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足交趾陶領域 營造另片天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逐夢築夢專訪】跨足交趾陶領域,既是核子醫學科林昶仲醫師的夢想,也是他的志趣所在。以1位先端科技的專業人士,無疑的,他不是平常多見的醫師,可是生命的追求,卻引領他走上很有意義的路。悠遊於醫學與藝術的不同場域,畢竟他的付出和收穫,都是超乎一般的想像!

在1個沒想到的機遇,林昶仲醫師加深了和交趾陶的緣份,他說:「曾經,在推廣交趾陶過程,我遇到1位學甲人,也是透過他的介紹才認識慈濟宮董事長。他說,他從小在慈濟宮遊玩長大,又是保生大帝的契子,卻完全不知道葉王交趾陶是國寶,感到很震驚!即使這麼親近的人也對交趾陶知之甚少,讓我更堅定要去推廣!」

▲林昶仲醫師(左2)曾多次策畫交趾陶展出;圖係他有次在當時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來參觀時,向她解說交趾陶的展品(照片係林昶仲醫師提供)。

對於異國文化,林醫師年輕時就很喜歡日本文化,他表示,「曾努力學習日文,學了日文才知道台灣跟日本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文考試有1個題目,討論博愛座的問題,如果有1個老婆婆進到新幹線自由座車廂,沒有位置,是否要讓位?日本人的思維是不要,因為自由座是要提早排隊,努力得來的位置不應該給別人,而且如果想要有位置就應該花錢買指定席或提早來排隊,更重要的是老婆婆不一定需要你讓座,讓座反而造成了別人的困擾,這樣的思想其實與台灣人是大不同,讓我思索到底台灣文化是甚麼?」

在林昶仲醫師心目中,交趾陶是工藝品,還是藝術品?他是如何來定位?對它在國際上代表台灣文化的一環,他的看法又如何?他指出,「工藝有其遵循傳統的規則;藝術有其抒發自我的意涵。從葉王開始,雖然一樣做著八仙過海封神演義的題材,但他卻將其日常所接觸之親朋好友,融入作品裡,正式從工藝過渡到藝術。日本學者尾崎秀真在『清朝時代的台灣文化』專題演講裡,直稱『台灣300年間,只產生陶藝名師葉王1人』,葉王的藝術成就受肯定之程度可見一斑,葉王堪稱台灣交趾陶的第一代宗師!」

▲跨足交趾陶領域,林昶仲醫師(左2)與台南學甲慈濟宮很有緣份;圖係與友人攝於慈濟宮前(照片係林昶仲醫師提供)。

隨後,林醫師很快補充說:「在所有傳統工藝中,交趾陶有著其獨特的地位。尤其歷史上的因緣際會,造就了交趾陶與台灣的連結。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將葉王作品送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展,便曾驚動世界藝壇。李登輝總統深知交趾陶代表台灣的獨特性,因此每每出國訪問,總會特別精選交趾陶名家作品送給外國友人。這些年來,台灣的主體性慢慢建立,除了經濟上的成就,國人也需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交趾陶再經過多年的沉潛,近年來有位吳榮大師其創作的交趾陶獨具特色,佳作連連,不只是台灣元素,更因為其精緻造型與絢麗釉料,成為台灣蔦屋書店第1位邀請辦展之交趾陶藝術家,可見交趾陶雖然可以代表台灣,但也需要有人才來發揚光大,相信未來前景不可限量」。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