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SE辦論壇 協助中小企業脫碳

(台北內科週報第572期/2023年4月3日-2023年4月9日)

【ESG促進平台】面對淨零的趨勢,不容企業有太大的迴旋空間。根據歐盟率先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出口商品至歐洲時都必須詳細計算碳排放。與此同時,台灣有許多產品出口到歐洲,在供應鏈環環相扣下,不僅對台灣的大企業產生影響,也勢必迫使中小企業加速尋求脫碳的因應之道。

怎樣實現脫碳的目標?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於3月23日隆重舉辦ESG趨勢論壇,更以「全台企業大脫碳-服務業淨零與中小企業因應之道」為題,邀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何晉滄處長與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吳采樺部長,共同探討國際趨勢脫碳的議題與相關作法,希望有所借境。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左2)、TACS郭財吉秘書長(右1)、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何晉滄處長(右2)、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吳采樺部長(左1)合影(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TAISE董事長、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簡又新博士蒞臨致詞表示,此次論壇是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今年第1場ESG趨勢論壇,也是首次聚焦中小企業與服務業共同探討企業脫碳的因應之道。不僅如此,這次總報名人數爆滿,正反映出相關利害關係人對於此議題之重視。

會中,曾擔任外交部長、熟諳國際永續發展趨勢的簡又新大使指出,去年3月份,政府公布全台的淨零路徑,讓台灣的中小企業積極的布局,然而,這過程一路上是非常快,因為就在今年年初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從原本的大企業(如鋼鐵、水泥業),擴大涵蓋到螺絲、螺帽等物件皆須計算碳排,對台灣的許多中小企業帶來很大的影響,更必須以最快速度擬定相關策略。

所幸的是,簡又新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不斷帶領我們,是規模很大的工作主軸,包含「數位轉型、淨零排放、在地共榮」3大面向,透過何處長與吳部長的分享,相信將會帶給所有實體與線上的來賓許多幫助。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何晉滄處長,針對中小企業淨零減碳因應之道來分享(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何晉滄處長開宗明義表示,論壇結束後,將趕去立法院審核預算,該預算跟本次主題十分相關,政府已編列許多預算用於「中小企業低碳化、智慧化與產業升級相關的措施」,在中小企業處就編列約160億,未來3年透過融資貸款、自動利息補貼,幫助創新創業低碳化或智慧化的業者,或是老舊設備汰換以及採買節能設備,中小企業處都會提供相關補助。

當天,何處長也指出,國際法規趨勢影響產業大廠積極推動供應鏈的轉型與減碳,而中小企業主要則可能面臨3大問題,包含缺乏資訊、能量不足、無所適從。所幸政府跨部會合作,提供許多淨零轉型的輔導,也針對企業的運營轉型需求提供相關協助,透過政府規劃2050淨零路徑、導入綠色金融3.0、協助企業建立低碳轉型環境,最後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低碳競爭力」。

隨後,何處長強調地說,中小企業處會經由5大策略支援中小企業的減碳轉型:一、知識擴散(提供教育訓練、舉辦企業標竿學習、社群媒體宣傳輔導資源);二、健康診斷(簡化盤查指引、建置數位工具、掌握碳排熱點、制訂減碳策略);三、減碳輔導(深度輔導、結合上下游夥伴推動供應鏈減碳);四、環境優化(推動綠色租賃、協助企業取得綠電、擴大查證量能、設備汰舊換新補助);五、財務支援(綠色融資及研發補助、提升淨零轉型誘因、ESG融資信用保證)。

▲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吳采樺部長,分享服務業的ESG減碳做法(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吳采樺部長表示,許多專家都表示ESG在推動上必須貼齊該產業的營運模式,在平常的價值鏈中做徹底的實踐。此外,便利商店跟許多民眾的生活貼著非常近,確實可以在通路上發揮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不僅是具規模的店鋪數量,便利商店的服務與每個人的日常息息相關。在行動裝置APP的平台上,全家做為該產業率先推出的業者,擁有逾600萬用戶,期許該平台不只是商業意義,更多是富含社會意義。

吳部長指出,對於零售業的全家便利商店來說,主要的利害關係人莫過於是供應商與消費者,因此全家便利商店也將ESG的推動上聚焦在減塑、減廢、減碳、食品永續,四大構面上。以食品為例,最令每位店長苦惱的即是每日的鮮食訂購量,由於鮮食的保存期限僅為1-2天,過多與過少皆會影響超商的運營,甚至造成食物浪費。因此,全家便利商店依據消費者需求生產,並導入AI系統協助店長精準訂購鮮食量,以及推動「友善食光7折」達到降低鮮食過剩與減少食物浪費。同時,結合APP平台的友善食光地圖與集章種樹活動等擴大永續影響力;目前全體會員共種下近2000多棵樹。另外,則與台北大學打造的6間負碳商店,提供消費者個人碳帳戶,透過消費累積碳權兌換折價券,鼓勵消費者選擇碳足跡標籤的產品。在設備上,藉由IoT與能源系統的導入,協助許多分店節約能源,並響應關燈1小時,爬樓梯上班等活動。總之,服務業在推動ESG的策略上以多方有利為初衷,先滿足消費者,利他的同時也利己,並期望攜手同仁、加盟主、消費者共同減碳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ERP與數位轉型

(李鳳珠/撰文)

【八方論壇】以筆者的經歷而言,從事ERP系統產業已有30年,專精於食品產業、螺絲產業等製造業的整廠ERP系統建置整合經驗,當然也有其他產業。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是我的日常,每週都與客戶固定會議,疫情間,仍線上進行也不停歇。從現有ERP系統中發掘問題再優化,甚或是重新定義流程、反覆琢磨或以新模式運作等。每當企業陷於迷思,我會以專業第3者角度協助找出最佳方案選擇,在業者多年積習之下,同樣會有反對、消極,或不作為的抵制,但在這已建置系統基礎上,實現創新與數位轉型目標是很明確的持續著。

什麼是ERP?ERP就是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運用資訊科技對企業所有資源:產、銷、人、發、財做規劃,以會計為導向的內稽內控管理系統,例如,製造業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品管、採購,以及銷售、庫存、財務、人事、薪資、成本…,都是需去做企業的內外部資源整合與管理,若是服務產業,則需將服務流程系統化,不僅提供好的客戶體驗與服務,最重要的是運用ERP作為「擴大事業規模」與「創新」的利器。

▲李鳳珠總經理(右5)從事ERP系統產業已有30年;圖係她與夥伴參訪企業時合影(照片係智泉資訊公司提供)。

在後疫情時代,企業不只期待回到過去的日子,更希望能創新商業模式、改造流程,以翻轉企業的發展。不同以往的是,轉型目的不只是達到效率提升而已,還需將「企業價值放大」,能更快速因應變化、為顧客創造好的體驗,並與ESG永續經營理念趨勢結合。總之,數位轉型已勢在必行,在新經濟時代轉換後,再推出新商品或服務是企業需積極超前部署。

ERP能快速部署使用,盡可能少客製需求,但若為區隔化或突顯商業價值來考量,則需客製化以創造獨特性產品與服務為主。同時,清晰的轉型藍圖源自企業核心價值與定位的精準、所處階段與執行策略、想達成的明確數位轉型目標,莫不需要專業顧問協助。另視需要運用數位科技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RPA、大數據等等,加速深化與實踐,如此才能在不斷優化過程中逐步實現轉型藍圖與創新市場。

(本文作者係智泉資訊公司總經理,具豐厚的ERP系統產業實務經驗,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尤其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