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來體驗 順利踏上療癒之旅

(台北內科週報第636期/2024年6月24日-2024年6月30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誠如「心之谷」創辦人、文蓓蓓執行長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內在療癒力。藉由改變我們的認知和情感,可以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健康」,自我療癒的力量,將讓人恢復身心靈的和諧與健康。

即將在6月30日舉行「『療癒之旅』電影欣賞與座談會」之際,文蓓蓓執行長表示,「《療癒之旅》這部電影通過紀錄片的形式,深入探討了心靈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展現了我們的想法、信念及情感對健康的高度影響。我們選擇這部影片,希望能夠傳達出1個核心訊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內在療癒力。藉由改變我們的認知和情感,可以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健康」。

▲秉持正確理念和熱誠的服務精神,心之谷在中部地區已經營出口碑來了;圖係2022「心之谷」成為全台第1個進行「自主」碳盤查與碳抵銷的民間OT單位,文蓓蓓執行長(第1排左3)與蕭順基永續長(第2排左3)舉行低碳永續記者會情景,(照片係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提供)。

文執行長更強調地說:「根據這部影片強調的科學研究證明,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之間存在著深刻的關聯。透過瞭解和掌控這些內在的力量,我們可以更加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疾病。我希望與會者能夠從中得到力量,認識到自己有能力主動改變健康狀況,並且更加重視心靈健康的重要性」。

追求身心靈健康,是每個人內心的渴望,能不能獲得,就看自己下多少工夫,文蓓蓓指出,「心之谷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身心靈的全人健康和心靈環保。我們的經營理念是以人為本,強調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存。我們相信,只有當我們尊重自然,尊重自己和他人,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幸福和永續發展」。

▲心之谷曾多次舉辦很有意義的電影欣賞與座談會;圖為「2023心靈影展」開幕活動,在秋紅谷公園內欣賞開幕片《療癒之旅》的情景(照片係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提供)。

您是否曾被書籍《超癒力》深深吸引,感受到內在療癒力的強大?這本書正是得獎紀錄片《HEAL》的精華收錄,現在,您有機會親身體驗這部紀錄片所帶來的感動。心之谷邀請您在6月30日下午2時至5時30分,前來參加這場即將舉辦的《療癒之旅》電影欣賞與座談會活動,將可順利踏上療癒之旅。

最有價值的是,當天影片欣賞之後,隨即與專家面對面交流,深入探討心靈與健康的關係,兩位與談人分別是蕭順基(心之谷永續長、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副理事長、能量醫學會理事)和楊紹民醫師(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院長、台灣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能量醫學會理事)。

秉持正確理念和熱誠的服務精神,心之谷在中部地區已經營出口碑來了,日前,更成為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的「自主健康體驗日」的協辦單位,這次主辦「『療癒之旅』電影欣賞與座談會」,凡6月16日付費報名參加能量醫學學會活動者,皆可免費入場參加(限額50名),其他參加者也僅收費300元。


健康自主管理 由體驗到實踐

(台北內科週報第635期/2024年6月17日-2024年6月23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6月16日的「健康自主體驗日」,有12位專家引導每1位參加的人、開啟「探索幸福能量之旅」。這是1場難得一見的活動,係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台中福華大飯店、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協辦,以及15個公益團體協力與19家企業贊助。其活動的內容更是別開生面,包括專家演講、健康檢測、健康體驗、健康講座、健康展示。整個企畫與實施過程,處處顯示主、協辦單位的用心和盡力,將滿足你「健康自主管理」的啟動。

當天,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在12位包括學者、專家及醫師的引領下,每位參加者也開啟「健康自主管理」的1扇門,大家認真學習,希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保證。

▲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圖為羅理事長致詞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與會者感興趣的,例如,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吳季華教授主講的「做自己的能量療癒師」,他分析各種腦電波對身心靈的影響,而透過打坐、呼吸法及運動等作為可改變波頻,啟動療癒力。

其次,彰化雅世牙醫黃尊欽院長以「學習自我對話、創造YES人生」為題,鼓勵聽眾從瞭解自己、擁有動態與多元網絡,及願意體驗新事物的人格特質,累積生活甚至是生命改變的資產。生命是可貴的,而唯有健康,才能為每個人帶來生命的意義。

▲當天,羅仕寬理事長(前排左2)和大家一起體驗的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要改善與提升睡眠的品質,聽到林俊言中醫師所講的「干擾睡眠的8大因素」,瞭解到「睡醒時神清氣爽」,實是評估個人健康的指標,同時,他更提醒大家睡眠的狀況是反映平常生活中是否失衡。他也認為,從實證病例分析基改食物、除草劑、農藥、甲醛等,都可能造成黏膜、肌肉以及神經等器官過敏。

這場難得的「健康自主體驗日」,雖然6月16日圓滿結束,但卻是與會者「健康自主管理啟動日」的開始。於1993年正式成立的能量醫學學會,迄今已31年了,其以結合古今中外中西醫學的力量,促進能量醫學的學術與醫療研究,擴大為社會人群服務為宗旨,擁有極為可貴的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今後,在引導「健康自主管理」的路上,將可看到更多該會為社會大眾規畫的叫好、叫座活動。

▲基於對「探索幸福能量之旅」的響應,參加活動的民眾擠滿整個會場(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健康自主體驗日 12專家齊護持

(台北內科週報第634期/2024年6月10日-2024年6月16日)

【逐夢築夢】健康,是人類始終追求的夢想;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可是面對欲望無窮,很多人卻往往犧牲自己的健康,去滿足慾望。如何魚與熊掌兼得?那就要懂得健康自主管理!而浩瀚醫學與實際運作,又怎樣能取為自己所用?現在最簡易可行的是,6月16日的「健康自主體驗日」,有12位專家引導每1位參加的人、開啟「探索幸福能量之旅」,請趕快報名哦!

這場難得一見的活動,係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台中福華大飯店、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協辦,以及15個公益團體協力與19家企業贊助。其活動的內容更是別開生面,包括專家演講、健康檢測、健康體驗、健康講座、健康展示。整個企畫與實施過程,處處顯示主、協辦單位的用心和盡力,將滿足你「健康自主管理」的啟動。

▲能量醫學學會與輔助醫學醫學會共同舉辦研討會;右3為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表示,「這次活動面向所有對健康自主權、情緒管理和睡眠改善有興趣的企業與民眾,我們尤其希望透過專業的醫學講座、先進的健康檢測儀器,以及實用的工作坊,幫助參與者更好地瞭解和掌控自身的身心健康」。

於1993年正式成立的能量醫學學會,迄今已31年了,其以結合古今中外中西醫學的力量,促進能量醫學之學術與醫療研究,擴大為社會人群服務為宗旨,擁有極為可貴的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更基於「萬物一體、彼此包容」的理念,致力於成為社會大眾的健康益友。抱著使命感,數10年如1日地推動有效的健康知識,幫助大眾取回健康自主權,並透過實證醫學打造適合的健康生活型態,實現身心靈的健康、平衡及和諧。

▲能量醫學學會定期舉辦研討會,羅仕寬理事長(中)頒發給兩位講師感謝狀(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當然,在12位具有實力的專家學者護持下,並提供12種健康體驗(詳見本文所附EDM),便已讓與會者不虛此行,何況身心健康與每個人的工作表現和生活品質莫不息息相關。根據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署的調查,約60%的台灣上班族經常感受到工作壓力,而台灣心理衛生基金會的數據則顯示,超過3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此外,壓力和情緒問題也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指出,約40%的台灣人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

現在,若想把握此次難得的機會,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單: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7d663c7c8774c35或洽主辦單位祕書處江小姐:0916-317770、Email:felice2007@gmail.com

▲6月16日「健康自主體驗日:探索幸福能量之旅」活動EDM(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太極門矽谷傳喜訊 祈世界和平

(台北內科週報第604期/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太極門為古傳氣功武術修行門派,源自於代代相傳的道家傳統,深蘊智慧的源泉,以傳承太極門文化、促進世人身心靈健康為宗旨,為國際性非營利的公益文化團體。

近年,太極門因應多變世局,越來越多人渴望找到身心靈的平衡,掌門人洪道子博士於2000年、2001年在加州洛杉磯與聖荷西相繼成立道館,10月8日於美國聖塔克拉拉(5155 Stevens Creek Blvd., Santa Clara)道館開幕後,緊接著,10月14日帕薩迪納(570 E. Orange Grove Blvd., Pasadena)道館也隆重開幕。

▲太極門聖塔克拉拉道館盛大開幕,掌門人洪道子博士(中)及矽谷多位市長、來自全球的貴賓一同剪綵(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高科技產業聚集的Santa Clara,10月8日充滿文化氣息,正是太極門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道館盛大開幕之日,應洪道子博士盛情邀請,Santa Clara市長Lisa Gillmor與副市長Kevin Park、Cupertino市長Hung Wei,及前副市長/現任議員Liang Chao、Milpitas市長Carmen Montano、Palo Alto市長Lydia Kou與前市長/現任市議員Patrick Burt、Greer Stone等,也都蒞臨現場祝賀;還有不遠千里而來的國際貴賓,包括吉里巴斯駐聯合國大使(Former President of Kiribati Ambassador of Kiribati to the UN)Teburoro Tito、賴索托前首相Pakalitha Bethuel Mosisili,以及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Abdessattar Ben Moussa、印度勒克瑙城市蒙特梭利學校國際關係負責人Shishir Srivastava,共同剪綵,見證這歷史性時刻。

▲年輕、充滿活力的太極門弟子,以文化展演表達歡慶道館開幕心情(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身為主人,洪博士除了感謝所有嘉賓的蒞臨,也表示,「此次選擇在北加州科技重鎮矽谷Santa Clara及南加州文化之都Pasadena設立兩個新道館,正是科技與心靈結合的最佳寫照,也是現今世界,世人所需要追尋身心平衡的兩大重點。」

呼應洪博士的致詞,Gillmor市長許願:願我們的社會享有宗教自由、社會正義和人權,更重要的是充滿健康與和平;願愛與良善能遍佈聖塔克拉拉及全世界!Wei市長也表示,願世界上所有人都擁有能安身立命的住所、食物,擁有愛、家人及朋友;願世界充滿歡笑、友誼,也能享有和平與安定。

▲太極門弟子的文化展演,吸引全場貴賓的注目(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隨後,多位貴賓紛紛表達祝福之意,尤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Abdessattar Ben Moussa認為,道館可以改變大家的生活。Santa Clara市長表示,這裡是世界高科技企業家之都,現在有了1個和平、愛、幸福和仁慈的中心,太極門將提醒我們需要做什麼,以及作為人類需要如何生活。賴索托前首相Pakalitha Bethuel Mosisili向洪博士致意:讓我們向和平、博愛和良心的捍衛者表示祝賀。

從上午持續1整天的活動,讓Santa Clara充滿歡笑與正能量,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武術藝術化文化展演、賦予科技創意的文化長廊、沈浸式體驗區等,讓賓客如同跟著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環繞地球5大洲,一起拜訪百餘國300多個城市,貴賓也紛紛致詞感謝太極門對促進世界和平、社區和諧及民眾健康上的貢獻。

▲洪道子博士(右)致贈Santa Clara市長Lisa Gillmor心鑰,象徵良心是開啟世界光明未來的鑰匙(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運用正負的法則 讓夢想成真

(台北內科週報第602期/2023年10月30日-2023年11月5日)

【以書會友】《淮南子.天文訓》說:「陽生於陰,陰生於陽。」事實上,陰陽的互源互用關係,在自然界和人體中的體現十分普遍。換言之,若能深諳其中的道理,懂得調適而運用得宜,將可讓夢想成真!

《祕密》作者群中的約翰.迪馬提尼醫生,曾結合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成果,著有《正負的法則》1書,揭露了「世上有讓人開心的正面思考,也有使人灰心的負面思考,在這兩者之間,還有1種讓人心情穩定和充滿愛的思考。這兩種天秤兩端的思維,加在一起可以互相抵消,彼此也是對方的解藥」。

在迪馬提尼醫生書中所說的「正負的法則」,有如「陰陽學說」,簡單的說,當你覺得沮喪的時候,可以藉著「轉念」讓自己振作起來;反過來,當你很興奮的時候,也可藉「轉念」讓自己情緒緩和下來,避免樂極生悲。

書中,作者指出,「正面思考應該存在?沒錯,而且它的位置就在負面情緒和平衡點之間,如果你感到沮喪,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樂觀。負面思考和適度的懷疑主義可以存在嗎?可以,當你覺得自己沈浸在愉悅的狂喜之中時,請當1個具有批判思考的懷疑論者。有人是純粹的懷疑論者嗎?沒有。有人是純粹的樂觀者嗎?也沒有。有人兼具這兩種特質嗎?我們都是」。

▲約翰.迪馬提尼所著的「正負的法則」一書(圖係取自誠品線上書店)。

人的情緒是常常高低起伏的,如何維持平衡狀態,是需要好好修煉的!若能夠運用正負的法則調適,便可以讓身心處於很好的情況,做起事情也就感到順心如意了。迪馬提尼醫生說:「古時候的希臘人知道如何治癒人們。他們會把生病的人放在擔架上,抬著他們去看戲。悲劇可以平衡過度樂觀的人,讓他們狂妄的心回到原位。喜劇可以平撫悲觀的人,重振他們低迷的自尊。大自然知道,神聖秩序會交互利用挫敗和成就,使1個人的心永遠不要偏離常軌。你不是受害者,你是自我治療過程中的創造者,你吸取教訓和經驗的速度,將決定你掙脫枷鎖時間的長短」。

對於迪馬提尼醫生透過「量子塌縮過程」,喚醒他人內心的天賦才能,並提供美夢成真的實踐公式,白蘭卡.帝斯博士(Blanca Diez)在書中的推薦序如是說:「經過塌縮過程的引導,可以使每個人瞭解自我經歷的因果關係,懂得對自己負責,並體會自身的完美。這是個驚人又偉大的成就。量子塌縮並不是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或改變自己,而是讓我們懂得用不同的心態,誠實地看待自我。我們的細胞會受到畸變和疾病的影響而生病。我們的想法也是,不健康的想法、感覺和信念,使我們的思想生病、停滯。量子塌縮可以讓我們曾經畸變或生病的思想,轉化成完美對稱且秩序井然的健康意識。在我們扭轉自己想法的同時,也將扭轉我們的感受和命運」。

任何人都會遭遇順境逆境,對此,迪馬提尼醫生表示,「總有些時候,我們會沮喪,我們也會有時親切有時冷漠,有時候討人喜歡有時讓人厭惡。過去我總是想辦法避免不好的那半發生,但現在我瞭解自己不應該這樣做,我必須同時兼愛兩者,好讓我知道什麼時候該適時地使用它們。這些被賦予在我們身上的平衡因子,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有效實踐自己的命運,所以,就讓過去曾被你壓抑的負面因子,成為成功道路上的好夥伴」,這就是最好的處世之道了。


能捨能予能伸能易 生活就舒暢

(台北內科週報第596期/2023年9月18日-2023年9月24日)

(曾季隆/撰文)【以書會友】日子能過得「舒暢」,是再好不過的事,可惜有錢、有閒、有名、有權,都不能保證生活一定可以舒暢的過,那麼怎樣才能夠過得舒暢呢?這就值得關切了!

有位奇人,不知其真姓真名,只知人稱「沈老師」,英文漢聲出版公司吳美雲總編輯曾在她寫的「我所認識的大師─沈默」文章中表示,「至今,我仍不知道沈老師的本名是什麼。2003年,第1次見面時,朋友稱他為『先生』,介紹說他名叫『沈默』。後來,我猜他可能是姓『郝』,因為他有個女兒,女兒姓『郝』」。

在《開心》書中,沈默老師說,「舒暢不是1種結果,而是1種行動」,這就很耐人尋味了。通常感到舒暢都是很輕鬆愉快的,若它不是1種結果,那會是什麼行動造成的結果?他解釋著說:「當你做到舒暢,你就舒暢了,但先決條件是你得去做,所以說舒暢是行動,不是結果」。

既然是行動,那要怎麼做才能做到舒暢呢?沈默老師有個8字訣:「能捨能予、能伸能易」。他雖然是從字面來剖析,但講得實在有很深的道理,確實深入淺出,令人佩服之至!「舒」這個字,不正是「舍」和「予」構成的嗎?而「暢」,不也是「申」和「易」構成的嗎?換言之,能捨能予就能「舒」;能伸能易便能「暢」,看起來想過舒暢的日子,並不太難!可是仔細一想,能捨能予豈是容易的事?能伸能能易要做得恰到好處更難!

從前,帝王之家或是豪富人士,連死的時候都還口含著明珠、手握著寶玉,可見要能捨、能予,是多麼的難做到啊!無論生前死後都難捨難予,遑論要能捨能予?何況能伸能易,在目前處於激烈競爭的環境,又是很難有伸展空間和易地而處的胸懷。

不愧是得道高人的沈默老師,在他眼中這8字訣「難者亦易矣!易者亦難矣」,並非做不到的事!他說:「當你不舒暢的時候,你應當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不肯捨、不肯予了?還是什麼地方不肯易、不能伸了?因為你不舒暢,是你自己沒做到舒、沒做到暢」。總之,想有舒暢的生活,請先做到舒、做到暢吧!

要做到舒、做到暢,便須瞭解先有「得」才能捨能予,對你沒有的東西如何能捨能予?例如,自己有些錢,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便給他些錢,助人當下就感到快樂,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日後,也許有些地方對方幫你的忙,兩個人都會覺得很舒暢的。

至於「伸」和「易」,沈老師舉例說:「你開著車在小巷子裡迎面碰上了1輛車,你要是不肯主動往旁邊讓一讓、主動易位,那整條路就被你們倆的車堵死了,還暢得了嗎?小草能破土而出也是這個道理。它想往上長,可偏偏有塊石頭擋在上頭、芽冒不出去的時候,它怎麼辦?它避開石頭,繞個彎不就一下子冒出頭、往上伸了嗎?」能伸能易,還有什麼擋得住你?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黃秀蓁樂在學習 打開亮麗前程

(台北內科週報第595期/2023年9月11日-2023年9月17日)

【本報專訪】沒有高學歷,卻有旺盛的學習能力;沒有老師的督促,卻有學習的模範。黃秀蓁就是抱得樂在學習的精神,讓自己走出一條異於一般從學校畢業的路,更能不斷追求更好的技術,來服務她的客戶。她得到很多客戶的讚賞,也是靠著客戶介紹客戶,才能夠一直提升自己的信心。她說:「起初,因為我的學歷不高,所以有點自卑,可是在我的服務上,包括美容(霧眉飄眉)、美體(經絡撥筋)、(指壓油壓)、美髮(造型剪髮、燙髮染髮)方面,我都從客戶的回應獲得信心。」

▲黃秀蓁以創意和到府服務打開了她的知名度(照片係黃秀蓁小姐提供)。

是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黃秀蓁是怎樣走出自己的路來?她說:「從小,我就看著姊姊在幫人做髮型,看著1個人造型前後的神采的差異,我真的覺得能幫人美髮是1件賞心悅目、是很快樂的事!因此,我也追隨姊姊的腳步,一頭栽進美髮業!初期,只能幫人洗頭髮、做一些清理雜務,後來,慢慢能和設計師學習理髮的技術,換言之,從事這份工作必須要具備一些人格特質,除了基本的吃苦耐勞外,還要具備溝通的耐心,樂於助人,熱忱等…。」

懂得如何做中學的黃秀蓁,是她最大的資產,她表示,「我比別人幸運的是,姊姊在美髮業都很是優秀的設計師,甚至都開了店,培育更多優秀的設計師!所以,她們超強的能力,一直是我的標竿,學習的對象!只是,有別於她們,我的個性是喜歡求新求變,故滿腦子創意的我,在30歲時,我遇到人生的第1個轉捩點!當時,我習慣把平時累積的作品放在奇摩,結果就被1位製作人看到,他就邀請我上節目,談談如何藉由幫他人美髮,做到創意過生活與特殊的到府服務!」

▲懂得如何做中學的黃秀蓁,是她最大的資產(照片係黃秀蓁小姐提供)。

和一般從業人員不同的是,黃秀蓁以創意和到府服務打開了她的知名度,尤其意外為電視專業節目製作人邀請之後,她認為,「這個電視製作邀請,讓我覺得備受肯定,而這是我人生當中第1次被肯定,讓我欣喜若狂,也更有自信!當然,我的個性讓我並不止於此,我的創意點子又不斷的滋生,讓我把美髮、美容、美體…等融合成美的一體,所以,我不斷的學習,期望能做到美的一站式服務,甚至延伸到身心靈往人的道路前行…。」

能夠有一番機遇,當然是黃秀蓁不忘本,她說:「姐姐都很優秀是我的標竿,讓我不得不說她們實在太強了!迄今,都是我學習的模範,實在很幸運!希望我有一點成果,也都是她們和客戶所賜,當然啦,我要學的地方還很多,幾乎都是做中學和學中做。」


楊辰涵協助你 找到自己想要的

(台北內科週報第594期/2023年9月4日-2023年9月10日)

【以書會友】參加「省時省力圓夢書友會」的楊辰涵老師,在她生命旅途上,是有自己的路徑,她說:「22歲出社會後,就開始陸續接觸各種成長課程,31歲左右開始接觸療癒工具,並且走進專業諮商培訓的領域。有機會、有預算,就會去深入學習。對不同的工具,則有不同的探索。這過程對自己的療癒,就像拼地圖一樣越來越完整」。

如今,已具有專業能力和輔導經驗的楊辰涵老師,曾幫助不少人走出困境,她說:「我想透過課程,讓大家對於『情緒狀態』有全新的認識,不會再覺得學這個是因為心理有問題,或是生活不好才來,也讓大家可以透過學習情緒狀態管理知道:改變可以很快速、痛苦可以無痛轉化;縮短人生挫折、轉換時間,以追求高品質的快樂。」

情緒狀態,是心理加身體的綜合反應,楊老師認為,「情緒的重要,是設計用來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是偏離了真實的軌道。換言之,就是提醒我們現在身心不合一。因此,覺察情緒很重要。而情緒是潛意識在提醒我們生活要做出改變,以及看到這個發生的正向意圖。」

▲楊辰涵老師(左2)喜歡與人交流,圖係和BNI夥伴合影(照片係楊辰涵老師提供)。

再進一步的,楊辰涵指出,「只有透過情緒,才能幫助我們看到:我們要去的方向跟目標是否需要調整。也就是說,調整到對自己而言正確真實的道路上,人才會發自內心的快樂。而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有情緒是因為我不好』,所以害怕有情緒,壓抑他、麻木他。因為恐懼面對自己的不足。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情緒反而是我們的盟友,來提醒幫助我們知道如何成長,如何更好,如何運用潛能達到人生的理想藍圖?人生要向前走、向上成長,才是學習情緒狀態管理的目的」。

楊辰涵老師常以NAC情緒管理來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她說:「情緒狀態分為崩潰狀態與正向資源狀態。崩潰狀態主要是問題框架有5種類:一、內縮、緊縮;二、被動無意識的直接反應;三、過度思考;四、3個信念中心分離;五、敵對、贈恨、傷害。」

她並舉例說明如下:「我有1位女學員,她本來常說:『我不知道我要什麼』,但是『我知道我不要什麼』。例如,她說我不要被婚姻綁死,所以我不想結婚,我不想要一成不變的工作,我不要…。她從其他自我瞭解的工具,都以為這是她的人格特色,但是,我讓她瞭解常說『我不要』就是崩潰狀態的主要特徵。我就再問她,你的心裡是否有很多『為什麼』,然後她說對!為什麼我沒有辦法有高薪的工作?為什麼在職場上我無法獲得肯定和成就感?為什麼有很多事我都覺得無能為力?」

▲楊辰涵老師(左排1)與BNI夥伴歡聚情景(照片係楊辰涵老師提供)。

總之,楊老師歸結地說:「我先透過對話、協助她明白自己的現在狀態模式,她平常看起來好好的情緒起伏也不大,但是,由於她生活中常常都是崩潰狀態,所以她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是創造出她不希望的,而梳理語言的過程,就是讓她對自己有更全面的瞭解與覺察。覺察,正是改變的第1步!」

針對要覺察、要辨別自己的情緒狀態,楊辰涵老師說:「以上述的案例,在協助她花1分鐘的時間慢下來,暫停一下,呼吸回到當下,歸於中心做到『換濾心』,讓自已先回到平衡的狀態之後,讓她重新問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中有什麼是她想要的?她就說出她要換1份收入高的工作,而且不拘泥婚姻形式想要1份穩定的親密關係。她也希望自己可以瘦下來、更漂亮!會透過語言溝通、釐清願望,並且找到阻礙她前進的原因。教她轉到正向資源狀態,保持開放、覺察、連結3個信念中心,包容所有可能性,透過情緒找到深藏的答案、資源及潛力」。


楊辰涵青勝於藍 助人跨出心牢

(台北內科週報第592期/2023年8月21日-2023年8月27日)

【本報專訪】楊辰涵老師在生命旅途上,是有自己的路徑,她說:「22歲出社會後,就開始陸續接觸各種成長課程,31歲左右開始接觸療癒工具,並且走進專業諮商培訓的領域。有機會、有預算,就會去深入學習。對不同的工具,則有不同的探索。這過程對自己的療癒,就像拼地圖一樣越來越完整」。

走到某個階段,楊辰涵發現,市場上有兩種型態,第1種是療癒師或諮商師只能療癒過去,幫助不了個案找動力方向做到長期改變;第2種則是教練只能指引走向未來,但遇到內在阻礙處理不了時,個案很容易放棄。

在經過一番探索,楊辰涵後來學了NAC情緒狀態管理,發現可以同時療癒過去、指引未來,更可充滿動力走向目標,並且連結內在外在資源,才真正讓她找到解決問題根源的方法。

▲楊辰涵老師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以情緒狀態管理的工具為主軸,並整合過去的療癒資歷(照片係楊辰涵老師提供)。

從自己出發,此時的楊辰涵老師已非當年可比,她表示,「我後來以情緒狀態管理的工具為主軸,整合過去的療癒資歷,可以幫助人們在調整改變學習的過程中,快速有效又充滿趣味,也不用哭哭啼啼的,讓男士接受度大幅提高。自此,我希望可以協助人們做深度的蛻變,也學習到有效的情緒狀態管理方法。尤其大家學完走出教室,就可以馬上用的出來,並且真正改變全面的生活,改變這一輩子。」

任何人想揮別過去的傷痛、走向未來,楊辰涵指出,「當生命陷落時,你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舉例說,生活遇到實際的問題,引發內心深處能力不足的恐懼,或是人際關係遭霸凌,或是課業跟不上父母期望,或是工作巨大壓力,或是工作績效很差等等,或是長期負債越滾越大、被騙等等」。

有時候,學員遇上更嚴重的問題,楊辰涵老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她說:「心靈深層的痛苦跟傷痛,通常也代表在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打擊與挫折,例如背叛、生離死別、不公平的問題;又例如,離婚分手劈腿、親人過世。有的人一直都在忙於工作很少花時間陪家人,也覺得自己很忙,朋友跟朋友間也失去聯絡。然後,突然發現身體出狀態,賀爾蒙失調,婦科生病。男朋友擔心影響生育,分手。想換個沒有壓力的環境,必須放棄原本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怎麼走下一步,內心空虛又害怕。此時,覺得自己世界崩塌、一無所有」。

▲不分男女老少,都來向楊辰涵老師學習(照片係楊辰涵老師提供)。

怎樣從「一無所有」,找回自己的「擁有」呢?當然沒有什麼祕方,有的是要視個案而定,楊辰涵老師認為,「情緒其實有開關,被按到就會爆發。我會透過發生事件,來幫學員找到情緒的總開關。同時,透過神經鏈調整術,改變學員對這個事件或是這個情緒聯想到的畫面、聲音,或是感受,來關掉負面情緒」。

改變的方法,不限於幾種,楊辰涵舉例說:「進階的處理方式,還可以透過潛意識信念的調整,幫助他自己潛能激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原本的負面情緒變成正向情緒。例如幫青少年重塑自我價值,幫助他打開專注學習的情緒開關,讓他可以有自信專注在學習。成績自然提升。又如幫處於低潮人生而失去一切的人,先釐清他自己的熱情在哪裡。打開熱情的開關,才有助於往目標前進。此外,釋放壓力,身心才能好好放鬆休息。重朔他的自我價值,教他如何滿足自己的內心。讓他在情緒上可以自己滿足自己,不用女人來滿足他。他就可以自由選擇生活,心情就會快樂。」


爸飛特不是巴菲特 談錢也談人

(台北內科週報第591期/2023年8月14日-2023年8月20日)

【本報專訪】話說,乾隆皇下江南,來到江蘇金山寺,望向長江只見船來船往,於是問了身邊的老和尚:「你每天看到那麼多船隻,在這江面上來來去去,大概有多少隻船呢?」老和尚回答說:「我看了幾10年,長江上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麼會呢?眼前不是有那麼多艘船嗎?」老和尚說:「皇上,真的只有兩條船。因為這些船1條是為『名』,另1條是為『利』,總而言之,他們不是為名,就是為利。」

時至今日,乾隆皇若到江南再遇老和尚,他可能回答的就有很大不同,再也不是「名」和「利」。每個人之所以不停忙碌,只是離不開「人」和「錢」。而巴菲特號稱「股神」,CNBC曾經報導,知名投資人往往博得「下1個巴菲特」美名後,績效即紛紛失色,證明股神巴菲特迄今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只是「爸飛特滾雪球書友會」成立之後,立志結合有共同抱負的人,談錢也談人,卻能不再「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整天只是忙著賺錢!

▲洪玉萍創始人(右1)與宏碁集團施振榮創辦人(右2)等合影(照片係洪玉萍創始人提供)。

人,當然比錢重要了;有人就有錢,有錢不一定買得到人心!對於「人」,「爸飛特滾雪球書友會」洪玉萍創始人表示,「我的原則1是保持尊重(包含給予彈性跟空間),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決定,即使對自己的小孩、對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最親的人都是尊重,不會用自己的角度去強制別人按我的方法或者是想法,當然一切都必須在合乎安全前提下的思維,也許有人會認為我的尊重若是別人不夠理解的時候,會變成濫用或者是沒有框架跟標準,我自己的解讀則是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結果負責,過程中我們給予觀察跟建議,但是不需要為了個人的主觀去介入他人為自我負責的過程」。

其次,洪玉萍說:「我的原則2是,展現高度跟質感:可能帶點完美主義,但是如同原則1的保持尊重,在尊重的背後,也是隱藏著對於謙讓的美德以及自我保護機制」。此外,她也強調著說:「我自己本身對於生活、工作、一切事情,都追求1種自在的心靈,當自在了,對別人也才會自在,順從天地宇宙間的契合」。這正是她的對人、對事的態度,使她能夠和人相處融洽。

▲洪玉萍創始人(右7)曾擔任「王道論壇」主持人;圖係她和「王道論壇」工作團隊合影(照片係洪玉萍創始人提供)。

對於錢,洪玉萍有另番的看法,她坦言:「老實說,我對於錢不夠珍惜,真不曉得是女生愛買東西的壞習慣,還是我自己個人想學的東西太多,總是花很多的錢在課程學習,投資自己的頭腦,反而對於自己的妝容造型幾乎是零,這跟多數女生的習慣是很背道而馳的」。在心裡,她也是有著對於錢的原則,「花了就不要浪費,買了課程就一定要去學習,變成自己的東西,哪怕這個學習要花N年的時間,舉例而言,在5年前我報名了1個產業分析師的課程,當下也沒有很認真的學,但是最近因為我需要這樣的知識點,所以我把當年的教材資料拿出來看,加上這5年下來的歷練,讓我在閱讀的時候,更有1種陳年老酒的厚度,反而多了一些完整性,這一向是我學習的模式,雖然不是最好,但是目前為止還挺適應的」。

在洪玉萍創始之後,她和一些朋友談起和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曾季隆執行長,即將成立「爸飛特滾雪球書友會」(參加辦法:https://forms.gle/LYbuMt9tJmK9pS6F8;入會申請表:https://forms.gle/zJPtdDh48ZSqvK5t7)後,很快有10幾位的響應,她說「書友會顧名思義就是集結愛書人為第1層的內圈朋友,大家可以抱著『互助共學』的心態,有著創新樂於分享的特質,增進人際關係,更發展成為強大的人際網絡,藉滾雪球的力量,滾雪球的意思當然就是1×3、3×9的倍速成長概念。我相信當我們的活動夠誘人,主題夠明確,一定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到我們期待的人數。我們所著眼的就是集合大家的能力,書友都來自不同的領域,專長可以互補,接著形成1個智囊團,無形中,擴大每個書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