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銀青兩世代在過去都須面對「世代交替」,尤其對大企業來說,更是關係事業是否能夠永續經營。星雲法師曾表示,「『世代交替』是世間發展的自然規律,就拿植物來說,1棵大樹如果沒有經常修剪,就沒有新枝的成長,如此再大的花樹也會慢慢萎縮,失去生趣。現在的植物品種改良,不管鳳梨、蘋果、芭樂、棗子,經過接枝或基因改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經過『世代交替』,不是一代比一代優良嗎?所以人事的更迭,『世代交替』當然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進一步的探討,兩代如何傳承才能夠使基業長青呢?星雲法師認為,「有人說『老人的經驗,青年的衝勁』,兩者合而為一,自然很好;蔣夫人也說『老幹新枝』,固有所見,只是有的只有老幹,沒有新枝,就像下山的夕陽,雖然餘暉尚在,總是缺少了熱力。中國的社會,崇老的風尚很強,對於『世代交替』的交棒問題一向艱難,如李敖先生說,中國的老人,不但不肯『世代交替』交棒給青年,反而給你『當頭一棒』,此言誠不虛也。」
星雲法師更強調1個觀念:「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我從佛光山退位,傳法給繼任者的時候,有人問我:『你創立了這麼大的一片事業,怎麼會一下子就交給別人繼承呢?』我說:『我交位以後,我要在有生之年看到繼承人在努力、在進步,讓我欣慰,讓我歡喜,何必一定要等我將來死後,讓他們去紛爭,那又何苦呢?』」實在令人佩服如此胸襟!
以今日的觀點,人類已進入AI時代,也迎接5G的來臨,雖然在世代交替與傳承的問題,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社會變遷之下,銀青兩世代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當前的超高齡化和少子化,使每個人的生涯規劃必須眼光放得更遠。如果兩代仍拘泥於1家1業的傳承,那將不是最好的選擇。
誠如星雲法師的觀點所開示,身為長者要肯在有生之年就做好安排,並且還能看到年輕人的努力和進步。其實兩代之間,如肯抱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那麼眼界必然開闊起來,能夠融合兩世代各自的長處,發揮更大的力量,就不致於彼此爭逐反而抵消了發展的勁道。
「廣博勵進會」係定位於「AI時代的教育訓練輔導機構」,和目前的公民營教育訓練體系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以「一人公司」的創新模式來經營,由曾季隆創辦人出任執行長,他深知創業需要籌錢和找人才,而「人」與「錢」宛如人的任督兩脈,如何打通這兩脈?就考驗創業者是否有本事。
有的人在未創業前,便千考慮、萬研究,擔心好不容易籌來的資金虧掉了怎麼辦呢?於是心生畏懼,便打了退堂鼓,也失去了圓夢的機會。如果在創業前能夠先實習,那麼豈不是不必付出很大的代價?何況銀青兩代各有優勢,以銀髮族群來說,半生打拼結果,擁有經驗、人脈及對市場的深入瞭解,而社會新鮮人卻擁有幹勁、創意及企圖心,如果能夠做最好的媒合,必可形成優勢互補,共創美好新未來!請洽:0952-836186曾季隆執行長,他將竭誠為您促成。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