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發財 新創如何開展一片天

(台北內科週報第617期/2024年2月12日-2024年2月18日)

【本報特別報導】17年前,阿福想創辦報紙,可是他既沒人也沒錢,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機會實現夢想?有1天,看了「石頭湯」的故事,他突然靈光一閃,得到很大的啟示。成功之後,只要有人問他,便講1遍「石頭湯」的故事。

「石頭湯」,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在法國、瑞典、俄國、英國和比利時,都流傳著不同的版本。資深兒童文學作家馬景賢,曾翻譯強‧穆特(Jon J. Muth)自寫自畫的《石頭湯》,他說:「穆特的這本『石頭湯』,描繪有3個雲遊的和尚來到1個村莊,發現遭到天災、戰爭的村莊,民不聊生。村子裡的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就是同1個村子裡的人,鄰居們也互相懷疑,誰也不相信誰。他們一進村子,所有的人家都把門窗關了起來,不理睬他們。於是,有智慧的和尚想出1個巧妙的方法:用石頭煮湯,吸引村人的注意。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施與捨,瞭解付出愈多,得到也愈多,而且要獲得快樂,就像撿石頭煮石頭湯一樣容易」。

每個想創業的人,正如同雲遊和尚來到陌生的地方,怎樣才能得到當地人的好感?可以學習他們以石頭煮湯(創意),引起村人的好奇心,然後喚起他們參與,更激發大家的熱情,紛紛拿出食物共享。這1連串的行動,即使「石頭就是石頭」,煮不透,也嚼不爛,但是馬景賢指出,「從佛家思想看,人不同於石頭,人性本善,只要心存愛心,就是鐵石心腸也會改變,為善或是獲得快樂,就像撿1塊石頭那麼簡單,一切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強‧穆特(Jon J. Muth)自寫自畫的《石頭湯》一書(圖係取自誠品線上)。

歡喜就發財,阿福本來就有1顆歡喜心,17年前,他來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這個村子,發現比去美國的矽谷還好1000倍,這裡大多數廠商不是新創,卻是有實力的大、中、小企業群聚的地方。可惜的是,園區內廠商都忙著自己事業的成長,對左鄰右舍很少關懷,何況是對辦報的人。於是,他學了「石頭湯」故事,即使沒錢、沒人也創辦了「台北內科週報」。

之後,為數不多的資金燒光了。報紙,就是他的「石頭湯」。他開始煮起「石頭湯」,找了30家廠商每家每年贊助10000元成為會員,有了固定的收入。其次,有些個人贊助者1年只需660元,也有數百人慷慨解囊。再來,他開始串聯園區外想和園區廠商建立關係的企業。這樣1步步的藉著「石頭湯」商法,克服了包括人和錢的很多困難。

從15歲起,阿福就發願辦報,也確實在台北內科園區辦了16、7年來,接受無數次的挑戰,靠著「石頭湯」商法都已化險為夷,可是前年發現社會大眾的閱報習慣已改變了,自己也已74歲了,究竟如何將這兩份報紙傳承下去?更感於「有紙報」已趕不上時代的演變,而「窮則變、變則通」,他將「有紙報」改為「無紙報」。這一變,1年多以來,「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繼60年磨1劍之後,開展了新境界!他說:「無紙報不是電子報」;電子報只是發報人傳遞訊息的工具,不具有新時代報紙的功能!

經過1年多的「變與不變」,全世界第1份「無紙報」已展現新機,有人就有錢,阿福的「一人公司神奇創業法」,將可傳授他17年來的經驗,讓任何沒人、沒錢卻有好點子的人,能夠很快踏上創業的第1壘,並且奔向第2壘!他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條件是必須有1顆「歡喜心」,樂於和人廣結善緣,如此就能得道多助!歡迎有歡喜心的人,與阿福聯繫(email:cowell.tw@gmail.com),即可和數百人連結,大家藉著「互助共學」的精神,邁向成功之路!


從變局中快找新出路

(台北內科週報第613期/2024年1月15日-2024年1月21日)

【本報社評】1月13日已過,變局也已形成!無論如何,這是國人的選擇和決定,我們必須很快找到「以變應變」的新出路!所謂「遲則生變」,唯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要看到美國人的行動之快,就知道不快不行!

根據中央社游凱翔記者台北1月14日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將遵循先例,在台灣總統選舉後邀請前資深官員以私人身分造訪台灣,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J.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今天(1月114日)抵達台北,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隨行」。

▲人民唱出心中的期待;圖為「中華民國113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所攝(照片係取自總統府官網)。

美國代表團1月14日即已抵台,雖說是「遵循先例」,但這次速度之快是「前所未見」,也讓我們感到因應變局不能不快!

在求快的同時,我們籲請國人要冷靜思考下列3件事,第1,在所謂「朝小野大」局面下,如何關注行政與立法的互動?第2,在立法院3黨不過半的情況下,人民如何發揮督促的力量,讓立委能夠不為黨派所羈絆?第3,在兩岸僵局難解之下,我們與大陸同胞如何做好關係,庶幾可以發揮民間交流的柔和攻勢?

對於上述的第1個問題,站在報人的立場,我們願意提供為應AI時代需求所創新的「無紙報」(即本報;只是將報紙的載體去紙化,不必浪費印刷費用,並非一般的電子報),以串聯關心時局變化的民眾,讓大家可以同心齊力的督促政府朝著我們期待的目標施政。

▲蔡總統後繼有人,賴清德副總統將接棒;圖為「中華民國113年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所攝(照片係取自總統府官網)。

第2條出路,我們倡議成立「復興中華文化書友會」,以柔性組織團結有識之士,在各黨派之外,合縱連橫,發揮超越黨派的功能,產生實質過半的力量,以使立法院不淪落於各黨之私,而免於議事效率不彰,更不致於受制於第3小黨,而使「國會改革」徒托空言!

至於第3條出路,我們始終認為,一遇變局最重要的是,必須先看清何者不變、何者應變?因為大凡國事莫不是一脈相傳,可是又不宜因循怠惰,唯有「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所以在政府面對兩岸僵局無解的現況,我們老百姓既不能反政府,也不宜聽令台灣與大陸關係的漸行漸遠,那麼如何「變中有不變」呢?對此,要求變才能打開僵局,首先,須知之所以造成大陸對我政府「已讀不回」,係糾纏於所謂的「九二共識」,而馬政府時代應變的策略是「擱置爭議」,但因民進黨為其意識形態所羈絆,無能運用當時的策略,那麼唯今之計,也是最好的解開僵局策略是,政府在後、人民在前,也就是政府的心態要變,改以鼓勵民間擴大和大陸團體經貿與文化的深度交流。當然,不變的是,承擔起責無旁貸的振興中華文化之責!


爸飛特滾動雪球 滾出人脈紅利

【爸飛特逐夢築夢】富,不只富在錢財的大量累積,而且更要富在幸福、快樂,否則將帶來無盡的煩惱,有錢反而成了負擔,對東尼.野中來說,從兩千位世界大富豪接觸,他發現「做討厭的事,永遠不可能成功」,這句話也是他寫的書的書名。

人脈,往往優於錢脈,因為錢會花光,但朋友只要沒對不起他,則交情愈來愈深!有「股神」之譽的巴菲特,又是如何成為巨富,並造就那麼多企業與改變無數人的生活?其實,就在於他領悟「滾雪球」效應!

怎樣才能產生「滾雪球」效應?說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卻很難。他說:「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我很早就開始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個10年,它在山坡上的位置會和現在很不一樣。所以我建議學生,起步應該比別人早,不必早太多,但比晚起步要好很多」,確實很有道理!

過去,巴菲特曾說:「做你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如果,想脫離現況,讓自己邁向成功之途,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成功者學習。那,從「做你不願意做的事」,而「做你不敢做的事」、不是做你討厭做的事,否則你不可能成功!

爸飛特,是10000個有心人串聯起來之後的代號,起源於巴菲特「滾雪球理論」的啟發,由「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曾季隆社長所創始,希望發揮網路連結的力量,當前,為增進會友廣結善緣的動力,並以趣味性的競賽提升連結的速度,以早日達成「萬人一心」的目標,「爸飛特滾雪球俱樂部」特舉辦「爸飛特滾雪球『萬中取百』競賽」。

如何和許多爸飛特一起滾動雪球,滾出巨大的人脈紅利?請趕快參加「爸飛特滾雪球『萬中取百』競賽」。它的參賽資格,凡具「爸飛特滾雪球俱樂部」會員資格者皆可參加(報名表:https://forms.gle/55XGpphZXsVdiRVP9);競賽方式:1、以串聯本俱樂部會友最快達到百人者獲勝;2、評比標準為本俱樂部報名表填寫的推薦人為憑(包括參賽者推薦的人再推薦的人),每日統計1次;3、競賽期間為即日起至民國113年1月8日結束;4、優勝獎金:第1名為新台幣100000元、第2名為新台幣70000元、第3名為新台幣50000元(同日若有數人達成,則將全部獎金新台幣220000元均分);此外,另設優勝獎6名,每名獎金為新台幣10000元。

東尼.野中在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人生只有一次,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他認為,一般人總是「恆立志」,可是能夠成為大富豪則「立恆志」,他們不會見異思遷,只會朝著自己想實現的目標去努力。最重要的是,就算擁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獲得幸福,大富豪告訴他,「東尼,人是無法只靠金錢就變幸福的。最重要的是,要能維持自由支配『金錢』、『時間』、『健康』與『人際關係』(人脈)的平衡。」想想這句話,你就可以怎樣把握難得的機會了,加油!



人民是永遠執政的黨

(台北內科週報第600期/2023年10月16日-2023年10月22日)

(曾季隆/撰文)【專論】看到Yahoo奇摩10月20日的即時新聞報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證實本周有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見面,主要針對選前如何組成1個政黨聯盟或選舉聯盟,選後共同變成執政聯盟討論」,筆者以身為全國最大黨,也是永遠執政的黨:「人民」之1員,對此事表示我們的看法。

以目前情勢看來,各政黨莫不傾全力動員在全國各地爭取人民(也是「本黨」)的支持,尤其俗稱「藍白」兩黨正朝向選前聯盟、選後聯合執政的目標,正不斷的溝通、磨合,希望對執政黨不滿的民眾,能夠和支持他們的民眾聯手,再次發揮政黨輪替的效應。

在我們人民的眼中,要輪替的對象是不分朝野的,因為「人民是永遠執政的黨」,執政黨做得不好,當然我們「本黨」會將它輪替掉了,換1個在野黨上台,如果他們眼中認為是自己的勝利,選出的「執政團隊」不懂「民意趨向」,並自認為是「官員」,那麼輕則不適任的「官員」下台,重則很可能埋下輪替的種子!

今日,賴清德主席在執政黨的推舉下,目前儘管「民調」高居第1久久不下,可是我們「本黨」也正加大考評的力量,看看他是不是舊習不改、總是言不由衷?他曾經在立法院宣示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是不是當選後要換「工作」了,改為「統一的工作者」?他當行政院長的時候,又有意將我中華民國變成「雙語國家」,甚至只學英文,而不必學什麼「國語」!不知英文如何和中華文化融合?還是中華文化融入美英文化?

請朝野政黨莫忘人民才是「永遠執政的黨」,誰成為執政黨都是我們「本黨」的專業經理人,切記!切記!當此之時,我們很早已開始考察各政黨有沒有心、想好好做4年,還是像歷年來的當選之後變成管理我們的人?如果,有人選前開政治支票,選後卻連連跳票,而且不肯負責,都將責任推到「前朝」或前任去!那麼,現在「無紙報」已創辦出來,顯現報紙再不受限於時空,卻依然保持報人的精神與氣魄,筆下掌握「第4權」(或稱「第6權」),將隨時緊盯「官員」和「民代」,讓這些人瞭解誰才是「永遠執政的黨」!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玉萍圈首創記錄 五人互助共學

(台北內科週報第599期/2023年10月9日-2023年10月15日)

【本報專訪】在書和友之間的關係,有3個不同的境界,剛開始以書為友,繼而以書會友,最後以友為書。在以書為友的階段,愛書人要看好的書,就如交友要謹慎。然後,以書會友,找到真心待書的朋友。和看好書的人交朋友,便如孔子所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這樣的友人雖有如好書一般,但他的見識與視野卻更勝於書。

將書與友連結起來的創意組織,便是本報曾季隆發行人創辦的「書友會」,而率先響應成立的「爸飛特滾雪球書友會」,係由愛書人洪玉萍顧問邀集10多位書友組成,她並於9月30日召開第1場書友見面會,由曾發行人和她引薦的3位朋友(陳惠美書友、李珊珊書友及陳仲賢書友)見面,組成「玉萍圈」,也是第1個書友互動小組,並以不同於一般讀書會的方式啟動,在短短的1小時中,時間毫不浪費,每個人10分鐘談自己的主題,及回應他人的主題。出乎意料的是,相互交流之後,很快就建立了「互助共學」的關係,尤其會後又可以利用「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持續交流。

▲洪玉萍創始人(右2)有活躍的一面(照片係洪玉萍創始人提供)。

洪玉萍創始人說:「滾雪球就如同我們的學習滾動效益,即每天只要增加0.1,1年後就是37倍的力量,這個力量不只是等比級數強化,更產生1種持續擴大的影響圈;所有的共振都來自熱情兩字」。

經見面會之後,在「互助共學」的實踐上,洪玉萍表示,「我決定從永續的角度出發,其實我近期呢、打算做一些社群媒體影音的輸出,把自己多年來的知識經驗透過1個簡單易懂的模式輸出;第1步當然就是從我的滾雪球開始。」

▲洪玉萍創始人(左7)勤於充實自已,是跨領域的菁英;圖係她參加某大學EMBA新生營活動所攝(照片係洪玉萍創始人提供)。

當天由洪玉萍主持的見面會,也讓每位與會者都有時間談自己近期目標,並以此徵詢其他書友的建言,她提出了「成立私塾」的構想,她描述著說:「成立私塾是我個人的1個事業規劃,它來自於利他的信念。由於我在職場上擁有了財務、業務、營運管理的經驗,加上產業顧問專業證照,以及目前專研永續的大主題(ESG、碳盤查),我相信能夠協助創業者,或企業的中高階主管一些教練工作,而這不見得是公開班的形式,所以我稱它為私塾班,比較像是客製化、是小班制的傳承」。

她實在是主持會議的高手,尤其在短短的1個小時,能夠實現「以友為書、以書會友」,顯示她具有很好的經驗,會後,希望大家如何進一步交流呢?她回答說:「這可分為兩個部分:第1部分是以書為友,我們當天每個人選定了1本書,第1階段我計畫安排每月1次實體聚會,每人以20分鐘分享重點,我們一共5位1個下午時間就有5本書的收穫,聚會時間也不過兩小時,當然這僅是目前初步的構想,還沒有定案,也許曾發行人有不同的看法;第2部分則是以友為書,也就是智囊團的力量,每個人在事業上在創業上一定會有一些十字路口的徬徨,透過智囊團群策群力、多面向觀點,還有資源,相信能夠有效率的協助突破,發揮『互助共學』的效應!」


以書為友 體驗美夢成真滋味

(台北內科週報第598期/2023年10月2日-2023年10月8日)

【本報特別報導】書和友,是人生夢想所寄託;沒有「以書為友」,任何人的成長速度一定不能快過其他人;沒有朋友,更是單打獨鬥而無法超越別人,也將限於「獨學」的境地,談何吸收他人的學經驗!

已創辦數個書友會的「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曾季隆社長,於48年前自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迄今每天離不了書,從將近半世紀前的3個月看1本書,到現在每天看1本書,他預計只要結合書友,可能還可以再提升看書與交友的速度和深度。

在書和友之間的關係,有3個不同的境界,剛開始以書為友,繼而以書會友,最後以友為書。在以書為友的階段,愛書人要看好的書,就如交友要謹慎。然後,以書會友,找到真心待書的朋友。和看好書的人交朋友,便如孔子所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這樣的友人雖有如好書一般,但他的見識與視野卻更勝於書。

很多人,雖對「美夢成真」心嚮往之,但卻不得其門而入。其實,看完二志成寫的「夢想成真的力量」,心頭一震,原來真的可以美夢成真啊!書中,引述很多成功人士不是比失敗者努力,也不是運氣特別好,而是他們懂得神奇的R=VD公式,並澈底應用到淋漓盡緻!換言之,對R(Realization;心想事成)=V(Vivid;生動地)D(Dream;夢想)公式,不僅沒打絲毫折扣,而且廢寢忘食地堅持到發揮作用、以至於成功為止。

看這本書的時候,曾社長說:「我正遭遇到這輩子最大的考驗,從15歲就發願辦報,也確實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辦了16、7年來,接受無數次的挑戰,都已化險為夷,可是去年發現社會大眾的閱報習慣已改變了,自己也已74歲了,究竟如何將這兩份報紙傳承下去?」

面對人生最大考驗的曾社長雖然非常恐慌,但不容他逃避,於是,他以該書作者二志成為友,更不能不鼓起最大的勇氣來激勵自己,誓言不成功便成仁,然後定下在9月底連結10000位書友,並實現「萬人一心」的夢想,體驗是否能夠「美夢成真」的實現?

那時候,他便照著書中所說,如果曲解「美夢成真」,以為不可能心想事成,那就真的不可能!因為潛能就無法發威了。可是做事也不是光憑信心就能成功,為什麼這本書中居然有很多名人事例印證?例如,史蒂芬.史匹柏在1989年的1次訪談中,也曾經提出類似的說法。他說:「我在12歲的時候,就立志成為電影導演。這不單只是夢想,我甚至清晰地構思這個夢想,最後也終於如願以償。」

後來,「史蒂芬.史匹柏甚至模仿電影導演的穿著,偷偷潛入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他表現出的態度如此理所當然,就連警衛也沒有攔下盤查。史匹柏找到1間空的辦公室後,掛上『史蒂芬.史匹柏導演辦公室』的招牌,接著再到總機室領取電話與電話號碼。由於他的態度自然不慌張,自然沒有任何人對他起疑心。」結果,「史匹柏使用這間辦公室超過兩年的時間。這兩年來,史匹柏將R=VD公式奉為圭臬,徹徹底底地落實於生活中。在許多國際級大導演身旁親眼觀察他們工作時的一舉一動,藉此描繪出的夢想藍圖,與過去獨自1人在腦海中構思的夢想藍圖,確實有程度上的差異。那樣的夢想藍圖符合實際情形與可行性,幾乎與現實難以區分」。

宛如史匹柏一樣,曾社長很快在心中描繪「夢想藍圖」,將10000位書友分散在數10個書友會,然後每個書友會怎樣才能吸引愛書人加入?加入之後,又如何讓大家都能1人引薦3位朋友,再實踐「圈圈相連」、「環環相扣」的組織方式。1遍再1遍又1遍的演練、1遍再1遍又1遍的連繫,更是1遍再1遍又1遍的挫折,幾乎認為作者是「紙上談兵」,世上哪有什麼事可以「美夢成真」?即使有,可是如何激發出美夢成真的力量,卻不見作者講清楚、說明白!

正當曾社長百感交集、一籌莫展的時候,2個多星期已過去了,但就像史匹柏一樣,「某天,史匹柏走出只有掛上名字招牌的辦公室,前往海邊散步。在散步途中,他與偶然遇見的男子攀談了起來。閒聊之下,發現這名男子是一位不輸史匹柏的電影愛好者。感到彼此話題投機的史匹柏,就像對老朋友般,將自己的處境與煩惱一一吐露出來。忽然間,這名男子竟對史匹柏說:『我被你的熱情感動了。電影製作費用我來出,你就全心全意拍好電影吧。』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富豪。史匹柏接受了他的建議,登台作《Amblin》於焉誕生」。

曾社長的生死關頭決定於「萬人一心」夢想的成真,在距離他所定的9月底只剩10多天,和1位「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的Tom書友聯絡,並問計於他,沒想到Tom也沒有什麼好主意,可是他講了1個募集會員的案例,竟觸動曾社長的靈機一動,使多時以來的關卡一下子打開了,真是奇妙!

原來,「以書為友」比較容易達成,要「以書會友」已經不容易了,何況「以友為書」就難上加難!這時,Tom講的案例是說,「先幫人家的忙,再請人家幫忙就容易得很!」於是,困在百思不解如何讓「雪球」滾動的曾社長,立刻心頭雪亮:「我只要反其道而行」,換言之,反順序將容易得多了!只要「以友為書」,再「以『書』會友」,自然能夠實現「以『書』為友」。總之,書和友的關係,對每個人來說,「書即是友、友即是書」,參加各書友會的朋友,其實目的是在拓展自己的人際網絡,透過「互助共學」的實踐,集結萬人成一心、夢想便成真!歡迎參加「省時省力圓夢書友會」(參加辦法;入會申請書:https://reurl.cc/XEoQx0)。


以稻盛和夫為師 傳承在今昔

(曾季隆/撰文)【以書會友】去年8月24日,稻盛和夫走向來世,他留下極其深厚的文化遺產,不只是著作等身,而且最令人敬仰的是他的實踐精神,以「敬天愛人」、「利他哲學」,讓後人永難忘懷他的德澤,但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不是闡述他的學說,而是追隨其後加以發揚光大。

研讀稻盛和夫的著作,大有人在,尤其是傑出的學者專家比比皆是,筆者自嘆不如,不敢拾人牙慧,但是以稻盛和夫為師,認真學習、奮力實踐,個人卻從不後人!今天,抱著懷念吾師的心情,要寫下這段異國「師生緣」(筆者無緣列於門牆內),談如何「以書為師」、「以書為友」,從而「以書會友」、「以友為書」,使書和友之間,能建立真正美善的交流。

哲人雖已遠去,但典型在夙昔,從「愈挫愈勇:稻盛和夫親筆自傳」可以承接的,正是「愈挫愈奮」的個性與精神。這4個字看起來沒有什麼,人人都可以鼓勵自己,但要做到卻是非常不容易。個人在15歲(時為高1學生)不知天高地厚,竟敢發願此生要辦報!當時有所謂的「報禁」,有錢有人也辦不了報紙,必須要有權或是層峰授權,才有機會辦報!可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經過多少劫難、多少考驗,非當事人實不可言喻!

讀到稻盛師在親筆自傳談到,「20多歲時,我和7位摯友蓋下血印創立了京都陶瓷,而今日的京瓷卻已經發展成員工1萬4千人,企業集團員工總數多達4萬人的企業。這段歷程當然困難重重,跟我艱辛曲折的成長過程,挫折迭起的青少年時代不相上下」,筆者的內心感到面對挫折的時候,不知道它的可貴,如果一路都是搭著「順風車」,那麼事業即使很快辦起來,也體會不了成功的滋味。

其次,讀到「一再面臨挫折的坎坷人生中,我竟然沒有變得性情乖僻也不至於憤恨嫉俗,那都是因為每到緊要關頭都會有『神的援手』出現,遇見貴人給我勝於親情的恩情,令我不得不相信那的確是天助。例如當我罹患結核身體虛弱時,代我提交報考文件又陪我去參加入學考試的小學老師;還有說服要我放棄升學儘早工作賺錢的父親,而讓我一時絕望的大學夢得以實現的高中老師」,更是令後學深有感應,回想自己60年來能夠逢凶化吉,都是有貴人相助,事後也覺得不可思議,如今才知確有「神的援手」在!

心,是人的主宰;好心必有好報!稻盛師說,「我該做的就是把公司經營成功才不至於辜負眾人期待,並且必須是對社會對世人有貢獻的公司。因此我幾近發狂埋頭研究,因為我相信即使缺乏才能但只要有滿腔的熱血就不會落於人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堅定的心。心所不渴望的事物絕不可能自動靠向自己,人生會照著心所描畫繪的進行,我一直是這麼想的」。

1個月前,筆者深感「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的誕生,卻得不到社會的接納,遲遲無法認人瞭解:「無紙報不是電子報」,也和日報的網路版不同,而且自己也有74歲了,還有多少日子可以蹉跎?內心不禁興起付之一搏,抱定不成功就成仁的決心!心中也照著「神奇的R=VD公式」(R(Realization;心想事成)=V(Vivid;生動地)D(Dream;夢想)公式)描繪「美夢成真」的樣子,全心全力喚起潛能!於今,已將「無紙報」最無法研發成功的「發行系統」開發出來了,使創新的「無紙報」能廣為世人所用。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萬人互助共學 化不可能為可能

(台北內科週報第595期/2023年9月11日-2023年9月17日)

【本報特別報導】短短的21天,有可能從幾10人連結到10000人,而且實現「萬人一心」的夢想嗎?

夢想,來自於「不可能」,因為不可能之中,正是蘊藏著數不盡的「可能」,只須從不可能到可能時,夢想也就成真了!問題卻在於,如何從不可能找到通往可能的路徑?真正瞭解的人實在不多!

幸好,天底下有能力、有智慧的人,總是可以「無中生有」,他們在成功之時,更肯將經驗寫在書上,傳承給其他的有夢想的人。書中,「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願,五經勤向窗前讀。」時至今日科技發達、人文進步,則「化不可能為可能」是可預期的,更值得大家連結起來追求了!

追求什麼呢?當前,台灣面臨的高齡少子、淨零與永續,以及大陸關係的維護,都需要找出好的應對策略,也都需要連結起來才能溝通、協調,使問題有最佳處理模式。而談到「連結」的工具,非針對需求設計不可!經10個月的實際測試結果,將以「書友會」的方式,目標連結10000人,以網路的「群聚作用」,預計在9月底達成。

▲當年,曾季隆執行長站在「內科探索館」前,從內科園區放眼台灣和世界的未來(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書友會和讀書會完全不同,書友會講求「以書會友」,平日可運用line群組先談談自己,再推介自己喜歡的書、談談書,不只是以書為主,而是將書與友的關係「合而為一」,即「以書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更透過獨特的「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為媒介,藉「互助共學」的交流模式,以提升個人的學習與競爭力。

閱讀,是開啟學習的最佳管道;朋友,不只是增進學習效果,而且能夠相輔相成,使生活不斷進步和發展。以書為友,正是將書的作者視同自己親近的朋友,一卷在手,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無拘無束的談天說地,增益自己所不能!若能再進一步的以書會友,藉「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無遠弗屆的傳播力,讓自己學習所得能夠「不論識與不識」廣與朋友交流。和書友相交1段時日之後,再進一步以友為書,好好「閱讀」朋友這本書,並從朋友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學問。

有些「早起」的有心人,他們已響應「連結萬人一心」活動,紛紛參加本報所推動的書友會(「爸飛特滾雪球書友會」參加辦法;入會申請表:https://forms.gle/zJPtdDh48ZSqvK5t7;「省時省力圓夢書友會」參加辦法;入會申請表:https://reurl.cc/XEoQx0)。雖然目前參加人數不多,總共還不到百人,但只要有1個人率先發動,事實上,少數將極有可能很快變成多數。這類的例子,早已多到不勝數了。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已有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夢」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彼此相互依存而無法遺世獨立,才能夠共生共榮,並且各擁一片天。舉世投資人最崇拜的華倫‧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我很早就開始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個10年,它在山坡上的位置會和現在很不一樣。」現在發動確實是晚了一些,但晚總比不做好得很多。

今天,機會就在眼前,想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想不想為自己開展幸福的明天?未來不一定來,但是明天很快就來了!忍受了多少年孤單的日子,是不是要顯現自己的才華出來?只是,舞台在那裡?何況個別的力量總是微小的,何不向巴菲特學習「滾雪球」,以發揮強大的效應!有沒有營造人際網絡的神奇策略呢?

請想像一下,當9月底實現「萬人一心」時,已不是一呼四應,而是一呼萬應,任何力量再小、只要擴增萬倍,那就完全改觀了,不必再嘆1個人的力量微薄,請您找好3位普通的朋友一起加入吧,人人如此,不是很快就達到萬人,屆時想加人的人再也沒有機會了。天佑幸福台灣!天佑台灣的有心人夢想成真!


連結萬人一心 曾季隆不惜付出

(台北內科週報第594期/2023年9月4日-2023年9月10日)

【本報特別報導】在這紛擾的世界,看到俄烏戰爭沒有歇手的跡象、英國第2大城宣告破產,以及台灣的2024大選與前途未卜,任何人的心中,總會浮現:限於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怎樣才能扭轉令人不滿的情勢?

有位投入1甲子歲月,從1964年就發願要創辦1份報紙,以「驅動媒體、媒體驅動社會改善」為念,到今天,他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辦報也已16年多了,面對當前海內外情勢,只能奮起餘勇,希望他付出此生所有的一切,包括受之於天地的生命,致力於「連結萬人一心」,成為向善的初始動力,再透過這10000人的「互助共學」行動,將可產生源源不絕、移風易俗的莫大作用!

60年歲月,他之所以能夠無錢、無人辦起報紙,不是他的天賦異稟,這位15歲(民國53年,時為成功中學高1學生)發願辦報,並於26歲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64年),同時也開始投入準備辦報的工作,曾歷任國會記者、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總經理、總編輯、副社長、日報執行長,以至於「台北內科週報」(2007年創刊)與「富貴有道週報」(2015年創刊)的創辦人、發行人及兩家公司的執行長,而且全部事業皆沒有聘雇任何員工,也就是澈澈底底的「一人公司」經營模式。

▲當年,曾季隆執行長站在「內科探索館」前,從內科園區放眼台灣和世界的未來(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他於民國2007年創辦的「台北內科週報」,事先的準備工夫長達32年,在善心人士捐助下,度過7年又2個月的日日煎熬、時時錘鍊,並隨著內科園區的成長而成長,才能以1個人的力量辦起來。現在,他也必須面對這變局的挑戰。從去年初開始,憑著對時局的敏銳度,他已知道費盡心血辦起來的報紙,卻已經無法發揮「媒體驅動社會改善」的功能,令他陷入極端的痛苦!

面對網路時代,報紙再無當年叱吒風雲之勇了,反而走入「夕陽無限好,但已是黃昏了」,對這位畢生只做這件事的老人,實在情何以堪?幸好,天不負人!在極端的壓力下,數10年的修為也讓他悟出,「何不換掉載體?」這1念,真是驚天動地啊!報紙不印刷在紙張上,還能稱「報紙」嗎?不稱「報紙」,要稱什麼呢?一剎那間,「無紙報」3個字浮上他的心頭!就此開始,全世界第1的、也是目前唯一的「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誕生了!

對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大部分的人總是很陌生的,將「無紙報」視為電子報,這可是天大的誤解!其實電子報有報紙之名,但它不是報紙,正如手機不是電話機一樣。稱得上報紙,必須有報紙的所有特性和功能,只要以此評估電子報,就可知電子報不是報紙了。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已有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夢」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花了10個月工夫,宛如懷胎10個月,「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也開始承擔前所未有的「創新媒體」功能,那就是分分秒秒都可以截稿和快速刊出,而且能夠隨著網路的無遠弗屆,發行到有網路相通的地方,其內容更能因應每個讀友不同的需求。於是,他握有這強大媒體,願意付出餘生、盡力一搏,若無法在9月底,藉「書友會」的組織模式,順利「連結萬人一心」,則將證明這「無紙報」仍然不能實現15歲少年的夢想,他只好空來世界1場了!

若能藉「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將10000人心手相連,時時互通訊息,1人有事、眾人助之,彼此實踐「互助共學」精神,那個情境不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嗎?何況是10000個有心人!

現在已成立下列數個書友會,請有心人趕快來連結!「爸飛特滾雪球書友會」(參加辦法;入會申請表:https://forms.gle/zJPtdDh48ZSqvK5t7)、「省時省力圓夢書友會」(參加辦法;入會申請表:https://reurl.cc/XEoQx0)。


書友會推波助瀾 無人機展雄風

(台北內科週報第594期/2023年9月4日-2023年9月10日)

【本報專訪】人有渴望,渴望能在天空自由飛翔。自從有了飛機,雖然可以帶給每個人藉著它滿足飛翔的願望,不過那份渴望仍在心中。就在心底深處有這樣的想望,翁柏吉雖然不是飛行人員,也和航空產業關係沒很深切,但是他勇於逐夢,更投注熱情於築夢,除了曾擔任「華夏航空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之外,他又花了數年工夫,和夥伴營造「莊敬幸福莊園」,作為培育「無人機」人才的基地,希望從這裡出發,和大家實現往下紮根、建立完整的無人機產學合作發展的體系。

▲翁柏吉執行長眼中的無人機,是有很大發展的空間(照片係航校傳媒事業公司提供)。

身為航校傳媒事業公司執行長的翁柏吉表示,無人機的應用愈來愈廣泛,不只是商業、農業用途,連國防上也缺它不可,各國莫不積極發展,台灣當然也不會落後,尤其蔡總統已於8月13日宣布成立「無人機國家隊」,可是任何事業發展都以人為本,而人才的培植必定要往下紮根,現在小學、中學、大學也都有無人機的學習熱潮,可見這是產學政研的共識。

過去,長年在大陸推展的翁柏吉執行長,看盡了通航自政策推動到遍地開花,紅紅火火的迎來了產業發展前景,也看遍了大山大水,然而疫情無情的發生後,也讓他有機會停下腳步,重新領略鄉土的美好,他說:「先前回到台灣,關懷『運動類航空』的發展,有特定機會在壽豐起飛,翱翔於好山好水的花東,沿著縱谷向南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伴隨在兩側,映入眼簾的是稻綠脈動與山景的壯闊,感受著有如齊柏林導演從空中看見台灣般的那份悸動」。

▲翁柏吉執行長奉獻心力,促進整體航空產業發展的心,始終如一(照片原係華夏航空產業發展協會提供)。

在航校傳媒團隊同心協力下,翁執行長整合資源,已於設在新莊的「莊敬幸福莊園」成立「無人機飛行俱樂部」,更進一步,已獲「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曾季隆社長支持,他說:「無人機,是新時代的產物,其發展未可限量,有興趣者極眾,但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我們將運用『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讓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後,可以實現『互助共學』的目標,連結同好形成強大聯誼平台,我們提供會友一條龍的服務,並創造會友的福利」。

目前,作為無人機育樂中心的「莊敬幸福莊園」,它的軟硬體都已相當完備,翁柏吉執行長指出,「我們發展的方向是『成為校園最好的無人機科普教育中心』,經常以比賽、競技育樂方式,及經常辦理冬夏令營,達到啟發性、普級性、及育才功能,同時,無人機教育內容採全方位教學,包括數學、電子學、力學、電學,以及超聲波學、空氣動力學、自動化控制等,此外,配合多元入學108課綱教育,引導、啟發正確的學習方法」。

▲翁柏吉執行長(右)曾親自體驗飛行樂趣(照片原係華夏航空產業發展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