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紐合作 加速地熱探勘發展

(台北內科週報第619期/2024年2月26日-2024年3月3日)

【產學政研連線】地熱的開發,素為我政府重視,日前,經濟部地質調查與礦業管理中心與紐西蘭地質與核子科學研究所(GNS Science,簡稱GNS)簽署未來3年地熱探勘的合作意向書,並作為下一步雙邊地熱探勘合作發展簽署協議的暖身活動。

紐西蘭為國際公認的地熱先進國家之1,地礦中心表示,雙方近年在地熱領域的交流後,共同確認合作議題主要在地熱地質調查與探勘、生產技術及地質資料資訊交換、地熱地質模型研究與資源評價等,當然不僅限於此,亦包括地質工程的規劃與地熱電廠營運等技術顧問。雙方在融洽的氣氛下簽署合作意向書,對未來我國加速地熱探勘發展實質新添一股生力軍。

▲地礦中心邵屏華副主任(右2)與GNS地熱地質科學家Andrew Rae博士(左2簽署地熱資源調查合作意向書。

地礦中心推動國內地熱探勘及研究,已多次與紐西蘭專家進行實體及視訊會議討論,並曾於2023年11月組團至紐西蘭交流訪問。經濟部在2月20至21日舉辦2024台灣國際地熱論壇,GNS也受邀來台參加,並發表演說。雙方藉此機會,把握在台停留期間,於2月23日下午,由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Tina Wilson(魏緹娜)處長、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地礦中心同仁見證下,地礦中心代表邵屏華副主任與GNS地熱地質科學家Andrew Rae博士,在地礦中心舉行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

Andrew Rae表示,對於台灣的地熱發展有很高期待,相當佩服地礦中心能在短期內有相當亮眼的探勘成果,此次兩單位建立合作關係,希望拓展更多地熱相關議題的交流。

邵屏華感謝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將紐西蘭地熱經驗導入我國的努力,也讚許工業技術研究院團隊,一路協助經濟部推動地熱產業發展,這次達成合作意向將有助於推動台灣地熱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並為兩國共同努力應對淨零碳排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活化台灣能源開發策略

(台北內科週報第579期/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28日)

(黃文義/撰文)【專論】全球大型石油公司,最賺錢的部門多是上游的探勘與生產(Exploration & Production;E&P),公司的資產主要以可開採的驗明儲藏量來計算,而台灣能源絕大部分仰賴進口,如何活化能源開發,殊為重要!

根據世界能源組織預估,在2050年之前,全球能源以石油、天然氣、煤及核能為主,同時,再生能源將快速成長,係以太陽能、風力、水利及生質能為主,地熱佔不到1%,以日本為例,其地熱資源蘊藏量世界排名第3,目前發電容量約700MW,約為總發電量的0.3%,日本陸上有100多座火山,台灣只有1座,也沒有如土耳其一樣地熱蘊藏豐富的地塹,卻喊出40GW地熱潛能,此將誤導能源政策!政府E&P的預算,勢必無法發揮其最大的能源開發動力。

▲年輕的黃文義博士與當年DEC LSI 11 組裝的室內資料處理的電腦(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

當前,綠色再生能源為必走之路,地熱發電雖也是綠色再生能源,但台灣自1964年由中油與礦業研究所(現今工研院的綠能所)開始探勘,到1987年中油放棄地熱,由原本是只有國家才可開發的礦,下放變為溫泉和水權法管轄,至今並沒有很好的成果。記得1970年代、地熱是學校與公營事業爭取政府預算的工具,沒想到現在也如法炮製,由NEP(能源國家型計畫)、NEP II,到最近的地調所地熱標案,始終都是1970年代的作法。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只要深一點到處有地熱」目前是國外地熱公司募資的口號,卻有可能變為我們能源開發的政策。

既然,探勘與生產(E&P)是最賺錢的部門,而且任何事業莫不是有競爭、才能進步。如果,國內仍然只有1家公司獨佔E&P,政府未來沒有扶持民間的資金投入,則企求解決能源開發如此迫切的問題,將會貽誤時機,並造成莫大的「骨牌效應」。

▲全球E&P產業市場規模跟半導體及生技製藥同一規模,台灣除了中油之外幾乎無E&P產業(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

再進一步言之,全球E&P市場規模超過半導體產業,實在不能只有1家國營的公司,更何況探勘如看醫生,需有第2意見,A公司認為沒有機會的礦區,有許多B公司使用不同思維而成功的案例。台灣應該有民營的E&P公司,創造資源開發最上游的利潤,不必由中下游的煉製和銷售來做主要的營收,也較容易達到穩定物價的目標。

總之,若政府能夠扶持民間的E&P公司,利用不同的思維進行探明與驗明資源儲集層,之後,再成立特殊目的公司,對該儲集層募資以進行開發,尤其是海內外的石油天然氣,甚至煤炭,配合台灣特有的礦化碳封存的地質條件,進行綠化,才能穩定能源供應與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本文作者係地球物理探勘博士,為電磁波探勘專家,參與過全球30個以上地熱開發案)


台灣中油心繫地熱開發 再簽MOU

(台北內科週報第573期/2023年4月10日-2023年4月16日)

【ESG促進平台】台灣的能源絕大部分仰賴進口,2018年度高達97.80%來自進口,可見能源開發的重要性,但先天條件不佳,僅有地照方面有相當展望,近年台灣中油公司更是積極推動綠能與負碳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3月27日與居全球領先地位的地熱公司Ormat-International Inc.(Ormat)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未來將在台灣地熱開發上進行合作,朝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如同指針,淨零時刻不停地逼近,地熱探戡與開發,也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選擇之1(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台灣中油公司表示,Ormat公司營運的地熱電廠位於美國、瓜地馬拉及印尼等地,地熱電廠總建置量約1GW,地熱業務涵蓋探勘、電廠設計、設備製造安裝及電廠營運。此次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台灣中油將提供地熱探勘和鑽井相關經驗,而Ormat公司則提供地熱開發、電廠設計、設備、建造及營運方面的建議和資訊。雙方希望藉此共同尋找地熱合作開發的良好場域,突破台灣地熱探勘與開發的瓶頸。

身為國營企業,台灣中油肩負維護國家能源安全與穩定油氣供應的責任,近年來,也戮力執行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為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更積極推動地熱開發與碳封存等業務,加上擁有數10年的台灣地質探勘與鑽井經驗,可說和Ormat公司在地熱開發專業有良好互補作用,將可締造企業發展雙贏。


黃文義解決綠能不足 有創見

(台北內科週報第564期/2023年1月30日-2023年2月5日)

【本報獨家專訪】在1月立法院3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無任所大使、也是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博士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表示,過去政府講節能減碳只是宣示,如今落實在法律上,影響非常大,而政府現階段當務之急是解決綠電不足的問題。

對於「解決綠能不足問題」,當然政府責無旁貸,同樣的,企業界也不能坐等政府來解決,何況這問題已迫在眉間了,在地熱探勘與開發,投入數10年心力的黃文義博士,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義不容辭的提出他的建言,他說:「碳稅已是企業很大的負擔,綠色再生能源則是減碳的工具,台灣本身的綠能不足以應付企業的需求,我認為台灣地熱也不足以應付台灣綠能的需求,但COP26巴黎協議Article 6允許國際碳交易,也允許以技術、資金等在他國投資綠能扣抵本國綠能的需求。台灣在國外投資開發的地熱再生能源所產生的碳權,將可以賣給台灣企業,尤其是電子5哥,可以解決買不到綠能的窘境。另外,台灣有礦化碳封存的條件,成立台灣民營E&P公司建立礦化碳封存的能力,也可提供企業一些碳交易」。

▲黃文義博士從年輕就對地下構造或資源探勘,有執著的探索慾望(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

黃文義博士認為,「E&P是半封閉的產業,資源開發與碳封存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往國外擴大E&P市場規模,是台灣可以走的路,尤其對邦交國的援助,期待能使用民間地熱探勘作為援外的工具,中油、台電等公營公司作為風險分攤與開發的投資,工研院及學術界全力支援,就能創造台灣E&P產業!」

這位不只學有專長,更值得重視的是豐富的探勘與開發經驗,尤其對地熱方面,黃文義博士談起他的背景說:「我從事地熱探勘與開發是因為學的是地球物理;當初考上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取得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碩士後,考上教育部公費留學地球物理組也是申請科羅拉多礦業學校(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地球物理系就讀。取得博士學位後,我又熱衷組裝當時流行的DEC PDP 11和LSI 11小型電腦,以及組裝可控源電磁波探勘設備與資料處理軟體,得以做探勘服務。其實,當時純粹是把它當作賺錢養家的工具,直到2015年開發了效果、讓我也驚訝的大地電磁陣列探勘以後,更樂於到處花錢探勘。對於地下構造或資源探勘,有執著的探索慾望,但希望還是能有所回報!當前的『金山南』計畫,則是我們在台灣多年探勘後所探明的典型火山型地熱儲集層,希望能募集到資金開發成國際級的地熱發電廠。」

▲1986年,黃文義博士(左)攝於哥斯大黎加Miravalles火山前(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

以專業領域深厚的學經歷,黃文義博士曾說過「地熱探勘與開發」有3大成功因素,他表示,「第1個成功要素是探勘要探明地熱儲集層,瞭解您使用方法及軟硬體的原理和限制,按手冊依樣畫葫蘆的探勘可能很容易誤導,另外探勘就像看醫生,每個醫生的診斷不見得一樣,有時需要第2個意見。我們針對台灣複雜地形、地質及高人為噪音所開發的探勘系統,在台灣進行約4年的探勘,結果可以解釋為何台灣的地熱鑽井為何不成功,因為都沒有鑽在地熱儲集層上,此結論發表在世界地熱論壇(World Geothermal Congress 2020+1),也做成視頻:https://youtu.be/sTiWpOiuK-ohttps://youtu.be/SpD5LuHrD0I(中文版)。」

此外,黃文義說:「第2個成功要素是鑽井的工藝,鑽井也是地熱開發的重要的一環。它跟一般石油及地下水、溫泉鑽井不一樣,為保證熱氣或熱水可以大量湧出,在生產層的井孔需保持負壓,也就是欠平衡鑽井,才不會破壞噴道。如果使用後段的洗井,產能一般也會有所折扣。而第3個成功要素就是對地下儲集層的監控,讓生產與回注達到平衡,以期永續經營。」

▲1986年,黃文義博士參與哥斯大黎加Miravalles火山地熱探勘(照片係三捷科技公司提供)。

加緊地熱開發 多與國際交流

(台北內科週報第563期/2023年1月19日-2023年1月29日)

【ESG促進平台】加緊地熱的研究開發工作,由經濟部舉辦的「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於1月9日正式登場,經濟部曾文生次長表示,在國際淨零趨勢下,台灣針對2050淨零排放路徑已有具體規劃,也在2022年底公布12項關鍵戰略的具體執行方案。為促進地熱發電設置量提升,先進地熱技術的投入將扮演關鍵角色,期望藉由此次論壇跟全球大廠深度交流、引進,並建立適合台灣地熱開發的技術,加速地熱開發腳步。

這次論壇由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發起,並有來自美國、紐西蘭、德國、新加坡、瑞典、義大利等11位國外地熱開發重要廠商,以實體會議搭配線上直播方式分享國外先進地熱最新發展技術與趨勢,吸引國外廠商逾30家、國內產官學研各界逾4百人共同參與。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盛大舉行,促進我國與國際先進地熱合作機會(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指出,此次論壇內容包含6大議題,包含分享台灣地熱推動現況、先進取熱技術、鑽井及材料、新電廠開發相關技術、其他新地熱開發相關議題、國內案場介紹等,以及地熱發展與談;地調所先報告台灣地熱潛能初步盤點的10大地熱潛能區。

能源局表示,為讓外界瞭解政府推動地熱的決心,除透過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地熱能發電示範獎勵辦法推動外,並已提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新增地熱專章,明確地熱探勘、開發至營運等相關規範,並由中央主導會同地方政府進行審查,以加速地熱推動。

▲經濟部舉行「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盛大情景,顯見不分國內外對「地熱」開發都很關注(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在先進地熱取熱技術部分,則有國外廠商分別就傳統地熱發電與創新混合利用開發模式、單井環孔取熱技術及封閉式迴路系統取熱發電技術進行分享,也分享了地熱各類技術及案場實務開發相關經驗,包含如何提高既有地熱井產能以增加發電量的技術及相關監測議題,並安排國內主要地熱開發商說明案場開發現況,包含宜蘭清水地熱、台東金崙地熱以及國營事業所主導的仁澤與土場案場。

能源局游振偉局長也與國內外開發商與談,就台灣推動先進地熱可能合作模式、國外業者投資考量及期待政府資源投入項目進行交流,以瞭解國外產業對於投入台灣地熱開發的想法,朝向引進國外技術布局我國先進地熱開發之路邁進。期許未來能持續邀請國外專家分享經驗,開拓我國先進地熱技術合作與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