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它的神奇力 銀青交融不是空

(台北內科週報第634期/2024年6月10日-2024年6月16日)

【本報銀青共享專訪】日前,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邀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這一番異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獲致的傳承效益,實超乎學習者的期待。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何況他為了藉此機會傳承,事先用心備課令人感佩!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左),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圖為檔案照片,係他採訪的情景(照片係邱文通創辦人提供)。

在銀青共融的領域,邱創辦人有他的看法,他表示,「在學老領域,結合AI科技來協助銀青兩世代的交融,具有巨大潛力和深遠意義。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應用和策略,以借助AI科技來實現這一目標:一、多媒體內容:結合文字、音頻、視頻和圖片,創建豐富的多媒體故事內容;二、互動功能:提供評論、分享和互動功能,促進銀青兩代的交流和互動;三、語音轉文字:使用語音轉文字技術,將老年人的口述故事轉化為文字;四、語音合成:使用AI語音合成技術,將文字故事轉換為音頻,便於聽力不佳的老年人和喜愛聆聽故事的青少年。」

此外,令人佩服的是,既有專業學養,又極富實務經驗的邱文通創辦人也提出下列的構想:一、訪談輔助:AI助手根據預設模板和關鍵詞,提供訪談問題和提示,幫助青少年更好地進行訪談;二、自動整理:AI自動整理訪談記錄,生成初步的故事文本;三、專家講座:邀請學老專家和AI專家進行講座,講解如何利用AI技術記錄和傳承故事;四、實踐課程:設計針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實踐課程,教授他們使用AI工具進行故事創作和編輯;五、在線社區:創建專門的在線社區,促進青少年和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和故事分享;六、活動組織:AI自動組織和推薦相關的線上和線下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

▲邱文通創辦人(左)在銀青共融的領域,提出他的看法;圖為檔案照片(照片係邱文通創辦人提供)。

由邱創辦人的專業意見,可以看出AI科技的神奇力量,讓銀青交融得到很大的助力,再也不是空言,他說:「通過結合AI科技,學老領域可以開發多種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促進銀青兩世代的傳承和交流,這不僅能保存和傳承寶貴的老年人故事,還能增進代際之間的理解和支持。」


邱文通經驗相傳 與學子結善緣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日夜頌-共學團專訪】技藝在身,窮一生之心力必有所成,但若不能傳承下去,豈不辜負了天賦和自己的努力?對社會來說,也是莫大的損失!當年,顏水龍老前輩假如沒有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那今日何能有國家級的「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更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遑論產業的永續發展?可見技藝的傳承是無比的重要,而且傳承之道更值得發揮了。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邀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這一番異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獲致的傳承效益,實超乎學習者的期待。不只可以即學即用,而且實務經驗傳承更為寶貴。若非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有很好私人關係,也難以替學生找到如此的好老師。

▲邱文通創辦人(前排右1)應曾敏傑教授(前排右2)之邀,為8位學生講授採訪寫作經驗(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何況他為了藉此機會傳承,事先用心備課令人感佩!他說:「今年3月有故事公司來了1位頂尖的總經理,我決定交棒,然後以自己所學的新聞專業、所愛的人物寫作,開始陪伴一些熟齡、高齡的朋友寫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自己人生的紀錄,短的1000字,長的10萬字,都可儲存word檔、製成PDF檔,或者出版電子書、紙本書,公開發行或是贈送親友、自家保存都可。」

這次課程內容,合計4周共10個主題:第1周為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活動稿的討論;第2周為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讀後感的討論;第3周為《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討論3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交流;第4週則是參訪、座談,以及創發後續可執行的人物採訪與報導。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圖係授課情景之1(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春天播種、夏天耕耘,自然希望秋天豐收。抱持這樣的心態,邱文通創辦人表示,「大自然的道理,是因緣合和。我期待未來能夠茂林一片,但也不會因曾經有過而悲秋。」對於傳承之後,他是很有信心能看到這些參加的同學善加運用,並在他們的學涯添加1份新聞採訪體驗。

基於「施比受更有福」,邱文通創辦人說:「台北大學這批同學非常優秀,他們的優秀,不僅在於能力,更在於他們強大而善良的心。心既然如此,他們應該會在他們該開花的地方開花。而這一趟台北大學的採寫之旅,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一者來自曾敏傑教授的言教和身教,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一者來自這群年輕的同學,讓我看到了台灣的希望。我特別相信,他們只是台灣芸芸眾學生的縮影,不是嗎?」


跟隨商研院 搶佔銀髮市場先機

(台北內科週報第632期/2024年5月27日-2024年6月2日)

【產學政研連線】進入高齡化社會後,全世界起了很大變化,服務業更是既心喜又擔憂,喜的是,各種新需求已構建出1個龐大銀髮市場商機,但卻憂心如何搶到先機?

為了協助國內服務業解決這難題,商研院(CDRI)即將於6月24日至28日籌組「2024日本東京銀髮商機考察團」赴日觀摩,在為期5天的考察行程,帶領業者參訪日本開創銀色新商機之標竿企業,深入瞭解當地銀髮相關產業的最新發展與服務模式。

商研院王建彬院長表示,「2024日本東京銀髮商機考察團」擁有3大特色,包括:一、促進台日銀髮健康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二、掌握台日銀髮健康市場趨勢,發掘龐大的商機;三、深入瞭解最新的商業模式與服務樣式。

▲商研院「2024日本東京銀髮商機考察團」即將啟航;圖係去年商研院率團前往日本考察大健康產業的大合照(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商研院每年舉辦各種國際參訪團,探索新商業模式,並鎖定新科技、百年老店,以及銀髮與健康等主題,由於邀請日本優秀廠商參與不易,更受到名額的限制,想把握商機的業者希望能報名從速,相關資訊與報名請洽:https://bit.ly/2024CDRI06TOKYO,或電洽02-77074929謝小姐即可。

總之,日本是全球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1,其長照產業的發展經驗和創新服務模式,值得台灣業者借鑒和學習,何況這次將參訪的企業,包括:科樂美Konami(健康娛樂化熟齡健身課程)、Kewpie(日本照護食品)、未來企劃(跨世代生活共享熟齡多元共居)、篤志丸(偏鄉熟齡支援移動販售服務)、Bspr(遊戲化延緩失智的健腦活動APP)、日本調劑(用藥e化的服藥記事本)、Club Tourism(熟齡旅遊規劃)、AEON永旺株式會社(以人為本商圈活化的熟齡購物中心)…等,都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企業品牌。


戲如人生 學老可以不委屈自己

(台北內科週報第625期/2024年4月8日-2024年4月14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從好的影片中,將能得到一般書本沒有的體驗,而社群自學活動,在高齡化社會下日漸重要,可以達到相互學習、社會參與、藝術療癒等綜合效益,因此,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耶魯心靈工作坊持續推動「耶魯電影讀書會」,更連結了其他的資源來支持,包括高齡與社區中心、鳶山協會,及任林基金會等,尤其今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下,挑選更多元的高齡影片,提供大家欣賞和討論,吸引更多的社區長輩進入校園共學,規模與成效都較以往擴大許多。

3月28日下午,辦理了今年的第3場次,播放的電影是《金盞花大酒店》,共有在地長者30位報名參與,由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與財政系楊子菡老師帶領,鼓勵中高齡者電影共學,當天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和圖書館採編組孫翠莉組長到現場鼓勵大家,同時討論今年如何進一步在電影資料庫中,發展出有助於長輩共學的學老系列。

▲梁美霞與楊子菡老師主持電影討論會的情景(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係英國喜劇片,它在2011年上映後就造成很大迴響,電影講述7位互不相識的英國退休老人,一起前往位於印度的金盞花大酒店;大家原本抱持度假的心情踏上旅程,卻在抵達後才發現酒店形同荒廢,最終這群長輩透過人生的閱歷,來轉化這場第3人生的挑戰。

電影播畢,梁老師邀請成員各自分享電影中最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大家的回應包括有:「一切到最後都會很好;要是不好,那就還沒到最後。」「我們都在欣賞最美的風景。」這些讓與會成員記憶深刻的話語,多是正向且能啟發人省思的語句,也有成員佩服劇中人能擁有離鄉背井、到不熟悉地方生活的勇氣。

▲大學耶魯社區賴素卿前主委發言情景(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引起大家熱絡討論的問題,正是電影中1對伴侶相處的課題:「看到道格與他太太間的感情,就覺得說對呀!不喜歡幹嘛要在一起!」「要忘掉過去,你才能走向未來,也就是說我們古人所說的『過去不糾結,未來不懼怕』。」聽到大家這些回應,最後獲得的結論是「不委屈自己」,這也是這群擁有精彩人生閱歷的高齡學員的處世心態。

主辦單位表示,下一場的讀書會將於4月25日舉行,將播放的電影是《夢想越野隊》,由妮基‧卡歐執導的美國運動劇情片,改編自1987年1所美國高中的7名學生參加越野賽跑,並奪得加州冠軍的真實故事,歡迎有興趣的社區長輩和同學於連結報名參加;4月電影讀書會報名連結如下:https://forms.gle/9D2hN8erSGdiHVQP9


健康永續國際論壇 帶來新希望

(台北內科週報第608期/2023年12月11日-2023年12月17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12月8日,在台大公共衛生學院101講堂登場的「健康永續國際論壇」,為社會帶來省思的機會,更深入如何應用智慧科技縮小城鄉差距、紮實地方創生,及照顧人口老齡與健康扶貧等議題的探討,讓專業人士和民眾間有了很好的交流。

主辦單位「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邱淑媞董事長表示,這次主題「邁向全民健康幸福的治理變革」,邀請到世界衛生組織投資於健康與發展的專家小組歐洲辦公室Chris Brown主任、國際健康促進暨教育聯盟席安.圖塔伊理事長(Sione Tu’itahi),以錄影連線方式分別就如何善用政府稅收、社區力量,投資健康與幸福,引進歐洲幸福的治理經驗分享,掌握國際第一手資訊機會非常難得。

澳洲學者Sharon Friel以比利時佛蘭德(Belgium Flanders)為例,2017即開始實驗大規模數據蒐集,利用數位化工具、服務和流程建立互聯網連線,改善城市的移動性、永續性、文化等公共服務,建造智慧化城市,讓市民更幸福、更便利。

當天,台北市蔣萬安市長捎來錄影祝福,他表示,台北市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每5個人就有1位年齡超過65歲,未來醫護人力也勢必不足,也因此台北醫療環境將結合科技,引入醫療服務,提升患者就醫品質與醫療效能,並從105年就成立健康城市及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平臺,在跨界與跨領域的專家團隊主導之下,企圖打造台北成為樂活宜居、友善、以及創新活力的健康都會。

▲「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邱淑媞董事長(後排左5),策畫「健康永續國際論壇」登場,當天與貴賓合影(照片係有故事公司提供)。

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更把握機會,希望在她任職期間讓雲林縣快速翻轉,她指出,「高齡化、少子化,再加上人口外移,雲林縣目前處於老化現世,今年1月份到9月底出生的人數只有2370新生,死亡的人數卻是6200人口,1年的人口消長將近4、5千人。

張麗善縣長表示,雲林縣早在109年就配合國發會陳美伶主委推動地方創生,並健康友善照顧高齡銀髮族,積極打造農工商科技縣。」透過防寒防餓計畫、長青食堂濟助3餐不繼的高齡老者、結合義工團房屋修繕、以及村里長、警政、社政全面合作普查安裝住警器,普及率年底突破9成。雲林縣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農業大縣的幸福治理,2023年一連拿下好幾項大獎,包括政府服務獎、社會關懷服務獎,也從《天下雜誌》的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抱走5個獎座。疫情期間,還首創全國D+安心血氧量測手錶,隨時監測高齡隔離者缺氧的緊急狀況,以免錯失黃金救援時間。

前國發會主委、現為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則以地方創生轉動經濟、生態及幸福的3贏為主題,點出幸福在於地方創生,愈在地愈永續。她以台灣不能砍天然林為例說明,仍有廢棄木頭燃燒的需求,地方創生將疏伐剪枝分類,大型廢棄木的做成家具、小的廢棄木做成文創商品,剩餘的殘枝燒成炭,再剩餘殘灰作成清潔用品,達到循環經濟,減少焚化製造PM2.5的空汙問題。


工研院續獲FDA認可 智慧醫療夯

(台北內科週報第606期/2023年11月27日-2023年12月3日)

【產學政研連線】為協助國內醫材業者搶攻美國市場,工研院自1998年起就拿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查驗資格,近日工研院再次獲得FDA認可,審查項目也較3年前的114項增加至184項,至今為止,工研院仍是美國以外唯一的第3方醫療器材上市審查機構。

為確保醫療器材的高品質且安全有效,FDA會持續監管這些審核機構並要符合相關規定,包括進行審查品質系統程序以及審查人員學經歷、訓練紀錄,且審查員要赴FDA完成不定期舉辦的訓練課程,期間,FDA也會對審查員進行不拘形式的面談,而工研院維持資格逾20年,顯現卓越的服務與品質。

醫療器材需求持續成長,動能來自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後疫情時代臨床需求回復正常、高齡化社會,以及AI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行動感測等技術成熟,帶動智慧診斷、自動化檢測、高階醫材等創新產品興起。根據BMI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預估至2025年將成長到5,897億美元,2021~2025年均複合成長率為6.7%。

▲工研院續獲認可,維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查資格已逾20年,持續助於國內醫療器材業者搶攻美國市場(照片係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美國是台灣醫療器材第1大出口國,只要是新產品要在美國上市,就必須先向FDA申請「上市前通知Premarket Notification,簡稱510(k)」,證明其產品與已獲核准上市的同類醫療器材一樣安全、有效,FDA審查通過後,廠商才能將產品上市。工研院提供在地化510(k)審查服務,讓業者不必遠赴美國,免除語言和距離障礙,是國內廠商的一大福音。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林增耀執行長表示,為協助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發展,工研院1998年獲得FDA認可後,隔年旋即成立醫療器材實驗室並正式對外服務。目前美國FDA於全球所認可的8家機構中,工研院是唯一一個美國以外的醫療器材510(k)第三者審查的機構,顯現工研院卓越驗證服務。今年再次獲得審查資格,內容涵蓋體外診斷醫療器材61項、一般醫療器材123項,共184項目獲認可,工研院將持續提供國內廠商美國FDA 510(k)審查在地化服務,助力業者在最短時間內取得FDA上市前通知,加速將新產品輸往美國上市搶占先機。

目前,工研院審查服務項目包括,血壓計、耳溫槍、心電圖貼片、心律監視器、醫用手套、隱形眼鏡、導管、外科手術用電刀、生化分析儀、輻射診斷顯示器等12類國內主力產品。同時也積極培育業界及法人機構研發人員接受510(k)法規訓練,了解美國醫療器材法規要求,及早將各項安全性與功效性標準導入前期產品設計與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