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主管理 由體驗到實踐

(台北內科週報第635期/2024年6月17日-2024年6月23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6月16日的「健康自主體驗日」,有12位專家引導每1位參加的人、開啟「探索幸福能量之旅」。這是1場難得一見的活動,係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台中福華大飯店、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協辦,以及15個公益團體協力與19家企業贊助。其活動的內容更是別開生面,包括專家演講、健康檢測、健康體驗、健康講座、健康展示。整個企畫與實施過程,處處顯示主、協辦單位的用心和盡力,將滿足你「健康自主管理」的啟動。

當天,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在12位包括學者、專家及醫師的引領下,每位參加者也開啟「健康自主管理」的1扇門,大家認真學習,希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保證。

▲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圖為羅理事長致詞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與會者感興趣的,例如,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吳季華教授主講的「做自己的能量療癒師」,他分析各種腦電波對身心靈的影響,而透過打坐、呼吸法及運動等作為可改變波頻,啟動療癒力。

其次,彰化雅世牙醫黃尊欽院長以「學習自我對話、創造YES人生」為題,鼓勵聽眾從瞭解自己、擁有動態與多元網絡,及願意體驗新事物的人格特質,累積生活甚至是生命改變的資產。生命是可貴的,而唯有健康,才能為每個人帶來生命的意義。

▲當天,羅仕寬理事長(前排左2)和大家一起體驗的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要改善與提升睡眠的品質,聽到林俊言中醫師所講的「干擾睡眠的8大因素」,瞭解到「睡醒時神清氣爽」,實是評估個人健康的指標,同時,他更提醒大家睡眠的狀況是反映平常生活中是否失衡。他也認為,從實證病例分析基改食物、除草劑、農藥、甲醛等,都可能造成黏膜、肌肉以及神經等器官過敏。

這場難得的「健康自主體驗日」,雖然6月16日圓滿結束,但卻是與會者「健康自主管理啟動日」的開始。於1993年正式成立的能量醫學學會,迄今已31年了,其以結合古今中外中西醫學的力量,促進能量醫學的學術與醫療研究,擴大為社會人群服務為宗旨,擁有極為可貴的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今後,在引導「健康自主管理」的路上,將可看到更多該會為社會大眾規畫的叫好、叫座活動。

▲基於對「探索幸福能量之旅」的響應,參加活動的民眾擠滿整個會場(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沈湯龍博士 開啟外泌體傳奇

(台北內科週報第595期/2023年9月11日-2023年9月17日)

【產學政研連線特稿】將生命投注救助生命上,是人類最高貴的展現,今年,台灣大學沈湯龍教授榮獲「史懷哲世界風雲醫師」獎,正是表彰他長期於生物醫學研究,整合各類生物自然資源、利用分子細胞生物學、疾病動物模型、大數據技術和方法,並結合臨床研究,尋求創新和靈活的方法來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和健康。

史懷哲醫師於1913年創立Schweitzer Lambarene Hospital(中非加彭共和國蘭巴雷尼醫院,今年適逢醫院創立110年年慶,該醫院每10年1次,頒發「史懷哲世界風雲醫師」獎(全世界只有5名),及「史懷哲世界醫療相關機構貢獻獎」。

長期致力於人類健康跨學科研究的沈湯龍教授,對醫學研究有很多貢獻,曾發表國際SCI論文超過90篇,H-index 40,被引用11,000餘次,雖然於2010開始投入外泌體的研究經歷許多挫折,但仍持續至今,不斷地堅信和無私推動:視為下1個生醫閃耀之星的外泌體研究,不餘遺力!

▲聯亞藥陳啟祥董事長(左1)、艾可益國際暨精靈奇蹟創辦人趙淇淇(右1)一起見證沈湯龍教授(右2)受獎;左2為王杉財理事長(照片係奧地利史懷哲國際基金會亞太分會提供)。

沈湯龍教授所發起的、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等團隊共同研究,在2015年發現了癌細胞在轉移前會透過釋放外泌體(exosome或稱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sEV)可先行專一性標的體內特定器官,稱之為癌轉移的器官趨性(metastatic organotropism),的分子細胞的機制,提供了未來在癌症轉移上於臨床的精準醫療的應用發展。

外泌體為1種生物細胞分泌之胞外體(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可專一性的裝載及運輸多樣的生物分子,包含核酸、蛋白質、脂質、細胞代謝物等物質,來將訊息精準傳遞至特定的細胞器官組織,進行細胞間調節溝通的自然再生醫學。

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在2015年的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上,至今已經超過被引用次數超過4000次的被高引用論文。也因此,透過沈教授的推動,不僅在國內成立台灣胞外體學會(Taiwan Society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SEV)持續推動國內胞外體的研究與亞太和國際各國相關學會和學者鏈結,也持續跨域進行外泌體在幹細胞、植物、益生菌、藥用真菌等不同物種的功效和健康應用等。

▲奧地利史懷哲國際基金會亞太分會王杉財理事長,代為頒授沈湯龍教授(右)世界風雲醫學獎章(照片係奧地利史懷哲國際基金會亞太分會提供)。

身兼台灣外泌體學會理事長沈湯龍教授也積極鼓勵和參與各項外泌體產學合作,加速外泌體功效性驗證、品管分析、大量分離純化、產品開發等研究實驗的進行。諸如外泌體在癌症檢測或是新興機轉的研究、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角色、幹細胞功能參與和再生醫療的應用,包含老年失智、糖尿病、肥胖等領域,都是極具開發的方向。希望透過產學研的合作,將台灣在外泌體的研發和能量創造出台灣生醫產業的新星。

此外,沈湯龍教授也是推動台灣胞外體學會做為亞太胞外體學會聯合會(Asia Pacific Societies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PSEV)創始會員的重要推手,並且自2019年至今,在台灣已經承辦過兩次亞太胞外體聯合會議,顯示台灣學術界這方面的努力和國際認同程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