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 4.0 學老不老

(台北內科週報第635期/2024年6月17日-2024年6月23日)

【銀青共享特稿】科技發達的今日,學老已進入了新境地,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關注高齡者的健康,並研發許多創新的服務方案,早在2021年即透過Switch科技遊戲,為台北大學城的長輩帶來獨特的健康運動方式,也達到青銀跨世代交流之目的,歷年來並且透過多次的工作坊,持續精進改良,2023年也將此方案延展至三峽佳醫公托,陪伴據點中有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輩體驗。

6月6日起,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下,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以及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再次將合作單位擴展至伊甸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即辦理為期5周的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4.0),第1場次共有17位長輩熱情參與,大家透過遊戲的感官刺激,期望促進大腦與四肢的靈活與協調。USR計畫更邀請了社工系的同學林威廷一起到據點與長輩同樂。他為了這次Switch的教學,先準備了幾首簡單入門的舞曲。

▲USR計畫邀請了社工系的同學林威廷(右1)一起到據點與長輩同樂。他為了這次Switch的教學,先準備了幾首簡單入門的舞曲(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Switch工作坊4.0從6月6日開始,持續維持5週,預計早上9點半到11點,每場次再分成上下半場,中間安排10分鐘休息時間。合作據點則依據身體功能分組,1組為身體功能輕度退化的長輩,1組則是身體功能健康的長輩,而這17位長輩全數在過去都沒有接觸過Switch遊戲。

針對前者團體,USR計畫成員在上半場先以單純的手部運動「射飛鏢」開始進行,並在遊戲過程中與他們多聊天,下半場在彼此相互熟悉,以及對於Switch操控更瞭解之後,就帶領他們起身揮臂玩保齡球遊戲;其中有位女性長輩甚至高齡91歲,在計畫成員的攙扶協助下,也順利完成5局比賽,並表示這個遊戲很有趣,成員也鼓勵她下一次再挑戰別的運動項目。

▲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不僅可讓長輩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運動,還能增加社交的機會(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針對身體功能健康的長輩,上半場以兩兩1組進行網球比賽,透過輕握Switch搖桿並揮臂,可以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此外,又必須觀察對方回球的時機點,所以要維持高度的專注度,對於大腦與雙手都將有顯著的刺激;下半場則是體驗「Just Dance」,藉由模仿遊戲畫面中的人物動作完成各式舞姿,不只讓長輩展現活力,更是充分讓肢體隨著樂曲律動,達到流汗的效果,而當運動達到某種強度,體內便會分泌腦內啡(endorphin),能讓人感覺愉悅,也有助緩解壓力。總之,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不僅可讓長輩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運動,還能增加社交的機會,以及促進與大學生的青銀互動交流。


藉它的神奇力 銀青交融不是空

(台北內科週報第634期/2024年6月10日-2024年6月16日)

【本報銀青共享專訪】日前,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邀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這一番異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獲致的傳承效益,實超乎學習者的期待。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何況他為了藉此機會傳承,事先用心備課令人感佩!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左),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圖為檔案照片,係他採訪的情景(照片係邱文通創辦人提供)。

在銀青共融的領域,邱創辦人有他的看法,他表示,「在學老領域,結合AI科技來協助銀青兩世代的交融,具有巨大潛力和深遠意義。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應用和策略,以借助AI科技來實現這一目標:一、多媒體內容:結合文字、音頻、視頻和圖片,創建豐富的多媒體故事內容;二、互動功能:提供評論、分享和互動功能,促進銀青兩代的交流和互動;三、語音轉文字:使用語音轉文字技術,將老年人的口述故事轉化為文字;四、語音合成:使用AI語音合成技術,將文字故事轉換為音頻,便於聽力不佳的老年人和喜愛聆聽故事的青少年。」

此外,令人佩服的是,既有專業學養,又極富實務經驗的邱文通創辦人也提出下列的構想:一、訪談輔助:AI助手根據預設模板和關鍵詞,提供訪談問題和提示,幫助青少年更好地進行訪談;二、自動整理:AI自動整理訪談記錄,生成初步的故事文本;三、專家講座:邀請學老專家和AI專家進行講座,講解如何利用AI技術記錄和傳承故事;四、實踐課程:設計針對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實踐課程,教授他們使用AI工具進行故事創作和編輯;五、在線社區:創建專門的在線社區,促進青少年和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和故事分享;六、活動組織:AI自動組織和推薦相關的線上和線下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

▲邱文通創辦人(左)在銀青共融的領域,提出他的看法;圖為檔案照片(照片係邱文通創辦人提供)。

由邱創辦人的專業意見,可以看出AI科技的神奇力量,讓銀青交融得到很大的助力,再也不是空言,他說:「通過結合AI科技,學老領域可以開發多種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促進銀青兩世代的傳承和交流,這不僅能保存和傳承寶貴的老年人故事,還能增進代際之間的理解和支持。」


邱文通經驗相傳 與學子結善緣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日夜頌-共學團專訪】技藝在身,窮一生之心力必有所成,但若不能傳承下去,豈不辜負了天賦和自己的努力?對社會來說,也是莫大的損失!當年,顏水龍老前輩假如沒有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那今日何能有國家級的「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更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遑論產業的永續發展?可見技藝的傳承是無比的重要,而且傳承之道更值得發揮了。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邀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這一番異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獲致的傳承效益,實超乎學習者的期待。不只可以即學即用,而且實務經驗傳承更為寶貴。若非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有很好私人關係,也難以替學生找到如此的好老師。

▲邱文通創辦人(前排右1)應曾敏傑教授(前排右2)之邀,為8位學生講授採訪寫作經驗(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何況他為了藉此機會傳承,事先用心備課令人感佩!他說:「今年3月有故事公司來了1位頂尖的總經理,我決定交棒,然後以自己所學的新聞專業、所愛的人物寫作,開始陪伴一些熟齡、高齡的朋友寫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自己人生的紀錄,短的1000字,長的10萬字,都可儲存word檔、製成PDF檔,或者出版電子書、紙本書,公開發行或是贈送親友、自家保存都可。」

這次課程內容,合計4周共10個主題:第1周為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活動稿的討論;第2周為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讀後感的討論;第3周為《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討論3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交流;第4週則是參訪、座談,以及創發後續可執行的人物採訪與報導。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圖係授課情景之1(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春天播種、夏天耕耘,自然希望秋天豐收。抱持這樣的心態,邱文通創辦人表示,「大自然的道理,是因緣合和。我期待未來能夠茂林一片,但也不會因曾經有過而悲秋。」對於傳承之後,他是很有信心能看到這些參加的同學善加運用,並在他們的學涯添加1份新聞採訪體驗。

基於「施比受更有福」,邱文通創辦人說:「台北大學這批同學非常優秀,他們的優秀,不僅在於能力,更在於他們強大而善良的心。心既然如此,他們應該會在他們該開花的地方開花。而這一趟台北大學的採寫之旅,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一者來自曾敏傑教授的言教和身教,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一者來自這群年輕的同學,讓我看到了台灣的希望。我特別相信,他們只是台灣芸芸眾學生的縮影,不是嗎?」


罕病罕見 溫馨感人桂花音樂節

(台北內科週報第629期/2024年5月6日-2024年5月12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5月4日下午,1場溫馨與感人的活動,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與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安排,並結合罕見疾病基金會、台北市南門國中、南門國中管樂團家長後援會,於新竹縣關西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舉行,而展開了「第2屆桂花音樂節暨母親節感恩活動」。

台北大學管樂團指揮鄒佳宏老師表示,音樂與公益結合一直是他對管樂團的期待,學樂器除了自我實現外,還要提升到對弱勢的關懷,才是有社會責任的樂手,特別對於罕病和身障家屬在照顧路上的辛勞,以及病友與病魔搏鬥的生命勇氣,應該要讓孩子體會,並且懂得知足感恩。

▲台北大學管樂團與南門國中,跨齡、跨團同台演出(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去年首辦的「桂花音樂節」,由北大管把三峽「鳶之彩」樂曲帶入關西,今年則加入南門國中管樂團,舞台上擠滿了50幾位樂手,加上各式的樂器,演出者有小學生、國中生及大學生,顯得特別的熱鬧有趣。

北大管演出曲目有撫慰人心的《花冠》、《七夕》,及耳熟能詳的迪士尼動畫組曲,並與南門國中同台演出進行曲《蠍子》、《暗路進行曲》、《失戀陣線聯盟》、日本動畫主題曲《我推的孩子》等曲目。讓現場觀眾體會管樂可以柔美、也可以壯闊,如同母愛一般能溫柔、也能堅強。當天,現場共有300多位身心障礙與罕見疾病的家人,一起提前以管樂歡慶母親節。

▲台北大學管樂團歡祝桃竹苗罕見模範母親(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南門國中管樂團」的指揮也同是鄒佳宏老師,而南門國中和北大管都是表現十分傑出的樂團,都同樣在全國或台北市拿到優等佳績。當天兩團成員含師生與家長共計70餘人,由學務主任陳美婷老師帶領前來。陳主任以前畢業於中興法商的社會系,也是台北大學校友,當天也跟著同學們參訪沐浴教室、基因教室、與園藝DIY體驗,十分肯定這次的合作演出,表示讓學生們擔任志工以音樂服務弱勢,又可以現場體驗生命教育,真的是非常豐富的一天。尤其是在罕見家園擔任咖啡職人的病友梁竣翔,本身罹患迪喬氏症,是南門國中的畢業生,還曾經得過總統教育獎;現在母子都已考取咖啡師証照,也是當天的巧遇和插曲。

300多位罕病與身障的家庭,並不常有機會看到管樂團表演,有些病友聽得很開心,會發出一些聲音與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動。病友彭昌智今年38歲,曾經是帥氣的警察,因著家族遺傳的亨丁頓舞蹈症,在38歲時發病,從此只能靠家人照顧。他聽到管樂團的演出很興奮,手舞足蹈地說他以前也吹過小號。彭媽媽許秋惠今年也60多歲了,先生跟大兒子也是此病患者均已離世,她不捨這個小兒子,不離不棄地照顧;昌智也在母親節前跟媽媽表達感恩。

▲罕病病友與家人參觀家園,並展示自己作品(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另外,有位李媽媽,女兒患有肝醣儲積症,那天也來現場聽管樂團演出。平時就很喜歡聽音樂的李媽媽,更很肯定管樂團的演出,讓病友與家屬可以在音樂中,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另有1位罕病病友徐藝玲患有肌肉萎縮症,但上天賜她一副好歌喉而成為街頭藝人;那天,喜愛音樂的她也聚精會神地沈浸在音樂會的氣氛中。


戲如人生 學老可以不委屈自己

(台北內科週報第625期/2024年4月8日-2024年4月14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從好的影片中,將能得到一般書本沒有的體驗,而社群自學活動,在高齡化社會下日漸重要,可以達到相互學習、社會參與、藝術療癒等綜合效益,因此,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耶魯心靈工作坊持續推動「耶魯電影讀書會」,更連結了其他的資源來支持,包括高齡與社區中心、鳶山協會,及任林基金會等,尤其今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下,挑選更多元的高齡影片,提供大家欣賞和討論,吸引更多的社區長輩進入校園共學,規模與成效都較以往擴大許多。

3月28日下午,辦理了今年的第3場次,播放的電影是《金盞花大酒店》,共有在地長者30位報名參與,由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與財政系楊子菡老師帶領,鼓勵中高齡者電影共學,當天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和圖書館採編組孫翠莉組長到現場鼓勵大家,同時討論今年如何進一步在電影資料庫中,發展出有助於長輩共學的學老系列。

▲梁美霞與楊子菡老師主持電影討論會的情景(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係英國喜劇片,它在2011年上映後就造成很大迴響,電影講述7位互不相識的英國退休老人,一起前往位於印度的金盞花大酒店;大家原本抱持度假的心情踏上旅程,卻在抵達後才發現酒店形同荒廢,最終這群長輩透過人生的閱歷,來轉化這場第3人生的挑戰。

電影播畢,梁老師邀請成員各自分享電影中最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大家的回應包括有:「一切到最後都會很好;要是不好,那就還沒到最後。」「我們都在欣賞最美的風景。」這些讓與會成員記憶深刻的話語,多是正向且能啟發人省思的語句,也有成員佩服劇中人能擁有離鄉背井、到不熟悉地方生活的勇氣。

▲大學耶魯社區賴素卿前主委發言情景(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引起大家熱絡討論的問題,正是電影中1對伴侶相處的課題:「看到道格與他太太間的感情,就覺得說對呀!不喜歡幹嘛要在一起!」「要忘掉過去,你才能走向未來,也就是說我們古人所說的『過去不糾結,未來不懼怕』。」聽到大家這些回應,最後獲得的結論是「不委屈自己」,這也是這群擁有精彩人生閱歷的高齡學員的處世心態。

主辦單位表示,下一場的讀書會將於4月25日舉行,將播放的電影是《夢想越野隊》,由妮基‧卡歐執導的美國運動劇情片,改編自1987年1所美國高中的7名學生參加越野賽跑,並奪得加州冠軍的真實故事,歡迎有興趣的社區長輩和同學於連結報名參加;4月電影讀書會報名連結如下:https://forms.gle/9D2hN8erSGdiHVQP9


整合資源 助高齡輪椅族律動

(台北內科週報第619期/2024年2月26日-2024年3月3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活動、活動,活著就要動,可是對行動不便的輪椅族,如何可以藉著活動走出家庭融入社區?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與支持下,繼續結合高齡與社區中心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於2月19日起舉辦「輪椅族音樂動健康」6週連續課程,透過音樂律動與溫和運動的方式,以懷舊歌曲幫助長者回憶和律動,讓輪椅長者走出家庭融入社區。

這次系列活動,邀請專業的鄭美淑老師帶領,已經有13組報名參加,含男性7組、女性6組;第1次上課計有8組輪椅族和家屬等共24位參與,並有兩位社工系同學邱宇暄、林威廷擔任坐式示範助教與協助長者律動。家中有輪椅長者有興趣參加者,可於2、3月間,每週2下午2時30分至4時至USR HUB(行政大樓B1)參加,也歡迎到現場體驗和試課。

▲計畫主持人、台北大學社工系曾敏傑教授(左3),也親至到現場與輪椅族一起運動(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該計畫主持人、社工系曾敏傑教授在開幕式當天,也親至到現場與輪椅族一起運動,並且勉勵輪椅族雖然行動不便,有機會還是要多出來走走,曬曬太陽,他表示,「當你願意走出來的時候,看到大家一起歡樂,透過運動找回精神與健康,不但可以活動筋骨,也可以跟其他家屬交流,增進感情。我們持續辦理輪椅族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形成長期的支持團體,讓輪椅族長者、家屬、外勞之間有互動喘息的機會。我們期望在為期6週的活動過後,每個長輩都能以更樂齡的態度,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將運動後的快樂氛圍帶回家中與親友分享」。

▲不論是高齡輪椅族或家屬,在現場都隨著音樂認真地律動著(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在耶魯社區賴素卿前主委的牽線,推薦熱心的鄭美淑老師到校指導,以懷舊又活潑的音樂,帶輪椅長輩由簡單的手腳運動開始,藉由拍手、跺腳,讓參與者快速進入狀況中。緊接者,透過運動毛巾帶領長輩活動身體,從上半身的運動,進展到下半身的肢體活動,讓參與者無一不酣暢淋漓,身心舒暢。隨後,將毛巾轉變成毛巾卷,跟著音樂進行緩和運動,伸展關節與筋骨。最後,以兼具娛樂性與運動性的抬腿運動、雙手運動,帶領在場輪椅長輩鍛鍊腳力。過程中也透過互動環節,讓長輩與陪同者玩得不亦樂乎,而懷舊音樂的催化,更有助於長輩融入活動及回憶當中。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輪椅族音樂動健康」活動簡章(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自2022年老大人音樂會開始,USR計畫便積極邀請高齡輪椅族進入北大,辦理過運動類、音樂欣賞類、藝術治療類等22場友善接待輪椅族的活動,過程中,已經有將近40組輪椅族和家屬參加,家屬對於USR計畫為長者所付出的努力,都能感受到北大師生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