠懇,是採訪者對受訪者的角色認同;謙虛,是採訪者對受訪者的專業尊重,平等,是採訪者對閱聽者的權利負責。依據這6字3原則,《醫學有故事》一步一腳印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