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主管理 由體驗到實踐

(台北內科週報第635期/2024年6月17日-2024年6月23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6月16日的「健康自主體驗日」,有12位專家引導每1位參加的人、開啟「探索幸福能量之旅」。這是1場難得一見的活動,係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台中福華大飯店、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協辦,以及15個公益團體協力與19家企業贊助。其活動的內容更是別開生面,包括專家演講、健康檢測、健康體驗、健康講座、健康展示。整個企畫與實施過程,處處顯示主、協辦單位的用心和盡力,將滿足你「健康自主管理」的啟動。

當天,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在12位包括學者、專家及醫師的引領下,每位參加者也開啟「健康自主管理」的1扇門,大家認真學習,希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保證。

▲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圖為羅理事長致詞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與會者感興趣的,例如,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吳季華教授主講的「做自己的能量療癒師」,他分析各種腦電波對身心靈的影響,而透過打坐、呼吸法及運動等作為可改變波頻,啟動療癒力。

其次,彰化雅世牙醫黃尊欽院長以「學習自我對話、創造YES人生」為題,鼓勵聽眾從瞭解自己、擁有動態與多元網絡,及願意體驗新事物的人格特質,累積生活甚至是生命改變的資產。生命是可貴的,而唯有健康,才能為每個人帶來生命的意義。

▲當天,羅仕寬理事長(前排左2)和大家一起體驗的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要改善與提升睡眠的品質,聽到林俊言中醫師所講的「干擾睡眠的8大因素」,瞭解到「睡醒時神清氣爽」,實是評估個人健康的指標,同時,他更提醒大家睡眠的狀況是反映平常生活中是否失衡。他也認為,從實證病例分析基改食物、除草劑、農藥、甲醛等,都可能造成黏膜、肌肉以及神經等器官過敏。

這場難得的「健康自主體驗日」,雖然6月16日圓滿結束,但卻是與會者「健康自主管理啟動日」的開始。於1993年正式成立的能量醫學學會,迄今已31年了,其以結合古今中外中西醫學的力量,促進能量醫學的學術與醫療研究,擴大為社會人群服務為宗旨,擁有極為可貴的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今後,在引導「健康自主管理」的路上,將可看到更多該會為社會大眾規畫的叫好、叫座活動。

▲基於對「探索幸福能量之旅」的響應,參加活動的民眾擠滿整個會場(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健康自主體驗日 12專家齊護持

(台北內科週報第634期/2024年6月10日-2024年6月16日)

【逐夢築夢】健康,是人類始終追求的夢想;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可是面對欲望無窮,很多人卻往往犧牲自己的健康,去滿足慾望。如何魚與熊掌兼得?那就要懂得健康自主管理!而浩瀚醫學與實際運作,又怎樣能取為自己所用?現在最簡易可行的是,6月16日的「健康自主體驗日」,有12位專家引導每1位參加的人、開啟「探索幸福能量之旅」,請趕快報名哦!

這場難得一見的活動,係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台中福華大飯店、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協辦,以及15個公益團體協力與19家企業贊助。其活動的內容更是別開生面,包括專家演講、健康檢測、健康體驗、健康講座、健康展示。整個企畫與實施過程,處處顯示主、協辦單位的用心和盡力,將滿足你「健康自主管理」的啟動。

▲能量醫學學會與輔助醫學醫學會共同舉辦研討會;右3為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表示,「這次活動面向所有對健康自主權、情緒管理和睡眠改善有興趣的企業與民眾,我們尤其希望透過專業的醫學講座、先進的健康檢測儀器,以及實用的工作坊,幫助參與者更好地瞭解和掌控自身的身心健康」。

於1993年正式成立的能量醫學學會,迄今已31年了,其以結合古今中外中西醫學的力量,促進能量醫學之學術與醫療研究,擴大為社會人群服務為宗旨,擁有極為可貴的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更基於「萬物一體、彼此包容」的理念,致力於成為社會大眾的健康益友。抱著使命感,數10年如1日地推動有效的健康知識,幫助大眾取回健康自主權,並透過實證醫學打造適合的健康生活型態,實現身心靈的健康、平衡及和諧。

▲能量醫學學會定期舉辦研討會,羅仕寬理事長(中)頒發給兩位講師感謝狀(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當然,在12位具有實力的專家學者護持下,並提供12種健康體驗(詳見本文所附EDM),便已讓與會者不虛此行,何況身心健康與每個人的工作表現和生活品質莫不息息相關。根據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署的調查,約60%的台灣上班族經常感受到工作壓力,而台灣心理衛生基金會的數據則顯示,超過3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此外,壓力和情緒問題也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指出,約40%的台灣人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

現在,若想把握此次難得的機會,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單: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87d663c7c8774c35或洽主辦單位祕書處江小姐:0916-317770、Email:felice2007@gmail.com

▲6月16日「健康自主體驗日:探索幸福能量之旅」活動EDM(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整合資源 千禧龍導青年返正途

(台北內科週報第629期/2024年5月6日-2024年5月12日)

【逐夢築夢】在公益團體之中,屢獲政府表揚,尤其去年榮獲最高榮譽「2023國家人才發展獎」的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成立於天變地動的「921」年代,24年來帶領團隊,扶持多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青少年,陪伴他們、輔導他們,更感動他們,獲得這份獎彰顯即使不是大財團、仍然可以在1個人帶領著團隊實現1波波人的夢想;這個人,就是謝彩鳳董事長!

去年,南投縣許淑華縣長曾表示,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深耕南投23年,從她擔任縣議員、市長、立委到縣長,千禧龍深入各角落,幫助青年朋友,無論是中輟生、還是生活陷入困境的同學,經由千禧龍輔導,重回正軌的學校道路。

▲屢獲政府表揚的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擅於整合資源,支持公益活動;圖係千禧龍捐給很多學校清寒獎助學金,此為與公益團體共同送各類球幫助南投偏鄉學童(照片係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提供)。

千禧龍不是具有大財團的背景,之所以能夠堅持最初的理念,24年來幫助年輕人重返正途,已有很多的成果,靠的是整合資源與力量,日前,運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公益彩券回饋金,舉辦參訪活動,讓輔導對象能接觸成功的業者,達到「見賢思齊焉」的效果。

過去24年來,謝彩鳳董事長和她的團隊總是不分前線與後備,常常需扮演救火隊的人員,使一時困惑、迷失的青年能受到他們服務熱誠感動,而恢復奮鬥的勇氣與信念。

▲千禧龍青年基金會善用中彰投分署公益彩券回饋金,舉辦京源田日式餐飲集團職場參訪,增進青年學習機會(中彰投分署提供)。

由於他們的對象是青少年,所以無法純粹訴之以理,常常必要動之以情,而和他們建立起信任感,必須花費極大的心力,在2021年榮獲行政院表揚為「反毒有功團體」時,該基金會林彥邦執行長表示,「千禧龍服務青少年21年了,一路走來我們從最前端的推廣正當活動(志工、台灣壯遊)到基礎犯罪預防(脆弱家庭、非行、高關懷),後端犯罪後輔導與陪伴(保護管束少年與毒品預防)都深耕許久,此次獲獎是1個連續不間斷的資源整合與我們服務同仁合作的成果」。

最讓林彥邦執行長引以為自豪的是,他的團隊能不計個人的得失,而投入心力服務需要關懷與幫助的青少年個案,同時又要承擔專案推動,講1個人當3個人用,實在毫不誇張!他說:「我要跟我的同仁說,你們真的很棒!但要記得未來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部地區青少年輔導的專業機構,所謂的專業包含不單單只是別人覺得我們做的不錯,更應該建立完整的系統來讓更多夥伴參與,讓我們的能量傳達給更多一起服務青少年的單位、組織」。


台北大學城盛會 祖孫三代同樂

(台北內科週報第627期/2024年4月22日-2024年4月28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現在的社會裡,3代同堂已不是難事,難的是,祖孫能夠有交集,可以「青銀共融」玩得很高興,沒想到,由台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社科院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主辦的第7屆「北大玩具節」於4月20日在該校三峽校區舉辦,難得的是,今年加入「青銀共融」元素,攜手校園師生、公益團體、高齡社群與在地夥伴,藉由2手玩具設計30多個遊戲攤位,不只減少垃圾量,並讓祖孫三代一起同樂,創造全齡共融於台北大學城,吸引了531位大人捐發票換摸彩、545位小朋友報名闖關,加上112位現場志工與北大師生,規模打破歷年人潮紀錄,總計近1,500位「玩家」同樂,越玩越熱鬧!

▲由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辦理的第7屆北大玩具節,吸引近1,500位人潮闖關同樂(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表示,北大玩具節活動的緣起很單純,就是期盼校園跨出去和社區互動連結,從2018年舉辦到現在已有7年,很多孩子從幼兒園玩到國小都畢業了還來參加,已是死忠的鐵粉,如今,因應高齡化的趨勢,今年北大玩具節的遊戲攤位增加多組關主是青銀共融,有了高齡者的服務角色,特別是「懷舊吊酒瓶」、「劍玉乒乓球」等遊戲,都是長輩從小玩到大的趣味遊戲,透過玩具節共融與傳承生命經驗,實具特別意義!

北大玩具節拉近世代情感,更連結在地能量,攜手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之外,也邀請到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三峽志工站、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成福國小、桃子腳國中小學、伊甸基金會三峽服務中心及恩主公醫院等夥伴共襄盛舉。

▲玩具節更邀請到陀螺達人阿海師現場傳授技法,讓小朋友嘖嘖稱奇(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該協會張維庭秘書長表示,很開心能讓大家認識二手玩具的力量,減少垃圾量的同時,也將玩具的生命延續,這7年來參與玩具節的互動融洽,除了看見孩童、學生及長輩的熱情參與,甚至發現越來越多在地團體的踴躍加入,這些都證明了玩具節不只是節慶,而是一個結合在地的平台,與民眾和社群的友善連結。

玩具節的順利舉辦,背後還有1群無名英雄「北大小鳶隊」,長期擔任志工自動自發參與USR計畫所推動的各項活動,公行系4年級的劉柏志同學說:「這次我擔任Switch的關主,許多孩子可能不常接觸電動,所以能夠感受到他們很認真學習,也讓我在教學的過程不斷修正步驟,都是很寶貴的經驗。」

▲玩具節的順利舉辦,背後還有1群無名英雄,他們是北大「小鳶隊」(如右1),長期擔任志工,自動自發參與USR計畫所推動的各項活動(照片係台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提供)。

千禧龍榮獲國家獎 將飛騰而上

(台北內科週報第609期/2023年12月18日-2023年12月24日)

【逐夢築夢】1個人有夢,比不上1群人的夢想;1群人的夢想,也比不上1個人帶領著團隊實現1波波人的夢想。什麼是實現1波波人的夢想?千禧龍青年基金會發展中的故事,對這問題給了最好的答案。

新近榮獲最高榮譽「2023國家人才發展獎」的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成立於那天變地動的「921」年代,23年來帶領團隊,扶持多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青少年,陪伴他們、輔導他們,更感動他們,獲得這份獎彰顯即使不是大財團、仍然可以在1個人帶領著團隊實現1波波人的夢想;這個人就是謝彩鳳董事長!

▲謝彩鳳董事長(左2)、林彥邦執行長(左1),及團隊成員於受獎前合攝(照片係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提供)。

青少年,是今日社會的骨幹,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如何讓骨幹變成棟樑,如何讓希望不會落空?當他們因天變地動、家庭變故,以及振翅之際卻失翼,而沒有感時,若有人肯付出愛心、耐心陪伴他們,才有機會再造人生,重新追求光明的未來!無疑的,常受到各界支持與肯定的「千禧龍青年基金會」,便是最佳典範!它能從106家脫穎而出,並且榮獲「2023國家人才發展獎」,令人一點也不意外!

謝彩鳳董事長並不是大財團的負責人,她和千禧龍青年基金會創辦人2000年成立這個團隊,也不是只著眼於推動公益活動而已。20年來,日復一日,對千禧龍來說,每天都接受挑戰和考驗。他們過慣了沒米沒鹽沒菜的日子,但卻過不慣失去理念和願景的生活。換言之,他們過的是,看到需要幫助的人的成長,即使成長的很緩慢,也從來不會懈怠!

由於他們的對象是青少年,所以無法純粹訴之以理,常常必要動之以情,而和他們建立起信任感,必須花費極大的心力,謝彩鳳表示,「前些時,曾於101年接受我們輔導的孩子,傳簡訊給千禧龍,說他現在是從事營造建築,想回來機構貢獻做義工,也可以當講師,我就覺得很感動,這應該就是使我們的工作具有最大的意義跟價值了」。

▲謝彩鳳董事長(右1)代表千禧龍青年基金會,受頒最高榮譽的「2023國家人才發展獎」(照片係千禧龍青年基金會提供)。

千禧龍工作團隊在謝董事長與林彥邦執行長帶領下,能不計個人的得失,而投入心力服務需要關懷與幫助的青少年個案,同時又要承擔專案推動,講1個人當3個人用,實在毫不誇張!

夢想要能築夢踏實,而築夢的過程需要很多人相助,每次獲得政府獎勵的時候,謝董事長總是說:「得獎是1份榮譽與受肯定,更是1份責任。除了對團隊士氣的鼓舞,更是對整個方案推動方向的影響力。讓我們有信心、策略及執行。引導陪伴徘徊十字路口的青少年,透過就業與就學的未來人生目標,鼓勵其回歸正常生活,追求屬於自己夢想中的亮麗人生,更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便是千禧龍始終如一的目標!」

2024年即將到來,千禧龍受到這麼大的鼓勵,走起未來的路就更有勁了,尤其歷年所獲的獎,其實,是證明1波波贊助者寄託在千禧龍身上的夢想沒有落空,今後,大家期望謝彩鳳董事長和她帶領的團隊,從此飛騰而上,陪伴失落的青少年也能夠振翅再起!


太極門矽谷傳喜訊 祈世界和平

(台北內科週報第604期/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太極門為古傳氣功武術修行門派,源自於代代相傳的道家傳統,深蘊智慧的源泉,以傳承太極門文化、促進世人身心靈健康為宗旨,為國際性非營利的公益文化團體。

近年,太極門因應多變世局,越來越多人渴望找到身心靈的平衡,掌門人洪道子博士於2000年、2001年在加州洛杉磯與聖荷西相繼成立道館,10月8日於美國聖塔克拉拉(5155 Stevens Creek Blvd., Santa Clara)道館開幕後,緊接著,10月14日帕薩迪納(570 E. Orange Grove Blvd., Pasadena)道館也隆重開幕。

▲太極門聖塔克拉拉道館盛大開幕,掌門人洪道子博士(中)及矽谷多位市長、來自全球的貴賓一同剪綵(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高科技產業聚集的Santa Clara,10月8日充滿文化氣息,正是太極門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道館盛大開幕之日,應洪道子博士盛情邀請,Santa Clara市長Lisa Gillmor與副市長Kevin Park、Cupertino市長Hung Wei,及前副市長/現任議員Liang Chao、Milpitas市長Carmen Montano、Palo Alto市長Lydia Kou與前市長/現任市議員Patrick Burt、Greer Stone等,也都蒞臨現場祝賀;還有不遠千里而來的國際貴賓,包括吉里巴斯駐聯合國大使(Former President of Kiribati Ambassador of Kiribati to the UN)Teburoro Tito、賴索托前首相Pakalitha Bethuel Mosisili,以及201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Abdessattar Ben Moussa、印度勒克瑙城市蒙特梭利學校國際關係負責人Shishir Srivastava,共同剪綵,見證這歷史性時刻。

▲年輕、充滿活力的太極門弟子,以文化展演表達歡慶道館開幕心情(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身為主人,洪博士除了感謝所有嘉賓的蒞臨,也表示,「此次選擇在北加州科技重鎮矽谷Santa Clara及南加州文化之都Pasadena設立兩個新道館,正是科技與心靈結合的最佳寫照,也是現今世界,世人所需要追尋身心平衡的兩大重點。」

呼應洪博士的致詞,Gillmor市長許願:願我們的社會享有宗教自由、社會正義和人權,更重要的是充滿健康與和平;願愛與良善能遍佈聖塔克拉拉及全世界!Wei市長也表示,願世界上所有人都擁有能安身立命的住所、食物,擁有愛、家人及朋友;願世界充滿歡笑、友誼,也能享有和平與安定。

▲太極門弟子的文化展演,吸引全場貴賓的注目(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隨後,多位貴賓紛紛表達祝福之意,尤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Abdessattar Ben Moussa認為,道館可以改變大家的生活。Santa Clara市長表示,這裡是世界高科技企業家之都,現在有了1個和平、愛、幸福和仁慈的中心,太極門將提醒我們需要做什麼,以及作為人類需要如何生活。賴索托前首相Pakalitha Bethuel Mosisili向洪博士致意:讓我們向和平、博愛和良心的捍衛者表示祝賀。

從上午持續1整天的活動,讓Santa Clara充滿歡笑與正能量,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武術藝術化文化展演、賦予科技創意的文化長廊、沈浸式體驗區等,讓賓客如同跟著太極門親善文化訪問團環繞地球5大洲,一起拜訪百餘國300多個城市,貴賓也紛紛致詞感謝太極門對促進世界和平、社區和諧及民眾健康上的貢獻。

▲洪道子博士(右)致贈Santa Clara市長Lisa Gillmor心鑰,象徵良心是開啟世界光明未來的鑰匙(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將公益當成事業經營 相得益彰

(台北內科週報第599期/2023年10月9日-2023年10月15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公益事業在最近幾年來,要募款已愈來愈不容易,而「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卻能發揮「將公益當成事業經營」的精神,能夠不斷的支持其他的公益團體,實在令人敬佩!

在國慶日的前夕,也就是10月6日,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頒贈「第7屆堉璘台灣奉獻獎」,包括奉獻獎、公益成就獎、公益新秀獎等3個獎項,合計9個團體獲獎。其中,奉獻獎頒給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益成就獎得主則包括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當代傳奇劇場、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此外,公益新秀獎頒給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報導者文化基金會、逆風劇團等;全部合計頒贈獎金4800萬元。

▲普仁基金會獲頒「堉璘台灣奉獻獎─公益成就獎」,由董事長陳聰亨(左)代表接受,(右)為頒獎人同時也是遴選委員黃國珍(照片係普仁基金會提供)。

堉璘台灣奉獻獎自2017年開辦以來,期許找到「致力解決台灣社會問題、默默推動台灣進步」的傑出奉獻者或組織,以彰顯他們的人格特質與組織特色,為台灣社會帶來正面向上的力量,同時樹立典範,成為推動台灣持續進步、共創良善社會的火種。

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力挺弱勢孩子23年,10月6日榮獲「第7屆堉璘台灣奉獻獎──公益成就獎」,係以「積極培育陪伴經濟弱勢青年,專注青年教育,為貧困青少年積極開創不同的可能性、逆轉人生」獲獎;普仁基金會陳聰亨董事長在致謝詞時強調,普仁將再接再厲力挺貧困弱勢學子逆轉人生。

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林鴻南執行長表示,父親林堉璘把公益當成事業經營,持續要做好、永續,是回饋台灣最真誠的心意,他必須貫徹執行,希望透過獎項讓貢獻能持續發光、影響力極大化,未來,也將持續陪伴公益力量推動社會議題,彰顯無私奉獻精神,讓更多人加入行動行列,為這片土地注入良善、推動台灣共好的願景。

▲普仁基金會蘇聰明執行長在頒獎典禮中,簡報23年來的努力成果與前瞻未來(照片係普仁基金會提供)。

在致詞時,陳聰亨董事長說,堉璘台灣奉獻獎是台灣NPO界最具指標性的獎項,普仁希望透過參加角逐,讓更多人認識普仁;如今能獲頒堉璘台灣奉獻獎之公益成就獎,他非常感謝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普仁全體也因此感到無比的欣喜,因為這個獎給了普仁很大的肯定和榮耀。

當場,陳聰亨也表示,普仁23年來,要謝謝全台1000多個學校和老師的合作,以及該會100多位志工的付出,還要感謝歷屆董事長及董事會、4大計畫委員會,以及後援會的鼎力支持,尤其是蘇聰明執行長與秘書處的同仁都能落實服務工作,齊心協力做好服務工作,才讓普仁能夠有機會獲取此1獎項。

2021年,普仁基金會曾參加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募款達人培力計畫」的課程,透過1系列的分享課程與專家輔導培力,成功讓普仁在財務永續的行動上跨出一大步。同年,疫情升溫,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更擴大甘霖獎的紓困補助,普仁獲得了甘霖獎紓困的支持。2023年,共200多個組織報名堉璘台灣奉獻獎,由9個單位獲獎表揚,普仁再度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