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人物報導】深秋楓紅,奧萬大遊樂大廳喧囂人潮,親愛班的咖啡師將蔡彧院長珍藏30年的功夫一一大解放,忙碌地傳遞著咖啡香,此刻,正是在地部落族群的驕傲時刻,楓紅初遇的時光,增添部落風情。
咖啡共和國花東院區蔡彧院長,素以咖啡為志業,遊學世界各國,印尼、新加坡、越南、寮國,到處尋訪名師、精攻農作,期以回到家鄉,使族人能夠以咖啡安居樂業…於是傳承理範咖啡系統工程學,開辦原住民咖啡專業學院。

在斯卡羅的效應下,身為村里幹事的排灣族段氏姊妹,自許投身地方發展,為部落青年願意返鄉深耕的第1步,就是以咖啡館作為促媒劑,發掘在地的特色、呈現在地的故事、升級在地的產業;這正是蔡彧院長的心意!
素有小米、山蘇、龍葵、小芋頭、刺蔥、紅藜、月桃等優良農作,學員用心習得咖啡專業技能,加上排灣族傳統農業知識,以及共工模式發展友善農業的優勢,再結合周邊浸水營古道、老七佳石板屋、力里溪水圳、士文忘憂谷等景點發展觀光遊覽,同時奉上1杯咖啡,享受部落熱情又靜謐的獨特氛圍吧!

當鏡頭伸進眾山圍繞的谷地,仁愛鄉親愛村是濁水溪的源頭,也是「賽德克族」跟「泰雅族」的原鄉。10年前電影《賽德克巴萊》的熱映,讓賽德克族與泰雅族的爭執無意間再起…沒想到《彧咖啡學習營》的學員不分族群,大家融合共學,求知、互動交流異常地熱絡!
這裡的族人敬畏土地、不作化學肥料的施放,重還《有機質耕作》。他們利用地球上最珍貴的資產「細菌」與「真菌微生物」,把有機質分解成無機物質,回歸到大自然,更孕育出不少特殊農作的台灣冠軍,包括冠軍高麗菜、冠軍四季豆,還有原生香糯米、椴木香菇、紅肉李。此後,又將加上「咖啡」和各種多樣化的產品。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