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怜伶逐夢築夢

(曾季隆/撰文)

【人物專訪】抱著協助微型企業解決經營痛點夢想的陳怜伶,從逐夢到築夢,花費很多心力,尤其今年3月,她參加了良機文化基金會主辦的「銀青共享創業實習營」,實際在創辦之前瞭解業者的需求,更獲得市場的第1手資料。其實,早在這次驗證之前,她就已在籌畫「台灣成功學苑」了。

經過半年來「創業實習」結果,富有輔導中小企業與微型企業的陳怜伶創辦人表示,「首先得感謝良機文化基金會所主辦的『銀青共享實習營』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得以在尚未創業前,就能從籌劃到實現的實際演練中,加速促成台灣成功學苑的實現。尤其透過曾執行長創辦的兩報過去數週以來的報導及市場回饋,更確定了當初的構想完全符合市場需求,我們的目標市場就是那些微型企業和一人公司的經營者。」

本來在疫情發生之前,陳怜伶已經投入這項新事業的創辦,看到疫情改變全世界的情景,除了更加堅定決心以外,也加快了她的腳步,她說:「我籌辦『台灣成功學苑』的初衷,是要落實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未能提供的創業指導(新設事業)與實踐營運改善(舊有事業)的解決方案。同時,因為我過去已有服務於中小企業35年的經驗,累積了企業成敗關鍵因素無數的參數,希望在實務上的經驗,能藉此發揮所長,更能為創業者提供解決方案。」

▲陳怜伶創辦人已展開創辦「台灣成功學苑」的熱身計畫(照片係陳怜伶創辦人提供)。

能夠掌握到目標市場,無疑的是,將可降低創業風險,陳怜伶說:「由於學校和家庭並未教導我們如何創業。我在過去服務於微型企業的經營輔導,而我的夢想是貢獻畢生的經驗給年輕的創業者,並提供他創業過程在經營上所需具備的專業和能力的教育,其特色是通識課程與客制化課程並行。由於學得經營方法必須配合經濟平台實踐學習成果,若該學員無自帶產業項目,本學苑同時提供多元經濟平台配合驗收成果,目的在區別外界培育系統無法實現學以致用的差異性。」

根據她對市場的評估和深入瞭解,她指出,「從趨勢潮流的角度看世界,由於1980年~2000年的族群,目前掌握經濟活動的主要脈動,在自由市場體系中,企業組織與獨立工作者簽訂短期合約,這樣的產業生態稱為零工經濟(gig economy)。同時,斜槓族的職涯不再只是單一縱向的發展,能將嗜好、興趣和專業結合工作,達成身份的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是這一代千禧人的夢想。他們不願踏上在嬰兒潮時代出生父母終其一生勞碌拼命的工作模式,而希望擁有自己的『價值信念』和『生活方式』的主控權,不在一味聽命於師長教條式的建議,而勇於做出改變。因而斜槓青年、自由工作者、數位遊牧民族等等,遂成為台灣成功學苑的服務對象。」

至於未來展望與延伸的服務機制,亦可稱為事業版圖的擴張,她說:「當這群創業者在這個環境薰陶1段時間之後,彼此交流有互相的瞭解,透過學習統一指導方案,定可激盪出同頻共振的效果,我們學苑將營造1個讓這些精英共同合作的平台再次創業,並透過資源整合斜槓人生第二曲線,營造下1個美好未來」。(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陳怜伶創辦人富有輔導微型企業的經驗,並不斷充實自己(照片係陳怜伶創辦人提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