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足交趾陶領域 營造另片天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逐夢築夢專訪】跨足交趾陶領域,既是核子醫學科林昶仲醫師的夢想,也是他的志趣所在。以1位先端科技的專業人士,無疑的,他不是平常多見的醫師,可是生命的追求,卻引領他走上很有意義的路。悠遊於醫學與藝術的不同場域,畢竟他的付出和收穫,都是超乎一般的想像!

在1個沒想到的機遇,林昶仲醫師加深了和交趾陶的緣份,他說:「曾經,在推廣交趾陶過程,我遇到1位學甲人,也是透過他的介紹才認識慈濟宮董事長。他說,他從小在慈濟宮遊玩長大,又是保生大帝的契子,卻完全不知道葉王交趾陶是國寶,感到很震驚!即使這麼親近的人也對交趾陶知之甚少,讓我更堅定要去推廣!」

▲林昶仲醫師(左2)曾多次策畫交趾陶展出;圖係他有次在當時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來參觀時,向她解說交趾陶的展品(照片係林昶仲醫師提供)。

對於異國文化,林醫師年輕時就很喜歡日本文化,他表示,「曾努力學習日文,學了日文才知道台灣跟日本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文考試有1個題目,討論博愛座的問題,如果有1個老婆婆進到新幹線自由座車廂,沒有位置,是否要讓位?日本人的思維是不要,因為自由座是要提早排隊,努力得來的位置不應該給別人,而且如果想要有位置就應該花錢買指定席或提早來排隊,更重要的是老婆婆不一定需要你讓座,讓座反而造成了別人的困擾,這樣的思想其實與台灣人是大不同,讓我思索到底台灣文化是甚麼?」

在林昶仲醫師心目中,交趾陶是工藝品,還是藝術品?他是如何來定位?對它在國際上代表台灣文化的一環,他的看法又如何?他指出,「工藝有其遵循傳統的規則;藝術有其抒發自我的意涵。從葉王開始,雖然一樣做著八仙過海封神演義的題材,但他卻將其日常所接觸之親朋好友,融入作品裡,正式從工藝過渡到藝術。日本學者尾崎秀真在『清朝時代的台灣文化』專題演講裡,直稱『台灣300年間,只產生陶藝名師葉王1人』,葉王的藝術成就受肯定之程度可見一斑,葉王堪稱台灣交趾陶的第一代宗師!」

▲跨足交趾陶領域,林昶仲醫師(左2)與台南學甲慈濟宮很有緣份;圖係與友人攝於慈濟宮前(照片係林昶仲醫師提供)。

隨後,林醫師很快補充說:「在所有傳統工藝中,交趾陶有著其獨特的地位。尤其歷史上的因緣際會,造就了交趾陶與台灣的連結。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將葉王作品送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展,便曾驚動世界藝壇。李登輝總統深知交趾陶代表台灣的獨特性,因此每每出國訪問,總會特別精選交趾陶名家作品送給外國友人。這些年來,台灣的主體性慢慢建立,除了經濟上的成就,國人也需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交趾陶再經過多年的沉潛,近年來有位吳榮大師其創作的交趾陶獨具特色,佳作連連,不只是台灣元素,更因為其精緻造型與絢麗釉料,成為台灣蔦屋書店第1位邀請辦展之交趾陶藝術家,可見交趾陶雖然可以代表台灣,但也需要有人才來發揚光大,相信未來前景不可限量」。


在醫學與藝術 林昶仲獨有所見

(台北內科週報第631期/2024年5月20日-2024年5月26日)

【逐夢築夢】林昶仲醫師不只成功生活於醫學與藝術的跨領域中,而且宅心仁厚的在社會發展。很榮幸在曾總編輯的書友引介下,能有機會專訪他,並向他請益。這次開端之後,希望能有更進一步的連結,使讀友可以透過「無紙報」的創新發行方式,如親訪這位好醫師。

跨出醫學界,林昶仲澈底瞭解藝術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他說:「同樣的作品,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動。『牛轉』在日本巡迴展覽時,有位女士來幫忙佈展,一看到這件作品,馬上跟老師說:『老師,這隻牛叫我要帶牠回家。』這樣直接而單純的語氣,好像是個小孩子。隨後,她娓娓道來,她今年60歲已活了一甲子,想要送給自己1件值得紀念的禮物。年輕時嫁來日本之後,生活重心早已轉移到日本,對於台灣的眷戀已慢慢淡去。當她看到『牛轉』這件作品,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又回到眼前,想起童年暑假時,在美濃阿公家的田園生活,每天跟著堂兄弟姊妹一起牽牛到湖邊玩耍,青翠的草地、湛藍的湖水、真摯的情誼、無憂無慮快樂度過每1天。」

▲林昶仲(左1)醫師成功的生活在醫學與藝術跨領域中;圖為他在交趾陶的展示會中解說的情景(照片係林昶仲醫師提供)。

每個人也許曾經都有夢,卻不一定擁有夢想,林昶仲對人對事的感受,都是相當敏銳,他表示,「隨著年歲漸長而消逝,卻在看到那隻牛後變回了天真浪漫的小女孩。說著說著眼淚就流下來了。而藝術無法讓人吃飽穿暖,卻能感動人心,讓人覺得幸福。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1位『小王子』或『小公主』,期待大家欣賞藝術品時,用最純真的角度去體會其中韻味。」

不論醫學或藝術,都常接觸到人類最深層的生死議題,林昶仲醫師說:「曾經有1位80多歲的病人來做檢查,影像上顯示是肺癌末期,我告訴病人時、他忽然大聲痛哭,以為他是為了自己的病情悲傷,後來他告訴我,診間外是他失智已久的妻子,他們沒有小孩,不知道他走了以後妻子該怎麼辦?生死的輪迴早已明瞭,心中的牽掛才是真正不想離開的原因。以前會勸癌末病人把握時間、完成想要做的事情,但有些事情是永遠無法完成。」經林醫師一語道破,令人醒悟到,原來這便是生死牽掛之處!而今而後,面對難割捨時,畢竟也要割捨啊!

▲交趾陶是國寶,它感人至深(照片係林昶仲醫師提供)。

在為台灣文化尋根上,林昶仲又是如何看待?他意簡言明的舉個例子說:「有位收藏家曾經跟我說,他為什麼要支持台灣本土藝術?他說讀小學的時候,有1次腳受傷,只好穿木屐上學,到了學校被老師毒打一頓,因為老師是外省人,罵他怎麼可以學日本人穿木屐。過往獨尊1種文化的情況,譬如日本皇民化,國民黨復興中華文化,往往造成許多人的傷害,也導致許多文化的流失,在推廣交趾陶的過程,撫慰許多人的心靈,也讓大家都對台灣精緻藝術更瞭解」。聽到他講這小故事,令人想到:其實文化,何能分為本土或外來?都是人類的瑰寶,應予珍惜和保護。對林昶仲醫師的敬重,又增添了不少,希望他逐夢築夢的路上不斷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