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工藝好物 展現活工藝之美

(台北內科週報第602期/2023年10月30日-2023年11月5日)

【產學政研連線】如何發現工藝好物,是受到消費者關切的,何況同樣的器物經不同的工藝人創造,給使用者的感受常常有很大的差別,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工藝始於日常,飲食器皿、穿戴飾物、家居擺設等均可見存在,以各式樣貌融合其中。工藝中心將藉由「活工藝.工藝活」的倡議和實踐,喚起大眾看見工藝的存在,在生活中發現器用之美,探索「用」的哲思:「用有」!用,符合身/心/靈的物件滿足需求;「用好」,用好技術/好藝術/好學術共同成就的好工藝來豐沛生活;「用無」,內含無形意念誘發思考生活美感與生命價值之提升。

▲工藝中心為大眾推薦台灣工藝好物,2023年入選產品展現工藝多元樣貌(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陳殿禮主任指出,發掘在地好工藝、推薦在地好品牌,讓源於大地的工藝,回歸生活實踐。

基於同樣的理念,工藝中心推動的「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以整體品牌形象建構與品牌選品,為大眾推薦台灣工藝好物,2023年入選產品展現工藝多元樣貌,盡顯台灣工藝發展的旺盛活力與獨到風格表現,以及工藝用於生活的豐饒繁盛。

▲今年98組作品入選作品,其中有來自風土、取材自然,以至回收永續利用材料的製品,如月桃編製燈罩(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今年度經評選後共62家品牌計98組作品入選,其中有來自風土、取材自然,以至回收永續利用材料的製品,如月桃編製燈罩、天然染托特包。此外,著重美感設計、文青風格的生活工藝,如以流染釉色展現漸層不同紋理的杯具、國產木材製成的森林鳥造型筆;形塑舒適生活空間與質感氛圍的家具如拼花椅、實木藤編椅凳等。值得強調的是,將傳統技術帶入當代樣貌,如漆器花器組、融入鋦釘修復概念的嵌杯等,更多豐盛綻放的台灣工藝,值得收藏擁有、細細品味。

總之,「台灣綠工藝」歷次入選品,大至家居藝術、小至個人穿搭,呈現產業蓬勃發展的多元樣貌,亦傳遞「活工藝、工藝活」概念,工藝不僅很生活,生活也讓工藝創作隨之成長,將來自台灣的無限創意動能、生產製造技術、納入自然風土資源與揉合創作者意念的工藝好物推介大眾,以工藝實踐共好生活。台灣綠工藝Taiwan Green Craft相關資訊:入選名單:https://reurl.cc/Do8ngj;品牌選物:https://tcc.ntcri.gov.tw/home/zh-tw

▲台灣工藝發展的旺盛活力與獨到風格表現(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陳殿禮親訪王清霜 傳承意義大

(台北內科週報第602期/2023年10月30日-2023年11月5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工藝在生活中,實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活化工藝,是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甫上任滿月的陳殿禮主任,多年以來心中念茲在茲的要事,光復節前夕,他即親訪國寶級、今年102歲的王清霜大師,向他請益有關工藝技術的精進、傳承及推廣,此行,讓陳主任感到台灣工藝發展之所以有希望,全在老藝師的典範傳承,今後更有賴於用心推廣!

10月24日那天,陳殿禮主任抱著向老前輩請益和祝福的心態,前往王清霜大師住處,話題一打開,他即感受到畢竟在漆藝投注85年心力,是如此令人欽佩的親和力。

▲甫上任滿月的陳殿禮主任(左),即親訪國寶級、今年102歲的王清霜大師,向他請益有關工藝技術的精進、傳承及推廣(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數10年來,王清霜大師的典範,鼓舞著職人創作之心,他以自身的生命歷程實踐「擇一事、執一生」的職人風範,致力於漆工藝創作、產業經營以及教育傳承,成就與貢獻備受外界尊崇;2007年榮獲第1屆「國家工藝成就獎」、2010年獲文化部認定首位重要傳統工藝「漆工藝」保存者(人間國寶)、2014年獲頒第3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2016年獲總統府2等景星勳章、2022年再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的肯定。

榮耀的獎再多,也難以表彰執著的「職人精神」之偉大,王清霜則人如其名,「履霜堅冰至」,在他的生涯中,常有先見之明,尤其曾於工藝中心前身「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初創時期,擔任教務主任(當時顏水龍為班主任),而工藝中心從1954年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至今,見證台灣工藝從手工業轉向工藝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堪稱是1本工藝的活史書!

▲王清霜大師(左)和陳殿禮主任相見歡(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陳殿禮主任表示,王清霜老師的百歲工藝生命史,代表的也是台灣工藝發展的百年近代史,更感謝他一輩子為台灣漆藝打拼,專注於漆工藝技術精進及傳承與推廣,讓世人從老師身上看見台灣工藝文化價值。不僅他是人間國寶,王家第2代王賢民、王賢志,第3代王峻偉、王怡婷亦投入漆藝創作,1家3代傳承精湛工藝,為漆工藝開枝散葉。

與談時,王清霜大師特別表達對台灣工藝傳承問題的關心,以及對未來工藝發展的深切期盼。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對工藝產業造成諸多影響,尤其原有人力日趨老化,新生代人力投入不足。過去至今,令人佩服的是,他本於促進台灣工藝發展之初衷與信念,技不藏私,傳子也傳賢,積極投入漆工藝傳承與推廣工作,歷年來除了協助公部門的研習課程外,也參與推動人間國寶的漆工藝傳習,便是希望能為工藝界培育更多生力軍。

▲王清霜大師(左4)本於促進台灣工藝發展之初衷與信念,技不藏私,傳子也傳賢;右3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陳殿禮將引進新泉源 活絡工藝

(台北內科週報第599期/2023年10月9日-2023年10月15日)

【本報專訪】人的思維,有如大自然的泉源,必須不斷的流動才不會生腐。可是守舊卻是很多人的習性之1,使得創新不易!到了新單位,如何能夠不背著舊包袱,就是考驗這個人的思想能不能日日新。

大學教授的任務有3,包括教學、研究及服務;研究是側重在知識產出與理論建構,藉以應用在教學與產業服務之實務上,驗證該知識與理論之可行性,先前在台北科技大學任教的陳殿禮教授說:「此次個人從教育單位借調至文化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擔任主任1職,負責全國工藝文化推廣與產業扶植工作,有機會將個人多年來透過台灣木藝發展的研究與實務所發展出來的理論與知識,應用及推廣至工藝產業,借以導入『活』的知識與能量,期待與工藝中心同仁和產業先進,一起活絡台灣工藝,找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活水源頭」。

▲陳殿禮主任(最後1排左7)和工藝中心同仁合影(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早年求學的階段即投入心力,從木材中體驗人生,領悟大自然的神奇,講求「三分天成、七分創造」,尤其追隨梁又照、施純協老師導出「創易設計思維」成就「藝術家具」,而獨有創意發揮,前此不久更曾帶領「禮設計」團隊,精心創作「朋程常桌」,深令產學界驚艷!

他開創的「三生理論」,早已影響工藝產業的創新思維,尤其是工作態度也見人所未見,他更指出,「不停謂之快」,對此,他表示,「就文化與教育之事而言,它是百年樹人的工作,要如同涓涓細雨慢慢的下才能讓每1滴雨水被土地所涵養,再慢慢的釋放出來,形成清澈的河水,於是乎可以滋養萬物,生態系自然而生。因此,『急.不得;慢.才快;不停謂之快』。而『文化』從民族誌的角度定義為:是無所不包且無所不及,是人類生活的核心,同時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換言之,它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經由日積月累所形成之現象,未曾停止發生過」。

▲陳殿禮主任的新思維,也是希望引進給工藝中心和社會的新泉源(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最重要的,陳殿禮主任強調著說:「『三』在中華文化中具有一定之地位,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事無三不成、三五成群、三生有幸、三從四德、三顧茅廬…等皆用『三』來詮釋;而老子道德經第42章提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更可體現了『三』的哲理,而三生萬物係依循著大自然的體制而生,即符合一定之道統與自然體制來運作,即符合自然之『禮』,具備自然法則的規準來運行,《周禮‧冬官考工記》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4者,然後可以為良。尤其是體現了工藝成就良品美器之道理;而人存活於天地之間,更應依禮而行,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也!」

▲陳殿禮主任(第1排左2)於交接當天的大合照(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