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師命接創藝島 賴秉銳心篤定

(台北內科週報第630期/2024年5月13日-2024年5月19日)

【本報專訪】創藝島,是很特別的木藝機構,係已逝蔣茂煌老師所創立,梅門弟子賴秉銳師兄說:「我身為梅門弟子,奉李鳳山師父之命,照顧當時癌症復發的蔣老師,因而結緣,3個月密集的鍛鍊、讓老師奇蹟似復原,但後來卻因操勞過度加上過度的醫療導致惡化,終至逝世。我銜師命傳承他的遺志,接手創藝島的經營,目的是為了發揚百工百藝的精神」。

台大金融財務系學士、政大國貿研究所碩士,並師承李鳳山師父已24年的賴秉銳,具有經營事業的好條件,但工藝產業不同於一般的事業,他卻能游刃有餘,最主要的是深獲李鳳山師父的啟發,他表示,「師父常帶著我們探訪許許多多的工藝家,也看了大小文創展覽,我感受最深的是,工藝家與商業經營若能好好合作,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賴秉銳師兄(左)主持112年梅門防空洞秋展:廖仁彬彩墨創作展(照片係創藝島顧問公司提供)。

理念正確的賴秉銳,在蔣茂煌老師的傳承下曾有很多體悟,他說了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當年第1回去拜訪蔣茂煌老師帶他練功,行前知道他因為癌症吃到骨髓,隨時都在痛,想說他可能在休息,一到時只見1位個頭小小的人,紮著馬尾,綁著護腰,拿著電動起子,冒著汗,還在鎖螺絲。我們趕緊跟老師說『不要累著了』,耽心他的身體撐不住,但老師一邊咬牙一邊說:『鎖完這些再說。』而我從這兒、真正見識到了藝術家堅持的精神」。

一直以來,賴秉銳深知「商業經營首重與大眾結合,切中需求才能得到大家的青睞,若是曲高和寡就難以推廣了」,因此,創藝島在他的做中學也走出1條穩健的路,迄今只有3、4樣產品,對於這段心路歷程,他說:「我剛開始經營創藝島時,憑著個人的喜好選擇推廣的作品,常常顧此失彼,積了許多的存貨,記得有1次訂做了100個小木盒,榫接製作,生漆塗裝,看起來蠻精緻的,價格相對於做工其實不貴,但是乏人問津,一問之下,大家紛紛反應:不知道要做甚麼用?當藝術品品質談不上,太便宜;當實用品不好用,又太貴,卡在中間以至於賣不出去,只好當禮物送人,這倒是挺討喜的!」

▲李鳳山師父(左2)帶著賴秉銳師兄(右2)等數人參觀展覽,請了1幅作品(照片係創藝島顧問公司提供)。

經過真槍實刀的磨練之後,賴秉銳有不少心得,他說:「我學到了,有些精湛的作品不見得能賣得好,反而有些粗俗但便宜的東西有很多人買,但創藝島不想做粗俗的東西,那該做甚麼呢?觀念還是養生,在物品上表現就是要『品質保證』。第1,要好用;第2,要耐用;第3,要好看;第4,要耐看。不做暢銷品,要做常銷品,而且要能精益求精,不斷改良、改進,盡量做到雅俗共賞。」掌握到創藝島的核心思想:「不做暢銷品,要做常銷品」之後,賴秉銳的心就很篤定了。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