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跡+特展 與世界永續相連結

(台北內科週報第626期/2024年4月15日-2024年4月2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已於3月16日登場的「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橫跨5縣市,展出不同竹材於生活、工藝、建築中的多元應用之外,更舉辦數場體驗與市集活動;此次有30個國家200多位竹業領域專家來台參加,並分享淨零趨勢下全球竹產業發展現況,重塑次世代竹文化減碳生活新風貌。

這場盛會的同時,4月16日代表台灣竹藝的展區、「竹跡+特展」於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草屯園區正式開展,展期至12月20日,期待讓台灣工藝的國際交流有更多元的樣貌呈現。

▲(左起)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人間國寶張憲平、林業署南投分署李政賢、人間國寶李榮烈等貴賓共同參與「竹跡+特展」開幕儀式合影(照片係文化部提供)。圖說879:「竹跡+特展」中,展現台灣竹產業所奠基的豐厚文化基礎、不斷創新突破的能量(照片係文化部提供)。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在世界減碳的議題下,竹的自然取材除了環境的永續與友善,台灣竹工藝更淋漓盡致地在不論是精品工藝、生活工藝,甚至科技工藝上精進與表現,當然,在整個台灣工藝史的發展上,更是見證台灣當代工藝創造「活工藝,工藝活」的重要典範。

在這慶祝工藝中心成立70週年的重要時刻,舉辦「竹跡+特展」更具歷史意義;1954年創設「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為工藝中心的前身)的顏水龍主任,實是台灣竹工藝產業的重要推手,他曾將工藝的精髓傳承下來,對竹藝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竹跡+特展」中,展現台灣竹產業所奠基的豐厚文化基礎、不斷創新突破的能量(照片係文化部提供)。

有別於一般的展會,「竹跡+特展」於4月21日特別規劃「竹產業之旅」、「竹藝體驗」,以及竹藝技術示範表演。在專家帶路下,深入台灣竹產業中心的竹山,開箱頂尖職人的工坊,我們將走入全世界碩果僅存之1的竹劍加工廠「竹育竹劍」,看見台灣桂竹傳統加工的技法;到「璞園藝術坊」,欣賞使用環保孟宗竹層積竹材設計的高品質生活用品;在「悅山工坊」可看到獨步煙燻技術結合漆與木工藝的細膩表現,使桂竹與孟宗竹之美成為雅緻的造景之材。尤其難得的是,曾6次榮獲「台灣工藝研究所生活用品評選最優獎」的「大禾竹藝工坊」,其以精湛結合技術與巧思的「玄機盒」趣味橫生,更是使人一再把玩,窺見竹的千變與萬化。而曾為專門生產棒針的「元泰竹藝社」,也在新生代接班下,轉型開發出深受年輕世代喜愛的新商品。

此外,工藝中心更邀請了台南市竹會與台灣竹藝協會,分別提供4項體驗課程和4位工藝老師竹藝技術示範表演。由台南市竹會張永旺老師帶領下,將安排小馬明信片、竹杯握、蝴蝶別針、竹編茶漏等4項不同生活實物的作品體驗課程;台灣竹藝協會則由4位竹藝老師代表,分別是竹雕藝師葉基祥、籃胎漆器藝師李明諺、竹編藝師邱錦緞、竹編藝師林美如,在現場做竹藝的技術示範。


減碳趨勢中 竹博覽會五地展出

(台北內科週報第622期/2024年3月18日-2024年3月24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近年來,在淨零的趨勢下,全球許多國家紛紛重視竹產業與地方文化經濟間的關係,並建立起不少竹材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包括越南、印度、日本、韓國以及台灣等竹材產量豐富的國家,莫不是如此!

由於竹材的循環利用,為全球公認是綠色產業,許多非竹材產區國家,如德國、法國等,也開始積極投入竹材產業發展與研究相關活動。此時,2024年第12屆世界竹論壇(12th World Bamboo Congress)將首度移師台灣辦理,而世界竹論壇是國際上竹領域重要學術與文化交流活動。這場疫情過後睽違已久的國際盛事,在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及台灣竹會的共同籌備下,將擴大舉辦博覽會與論壇,並於3月16日正式啟動!

▲竹博覽會由5大展區構成,3月16日起至4月28日期間於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5地展出,工藝中心以台灣竹藝展區(南投)代表展出(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竹博覽會由5大展區構成,3月16日起至4月28日期間於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5地同時展出,工藝中心以台灣竹藝展區(南投)代表串連竹科技(新竹)、竹療育(雲林)、竹構築(嘉義)及竹生活(花蓮)主題展區,藉由此次活動,從台灣傳統竹產業的生態到新世代竹的生活樣態,以創新、突破的關係,開啟竹藝產業在「次世代竹」的傳承延續與對未來的期許。

台灣竹產業經營的多元面貌,及多年來產業發展的累積與創新經驗,已然帶給來自世界各地與會的論壇嘉賓對台灣竹的認同,加上在博覽會的多元主題展區帶動下,為國內竹產業工作者帶進更多新的產業發展刺激與契機,呼應世界竹產業當代發展的永續目標。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致詞情景(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扣合工藝中心倡議的『活工藝.工藝活』目標,本次工藝中心作為竹博覽會台灣竹藝代表展區,將從支持經濟的竹產業、竹藝創新設計合作以及結合當代科技與材料試驗的竹藝未來探索,呈現台灣工藝從工藝1.0逐步走向工藝4.0的脈絡路徑。」

陳殿禮主任指出,展區規劃包含從台灣早期支持竹產業經濟的常民匠師作品到集結當代台灣竹藝大師的「匠心之作」區、結合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國內外設計師與工藝家共創合作的「國際合創」區、以及融合實驗精神於傳統材料技術與當代科技運用的「科技跨域」區,目的在帶給國內外觀者對臺灣竹藝產業發展,不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認識與認同。

▲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致詞情景(照片係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台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各種竹子廣泛分佈於全島各地,竹產業也因此與民生密切相關,特別是早期50至70年代,竹藝製品無處不在,從家具器具到香蕉簍,以及竹筷、竹籤和童玩等大量運用,除了內需供應之外,更有大量出口需求,從而成為推進台灣經濟成長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