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夕談台灣的未來

(台北內科週報第630期/2024年5月13日-2024年5月19日)

【本報社評】在1月13日的選舉中,賴清德副總統以兩項破記錄,成為總統的當選人,但520的前夕最值得關心的,不是哪些人不出席總統就職大典,或世界的大國派誰來出席,而是台灣的未來!

政黨輪替,固然政策會有大幅的改變,可是以副總統接班,也可能國內外情勢的轉變而發生變化,以致對我們的未來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這,正是我們在此時此刻,必須和大家一起來探討的「變中求不變」與「不變中求變」的重大議題。

首先,我們辦報人站在人民的前線,當仁不讓的要指出,變中有哪些求不變?由於任何事情都無法「維持現狀」,所以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是1種不切實際的目標。那麼,以大陸對台灣的未來,必然有很關鍵的影響,既不可能期待「維持現狀」,要如何「變中求不變」呢?我們的淺見是,必須堅持「和平導向」。這,是千變萬變都不容改變的!不論520之後,賴總統是否釋出善意,我們都要團結起來讓大陸同胞瞭解:民主的台灣,人民是有力量不讓總統為所欲為的。

▲賴清德副總統即將於5月20日,接任為總統(照片係取自總統官網)。

其次,「不變中求變」的部分,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振興經濟!台灣曾經有拼出「經濟奇蹟」的歷史記錄,當年經國先生主政的時候,他的領導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成功因素。而今,賴總統在接班前,也同樣擔任行政院長,可是卻沒有值得傲人的政績。人民再1次相信他,但願未來的4年,他能帶領我們在美中競合中、開創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境界。

未來,已經來到眼前了!我們必須要強調,社會福利,是唯一國家領導人可以真正回報人民的。沒有振興經濟,又如何廣闢財政的來源?光以「印鈔票」、「講補助」,怎能做好社會福利?明年,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豈能當作解決不了的問題!要解決,就取決於賴總統是否鎖緊行政系統的螺絲,而不是在總統府發號施令。


大陸展開了和平攻勢

曾季隆/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28期/2024年4月29日-2024年5月5日)

在戰機繞台之後,隨著立委的組團赴大陸參訪,大陸順勢展開「福建和平攻勢」,多年不見的「惠台」措施,再度浮上檯面,似乎搶先在520前夕出牌!

看到這兩天政府有關方面對此「善意」的回應,個人深感不安。最主要的是,看不到政府對大陸的和戰思維與大戰略部署;即使有,也沒有藉此機會和人民形成共識,反而背向而行。

事實上,台灣與大陸在開放民眾大陸探親的那1天,就已開始改變了,但不變的是,台灣的「恐共症」,尤其美國不斷的分化下,所謂的「兩岸」就永遠沒有復合的時候。

▲立法院傅崐萁委員率團前往中國大陸,他行前表示,其目的在推動兩岸溝通交流,打破過去8年在民進黨執政下冰封、中斷的兩岸關係,進而振興台灣的百工百業(照片取自傅崐萁委員臉書)。

面對和平攻勢,我們是不是要持以歡迎的心態,即使大陸不是「祖國」,但畢竟可以說是「故國」,對大陸同胞也是永遠不應心存敵意的。固然,我們做不到以敵為友,可是很容易做到不以友為敵吧!大陸福建的惠台措施,不管有多少,台灣人對它何拒之有?

當然,台灣不等同中華民國,這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台灣,以前兩蔣時代是、現在民進黨執政的時代更是!我們是中華民國的希望與現實,這是不應該或忘的。在地緣政治上,台灣是兩強不相爭的保險桿!要懂得運用它的槓桿作用力啊,才能有主導台灣與大陸未來的力量。

在此刻大陸展開和平攻勢,正是我們和對岸交流的時刻,先從福建開始又何妨!他有13項惠台措施,我們當然回應26項福惠措施,讓福建同胞訪台時可以全部帶回去。這「加倍奉還」的禮物,包括「台流中華文化」有13經典、「台流經濟奇蹟」有3大經典,以及「台流安和樂利」有10大經典,歡迎福建親友來共享台灣的「和平紅利」。另方面,筆者也要奉告柯建銘總召,請不要潑熄台灣與大陸的和平火種,以免成為中華民國台灣的罪人!最後,借問1句:誰不希望兩岸和平?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透視全球變局 辨知台灣未來

(台北內科週報第608期/2023年12月11日-2023年12月17日)

【以書會友】值此國家領導人即將改選之際,明年有何新局?如何因變適變,以開創自己更好的未來?正是在轉捩點上!論到改變,不是1件簡單的事,但若懂得方法,其實「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於明年,有什麼想法嗎?

2020年初,新冠疫情加劇,為杜絕病毒的傳染,全世界陷入封城困境,從交通、貿易、製造,以至於教育、文化交流等全面斷鏈;這是人類有始以來的巨大危機。《遠見》從台灣社會的改變浪潮而起,「與世界接軌」是其宗旨。

COVID19期間,《遠見》即刻啟動的「國際大師遠見連線」方式,不間斷地向國際大師請益。即使3年防疫不出國,卻仍能連結世界。將這段期間採訪內容輯結成書,由天下文化於今年6月出版「20位國際大師遠見連線:透視全球變局」,使台灣人能過不自外於世界變化。

雖然,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但是要有世界一流企業的宏觀思想,以台積電的高度,張忠謀在書中的現身說法,他揭露,「要成為世界級企業必須要達成9個條件。首先,企業價值觀一定要符合世界主流的價值觀。身為1個世界級企業,必須符合以下7個主流價值觀:一、說真話,不說謊話;二、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要赴湯蹈火履行;三、遵守法律;四、不貪汙、不賄賂;五、擔負起社會責任;六、不靠政商關係;七、良好公司治理。」換言之,在改變中,有很多是不變的,例如,價值觀就是不變的。

在台北內科園區甚受尊重的台達電鄭崇華創辦人,他於書中指出,「氣候變遷是全人類的事,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拋棄政治紛爭,共同為地球努力,才有機會實踐永續!」他對當今世界充斥反中、對立的氛圍感到憂心,過去發言鮮少觸碰政治敏感神經的他,也首度對和平與永續的關聯提出見解。

▲天下文化於今年6月出版的「20位國際大師遠見連線:透視全球變局」一書(圖係取自誠品線上)。

書中,如此描述鄭崇華的理念:「心繫兩岸和平的他,更將此心願嵌入長子鄭平的名字裡。對於兩岸長期的紛擾,熱中研究中國近代史的鄭崇華研判,雙方的敵意,可能在於對歷史不熟悉的誤解,若能努力追求更多真相,或許就能放下仇恨,多些體諒與包容。很多人可能認為,中國大陸致力發展經濟,忽視環保與永續,但他的觀察,大陸在全球低碳綠色轉型的浪潮上,已跟上腳步,並爭取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能將這樣的理念融入國家政策中,是很不容易的。」

「2000年起,台達電在中國大陸設立『台達電力電子科教計畫』,用以鼓勵大學與碩博士生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不僅大大促進了電力電子領域的交流進步,更培養了諸多人才,為人類面臨的環境與能源危機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截至2022年,台達電「科教計畫」已經支持了大陸12所高校317個創新研究項目,及41個優秀科研項目;頒發優秀研究生獎學金與專項獎學金共1422人次。」(係摘自書中所言;請參閱書中相關內容)。

大陸與台灣始終唇齒相依,卻為台灣海峽相隔數10年,佛里曼倡議「世界是平的」,他在書中針對兩岸關係表示,「即便台灣有這樣卓越的科技公司與經濟成果,現在絕不是得以挑戰中共敏感神經的時刻。中共就像隻大熊,不知道何時會一下子用熊掌揮舞過來,擊滅台灣。台灣能做的就是低調。不過,台灣若能秉持過往的思惟,繼續專心發展經濟,同時遠離政治,就能常保安康」。

據書中所述,佛里曼說:「從我第1次到訪台灣,這3、40年來,台灣改變真的很大。唯一沒變的,是你們的地理位置!」佛里曼以老友般語調提出誠懇呼籲,別忘了台灣一直位處在中國這個巨大敵人的旁邊,每天都得小心翼翼,是早已注定的命運。

佛里曼認為,台灣過去許多事情都做得很好,例如全心發展經濟與科技,光是在這個颱風頻仍的小島上,能建立起全球最頂尖的晶圓公司,就是中國與美國都做不到的。


台灣能維持怎樣的現況

(台北內科週報第604期/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

【本報社評】一直以來,不知有多少年,總是有很多人認為對大陸要「維持現況」,並已吸引非常多的追隨者,其實「現況」豈是人力可以維持的!宇宙間,講的是「變」,連蘊含宇宙密碼的「易經」,也莫不講「變」,可是談到「變」的是,跟一般人心目中想的不一樣,必須「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才是真的「變」,否則只求變最後將變得失去所追求的目標。

今日,我們若真的要「維持現況」,便必須認清什麼是「現況」,因為萬事萬物都是變動不拘的,無法維持不變,我們認為,所謂的「現況」指的是,「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以此觀點,再來看「台灣能維持怎樣的現況」,我們則希望在主客觀條件下,維持「與『道』相親、和陸、友美日」。若要實現這樣的「維持現況」,又需如何變中求不變、不變中求變?

所謂「與『道』相親」的「道」,便是「中道」;「不偏不倚」謂之「中」。首先,人民要串聯起來,才能發揮力行「中道」的力量。其次,要由「抗中」轉而「和陸」,難處不小!可是一旦人民有行道的力量,將不是總統講了就算。在人民當家作主,先辨明白、弄清楚,究竟「和陸」需要「變中的不變」是什麼?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存在是不能「變」的!其他的任何事都可變,快速與大陸融合。

對美國和日本,我們相互的友善關係早就很深厚,雖不足為慮,但仍然在不變中有變,那就是人民組織起來發展「國民外交」,再不能放任外交官只聽上意、不聽民意而行。我們對日的國民外交,除了密切進行文化經貿交流之外,更要扭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印象,因為台灣懂得「和陸」就不會「有事」。反倒是,我們希望日本和大陸不能溝通的時候,台灣一定幫忙!

最後,我們必須強調的是,數10年來,台灣欠美國太多了,到不久之前,他們國會還通過軍援台灣,可惜的是,打的算盤不是促進台海的和平,反而是一再利用我們刺激大陸,更介入台灣事務太多太深!這樣的「現況」若能「不變中有變」,很快的雙方就會正常了。只須改依賴為有取有捨,尤其是先捨後取。台灣擁有的戰略地位,就是美國最需要的。當然,我們一旦「和陸」成功,便可以為美國和大陸有極大的幫助,讓他們雙方有台灣為「保險」而不致輕啟戰端,更讓美國不需要犧牲台灣卻難擋中共的戰火!

沒有人民,還會有國家嗎?寄語明年1月13日的總統候選人,台灣人肯定是中華民國的人民,如果不是的話,就變成他是外國人了,那麼要維持「現況」,何須為了「綠藍白」相爭,弄得我們老百姓紛擾不堪,請聽聽辦報人的心腑之言,萬幸!


台灣與大陸 不是兩岸

(台北內科週報第563期/2023年1月19日-2023年1月29日)

【本報社評】這6年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又回到「兩岸」關係,政府方面早已無法對話了,根據最新的報導,聯合報於1月15日陳言喬記者所撰的「兩岸觀策/你的和平不是我的和平」指出,「兩岸各自『沒有收到』對岸的訊息,並非奇怪的事。自從蔡政府上台以來,大陸開始『已讀不回』,兩岸交流形同中斷。陸方稱,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承認九二共識)就難有對話的可能,陸方不願與台灣官方接觸,不想造成官方恢復交流的印象」,由此就可以瞭解台灣與大陸再度分隔開、又回到過去「兩岸」的時代了,所不同的是,現在不是「反共抗俄」,而是「抗中保台」,但這樣的心態,豈能保台!

為什麼「抗中」不能「保台」?試想,天下謀取和平是有哪1件是由對抗而成的?其理至明!和平,一定來自雙方的溝通與融合,也其理至明!今天,我們追求台灣與大陸的和睦相處,絕不是單單靠美國對大陸的威嚇就可以做到的,那麼要靠什麼作為,才能有收獲「和平」的1天?我們認為,必須藉著「經貿交流、社會融合及文化創新」,必然能夠迎來和平的日子。

在春未暖、花未開的時候,我們必須聲言:「台灣與大陸不是兩岸」,至少2008年到2016年,台灣與大陸就已跨過海峽、互相密切往來了。很可惜的是,有心人士策動太陽花事件,將情勢逆轉,彼此關係又漸行漸遠。如今,春節即將來臨,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卻因大陸疫情嚴重,台灣雖釋出「互助合作防疫」的善意,反遭大陸批為「利用疫情政治操弄、以疫謀獨、反中抗中」,令人情何以堪?

事實上,要解凍說難不難!難在「兩岸」早已失去了「互信」。要不是這次「九合一選舉」的執政黨大敗,「兩岸」政策怎會調整?大陸當然明白台灣政府是一時之計,豈能就此化解?而我們何以說「不難」?其實,難處正所以是不難之處!互信,當然不是口頭說說,或是形諸文字美化就成了,而必須付之於行動。首先,建立「台灣與大陸不是兩岸」的心態。代之而起的是,台灣與大陸是分散的家人亟待「謀合」的1家。有了如此心態,也才能踏出「謀合」的第1步!


鄭崇華顯現 利他的實踐力量

(台北內科週報第557期/2022年12月8日-2022年12月14日)

【本報逐夢築夢報導】每個人若想成功立業,首要在於他的初心;未立志之前,先要立心!台達鄭崇華創辦人,便是這樣的1位長者!他在永續發展的貢獻極受社會所推崇,不僅事業十分成功,更持續關注環保節能與地球環境的永續議題,並強調「企業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放眼未來」,帶領台達成為全球提供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

天下文化將鄭創辦人堅持初心的企業經營理念與集結過去30年對外演講集錦出版專書,並於12月6日舉辦《利他的力量》與《鄭崇華演講集》新書發表會,且同步舉辦兩場小型論壇,呼應台達長期在環境教育、公益力,現場250席座無虛席,讓「利他」、「永續」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繼2010年第1本他的自傳《實在的力量》出版,引起廣大迴響後,睽違12年再推出《利他的力量》與《鄭崇華演講集》,分享台達於近年轉型成長的進程,包括發展實際的節能解決方案,同時透過人才培育、能源教育、綠建築、線上教育課程,積極實踐社會參與。

▲台達鄭崇華創辦人出版《利他的力量》,傳達他的理念與實踐(照片係台達電子公司提供)。

令人感佩的是,台達也連續15度參與聯合國氣候會議,喚起大眾關心氣候變遷,期盼可以為減緩全球暖化盡一份力。鄭創辦人不改初心地表示,「感謝天下文化的邀請,讓我透過這兩本書記錄台達這幾年的成長過程和關鍵轉折。從我創業以來,一直認為企業對周遭的環境必須要負起責任,為社會提供一些最好的科技跟解決方案,所以台達長年一直鼓勵同仁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讓客戶使用這些東西可以更節省能源,對環境有正面效益的產品。這些年台達不斷研發新技術,包含電動車充電、儲能系統,持續打造綠建築推廣節能,希望貢獻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周邊資源,替未來世代提供沃土和養分,打造更好的社會跟環境給下一代。」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創辦人高希均教授開場致詞時指出,今天台灣之所以能夠在國際上受到尊敬,甚至於避免台海危機,是因為我們有台達電等優質企業,我們不僅要建立1個知識經濟發展的社會,更要建立1個兩岸和平的社會。

隨後,天下文化發行人王力行女士也指出,鄭創辦人是位很了不起的君子,所以我們在2016年遠見華人精英高峰會上,首次頒發的君子企業家獎就是給鄭創辦人。

▲台達鄭崇華創辦人將多年演講內容,集結成《鄭崇華演講集》出版(照片係台達電子公司提供)。

當天,高教授、王發行人也與鄭創辦人一起新書對談,聊到創辦台達的兩大動力:對環保和員工的重視,並提到台達的企業文化,鄭創辦人侃侃而談表示,他從小是個流亡學生,在台畢業以後投身工業界。台達從15人的小工廠,一步一腳印成長茁壯,至2021年慶祝50周年,他要感謝台達員工的奉獻,沒有他們,就沒有台達,因此書中也記錄和台達員工打拚的故事,希望讓大家記得他們的奉獻與對工作的熱忱。

新書發表會上也舉辦兩場主題論壇,聚焦台達在環境教育、公益關懷的「利他」作為。首場主題為「深植永續」,邀請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郭英釗建築師、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柯佳吟副教授、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周建宏所長,分享綠建築節能、海洋永續議題等台達長期關注投入的氣候行動;第2場主題為「教育傳承」,邀請DeltaMOOCx計畫主持人暨清華大學彭宗平講座教授、亞洲大學蔡進發校長和台達泰北僑生獎學金計畫李國強共同與談,瞭解台達透過獎助學金和進修機會,不遺餘力培育人才,打造綠色未來。

▲台達鄭崇華創辦人(中)於新書發表會上接受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高希均創辦人(左)與王力行發行人(右)的贈禮,象徵點燃了「利他」火炬,持續照亮世界(照片係台達電子公司提供)。

《利他的力量》是鄭崇華創辦人從人生點滴萃取而成的經營哲學,全書以初心、務實、精進、利他貫穿,揭示台達從供應電視機零組件的小工廠躍昇成為全球電源管理龍頭的能量來源,並可一探近年台達擴張事業版圖的關鍵事件,包含機電事業群成軍邁步自動化與智能製造、迎向電動車時代、探索樓宇自動化新商機、掌握綠能商機等,成功由零組件供應商轉型為系統整合方案的提供者。同時,以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關注環境與教育,設獎學金、辦講座、捐建綠建築、成立台達磨課師(DeltaMOOCx),多方培育人才創造善循環,實踐永續致力成為世界級公民,為社會帶來利他的力量。

至於《鄭崇華演講集》,則集結過去30年來鄭崇華對外演講集錦,收錄自1993年迄今的重要演講稿,內容涵蓋鄭創辦人的成長與求學歷程,因著鄭創辦人堅持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使台達成為「被社會所需的企業」。


正視俄烏戰爭衍生問題

日前,俄烏兩國已開戰,誰入侵、誰抵抗,我們是無能為力的;站在哪一方,甚至是挺哪一方?也是無能為力的!看到新聞媒體的報導,大多是站在美國的立場,很遺憾的是,居然在某媒體報導,有人說我們可以用半導體制裁俄國,實在讓人不知講這話的人的居心何在?是為中華民國而表態嗎?當然不是!拿我們僅有的雞蛋去碰石頭,能夠得到什麼?

俄烏兩國開戰,對我們來說,只證明了1件事:強權總是擺佈弱國!美俄兩國,才是這場戰爭的主導國!英法也只是助威而已!再進一步來看,我們應該關心的是,這場戰役衍生的問題。身為創建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朱立倫主席曾在臉書上沈痛呼籲,「台灣,絕不能成為下1個烏克蘭!」這句話又代表他擔心什麼?

據蘋果新聞網報導,2月24日上午,朱主席「在國民黨智庫跟立委座談的時候,也特別強調,和平、安全是國民黨愛台灣的基本立場,國民黨希望兩岸和平、希望區域和平,也會捍衛國家的安全。長期以來,國民黨促進兩岸和平,同時堅定的國家安全,所以這會期提出來的兵役法跟後備軍人條例,都是為了堅定國家安全。那也希望兩岸能夠持續對話、交流,能夠確保兩岸的和平。」

朱立倫主席上述談話,似乎透露出儘管美俄主導這場戰爭,其實中國大陸也是要角,而居於可進可退的有利地位,正如當年的「三國演義」,那麼,我們擔心的是戰火會不會燒到我們身上?這才是值得大家、尤其是國家領導人,共同思考也應預作準備的重點。

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即將來訪,這位不速之客在不該來的時候來,究竟用意何在呢?我們會受到美國的重視,正如同曹操之重視劉備!因為,美中私下較勁,彼此心知肚明:兩強必有1天打上一戰,所以至尊的美國總是打境外之戰,然後坐收漁翁之利!即使台海失去和平而兵戒相見,美國單是前前後後可以獲得的都是好處,有百利而無一害!信不信由您!

在今天,唯一可以爭取兩岸和平,無論是對台灣或大陸,只在於「切不斷的血緣關係」。我們自家人的事,何容三姑六婆搬弄是非?台灣與大陸和平,絕對不在「一國兩制」,更不在「民間交流」,確確在「親情交融」之上!經國先生即使有千錯萬錯,他面對美國承認中共,便開放兩岸探親,也為我們爭取到和平的一線生機。「民族」的大義是超乎一切;「民權」更優於民主;「民生」則重於共產!這三民主義,正是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什麼時候兩岸實現三民主義,便能獲得和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