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不必養醫生 請聽他說

(台北內科週報第558期/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2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自古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都證明,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

在疫情剛困擾世人之時,很多人如同「病急亂投醫」一般,幾乎到處找「祕方」,尤其國內疫苗採購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偏方」便趁勢而起。雖然保護自己是人類天性,但是也須審慎察覺:吃下去的東西是否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未得其利,千萬要避免反得其弊!

▲何永慶執行長曾在疫情期間返台時,將防疫隔離、獨處的時間,當做寶貴的休養機會,靜下心來閱讀(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過去,一般人視「靈芝」為補品,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他曾表示,符合「適應原」的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何永慶執行長總是不忘練功(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發行人、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也相當認同,他說:「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同時在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投入靈芝的研究和應用數10年的何永慶執行長認為,「處理天下事,不外乎3個步驟:一、問題是什麼?二、為什麼?三、怎麼辦?我們提出『節醫減藥體內環保』、『三分治,七分養』的主張,並以實踐『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來達到讓慢性病有逆轉的可能,讓患者不必終身服藥而恢復到未病狀態。」

▲遵從古法,何永慶執行長勤練身(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在「對自然醫學態度之拙見」的文中,他明白表示,「自然醫學學派林立、療法萬千,唯具『言不離實務而論有據,行不枉功效而簡易行』之內涵,方可趨吉避凶,安身立命。」

基於「藥食同源」的概念,何永慶執行長指出,「大凡5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現代生活不良習慣病(內源性疾病)『濕』與『瘀』是造成五臟六腑『物質流』『能量流』毒、堵、亂的關鍵病因和病機。通常,脾失運化則虛,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堵、堵則瘀、瘀則瘤、瘤則癌…如能謹選藥食兩用之食材,在『首務無傷(First, do no harm)』的前提下,謹守『言之有物,論之有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規範,健脾潤腸、滲濕益腎、活血化瘀,有效協助自癒力(自然療能vis medicatrix naturae)恢復正常。」


靈芝久食有益於身

(何永慶/撰文)

自古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其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而且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何永慶社長(右)以多年對靈芝的研究,很肯定它對養生的幫助(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中國醫學看靈芝,則是「扶正祛邪於同步」,如此之上品,所有藥食同源的領域中,堪稱無出其右者。簡言之,靈芝可不分地區、不分氣候、不分種族、不分體質、不分男女老幼,甚至只要是動物,都可隨時隨機食用。

目前,面對仍在全球漫延的新冠疫情(COVID-19)本屬中醫的「瘟疫」範疇,而中醫有上千年抗瘟疫的臨床經驗,台灣三軍總醫院能配合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實在難能可貴!中國大陸在整個疫情的防治中,中醫藥更是全面參與,取得讓世界矚目的成效。然而,以在下的經驗,幾乎任何中藥處方,如果能多加一味靈芝(處方配伍,君、臣、佐、使皆可用之),可大幅提高其效果、若該處方有偏差,還可修正其偏差。而一般民眾在防疫期,雖然不懂中醫「辨證論治」,但可單味吃靈芝,只要是好靈芝子實體制劑,不侷限於什麼品牌;或靈芝飲片煮水喝。也可視各人條件靈芝+蜂膠,或靈芝+維生素C、或靈芝+D,或不同有益無傷的自然療法等等,均可在很大程度做到,以中醫強調的「正氣存內」之不變,應病毒之萬變。

(本文作者係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執行長/研究員,及自然醫學文摘雜誌創辦人/社長)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以靈芝為食物

在疫情仍然困擾世人之時,很多人如同「病急亂投醫」一般,幾乎到處找「祕方」,尤其國內疫苗採購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偏方」便趁勢而起。雖然保護自己是人類天性,但是也須審慎察覺:吃下去的東西是否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未得其利,千萬要避免反得其弊!

過去,一般人視「靈芝」為補品,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他曾表示,符合「適應原」的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發行人、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也相當認同,他說:「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同時在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自古以來,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在所有藥食同源的領域中,堪稱無出其右者。由於過去科技不發達,所以只能依靠野生的靈芝,當然採食不易!而在今日,「從菌種的培育到靈芝採收後,廢棄太空包(種植靈芝的培養基)的處理,整個過程不但不會污染大地,更可廢物利用,製造有機堆肥。整個相關產業,堪稱是生物科技無煙囪的綠色產業。」因此,靈芝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補品,而成為相當「親民」的上品食物。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靈芝也能順應個人體質,將代謝機能作最適當的調整。他上述所言,更與當年陳紬藝中醫師的「順治」說法,不謀而合。

視靈芝為上品食物,才是先進的觀念。有很多東西吃太多反而不好,以靈芝為食物,卻多食有益,更可發揮它的調節作用,可以說「多多益善」。雖說如此,不過好的靈芝不像買青菜、蘿葡,肉眼就可以判斷好壞,並且價錢容易負擔。可是懂得食用方法,事實上「健康無價」,倒也能夠負擔得起。最重要的是,不要花冤枉錢卻買到非上品的靈芝!

怎樣辨識極品靈芝?最主要是找到有信用的廠商。可惜在後工業時代的今天,固然科技高速進步,可是有理念、能堅持的經營者仍然不多。在這情況下,過去30多年已對靈芝深有瞭解的本報曾季隆發行人,想到自己年已逾70歲了,更需要好好關心身體健康,尤其認識何永慶執行長之後,對自然醫學有較深入體悟,便打算親身體驗靈芝的調節免力的功能,開始養成日食靈芝的習慣,迄今已有1年半,他說:「我每天早上起床空腹吃,然後做運動20分鐘,再隔10分鐘之後吃早餐」,1年半以來,他注意到身體狀況的良好變化,欲知其詳請和他聯繫(電話:0952-83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