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通經驗相傳 與學子結善緣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日夜頌-共學團專訪】技藝在身,窮一生之心力必有所成,但若不能傳承下去,豈不辜負了天賦和自己的努力?對社會來說,也是莫大的損失!當年,顏水龍老前輩假如沒有創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那今日何能有國家級的「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更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遑論產業的永續發展?可見技藝的傳承是無比的重要,而且傳承之道更值得發揮了。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邀請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這一番異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獲致的傳承效益,實超乎學習者的期待。不只可以即學即用,而且實務經驗傳承更為寶貴。若非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有很好私人關係,也難以替學生找到如此的好老師。

▲邱文通創辦人(前排右1)應曾敏傑教授(前排右2)之邀,為8位學生講授採訪寫作經驗(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創辦人,早年畢業於政大新聞系,而且服務於國內數一數二的聯合報系,卓然有成,一身的學經驗實非一般記者可以比肩,何況他為了藉此機會傳承,事先用心備課令人感佩!他說:「今年3月有故事公司來了1位頂尖的總經理,我決定交棒,然後以自己所學的新聞專業、所愛的人物寫作,開始陪伴一些熟齡、高齡的朋友寫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自己人生的紀錄,短的1000字,長的10萬字,都可儲存word檔、製成PDF檔,或者出版電子書、紙本書,公開發行或是贈送親友、自家保存都可。」

這次課程內容,合計4周共10個主題:第1周為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活動稿的討論;第2周為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讀後感的討論;第3周為《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討論3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交流;第4週則是參訪、座談,以及創發後續可執行的人物採訪與報導。

▲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將以4周密集培訓的方式,為8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圖係授課情景之1(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春天播種、夏天耕耘,自然希望秋天豐收。抱持這樣的心態,邱文通創辦人表示,「大自然的道理,是因緣合和。我期待未來能夠茂林一片,但也不會因曾經有過而悲秋。」對於傳承之後,他是很有信心能看到這些參加的同學善加運用,並在他們的學涯添加1份新聞採訪體驗。

基於「施比受更有福」,邱文通創辦人說:「台北大學這批同學非常優秀,他們的優秀,不僅在於能力,更在於他們強大而善良的心。心既然如此,他們應該會在他們該開花的地方開花。而這一趟台北大學的採寫之旅,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一者來自曾敏傑教授的言教和身教,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一者來自這群年輕的同學,讓我看到了台灣的希望。我特別相信,他們只是台灣芸芸眾學生的縮影,不是嗎?」


學老莫嫌老 曾敏傑指點迷津

(台北內科週報第633期/2024年6月3日-2024年6月9日)

【逐夢築夢專訪】學老,對高齡時代的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答的好將獲得很高的延壽紅利!這也是歷代前人所沒有留下來的經驗,令人要摸索著前行。幸好,台北大學社會科學院USR計畫,為廣大的長青兩世代創辦了1份《學老誌》,並建置成為知識交流平台。該計畫主持人,也是台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對此付出很大的心力。

曾敏傑教授表示,「當我是1位中高齡者,在55歲即已經思考退休的問題,也在生活中做了一些改變,例如廣泛閱讀,以及培養面對孤獨的能力;我也是為人子女,曾經密切陪伴父母進出醫院5年,親身見證老化與健康需求;我更是1位實踐者,在執行USR計畫過程中,服務過健康且學習力強的嬰兒潮世代;而作為學者,我尤其掌握了國際上對於高齡化的文獻討論。綜合這些角色,我看到國內中高齡者面對老化的漠視、茫然、以及缺乏自主意識;我也看到國家社會對於老化缺少系統性的學習平台;我也看到大學對於高齡化的缺少回應」。

▲台北大學社會科學院USR計畫,為廣大的長青兩世代創辦了1份《學老誌》;圖為該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手拿已出版的3期《學老誌》(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在曾教授的心目中,他認為,「老化是需要好好學習的」,同時基於這樣的理念,他說:「我們希望《學老誌》可以是1個知識平台,透過大學對它的經營,善盡大學在高齡化的公共角色,也匯集學者專家的建議,以及中高齡者面對老化的經驗,一起幫助中高齡者學習面對老化、順應老化,在老化過程中成為有準備的學習者。」

雖然2023年9月才創刊,但是在曾教授和他團隊努力下,《學老誌》已發揮了一般媒體難以發揮的影響,他舉例說:「例如,有位台北大學社工所研究生表示,她的媽媽看過學老誌第1期後,表示想要多購買幾本(事實上本刊並無販售),因為這本雜誌已經在她們朋友圈造成轟動;另台北大學管樂團副社長表示,他無意間把雜誌放在桌上,第2天早上6點多他看見阿公阿嬤正在翻閱《學老誌》,並且做筆記,接著表示認同,並要做為孫子的他,陪他們出去運動;另有1例,將《學老誌》贈送台北市北安路上男性理髮店供閱覽,再次前去詢問,發現已被客人借回家中閱讀了。」

▲在曾敏傑教授(右4)和他團隊努力下,《學老誌》已發揮了一般媒體難以發揮的影響(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紙本媒體式微的今天,《學老誌》成功的掌握了自己的利基,即使不行銷、更不賣,可是已很快和它的目標讀者連結了,曾敏傑教授指出,「累計本刊已經回收約有700份讀者的書面回饋,就年齡層的角度而言,我們也意外發現,年輕大學生一開始會覺得『學老』跟他沒有關聯,但後來他們也發現內容對他們其實是有助益的,例如從健康的文章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很不健康,而有所反省;另外會思考到父母以及阿公阿嬤的學習需求,而進一步想推薦轉介。此外,由於學老誌文章已經有超過30篇,讀者會從中選取自己需要的主題加以閱讀,但是普遍而言,封面人物最能獲得中高齡讀者的共鳴,而這些都是具體成功老化的指標案例。」

儘管人手很有限,卻仍能發揮最大的作業力,這點是令人佩服的!這也證明了曾敏傑教授不是象牙塔裡做學問,而是走入社區服務。他表示,「《學老誌》真實的高齡人物案例,透過生命的回顧、生活習慣的分享,從中展現的生活智慧、學習動機、健康管理、挫折因應、面對老化的心態等,都真實的觸動中高齡者的反思,以及作為面對老化時的參考指標。」


罕病罕見 溫馨感人桂花音樂節

(台北內科週報第629期/2024年5月6日-2024年5月12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5月4日下午,1場溫馨與感人的活動,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與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安排,並結合罕見疾病基金會、台北市南門國中、南門國中管樂團家長後援會,於新竹縣關西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舉行,而展開了「第2屆桂花音樂節暨母親節感恩活動」。

台北大學管樂團指揮鄒佳宏老師表示,音樂與公益結合一直是他對管樂團的期待,學樂器除了自我實現外,還要提升到對弱勢的關懷,才是有社會責任的樂手,特別對於罕病和身障家屬在照顧路上的辛勞,以及病友與病魔搏鬥的生命勇氣,應該要讓孩子體會,並且懂得知足感恩。

▲台北大學管樂團與南門國中,跨齡、跨團同台演出(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去年首辦的「桂花音樂節」,由北大管把三峽「鳶之彩」樂曲帶入關西,今年則加入南門國中管樂團,舞台上擠滿了50幾位樂手,加上各式的樂器,演出者有小學生、國中生及大學生,顯得特別的熱鬧有趣。

北大管演出曲目有撫慰人心的《花冠》、《七夕》,及耳熟能詳的迪士尼動畫組曲,並與南門國中同台演出進行曲《蠍子》、《暗路進行曲》、《失戀陣線聯盟》、日本動畫主題曲《我推的孩子》等曲目。讓現場觀眾體會管樂可以柔美、也可以壯闊,如同母愛一般能溫柔、也能堅強。當天,現場共有300多位身心障礙與罕見疾病的家人,一起提前以管樂歡慶母親節。

▲台北大學管樂團歡祝桃竹苗罕見模範母親(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南門國中管樂團」的指揮也同是鄒佳宏老師,而南門國中和北大管都是表現十分傑出的樂團,都同樣在全國或台北市拿到優等佳績。當天兩團成員含師生與家長共計70餘人,由學務主任陳美婷老師帶領前來。陳主任以前畢業於中興法商的社會系,也是台北大學校友,當天也跟著同學們參訪沐浴教室、基因教室、與園藝DIY體驗,十分肯定這次的合作演出,表示讓學生們擔任志工以音樂服務弱勢,又可以現場體驗生命教育,真的是非常豐富的一天。尤其是在罕見家園擔任咖啡職人的病友梁竣翔,本身罹患迪喬氏症,是南門國中的畢業生,還曾經得過總統教育獎;現在母子都已考取咖啡師証照,也是當天的巧遇和插曲。

300多位罕病與身障的家庭,並不常有機會看到管樂團表演,有些病友聽得很開心,會發出一些聲音與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動。病友彭昌智今年38歲,曾經是帥氣的警察,因著家族遺傳的亨丁頓舞蹈症,在38歲時發病,從此只能靠家人照顧。他聽到管樂團的演出很興奮,手舞足蹈地說他以前也吹過小號。彭媽媽許秋惠今年也60多歲了,先生跟大兒子也是此病患者均已離世,她不捨這個小兒子,不離不棄地照顧;昌智也在母親節前跟媽媽表達感恩。

▲罕病病友與家人參觀家園,並展示自己作品(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另外,有位李媽媽,女兒患有肝醣儲積症,那天也來現場聽管樂團演出。平時就很喜歡聽音樂的李媽媽,更很肯定管樂團的演出,讓病友與家屬可以在音樂中,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另有1位罕病病友徐藝玲患有肌肉萎縮症,但上天賜她一副好歌喉而成為街頭藝人;那天,喜愛音樂的她也聚精會神地沈浸在音樂會的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