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主管理 由體驗到實踐

(台北內科週報第635期/2024年6月17日-2024年6月23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6月16日的「健康自主體驗日」,有12位專家引導每1位參加的人、開啟「探索幸福能量之旅」。這是1場難得一見的活動,係由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主辦,台中福華大飯店、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協辦,以及15個公益團體協力與19家企業贊助。其活動的內容更是別開生面,包括專家演講、健康檢測、健康體驗、健康講座、健康展示。整個企畫與實施過程,處處顯示主、協辦單位的用心和盡力,將滿足你「健康自主管理」的啟動。

當天,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在12位包括學者、專家及醫師的引領下,每位參加者也開啟「健康自主管理」的1扇門,大家認真學習,希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保證。

▲能量醫學學會羅仕寬理事長親自出席,並全程和與會者共度美好的「健康自主體驗日」;圖為羅理事長致詞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與會者感興趣的,例如,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吳季華教授主講的「做自己的能量療癒師」,他分析各種腦電波對身心靈的影響,而透過打坐、呼吸法及運動等作為可改變波頻,啟動療癒力。

其次,彰化雅世牙醫黃尊欽院長以「學習自我對話、創造YES人生」為題,鼓勵聽眾從瞭解自己、擁有動態與多元網絡,及願意體驗新事物的人格特質,累積生活甚至是生命改變的資產。生命是可貴的,而唯有健康,才能為每個人帶來生命的意義。

▲當天,羅仕寬理事長(前排左2)和大家一起體驗的情景(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要改善與提升睡眠的品質,聽到林俊言中醫師所講的「干擾睡眠的8大因素」,瞭解到「睡醒時神清氣爽」,實是評估個人健康的指標,同時,他更提醒大家睡眠的狀況是反映平常生活中是否失衡。他也認為,從實證病例分析基改食物、除草劑、農藥、甲醛等,都可能造成黏膜、肌肉以及神經等器官過敏。

這場難得的「健康自主體驗日」,雖然6月16日圓滿結束,但卻是與會者「健康自主管理啟動日」的開始。於1993年正式成立的能量醫學學會,迄今已31年了,其以結合古今中外中西醫學的力量,促進能量醫學的學術與醫療研究,擴大為社會人群服務為宗旨,擁有極為可貴的專家學者的人力資源。今後,在引導「健康自主管理」的路上,將可看到更多該會為社會大眾規畫的叫好、叫座活動。

▲基於對「探索幸福能量之旅」的響應,參加活動的民眾擠滿整個會場(照片係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提供)。

不容漠視 國三生遭傷害致命

呂玉雪/撰文

(台北內科週報第610期/2023年12月25日-2023年12月31日)

近日,新北國3生遭暴力傷害喪命這事件,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和關注,這樣的案例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關注,是因為發生在相較單純的校園環境裡面,而且涉嫌者都是年齡相較低的青少年。

這事件發生後的檢討,都應該從防治與校治兩個方面來探討。就防治面而言,1個人的人格特質養成是多面向的,從原生家庭的家庭到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這種種形成了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同時,從身教言教到潛移默化所產生的影響,其言行舉止所顯現善與惡、破壞與建設、助生存與反生存,與生命歷程每個階段與環節都息息相關。

善的力量會傳遞,惡的力量也會傳染,都會如實的顯現在言行舉止上,也呈現不同的結果,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承擔後果,從這個案,我們無法知道其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為何,學校理所當然是循循善誘的搖籃,但是當今社會所呈現的對立、衝突、詆毀、暴戾之氣,熟令致之?政治人物難辭其咎,因為政治立場不同,理應訴之理性的論述競爭,但是顯示在民眾面前的盡是尖酸刻薄的詆毀、抹黑、攻擊、潑糞、顛倒黑白、人格催毀……。這些偏差錯亂的行為,赤裸裸呈現在國人面前,加以媒體、名嘴的推波助瀾之下,無時無刻都在灌輸著民眾,挑動族群對立的情緒,殊不知偏差錯亂是會傳染,

因此,「我不同意你,我可以摧毀你;你不同意我,我也可以霸凌你,拼拳頭比暴力」,這些暴力衝突顯現在社會各個角落,上行下效ㄧ代ㄧ代變本加厲,談品格是奢侈,論道德太廉價,這些遍差錯亂的行為與價值觀瀰漫充斥在整個社會,其所造成的後果,便由大家共同承擔!

就校治面而言,解決問題必須瞭解問題的根源,懲罰無法導正行為,只會讓人陷入冷漠無助,偏差的行為依然會再重蹈覆轍,這需仰賴政府從制度面做更審慎評估及調整,建立1個可行、有效的制度及方法來落實,才能達到真正的校治。

(本文作者係國際災難緊急救助召集人及心靈輔導志工)


楊辰涵協助你 找到自己想要的

(台北內科週報第594期/2023年9月4日-2023年9月10日)

【以書會友】參加「省時省力圓夢書友會」的楊辰涵老師,在她生命旅途上,是有自己的路徑,她說:「22歲出社會後,就開始陸續接觸各種成長課程,31歲左右開始接觸療癒工具,並且走進專業諮商培訓的領域。有機會、有預算,就會去深入學習。對不同的工具,則有不同的探索。這過程對自己的療癒,就像拼地圖一樣越來越完整」。

如今,已具有專業能力和輔導經驗的楊辰涵老師,曾幫助不少人走出困境,她說:「我想透過課程,讓大家對於『情緒狀態』有全新的認識,不會再覺得學這個是因為心理有問題,或是生活不好才來,也讓大家可以透過學習情緒狀態管理知道:改變可以很快速、痛苦可以無痛轉化;縮短人生挫折、轉換時間,以追求高品質的快樂。」

情緒狀態,是心理加身體的綜合反應,楊老師認為,「情緒的重要,是設計用來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是偏離了真實的軌道。換言之,就是提醒我們現在身心不合一。因此,覺察情緒很重要。而情緒是潛意識在提醒我們生活要做出改變,以及看到這個發生的正向意圖。」

▲楊辰涵老師(左2)喜歡與人交流,圖係和BNI夥伴合影(照片係楊辰涵老師提供)。

再進一步的,楊辰涵指出,「只有透過情緒,才能幫助我們看到:我們要去的方向跟目標是否需要調整。也就是說,調整到對自己而言正確真實的道路上,人才會發自內心的快樂。而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有情緒是因為我不好』,所以害怕有情緒,壓抑他、麻木他。因為恐懼面對自己的不足。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情緒反而是我們的盟友,來提醒幫助我們知道如何成長,如何更好,如何運用潛能達到人生的理想藍圖?人生要向前走、向上成長,才是學習情緒狀態管理的目的」。

楊辰涵老師常以NAC情緒管理來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她說:「情緒狀態分為崩潰狀態與正向資源狀態。崩潰狀態主要是問題框架有5種類:一、內縮、緊縮;二、被動無意識的直接反應;三、過度思考;四、3個信念中心分離;五、敵對、贈恨、傷害。」

她並舉例說明如下:「我有1位女學員,她本來常說:『我不知道我要什麼』,但是『我知道我不要什麼』。例如,她說我不要被婚姻綁死,所以我不想結婚,我不想要一成不變的工作,我不要…。她從其他自我瞭解的工具,都以為這是她的人格特色,但是,我讓她瞭解常說『我不要』就是崩潰狀態的主要特徵。我就再問她,你的心裡是否有很多『為什麼』,然後她說對!為什麼我沒有辦法有高薪的工作?為什麼在職場上我無法獲得肯定和成就感?為什麼有很多事我都覺得無能為力?」

▲楊辰涵老師(左排1)與BNI夥伴歡聚情景(照片係楊辰涵老師提供)。

總之,楊老師歸結地說:「我先透過對話、協助她明白自己的現在狀態模式,她平常看起來好好的情緒起伏也不大,但是,由於她生活中常常都是崩潰狀態,所以她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是創造出她不希望的,而梳理語言的過程,就是讓她對自己有更全面的瞭解與覺察。覺察,正是改變的第1步!」

針對要覺察、要辨別自己的情緒狀態,楊辰涵老師說:「以上述的案例,在協助她花1分鐘的時間慢下來,暫停一下,呼吸回到當下,歸於中心做到『換濾心』,讓自已先回到平衡的狀態之後,讓她重新問自己,想要什麼?生活中有什麼是她想要的?她就說出她要換1份收入高的工作,而且不拘泥婚姻形式想要1份穩定的親密關係。她也希望自己可以瘦下來、更漂亮!會透過語言溝通、釐清願望,並且找到阻礙她前進的原因。教她轉到正向資源狀態,保持開放、覺察、連結3個信念中心,包容所有可能性,透過情緒找到深藏的答案、資源及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