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共飲 品味奇妙書友與咖啡

曾季隆/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34期/2024年6月10日-2024年6月16日)

【以書會友】咖啡,是人與人交流最好的觸媒,可以獨享,更可以共飲。其實,獨享時是和自己共飲;共飲時也是享受著獨享所無的人情味。對咖啡來說,它的存在為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文化生活。有了它,即使是1個人喝著咖啡,也有不同於其他飲品的享受。

本來,我不是喜歡喝咖啡的人,總覺得喝起來會有苦味,又耽心喝多了會有咖啡因的問題。後來,認識了咖啡共和國創辦人王杉財博士,才整個轉變了觀念。在他送我很好的咖啡之後,更是慢慢地著迷。喜歡看書的我,沒多久,就將咖啡和書、友連結起來了。書友之間,有咖啡當觸媒,整個品味的境界居然提升得很高。

▲藉著咖啡,我們連結起來了。

台灣的咖啡文化發展是有脈絡可尋,早期深受日本的影響,直到1997年星巴克來台設點,才受到新的刺激,於是,美式咖啡的風氣愈衍愈盛,當然,咖啡就是咖啡,豈有什麼不同!只是咖啡在不同人的飲用,便滋生不同的品味。有人極為講究,而有人卻只拿它當一般飲料。這,就天差地別了!

書與咖啡,很早就已譜出許許多多的動人故事了,若在兩者之間加上「友」的奇妙元素,那,必然點燃起意想不到的生命火花。我和書的因緣,起於將近50年前,也就是民國64年,時剛從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意氣風發,便想到此後看書便看書,不為升官發財,更不為搏取學位。這樣,天天興之所近的看書,沒想看了幾10年居然練出1天看1本書的功夫。何況,「以書(作者)為友」、「以書會友」,自己也交了很多好朋友。

既然,書與友、書與咖啡都是談得上的良媒,在認識王杉財博士之後,很快的就一拍即合,共同發起成立「神來咖啡書友會」,希望藉著「以書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享有高度美好的文化生活。

▲與友共飲,不只樂在交誼,而且發揮互助共學精神,獲益良多。

神來的「神」,是我深感書友與咖啡連結在一起,必可產生「與神共飲」的效應,這個「神」是法力無邊的!透過「以友為書」的概念,讓大家可以時時歡聚,包括線上和實體運作,及實際的工作坊。此外,更可秉持「以書會友」的精神,結識來自不同領域的各界專業人士,形成跨業交流,實踐「互助共學」,以發揮「同儕學習」的正向效果。

在這AI時代,連機器人都肯「深度學習」了,何況是你我為萬物之靈,而要學習新事物最好的管道,仍然建議採取我倡議的「以書(作者)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不只「簡單易從」,而且又能日起有功,活在當下即未來!欲知其詳,歡迎與我聯繫(請將你line的I.D.與手機號碼寄至email:cowell.tw@gmail.com曾季隆執行長,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和你連結起來),希望藉著「互助共學」的方式,實現我們學習新事物的心願,讓AI掌握在手腦之中!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目前在書與友之間,積極推動「以書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為宗旨的書友會組織)


全新自我介紹 讓生命鮮活起來

(台北內科週報第625期/2024年4月8日-2024年4月14日)

【以書會友】生命常受到生活壓力,有時候讓人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鮮活起來?

人在社會上,總是希望受到尊重,更需要他人的肯定,可是先決條件是,必須懂得行銷自己!認識人固然很重要,而讓人認識你是同樣的重要。任何人若讀了橫川裕之《自我介紹的技術》,便很容易恍然大悟,原來過去的自我介紹常常不能引發他人認識你的興趣。原因無他,自我介紹如果只是談過去的你,並且和對方的未來沒有關聯性,那麼他對你怎會有興趣認識?

橫川裕之係著名的自我介紹新技術顧問,更是「日本第一午餐會」的主辦者,尤其從2010年4月起在日本全國舉辦過152場自我介紹研討會,足跡遍及18個縣市,講師團人數超過100位,皆是引領業界的傑出人士。他的理念獲得講師團的認同,並擔任午餐會的演講嘉賓。於是,他更進一步從編修自我介紹的經驗中濃縮菁華,打造了獨家的「18秒自我介紹」。運用此方法,只要透過初次見面的自我介紹,就能讓營業額和介紹率獲得飛躍性的成長。他的自我介紹技術,成功使口條不佳、內向害羞、沒有自信的經營者和業務員,接二連三創造了大幅躍進的成果。

很多人都以為「自我介紹」就是自己介紹自己,橫川裕之卻有很大不同的看法,他說:「我發現:能使他人主動攀談的人,絕不會提到自己是否緊張、是否感到不安等;而且,他們的談話內容簡短易懂,也不會總是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

▲橫川裕之著作的《自我介紹的技術》一書(圖係取自誠品線上)。

如果不談自己,自我介紹要談什麼?何況18秒這樣短的介紹時間,怎能讓人認識自己?橫川裕之在書中表示,「自我介紹無法令聽眾產生回響的人,介紹的的是『自己』;自我介紹可以打動聽眾心靈的人,介紹的是『未來』。自我介紹談論的內容不是自己,而是未來。那麼,談論的是什麼樣的未來呢? 就是『藉由自己參與的事物,聽眾可以獲得的未來』;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將『藉由與自己相關的事物,能獲得的好處』這一點,簡單易懂地傳達出去」。

要「簡單易懂地傳達出去」的簡單到18秒鐘就夠了,這只需用3句話來表達,依照橫川裕之書中的範本,這3句話如下:第1句話,即未來能夠提供給對方的服務或優點;第2句話,即過去已經建立的實績或專業水準;第3句話,即現在希望對方可以採取的行動。

總之,希望他人能認識你的,並非過去自己,因為過去的你再成功、他們也來不及參與和分享,而未來才有機會和你共譜成功典範,所以未來才能引起他們認識你的動機,也因此自我介紹的內容是「未來」,至於「過去」則只能證明你的「現在」的表現而已。唯有掌握這樣的自我介紹技術,才能重塑自己鮮活的形象,讓新認識你的人很快和你交成朋友,甚至成為你的客戶!有興趣「以書會友」的朋友,請和「我」聯繫,「我」的自我介紹如下:我是60年磨一劍的曾季隆,能協助有心創業的人沒人沒錢也可圓夢,曾於2007年創辦「台北內科週報」,現在已蛻變為「無紙報」,可以無遠引屆、為你串聯人脈所用,你只要將自己的「自我介紹」寄email:cowell.tw@gmail.com給我,就可開啟1扇邁向成功之門!


顏水龍老前輩薪傳 旭日再東昇

(台北內科週報第625期/2024年4月8日-2024年4月14日)

【共學團築夢故事】別開生面的、並於4月1日愚人節開展的「日夜頌—顏水龍與台灣」大展,正呼應文化部所屬台灣美術館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首次合作推出的「日月頌—顏水龍與台灣」展覽,分別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對台灣工藝產業的啟蒙極有貢獻的老前輩。

70多年前,顏水龍老前輩1951年受聘為台灣省政府建設廳顧問,輔導各鄉鎮縣市舉辦手工藝講習班,並於翌年出版了《台灣工藝》(1952)專書,提供對手工藝產業發展的建言,更利用這個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將他為人為己的心賦之予「技藝的養成」,創設了「南投縣工藝研究班」(1954-1959),開啟台灣工藝的「旭日東昇」時刻!白天來了!很多人受到他的精神鼓舞,有些年輕人也樂於前來加入「振興工藝」的行列。

顏水龍老前輩人如其名,他成了台灣工藝的「水龍頭」,可是他開設的不是自來水廠,更非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流出來。事實上,他開鑿一口井,讓有心發展工藝產業的人,可以不斷的汲取天然的井水喝。在他主持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之後,70年來薪火相傳,早已開枝散葉、更蔚為風潮,實在「台灣工藝導師」之名,也可當之無愧!

▲國美館與工藝中心首次合作推出「日月頌—顏水龍與台灣」的展場內,提供馬賽克拼圖讓民眾放置於合適的位置,使每日在此昇起的太陽情景都會有不同(照片係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想延續顏水龍老前輩香火的人,請仔細研讀《台灣工藝》(1952),雖然原書已絕版了,但是感謝文化部和遠流出版公司,它於2016年又重新編輯出版,如今讀來,能夠體悟當年作者的付出滿滿心意,並將他心中的期許傾瀉而出。在書中,他說出1句心中的抱負:「我一直希望由提倡工藝振興,踏上代用與賺取外匯的雙重道路,讓世界看到台灣製品如此有用,而不再對『台灣製』用品有所貶損。」(詳文請見2016版16-26頁;原刊於1942年2月《台灣公論》。)今天,聽在後輩的兒中不知作何感想?尤其在世界上「台積電」舉足輕重,相形之下,工藝產業猶在奮鬥之中!實在,我輩當自強!

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對於顏水龍老前輩來說,他要的不是1家1姓的飛黃騰達,而是透過工藝製作展現我民族的光輝,請傾聽他在《台灣工藝》強調的,他當年曾沈痛的指出,「我國雖有燦爛歷史,持有悠久不滅的工藝技術,但迄今未能予以合理發展。本省因受日本50年統治,於消費日貨的政策下,對工藝產業的改革,未予顧及,故仍保持原始狀態」。直至光復即將80年後的今天,捫心自問沒有異族的箝制,工藝產業又有多大發展?談振興工藝,該怎樣快速起步?仍然自顧不暇,豈能旭日再東昇?有抱負的人可不必洩氣!此時此刻,正是承繼顏水龍香火的最佳時日!

▲「日月頌—顏水龍與台灣」開展儀式中,與會貴賓的合影(照片係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人生有時候感嘆時不我予,可是俗話不是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嗎?「南投工藝研究班」成立70週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顏水龍老前輩的精神不朽,如同當年他一再呼籲效法德國成立公辦民營的組織,以推動工藝的振興(詳請見2016版《台灣工藝》159-164頁),而「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在此時成立,便是喚醒工藝人「獨木難成林」,必須百工百藝串聯起來,但怎樣在很短期間達成呢,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

新從舊來,1炷心香祈求下,承蒙顏水龍老前輩的啟發,他念茲在茲的3件事如下:一、從事美術工藝的教育開始培養專才;二、成立產銷合作組織;三、發揚台灣工藝的特色與價值(詳請見2016版《台灣工藝》176-199頁),而「共學團」的倡議,也正是根據這3方面而來,「由於國內的市場極為有限,勢必要在國際市場爭雄,而工藝創作又與科技產品大為不同,所以亟需仰賴強有力的行銷。其次,世代傳承方面也是要強化。此外,如何互通有無、相輔相成?則皆在於人際關係延伸成人際網絡,以發揮『互助共學』的力量。凡此,都不是一二人可以勝任的,必須要廣為結合有志、有心人士共襄盛舉,長期推動才能畢其功!」欲知其詳,請參見「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組織發展綱要」(https://forms.gle/A1vsQxtsiuDY7DSa7)。


顏水龍老前輩顯靈 七十又開始

(台北內科週報第624期/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7日)

【共學團築夢故事】有白天,必有黑夜;日夜循環是道的運轉。雖說「道可道,非常道」,但人生活其中畢竟要有一技之長。而技藝的養成,是如何進行的?在這清明時節,令人感念逝去人的恩德。技藝的養成,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傳;如日夜循環而代代傳承。沒有前人豈有今人;沒有師父豈有徒弟?

工藝來自於人的技藝,技藝來自於人的生存與生活的需求。任何人為了滿足人己的所需,必須透過交流來達成。若只是閉門造車,必然無法進步再進步!70年前,顏水龍老前輩1951年受聘為台灣省政府建設廳顧問,輔導各鄉鎮縣市舉辦手工藝講習班,並於翌年出版了《台灣工藝》(1952)專書,提供對手工藝產業發展的建言,更利用這個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將他為人為己的心賦之予「技藝的養成」,創設了「南投工藝研究班」(1954-1959),開啟台灣工藝的「旭日東昇」時刻!白天來了!

是的!白天來了!由於顏水龍老前輩的心,迄今還沒有很多人瞭解,更沒有傳承下來!他所寫的「台灣工藝」,到今天仍沒有多少人用心看;即使用心看,也難體悟書中蘊藏的「心意」啊!

▲顏水龍老前輩1952年出版的《台灣工藝》,很早就已絕版了,此係遠流出版公司2016年重新編輯出版。

直到「以書為友」的阿福,在他的書友影響下,發現「台灣新工藝」的源頭,居然是顏水龍老前輩70年前開鑿這口「井」,他欣然若狂!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發起「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也立刻即知即行,連顏老前輩的書都來不及看,已先擬好「一口井養千口人的故事-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邀請函」(https://forms.gle/arRK6P1XGMzEF7Mz6),展開邀請100位發起人的工作,並規畫了「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組織發展綱要」(https://forms.gle/KhCfJTXHsQkRfQTL9)。

阿福開始付之行動後,沒想到第1時間就有1位書友匯了6000元年費加入,讓他非常興奮,也受到非錢財所能比擬的鼓勵。啊!原來「道可道,非常道」,居然不必「道」就可道!後來沒多久,便遇到阿祿的響應,是阿福要快馬加鞭的主因,所謂「三人成眾」,那麼事不疑遲,緊接著,他便一炷心香向顏水龍老前輩祝禱。

顏水龍老前輩顯靈了!阿福在心中呼喊著,他也感應到「七十又開始」了!「南投工藝研究班」這口70年前開鑿的「井」,將再度湧出「技藝養成」的活泉。於是,「共學團」以「群龍無首」的概念,籌辦「日夜頌-顏水龍與台灣」大展,並已於4月1日愚人節開展!

▲顏水龍老前輩的馬賽克壁畫〈旭日東昇〉,重現在國美館前迎接觀眾(照片係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為什麼選定愚人節為開展日?阿福其實是有用意的,因為所謂「大智若愚」,智者往往不顯山不顯水,阿福自己便是愚人,60年磨一劍、還不知可用不可用,他照樣天天不忘磨!他則希望先能結合6至9位不計得失的愚人站出來,每人繳6000元當年費,主辦單位雖是營利機構,卻是義中取利,打算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如同營造「顏水龍宮」一般,作為「新工藝文化運動」的基金。此後,愚人承繼顏老前輩的香火,若大家70年後變成智者,那麼,台灣工藝轉身為世界新工藝的前驅,造福後人、將不只區區2300萬多的台灣人啊!

這場既是「實」也是「虛」的大展,展場當然有實有虛,實的是「共學團」將於6-9位共同創始人加入之後,立即開辦「互助共學工坊」,為團眾的承繼顏水龍老前輩香火盡心力。其次,在「虛」的部分,則於4月1日起至6月30日展期結束時,將以「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為展場,不分場次報導「百工百藝百傑」,除了促進工藝師互助共學、互通有無之外,更能彰顯國家工藝師的技藝之光!

此外,由於工藝來自於技藝,而技藝的高低則取決於市場的接受度,所以這場大展的實虛整合方面,將舉辦3場展示會,希望有心承辦的單位,請於4月底之前和「共學團」聯繫(請將提案寄email:cowell.tw@gmail.com曾季隆執行長),將會由主辦單位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創立於2003年7月28日)提供經費辦理。


新工藝再造盛世的關鍵

(台北內科週報第623期/2024年3月25日-2024年3月31日)

【本報社評】工藝,是庶民安身立命的所在,所謂「一技在身,希望無窮」,何況任何創作,既可以滿足自己利人的心願,又能達到人人利我的目的,實是兩全其美、善莫大焉!

這等好事,原應該不分新舊、世代傳承才是,何以3月12日在國人的眼前出現「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的發起成立之舉,竟會引起大家的不解?暫且不談「共學團」發起的因緣,對此,更值得關切的是,工藝有新舊之分嗎?若有,何者為新?何者是舊?舊一定不如新嗎?

事實上,正如大家所知,「新從舊來、舊由新生」,這和「雞生蛋、蛋生雞」是完全一樣的道理。在遠古有人類就開始有工藝的創作,第1件器物創作出來之時,即已由新到舊一體完成。也許,使用者的眼中仍然是新的,但在創作者的心中已是舊的;他心裡頭更有新的意念在醞釀。如是,豈有新舊之分!若有,我們僅能說,新舊互相傳承,實是同一脈而生生不息!

新工藝的新,當然是由舊而來!舊如何成為新,正是「共學團」要靠群體的智慧、共同來探討的地方!更是期待國人共襄盛舉的地方!而從今年植樹節發起成立「共學團」,即已播下「新工藝」的種子。令人感動的是,居然在發起的那刻當下就有人響應,使得曾季隆創始人後續也不敢不用心盡力,他幾乎每時每刻都利用自己創作的「新工藝品-無紙報」認真的推動著,也仰賴他的舊雨新知的支持與指導,而積極進行邀集百位發起人的工作。

總之,秉持「一日不作,則一日不食」的態度,論到新工藝再造盛世的關鍵,就在於實踐「互助共學」精神與勵行「新由舊來、舊由新來」的傳承工作。這也正是「共學團」的使命,其目標將由百位發起人的響應,並運用「無紙報」的傳播功能帶動,在汲取顏水龍老前輩的活泉,盡快達成萬人入團,每人繳的年費6000元,則由主辦單位管理,可作為「互助共學基金」來使用,以開創新工藝盛世,告慰歷代工藝的先賢!


來煮石頭湯 一口井養千口人

(台北內科週報第623期/2024年3月25日-2024年3月31日)

【共學團築夢故事-1】17年前,阿福想創辦報紙,可是他既沒人也沒錢,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機會實現夢想?有1天,看了「石頭湯」的故事,他突然靈光一閃,得到很大的啟示。成功之後,只要有人問他,便講1遍「石頭湯」的故事。本報將他煮石頭湯的故事報導出來「歡喜發財 新創如何開展一片天」(https://lybetter.pse.is/5qpq2a)之後,引起不少人的興趣,尤其是阿祿更關切,希望能向他討教如何靠大家的力量,以實現「化腐朽為神奇」的願景。

阿福先告訴阿祿,「石頭湯」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在法國、瑞典、俄國、英國和比利時,都流傳著不同的版本。資深兒童文學作家馬景賢,曾翻譯強‧穆特(Jon J. Muth)自寫自畫的《石頭湯》,他說:「穆特的這本『石頭湯』,描繪有3個雲遊的和尚來到1個村莊,發現遭到天災、戰爭的村莊,民不聊生。村子裡的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就是同1個村子裡的人,鄰居們也互相懷疑,誰也不相信誰。他們一進村子,所有的人家都把門窗關了起來,不理睬他們。於是,有智慧的和尚想出1個巧妙的方法:用石頭煮湯,吸引村人的注意。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施與捨,瞭解付出愈多,得到也愈多,而且要獲得快樂,就像撿石頭煮石頭湯一樣容易」。

之後,身為工藝師的阿祿,擅長竹藝,他講了自己的構想:「聽到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倡議『活工藝.工藝活』,我心中燃起很大的期望,若能喚起工藝圈的人來煮『石頭湯』,是不是能夠使台灣的工藝產業活化起來?」

▲台灣工藝發展的旺盛活力與獨到風格表現(檔案照片;原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進一步瞭解阿祿的想法後,阿福回答說:「你打算怎樣煮這鍋『石頭湯』呢?我可沒有這本事教你,因為我花60年的工夫,才辦起報紙,若要實現『活工藝.工藝活』,就不是我的專長了,反而必須回過頭來請教你」。

阿祿便談起他想煮的「活工藝石頭湯」,他說:「我很認同阿福所說,當前要『工藝活.活工藝』最急迫的是,解決台灣工藝的市場問題。由於國內的市場極為有限,勢必要在國際市場爭雄,而工藝創作又與科技產品大為不同,所以亟需仰賴強有力的行銷。其次,世代傳承方面也是要強化。此外,如何互通有無、相輔相成?則皆在於人際關係延伸成人際網絡,以發揮『互助共學』的力量。凡此,都不是一二人可以勝任的,必須要廣為結合有志、有心人士共襄盛舉,而且長期推動才能畢其功!希望你這次能再站出來煮『活工藝石頭湯』,發揮你過去辦報的精神!」

聽到阿祿說到這裡,阿福才發現阿祿原來是希望他再次下廚,也就不敢推辭,便講起「一口井養千口人」,他表示,「承蒙阿祿看得起我,為了『新工藝』的未來,希望和願意來煮『活工藝石頭湯』的朋友,一起發起成立『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煮湯之前,當然要有1個大鍋,其次要有水,想想看,活工藝的活字拆開來,不是『水、千、口』,這就告訴我們只要找到1口井,便能養千口人!」

▲嘉義縣茶文化協會在展會中,帶來在地茶染工藝品(檔案照片;原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這時,看到阿祿猛點著頭,阿福也就繼續說下去,「煮『活工藝石頭湯』的水,其實在70年前、顏水龍老前輩早就為我們挖好了1口井,70年後的今年,它不只沒有枯竭,反而,可以供大家煮石頭湯!」阿祿很興奮地問說:「有了水之後,那口大鍋子在哪裡?我可以幫忙借來煮『活工藝石頭湯』!」

沒想到阿祿如此的投入,阿福也不敢怠慢,趕快指著自己回答,「花了將近60年磨一劍的我,是『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與『有紙報-富貴有道週報』的創辦人,這兩份報紙和時下的報紙完全不同,它最大的功能便在於將人與人串聯起來,百工百藝即能利用它煮出不同口味的石頭湯!」

話說回來,阿福明白的告訴阿祿說:「石頭湯對我最大的啟示是,如何讓各自為政的人,藉煮『石頭湯』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就能『無中生有』,實現每個人的夢想!」阿祿立刻回應著說:「謝謝阿福!既然你願意擔任『活工藝石頭湯』的主廚,更是『新工藝』第1號馬前卒,那麼,我就排在你之後,是第2號馬前卒!」他們兩人一言為定,馬上分頭辦事去也;欲知「共學團」後續發展,請先參閱阿福擬好的「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組織發展綱要」(https://forms.gle/A1vsQxtsiuDY7DSa7)與「一口井養千口人的故事-百工百藝互助共學團邀請函」(https://forms.gle/HuCd8bqhQVuM6EdE8),他滿懷期望能夠結合同樣有心的好朋友,一起為「新工藝」開創美好未來!


歡喜發財 新創如何開展一片天

(台北內科週報第617期/2024年2月12日-2024年2月18日)

【本報特別報導】17年前,阿福想創辦報紙,可是他既沒人也沒錢,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機會實現夢想?有1天,看了「石頭湯」的故事,他突然靈光一閃,得到很大的啟示。成功之後,只要有人問他,便講1遍「石頭湯」的故事。

「石頭湯」,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在法國、瑞典、俄國、英國和比利時,都流傳著不同的版本。資深兒童文學作家馬景賢,曾翻譯強‧穆特(Jon J. Muth)自寫自畫的《石頭湯》,他說:「穆特的這本『石頭湯』,描繪有3個雲遊的和尚來到1個村莊,發現遭到天災、戰爭的村莊,民不聊生。村子裡的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就是同1個村子裡的人,鄰居們也互相懷疑,誰也不相信誰。他們一進村子,所有的人家都把門窗關了起來,不理睬他們。於是,有智慧的和尚想出1個巧妙的方法:用石頭煮湯,吸引村人的注意。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什麼是施與捨,瞭解付出愈多,得到也愈多,而且要獲得快樂,就像撿石頭煮石頭湯一樣容易」。

每個想創業的人,正如同雲遊和尚來到陌生的地方,怎樣才能得到當地人的好感?可以學習他們以石頭煮湯(創意),引起村人的好奇心,然後喚起他們參與,更激發大家的熱情,紛紛拿出食物共享。這1連串的行動,即使「石頭就是石頭」,煮不透,也嚼不爛,但是馬景賢指出,「從佛家思想看,人不同於石頭,人性本善,只要心存愛心,就是鐵石心腸也會改變,為善或是獲得快樂,就像撿1塊石頭那麼簡單,一切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強‧穆特(Jon J. Muth)自寫自畫的《石頭湯》一書(圖係取自誠品線上)。

歡喜就發財,阿福本來就有1顆歡喜心,17年前,他來到「台北內湖科技園區」這個村子,發現比去美國的矽谷還好1000倍,這裡大多數廠商不是新創,卻是有實力的大、中、小企業群聚的地方。可惜的是,園區內廠商都忙著自己事業的成長,對左鄰右舍很少關懷,何況是對辦報的人。於是,他學了「石頭湯」故事,即使沒錢、沒人也創辦了「台北內科週報」。

之後,為數不多的資金燒光了。報紙,就是他的「石頭湯」。他開始煮起「石頭湯」,找了30家廠商每家每年贊助10000元成為會員,有了固定的收入。其次,有些個人贊助者1年只需660元,也有數百人慷慨解囊。再來,他開始串聯園區外想和園區廠商建立關係的企業。這樣1步步的藉著「石頭湯」商法,克服了包括人和錢的很多困難。

從15歲起,阿福就發願辦報,也確實在台北內科園區辦了16、7年來,接受無數次的挑戰,靠著「石頭湯」商法都已化險為夷,可是前年發現社會大眾的閱報習慣已改變了,自己也已74歲了,究竟如何將這兩份報紙傳承下去?更感於「有紙報」已趕不上時代的演變,而「窮則變、變則通」,他將「有紙報」改為「無紙報」。這一變,1年多以來,「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繼60年磨1劍之後,開展了新境界!他說:「無紙報不是電子報」;電子報只是發報人傳遞訊息的工具,不具有新時代報紙的功能!

經過1年多的「變與不變」,全世界第1份「無紙報」已展現新機,有人就有錢,阿福的「一人公司神奇創業法」,將可傳授他17年來的經驗,讓任何沒人、沒錢卻有好點子的人,能夠很快踏上創業的第1壘,並且奔向第2壘!他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條件是必須有1顆「歡喜心」,樂於和人廣結善緣,如此就能得道多助!歡迎有歡喜心的人,與阿福聯繫(email:cowell.tw@gmail.com),即可和數百人連結,大家藉著「互助共學」的精神,邁向成功之路!


顛覆諸葛亮名言 成事也在人

曾季隆/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12期/2024年1月8日-2024年1月14日)

【以書會友】從15歲發願辦報,到明年剛好屆滿60年,以60年磨1劍的功夫,我發現,人的重要性是凌駕在任何事情之上,雖然,據《三國演義》第103回所說,「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著,哨馬報說司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歎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但以今日網路時代連結工具的發達,將足以顛覆諸葛亮的這句名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改為「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近日,當看完《成功者的互利方程式》,讓我更確定「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書中的成功方程式,其實只有「找人不找方法」,也就是英文的書名《Who Not How》,換言之,想實現目標必須「找對人」為先,就能做好事情,並達成目標。若不顛覆諸葛亮名言,而靠天吃飯,那麼,自己想破腦袋也許搞砸了事情。相反的,懂得「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互助互利,即可利發揮彼此的長處而達成目標,共享其利!

運用「成功者的互利方程式」的時候,必須先轉換自己的做事習慣,首先,「轉換解決問題的思維,從自己找方法,變成找人幫忙」;其次,決定要成就何事?也就是訂下目標,尤其是「衡量這件事情,值不值得花你的時間去做」,而且愈明確愈好;再來,找到對的人便花錢請他幫忙;有人幫忙做好,即可節省自己時間精神,將它用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上,豈不兩全其美?

整個方程式的運作,將遭遇3個困難點,第1是,如何找到對的人?第2是,如何讓他願意幫忙?第3是,怎樣互利讓參與人都滿足?以第1個困難點而言,最好的方法便是「給予」,先幫助人家,也較容易得到他人的協助。對第2個困難點的解套,係「將心比心」,若能「通過分享願景,就可以找到你的Who了」。至於第3個困難點,運用之妙在於你的心意。最重要的是,自己再不必去操心了,同時也將時間和精神都可以放在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上。

▲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曾季隆執行長,今年75歲,從15歲發願辦報迄今,60年來,無日無夜,終於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15萬人的相挺下,領悟AI時代的報紙是有紙報+無紙報(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總之,「找人不找方法重視的是『結果』,而不是執著於『過程』。讓你的人去耽心該怎麼做,相信他們會在指定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結果。不要鉅細彌遺地管理他們的執行過程,讓他們各自發揮。他們才是專家,你不是。投資在人的身上,不但可以運用他人的時間和資源,同時也能解放自己,把時間和注意力集中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我個人60年磨1劍,劍雖是無刃劍、不會傷人,但是卻能斬妖除魔,也就是協助找到對的人幫你忙,若想運用「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成功者的互利方程式」,歡迎和我聯絡(請發e-mail:cowell.tw@gmail.com給我,並註明你的line的I.D.)。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創業者的致勝關鍵

王建彬/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11期/2024年1月1日-2024年1月7日)

創業者在起步時候,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如何打天下呢?孟子很早就提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觀點,以今日的商場來說,得到客戶的忠誠度就可以得到市佔率。那麼,怎樣才能夠得到廣大目標客群的心,便是致勝的關鍵!筆者到商研院後研究結果認為,可以按照下列9個步驟來進行:

首先是找出顧客痛點:日本Curves對女性上健身房的痛點調查發現,不想跟男生一起上健身房、不想讓男生看到自己上健身房的樣子、男生用過器材都會留下汗臭味、不想看到機器只是冷冰冰排列,每個月需付1萬日圓、不想在鏡子前看到自己運動的樣子、重量訓練器太重。後來,根據這些痛點,而提出女性專用U型 30分鐘結束,價格日幣5900日幣,油壓機器輕、沒有男生、不化妝、沒有機器排排站的枯燥,業績明顯成長。

第2是顧客任務:當你要搬家的時候,Ikea就是完成你任務的好地方,不管是購物經驗、賣場配置及各種居家風格如:歐式風格、日式風格、地中海風格等,都可以完成你的任務,再加上扁平包裝與瑞典小丸子都能協助客戶完成任務。

第3是顧客獲益,也就是甜蜜點:商研院輔導的健身工廠,強調健身對顧客利益是身體健康、精神變好,外表年輕、結實體格、揪團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4是顧客需求:可以透過日本大前研一提出的遺漏分析,找出未提供的產品形式、未涵蓋的客戶、爭取不成的客戶,這就是我們所遺漏的市場;分析應多從遺漏分析著手。

▲王建彬院長在公務繁忙之際,仍然不忘剖析商場的致勝之道(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第5是市場規模與成長率:市場規模就是生產值+進口值-出口值,除現有市場外,未來成長率更是重點。如何提出有根據的資料來源,證明你所預測的市場是對的,非常重要。過去以來,很多人常把產值當成市場規模而發生錯誤。

第6是市場區隔:大體上可區分為地理、人口、心理與行為等4個變數,目前都加入進行顧客人物誌(persona)分析,譬如說,寶島眼鏡將顧客分成9種人,包含:科技新貴、白富美、小資白領、務實派、小仙女、淡定派、時尚流派、商務實華與完美主義者。

第7是消費者行為分析:分析消費者動機、知覺、學習、記憶,還得由文化、社會、個人、心理掌握對消費者的了解。此外,新創者要了解消費者購買決策,從需求確認、資訊尋求、可行方案評估、購買決策到購物行為,中間一段排名不佳,可能就前功盡棄。

第8是顧客未滿足的需求:從市場上已推出的產品對顧客使用經驗有什麼問題?問題頻率多高?會不會產生沮喪感?需從他們實際的經驗來發現問題,也可以利用焦點團體座談,來做顧客意見的調查及傾聽顧客的抱怨。

第9是擴充潛在顧客:除了國內市場,還可以包含居住海外華人、外國消費者及外國觀光客。此外原有產品數位化、進階化、應用領域擴張均可行。

(本文作者係商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科技學會院士)


爸飛特滾動雪球 滾出人脈紅利

【爸飛特逐夢築夢】富,不只富在錢財的大量累積,而且更要富在幸福、快樂,否則將帶來無盡的煩惱,有錢反而成了負擔,對東尼.野中來說,從兩千位世界大富豪接觸,他發現「做討厭的事,永遠不可能成功」,這句話也是他寫的書的書名。

人脈,往往優於錢脈,因為錢會花光,但朋友只要沒對不起他,則交情愈來愈深!有「股神」之譽的巴菲特,又是如何成為巨富,並造就那麼多企業與改變無數人的生活?其實,就在於他領悟「滾雪球」效應!

怎樣才能產生「滾雪球」效應?說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卻很難。他說:「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我很早就開始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個10年,它在山坡上的位置會和現在很不一樣。所以我建議學生,起步應該比別人早,不必早太多,但比晚起步要好很多」,確實很有道理!

過去,巴菲特曾說:「做你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如果,想脫離現況,讓自己邁向成功之途,最好的方式就是向成功者學習。那,從「做你不願意做的事」,而「做你不敢做的事」、不是做你討厭做的事,否則你不可能成功!

爸飛特,是10000個有心人串聯起來之後的代號,起源於巴菲特「滾雪球理論」的啟發,由「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曾季隆社長所創始,希望發揮網路連結的力量,當前,為增進會友廣結善緣的動力,並以趣味性的競賽提升連結的速度,以早日達成「萬人一心」的目標,「爸飛特滾雪球俱樂部」特舉辦「爸飛特滾雪球『萬中取百』競賽」。

如何和許多爸飛特一起滾動雪球,滾出巨大的人脈紅利?請趕快參加「爸飛特滾雪球『萬中取百』競賽」。它的參賽資格,凡具「爸飛特滾雪球俱樂部」會員資格者皆可參加(報名表:https://forms.gle/55XGpphZXsVdiRVP9);競賽方式:1、以串聯本俱樂部會友最快達到百人者獲勝;2、評比標準為本俱樂部報名表填寫的推薦人為憑(包括參賽者推薦的人再推薦的人),每日統計1次;3、競賽期間為即日起至民國113年1月8日結束;4、優勝獎金:第1名為新台幣100000元、第2名為新台幣70000元、第3名為新台幣50000元(同日若有數人達成,則將全部獎金新台幣220000元均分);此外,另設優勝獎6名,每名獎金為新台幣10000元。

東尼.野中在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人生只有一次,你想成為怎樣的自己?」他認為,一般人總是「恆立志」,可是能夠成為大富豪則「立恆志」,他們不會見異思遷,只會朝著自己想實現的目標去努力。最重要的是,就算擁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獲得幸福,大富豪告訴他,「東尼,人是無法只靠金錢就變幸福的。最重要的是,要能維持自由支配『金錢』、『時間』、『健康』與『人際關係』(人脈)的平衡。」想想這句話,你就可以怎樣把握難得的機會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