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工藝品牌力 共創共享

(台北內科週報第631期/2024年5月20日-2024年5月26日)

【產學政研連線】今年,為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成立70週年,更倡議「活工藝.工藝活」,期許人人生活有工藝,也讓工藝重新激活,使工藝價值與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尤其正值「大師月」的此刻,展開2024「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年度認證徵選活動,令優良工藝品的能見度將大為提升!

2021年,工藝中心將「台灣優良工藝品」轉型為「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品牌的建立,並透過台灣工藝認證與推廣計畫,公開徵選發掘深存各處的原創工藝,藉著「活工藝.工藝活」的倡議和實踐,將喚醒大眾體會「良品美器」存在的重要性。

令人矚目的是,「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品牌主軸為「綠活工藝.良品美器」,其強調工藝從本質出發,應貼近生活所需,亦即在生活中發現器用之美,探索「用物哲思」:用有;用符合身心靈的物件滿足需求:用好;用好技術、藝術及學術共同成就的好工藝豐沛生活;用無,用器物內含的無形意念誘發生活美感與生命價值之提升。此外,工藝品應是美學與實用兼備、手感與溫度並融,具產品市場性與推廣潛力,引導大眾將工藝用於生活,進而體會生活,深入日常實踐與創造個人品味。

▲工藝中心70週年的系列活動中,5月是「大師月」,亦從即日起舉辦「2024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年度認證徵選活動」的報名;圖係楊英風大師-鳳凰來儀(3)經典之作重現工藝中心(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很務實的,入選作品都將獲工藝中心兩大面向的資源,既公開授予榮耀,並輔助作品內容形塑轉譯,收錄年度入選作品型錄,創造「品牌形象加值」,同時,又可獲社群媒體行銷曝光、各類推廣活動參與、市場通路引介合作與線上商務輔導拓展等「行銷資源挹注」,以及輔助開創多元行銷與銷售管道。總之,結合公部門資源與工藝品牌創作能量,攜手工藝品牌共同走入市場,增進產業動力活絡消費產業鏈,促使工藝產業持續不息的運轉循環。

主辦單位表示,2024「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年度認證徵選活動的報名,自即日起至7月5日截止。凡具公司登記、商業登記或團體立案登記等依法設立具統一編號的工藝廠商,作品於台灣生產製造,並可量產銷售,皆所歡迎參與「台灣綠工藝」認證徵選活動,期能與工藝中心協力拓展工藝產業市場,同時亦歡迎各通路業者與工藝中心接洽合作推廣「台灣綠工藝」,串連工藝生活產業鏈。詳情請參閱:https://twc.ntcri.gov.tw/default.aspx


工藝的世代傳承與進化

程湘如/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21期/2024年3月11日-2024年3月17日)

時代進步下的科技文明,為人類生活帶來重要的變革,如傳統相機在數位時代讓底片消失,書信往返被網路取代,虛擬商城成為日常,文字表達被貼圖取代,而工藝也在進化中。

工藝面對這樣的新文明,有了新的樣貌;這次在「三生有幸、藝活相生」活動中由長、中、青3代同時展出。而在工藝多樣的雲層變化中,年輕世代表述著各族群的工藝語言,長成自己獨創的工藝物種。這說明了工藝從1.0到4.0的時代演變新境界,其工藝之根仍與傳統工藝息息相連。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提及新工藝運動的「工藝」,建基在原有工藝1.0~2.0之上,加入工藝3.0~4.0,從工藝1.0手工作、工藝2.0機械作、到「新」工藝運動的工藝3.0數位作、工藝4.0智慧作,展示每個時代孕育下的美好工藝風景線。

▲樂觀進取的程湘如老師(左),總是創意發想有如活泉,令人驚艷!目前策展的「三生有幸、藝活相生」,正在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工藝文化館展出(照片係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公司提供)。

再進一步而言,工藝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早期的基本生存需求、到科技文明發展後對生活美感品味的主張、最後提升到藝術欣賞的精神層面,彼此相生相長。

展覽中,鋪陳3個時期的工藝進化,3個世代70年來對生活工藝的詮釋,與台灣各時代工藝精神的縮影,展現永續的「傳家」物件。在資深的工藝前輩中,邀請人間國寶、國家工藝成就獎、文資保存者之得主,及獲台灣工藝之家的工藝家們為主的選品。而中生代聚焦台灣國產材應用、結合科技的新工藝美學之選品;青世代則側重綠工藝、ESG永續環保循環再生研發,加上運用3D列印技術突破傳統工藝極限的作品。

總之,工藝美學與技藝的傳承,是1條源遠流長之河,也是1個國家面對國際的重要文化話語權,是賴以維生的文化宣傳力量,更是外交國禮的重要形象。如瑞士的鐘錶傲視全球、捷克的玻璃、英國的珠寶金工、法國的服飾、泰國的銀器與泰絲、日本的漆器、印尼的錫器、義大利的石雕與皮件…這是各國在文化工藝上的代表。台灣則在陶瓷、木藝、石雕、漆藝、竹藝、金工、植物染等各層面皆百花齊放,形成獨有豐富的工藝面貌。每位工藝人面對時代潮流如何傳承,如何培養接班人來活絡工藝生態,值得大家一起來探索解決之道。

(本文作者係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公司創辦人,也是文化部輔導「藝文產業育成」與「圓夢計畫」評審委員,更是天工開物文創商機研習團台灣區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