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禮將引進新泉源 活絡工藝

(台北內科週報第599期/2023年10月9日-2023年10月15日)

【本報專訪】人的思維,有如大自然的泉源,必須不斷的流動才不會生腐。可是守舊卻是很多人的習性之1,使得創新不易!到了新單位,如何能夠不背著舊包袱,就是考驗這個人的思想能不能日日新。

大學教授的任務有3,包括教學、研究及服務;研究是側重在知識產出與理論建構,藉以應用在教學與產業服務之實務上,驗證該知識與理論之可行性,先前在台北科技大學任教的陳殿禮教授說:「此次個人從教育單位借調至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擔任主任1職,負責全國工藝文化推廣與產業扶植工作,有機會將個人多年來透過台灣木藝發展的研究與實務所發展出來的理論與知識,應用及推廣至工藝產業,借以導入『活』的知識與能量,期待與工藝中心同仁和產業先進,一起活絡台灣工藝,找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活水源頭」。

▲陳殿禮主任(最後1排左7)和工藝中心同仁合影(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早年求學的階段即投入心力,從木材中體驗人生,領悟大自然的神奇,講求「三分天成、七分創造」,尤其追隨梁又照、施純協老師導出「創易設計思維」成就「藝術家具」,而獨有創意發揮,前此不久更曾帶領「禮設計」團隊,精心創作「朋程常桌」,深令產學界驚艷!

他開創的「三生理論」,早已影響工藝產業的創新思維,尤其是工作態度也見人所未見,他更指出,「不停謂之快」,對此,他表示,「就文化與教育之事而言,它是百年樹人的工作,要如同涓涓細雨慢慢的下才能讓每1滴雨水被土地所涵養,再慢慢的釋放出來,形成清澈的河水,於是乎可以滋養萬物,生態系自然而生。因此,『急.不得;慢.才快;不停謂之快』。而『文化』從民族誌的角度定義為:是無所不包且無所不及,是人類生活的核心,同時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換言之,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經由日積月累所形成之現象,未曾停止發生過」。

▲陳殿禮主任的新思維,也是希望引進給工藝中心和社會的新泉源(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最重要的,陳殿禮主任強調著說:「『三』在中華文化中具有一定之地位,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事無三不成、三五成群、三生有幸、三從四德、三顧茅廬…等皆用『三』來詮釋;而老子道德經第42章提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更可體現了『三』的哲理,而三生萬物係依循著大自然的體制而生,即符合一定之道統與自然體制來運作,即符合自然之『禮』,具備自然法則的規準來運行,《周禮‧冬官考工記》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4者,然後可以為良。尤其是體現了工藝成就良品美器之道理;而人存活於天地之間,更應依禮而行,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也!」

▲陳殿禮主任(第1排左2)於交接當天的大合照(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