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改造台灣

(台北內科週報第558期/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21日)

(曾季隆/撰文)【本報以書會友專欄】書,可以傳播作者的理念,帶給讀者參考,對於曾任大學院校系主任、3屆立委,及南投縣長彭百顯來說,則不僅是傳播自己的理念,他還抱者對讀友的期許,這至少可從他所寫的,並於2012年10月出版的「台灣改造經濟學:經濟在台灣民主化過程的角色」書中看出來。

數10年來,筆者以「無書不讀」為志,更「以書會友」為樂,讀到彭百顯的這本書,雖離他出版已相距10年,但即使環境會變,人心卻不會變!人類在遠古便是追求生存之外,還要提升生命的意義,莫不帶望以稀少的資源、創造更大的效益來滿足自己生活所需,而人的慾望無窮,又如何能獲得滿足呢?於是,發揮智慧,更可運用經濟學的原理原則來設法實現。

彭百顯在書中談的,不是什麼大創見,卻是大有意!他在書中以「時代運動絕不能割捨的經濟」為題的序言指出,「解除管制(deregulation)是198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在政治上力圖突破的目標。但就反對陣營而言,政治管制的威力卻一直難以打破,戒嚴雖終在1987年7月15日宣佈解除,然而,民主運動截至1980年代結束前,則仍難見成果」。

▲彭百顯的「台灣改造經濟學:經濟在台灣民主化過程的角色」,係於10年前出版,如今他已轉身「素行」承擔更重要職志(照片係素行生命能量協會提供)。

從彭百顯言簡意賅的上述所言,我們不難想像當時對經濟來說,也是以「管制」為重,尤其隱約之中更有「特權」的存在,他序言中說,「1988年,為試圖檢討當時民主進步黨該走的政治運動重點方向,在號稱為『台灣人國建會』的研討會上,我率先對台灣經濟體質提出強烈批判,對障礙台灣民主自由的元兇,強烈控訴改革政經體制;並從此開始我日後在經濟上全心致力解除管制的投入。我相信讀過這篇論文以及研究報告,大家可以發現,竭盡能力解除經濟管制,是突破一黨政治獨大的方法」。

從序言中,可以看出彭百顯寫這本書的動機與目的,他表示,「回首過往,反對運動的確在經濟領域失落過。就這樣,我和同志伙伴們一同走過二十世紀末期的台灣變革;在少知音的孤寂中,也默默面對新世紀的來臨。我冷靜地思考,台灣的歷史如何被改造?由本書可以看出,在民主進步黨創黨後第1個10年期間,我在檯面上理念的傳播,不斷地宣揚這3個主題:(一)經濟在政治運動過程的重要性,(二)體制改革對時代社會的意義,(三)打破控制經濟體制的政治意義」。

在今日,台灣持續走著「體制內改革」的路,看完彭百顯的這本書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經濟改造台灣已經成功了嗎?若還處於「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情況,那麼,作者已轉身「素行」,究竟能夠期待何人接棒?以目前看來,台灣已然進入「民主再深化」的時代,既然號稱「民主進步」的黨已走回威權的路,人民就必須覺醒:何必期待政治人物、甚至那個政黨!當前,唯有靠我們自己運用創新成功的「無紙報」連結起來,從6都串聯成一體(其人口總數已逾台灣的7成之上),構成很大的力量後,再實現以經濟改造台灣的夢想吧!總之,經濟不能自外於政治!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