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再生變 經濟部祭三箭因應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產學政研連線】日前,中國再度片面宣告中止ECFA 134項產品早收優惠關稅,自2024年6月15日起實施,對此,我方一再呼籲,兩岸同屬WTO會員,貿易爭端應在WTO機制下協商予以解決。

經濟部表示,自2023年4月中方對我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以來,政府對於中方作為可能對我產業影響,已有掌握並預為準備,包括與石化、紡織及機械等相關業者密切溝通座談,並盤點備妥相關升級轉型、分散市場等具體作法。

此次中方取消的早收優惠項目,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產品,相關產品稅率恢復為1%-12%不等。2023年該等產品輸中金額約98億美元,占我對全球出口比重約2%。近年中國石化大擴產,台灣石化產品出口到中國已持續下降至兩成。我ECFA早收對中出口占對全球出口比重亦逐漸下降,2023年降至3.6%,評估目前對我國的衝擊應在可控制範圍。

▲中方再度片面取消ECFA早收優惠,經濟部將協助產業因應(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強調,已備妥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升級與分散市場,將輔導業者發展差異化及高值化產品、協助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與數位化製程3大策略來進行。換言之,在協助業者分散市場方面,將整合產業,以異業結盟方式群聚拓銷;由公協會以大帶小帶領業者參展;建立中小企業共同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經濟部將再與業者溝通、瞭解需求,降低中國中止關稅減讓的影響。

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加上經濟成長趨緩,經濟部指出,2023年我國對中出口1,522億美元,減少18%,比重降到35.2%,創21年來新低,而2024年1-4月出口453億美元,減少3.7%,進一步降至30.7%。政府過去為強化供應鏈韌性,已持續推動市場多元化,對東協、美國、日本、歐盟市場之占比持續上升,顯示與其他主要國家的經貿鏈結持續增加。


石化產業受衝擊 經濟部因應中

(台北內科週報第610期/2023年12月25日-2023年12月31日)

【產學政研連線】中國大陸12月21日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優惠關稅,其項目主要為石化產業包括:二甲苯、丙烯共聚合物、丙烯、氯乙烯等12項產品,取消ECFA早收優惠關稅後該等產品自2024年1月1日起在中國將面對1%至10%關稅,上述產品2023年出口值約25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約16億美元)商品稅率將變成1%或2%。

為瞭解與掌握中方措施對我產業的影響,12月22日,王美花部長與石化產業公協會及相關代表性業者進行雙向交流與座談,總統府沈榮津資政亦一同出席,聆聽產業界意見,以協助業者進行後續因應。

與會業者表示,中國大陸取消石化產品部分優惠關稅措施短期影響有限,長期而言,因石化產業上中下游高度關聯具其產業獨特性,若受到影響會較其他產業影響大,同時,也觀察到中國大陸近幾年積極擴增石化產能,產能已逐漸超越美國,此外,因中國景氣低迷、內需減少,亦開始對外出口,將會對以石化為外銷主力的國家造成影響。

▲中國大陸對我石化產業部分產品取消關稅減讓措施,王美花部長與石化業者座談,將提供協助(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另方面,與會業者表示,為因應中國大陸發展石化產業,石化產業早已開始分散布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如東南亞、印度或歐美市場,以避免單一市場制裁或圍堵的危機,但拓展海外市場需面臨關稅問題,盼政府提供相關協助,以利產業具對外競爭力。

王部長會中回應,政府將加速協助業者找到利基市場,持續推動國內產業走向智慧化、低碳化等領域,以高值、差異化產品,提升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為協助業者因應中國大陸取消優惠關稅措施對產業的影響,經濟部表示,將加強海外行銷輔導,協助業者在海外辦理商品說明會與交流會,以及聯合駐外單位和外貿協會等單位資源與公協會業者籌組拓銷團。

此外,經濟部將研議放寬現行相關補助措施的範圍,將由研發端擴及到製程開發端,並運用科專計畫相關團隊,如工研院協助產業鏈多角化,又如協助產業轉型應用在電子產業與半導體領域,必要時加碼補助;政府後續將持續與產業界密切溝通,以提供相關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