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取代對抗 癌病再啟新機

(台北內科週報第569期/2023年3月13日-2023年3月19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話說,「抗癌」的戰火主要是由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向癌症宣戰,由主流醫學點燃,整個癌症的防治,從研究、製藥、教育、立法、治療、保險、衛教等,幾乎全部以對抗「逆治」做主導,並在社會上形成1個強大的不許置疑的權威結構和「利益」結構。

今天,如果能轉變一下觀念,從癌的成因上多下一點功夫,並多吸取東方醫學(中醫)及其他自然療法的學術理論與經驗,有如涂醒哲博士所說:「醫生的收入不要再架構國人的病痛之上,而是架構在國人的健康之上」。在治療上,能致力實踐「整合醫學」(Integrated Medicine),將非常容易地就可把「順治」運用得淋漓盡致。若真能如此,必然真正活人濟世、功德無量!

▲研究靈芝數10年的何永慶社長,深諳靈芝確實為上藥之首(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何永慶社長指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歷代明君治國的不二準則;同理,今『細胞共和國』的治理,何嘗可偏離『修齊治平』!」他的言下之意是說,修身是一切養生的基礎。他說:「若能排除貪、瞋、痴、慢、疑、怨、妒、恨,力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如此,受、想、行、識;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皆可致中和。自然愛民(細胞)如子。」換言之,就是《黃帝內經》所言:「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形與神具,度百年乃去」。

面對如此複雜的健康與環保問題,何永慶社長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於是提出「以靈芝改善人類與動物的健康及環境」的議題。因為靈芝為高附加價值的藥用真菌,在保健方面具有廣效性,屬於菌類界的本草植物。靈芝的經濟價值遠高於檳榔,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台灣如果能借鏡韓國推廣高麗參成功的精神,開發極富潛力的靈芝,取代對健康與環保均不利的檳榔,將創造保健、環保與經濟等多贏的局面。

▲成熟的靈芝子實體(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何社長在他所著的「為癌細胞平反」書中表示,「靈芝子實體經過萃取後,留下的靈芝渣,經陽明大學生化研究所的測試,其靈芝多醣(polysaccharides)的含量仍有2.67±0.57g/100g,三帖類(triterpenoids)的含量仍有2.13±0.46g/100g。栽培靈芝使用過的廢棄太空包(內含木屑約80.21%,米糠18.94%,碳酸鈣0.53%),其靈芝多醣的含量約5.345±0.00866g/100g,三帖類的含量約0.465±0.015g/100g。除了此兩類機能性成份之外,靈芝渣內還剩下適量的植物幾丁質(chitin)等成份。而靈芝太空包內的木質纖維經靈芝菌絲中的纖維水解酶分解後,變得更容易讓馬、牛、羊等草食動物消化及吸收利用。因此,如果把靈芝渣或靈芝太空包用在牲畜的飼養上,以一定比例混合於飼料中,將對牲畜的成長或疾病的防治有所助益。或許,可在集體飼養牲畜中,增進牲畜的健康品質,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或生長激素。當然,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瞭解靈芝渣和太空包,在動物保健方面的應用價值」,言之甚詳!

▲何永慶社長養成每天「聞雞起舞」的練功習慣(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此外,何社長在書中強調,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自序中指出:「夫醫道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治不癒,然後命藥」。可見中國「藥食同源」的文化,乃是「病癒身安」的基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藥之首的靈芝,應該符合此1條件。


談癌色變 何永慶為癌細胞平反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以書會友】這次新冠病毒讓全球接受很大的考驗,不只人類的生命遭到重大威脅,而且心理上承受莫大壓力,雖已趨平緩,但始終仍惶惶不可終日!其實,人類「談癌色變」更有甚之,對癌細胞也是無法善了。現在治癌主流總是抱著「對抗」的立場,可是有個人卻由仁心出發,早年便已秉持「順治」的觀念,並主張「癌症」應正名為「癌病」,希望能夠「為癌細胞平反」。這事,雖然說來話長,但是本報卻樂意報導,讓讀友可以瞭解。

他,就是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何永慶社長,半世紀前,也就是1970年,曾因故自大陸流亡緬甸,可能是所處環境惡劣與生活條件極差而罹患胃疾,雖自己用針灸、練氣功等方法自救自癒,但腹中橫結腸部位不知不覺出現1腫塊,當時並不知它為何物,只有盡其所能地各方注意與它和平共處,倒也相安無事近30多年。直到2005年7月,因工作忙碌、睡眠不足等因素,再加上連續幾天陪同海外友人吃蝦蟹大餐,喝酒,不慎誘發了胃疾併腹中腫瘤同時發作,痛不欲生,苦不堪言…。

▲何永慶社長深覺九華山藏藥店的對聯,講的真好!(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當時的情況,據何永慶社長說:「家人和同道都勸我到醫院,但我執意堅持以中醫自然療法,加上大量吃靈芝,咬緊牙根歷經約半年度日如年的艱辛掙扎,而再次病癒身安。之後的日子裡,以個人的體悟經驗與中華自然醫學的理論,及簡便易行的安全方法,或多或少也幫助了不少認同中華自然療法的親友『化敵為友』。後來,深感現行的『癌症』治療堪稱是『世紀公案』,於是我研習相關自然醫學文獻,並四處拜師求教請益,故斗膽於2008年撰寫『為癌細胞平反』1書,以期能供醫學界和社會大眾參考。」

多年來,何永慶社長對於體內環保的重視與倡導,一再呼籲「節醫減藥」,尤其對於「癌症」應正名為「癌病」,更深獲有識之士的肯定,他表示,「有必要先說文解字,『症』是機體出現的異常狀態,通常是指『病果』。而『病』雖然也是機體出現異常狀況,但它包含了病因,病機,病果。誠如中醫所言:是『正消、邪長』的動態現象;是身體的自癒力(自然療能Medicatrix)抵禦、驅趕內在或外在不良惡因的有形或有感反應所展現出的動態現象,也是細胞在喊救命(SOS)。然而,所謂『癌症』,其實它是1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全身的問題,局部的表現。綜觀現行『癌症』的治療,既然也將其命名為『症』(果),自然對『症』治療似乎理所當然,而卻忽略了整體的調理,直接『手術切除、化療、放療』故最後落得『治標不治本』的結局。」

▲何永慶社長(右)深受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創會總會長、自然療法雜誌創辦人陳紬藝中醫師(左)影響;圖中為陳立夫先生(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在美國,曾向腫瘤科的醫生做過問卷:「如果你自己或你的家人罹患癌症,你會接受同樣的治療方式嗎?」結果,有超過半數,約75%的回答是「No」。由此可見,如果在治療癌病的方向上,依然只停留在主流醫學的開刀(殺)、化療(毒)、放療(燒)的「逆治」之上,人們應該不是為癌病嚇死,而是恐怖的治療過程或難得善終的結局嚇死、整死。

何永慶社長在他所撰的「癌症的真正本質-為癌細胞平反概要」1文指出,「現代醫學之所以很難治好癌病,其原因有3:第1,雖然已知道相當的病理,但治療方面完全不能解除病因,而只治療病果,自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2,治療癌病的手段和藥物不但療效不彰或無效,反而有害,更造成癌病的基本病因更形惡化;第3,治療的標的是病灶和數據(所謂癌指數等),而非人整體。」

▲何永慶社長於2008年3月,出版他所著的「為癌細胞平反」1書(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基於上述的觀點,何社長在上述文章的結語表示,「治療癌病不能只單一的治癌(切除、化療、放療之類),最要緊的是在不傷身的原則下,如何以順應自然的理、法、方、藥、食來解除體內毒素,以及強化全身各機能(自然療能medicatrix),使之從弱至強,從強而正常,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再有,就是患者本身是否能徹底反省,醒悟、感恩,力求『觀念通、二便通、氣血通』也將是病癒身安的關鍵基礎。任何病灶(果)都必有其因,同時也須有其緣(不好的內外在條件),不良的因緣際會才會生其病(果)。因此,如何斷緣、滅因,化解病機,才是醫之正道。」


何永慶續說 喚醒體內醫生之道

(台北內科週報第561期/2023年1月5日-2023年1月1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靈芝和花粉,都是天然產物,也是人間聖品,兩者相加會產生怎樣好的作用?這對不分老少關心自己健康的族群來說,是希望能夠吃得有益身體所需。可是眾說紛紜,如何有明確的說法可供參考。

基於「藥食同源」的概念,對靈芝和花粉研究多年,且極有心得的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指出,「靈芝能協助身體清除體內的各種毒素,活化細胞,使身體各組織系統、各機能從不正常導向正常,整個生化機轉過程中都需要夠量的均衡自然的營養素的配合支援方能更正常進行。而花粉正好含有最均衡的營養素,夠條件與靈芝成為最佳組合,相輔相成。尤其健脾益腎方面功效卓著,對男生前列腺肥大、發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對女性更年期障礙的化解或延緩老化、及男女不孕的改善,亦功效良好…。」

事實上,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當與雌蕊受粉後,僅需二到三日就能使雄蕊花粉管成長1萬至10萬倍,其促進發育生長的自然能力是非常驚人的,目前人類已知道花粉含有96種營養素(包含天然活性維他命群、胺基酸、礦物質、酵素、輔酵素等各種微量營養素),其中46種是人體細胞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素,可以說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都可從花粉中均衡的獲取。

▲何永慶執行長總是不忘練功(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何永慶執行長表示,「歐洲人把它譽為『最完美的食物』,美國金食雜誌(Whole Food)報導美國總統雷根每日午後長期食用花粉,所以能以70高齡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照顧,若能夠喚醒與生俱來的「體內醫生」,對維護健康的這件事,將是很容易達到目的地,因為身體本來就具備「免疫力」和「自癒力」。何執行長對於這方面提出1個簡單易懂的公式:(觀念通+好方法+好食材)x 執行力+時間=效果,他並說明如下:

一、觀念通:瞭解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自然療能(Medicatrix),就是6個生命的本質特徵,即「6個自我」(自我生成、自我複製、自我更新、自我調節、自我療癒、自我適應)。

二、好方法:在無傷的前提下,凡能激發、有助於自然療能正常運作的理、法、方是為好方法。如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心理平衡等等,及「節醫減藥、體內環保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

▲遵從古法,何永慶執行長勤練身(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三、好食材:符合「適應原」條件、吻合中醫藥食同源的優質食物、食品,及依中醫理論辨證配膳。尤其是「適應原」,係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Brekhman)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觀念。已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包括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的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總之,能調整激發全身,使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四、執行力:知行合一,貫徹始終。

五、時間:4個月1個調理週期。由於人的血液中平均13~20天,白血球細胞會汰舊換新一遍,平均4個月(約90~120 天)紅血球會自我我更新。

六、效果:幫助機體自癒康復後,沒有或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也沒有不可逆的不適感。而之所以使用「效果」兩字,何執行長製別再作說明,他表示,「為不與主流西醫將『療效』兩字法治化、專斷化,故能讓人病癒身以『效果』表述」。


怎樣可以不必養醫生 請聽他說

(台北內科週報第558期/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2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自古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都證明,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

在疫情剛困擾世人之時,很多人如同「病急亂投醫」一般,幾乎到處找「祕方」,尤其國內疫苗採購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偏方」便趁勢而起。雖然保護自己是人類天性,但是也須審慎察覺:吃下去的東西是否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未得其利,千萬要避免反得其弊!

▲何永慶執行長曾在疫情期間返台時,將防疫隔離、獨處的時間,當做寶貴的休養機會,靜下心來閱讀(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過去,一般人視「靈芝」為補品,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他曾表示,符合「適應原」的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何永慶執行長總是不忘練功(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發行人、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也相當認同,他說:「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同時在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投入靈芝的研究和應用數10年的何永慶執行長認為,「處理天下事,不外乎3個步驟:一、問題是什麼?二、為什麼?三、怎麼辦?我們提出『節醫減藥體內環保』、『三分治,七分養』的主張,並以實踐『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來達到讓慢性病有逆轉的可能,讓患者不必終身服藥而恢復到未病狀態。」

▲遵從古法,何永慶執行長勤練身(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在「對自然醫學態度之拙見」的文中,他明白表示,「自然醫學學派林立、療法萬千,唯具『言不離實務而論有據,行不枉功效而簡易行』之內涵,方可趨吉避凶,安身立命。」

基於「藥食同源」的概念,何永慶執行長指出,「大凡5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現代生活不良習慣病(內源性疾病)『濕』與『瘀』是造成五臟六腑『物質流』『能量流』毒、堵、亂的關鍵病因和病機。通常,脾失運化則虛,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堵、堵則瘀、瘀則瘤、瘤則癌…如能謹選藥食兩用之食材,在『首務無傷(First, do no harm)』的前提下,謹守『言之有物,論之有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規範,健脾潤腸、滲濕益腎、活血化瘀,有效協助自癒力(自然療能vis medicatrix naturae)恢復正常。」


百善靈芝王國傳奇

(曾季隆/撰文)

【特稿】這雖是遠古的傳說,但只要有興趣的人去探密,就將發現確實「曾經有個百善靈芝王國」。為什麼稱為「百善」?難道靈芝是「百善而無一害」嗎?有個人不知是誰,卻是去過「百善靈芝王國」,而且帶回來它的故事,影響了更多人想一探究竟。

如同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的那樣神祕而吸引人,去過「百善靈芝王國」的那個人,也姑且稱他為「武陵人」吧!可是這位武陵人的歲數大得多,他可能是那位活800多歲彭祖時代的人。也是以捕漁為業,心血來潮,「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武陵人年紀不小,腿勁也不小,和一般長者不同,他年輕時候就以靈芝為餐,據說,那1天心血來潮居然給他遇上了,就走著不停,「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10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一切情景彷彿「桃花源記」描述,他當時已分辨不清究竟「蝴蝶是莊生」還是「莊生是蝴蝶」?很前所見竟是平凡中蘊藏著神奇,那裡的人都是以靈芝為餐,天天過著快樂的日子,不知什麼是憂苦!即使房子以外人看來是簡陋的,不過他們反而不覺得,置身其間、冬溫夏涼,根本不必依靠冷氣機。一切從儉,卻能沒有匱乏感。武陵人剛開始難以適應,可是當地人告訴他是「百善靈芝王國」,並介紹他們的唯一食物。

▲哇!這是超級靈芝!(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在武陵人的腦中,「自古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他也認為,靈芝是很貴重的東西,怎能當飯3餐吃!可是眼見為憑,「百善靈芝王國」的人吃靈芝幾乎百病不生,就不必養醫生了。

過去,他曾聽人談起,「每個人對健康的重視,通常是在罹患疾病的時候,才感到它的可貴,其實,食補遠勝於藥補,『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廚房就是最好的藥房』,人以食為天,注意飲食、睡眠及運動,要維護健康並非難事!難就難在平日疏於養生,結果只好養醫生。」

在「百善靈芝王國」的人,不只有健康的生活,而且將精神全放在文藝上,他們不必依靠「選舉」來「選賢與能」,因為要服務大家的人,都是身心靈比其他人健康,才有資格關心別人、替人謀福祉!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豈有資格高唱為民謀福利。

有1次,武陵人還鬧了個笑話,他說:「怎麼來到這裡都沒有人看錶?」沒想到,他得到答案是:「錶?要做什麼?」那時候,他才發現沒有人戴著手錶!原來,王國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樂在工作,卻不會綁在工作;他們注重的是,維護身心靈的健康,而不是擁有很多「財物」(只有少數人有的,而其他人沒有的稱為「財物」)。

▲吃靈芝可以「多多益善」,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工作,對他們來說,是1種享受,完全沒有酬勞,唯一計酬的是,「創造多大的笑聲」!王國裡最能讓大家過著幸福生活,當然是國王,以次分為「公、侯、伯、子、男」,全部都不是世襲的,更不是選出來的!是怎樣產生的呢?國王說:「我們的國名稱『百善』,是以『孝』為先;孝,卻不只是對父母講孝道,更包括對社會講義氣!我不敢說自己最有孝心,可是大家都認定我是國王,我就要變成最有孝心的人」。

整個王國人的食物,最主要的是「靈芝」,國王說:「你們視『靈芝』為補品是錯誤的,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聽到他這樣說,武陵人恍然大悟,不禁問道:「怎樣能夠買到像你們吃的這麼好的靈芝?」國王哈哈大笑,他幽默的回答說:「要請你接替我的王位啊!你居然講這樣好的笑話!事實上,吃靈芝可以『多多益善』,但吃的人才重要,而不是靈芝,我們注重的是吃靈芝的人,不是靈芝的好壞。一般來說,你們科技很發達,但是疏忽了天生萬物是相生相剋的安排,就像你們所說,『君、臣、佐、使』的道理」。

結果,武陵人在「百善靈芝王國」過了不知多少日子,只知自己天天都吃靈芝,而「靈芝味苦、性平,無毒。主治解胸中結,益心氣,補中益肺氣,健脾養胃、補肝明目、益腎強精、增智慧、不忘、定魂魄、安神、堅筋骨、好顏色。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讓他愈來愈感到還老返童,直到有1天跟國王表示,「對能有這機緣來到您的王國,承蒙大家待我如自己國人一般,我不是不懂感激,而是想到這裡的一切是如此美好,我想趕快回去告訴鄉親,甚至在家鄉就建立『百善靈芝王國』,讓人人都能享有『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生活」,沒想話聲一落,他便發現眼前的一切都恢復原狀,難道是在做夢嗎?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靈芝久食有益於身

(何永慶/撰文)

自古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其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而且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何永慶社長(右)以多年對靈芝的研究,很肯定它對養生的幫助(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中國醫學看靈芝,則是「扶正祛邪於同步」,如此之上品,所有藥食同源的領域中,堪稱無出其右者。簡言之,靈芝可不分地區、不分氣候、不分種族、不分體質、不分男女老幼,甚至只要是動物,都可隨時隨機食用。

目前,面對仍在全球漫延的新冠疫情(COVID-19)本屬中醫的「瘟疫」範疇,而中醫有上千年抗瘟疫的臨床經驗,台灣三軍總醫院能配合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實在難能可貴!中國大陸在整個疫情的防治中,中醫藥更是全面參與,取得讓世界矚目的成效。然而,以在下的經驗,幾乎任何中藥處方,如果能多加一味靈芝(處方配伍,君、臣、佐、使皆可用之),可大幅提高其效果、若該處方有偏差,還可修正其偏差。而一般民眾在防疫期,雖然不懂中醫「辨證論治」,但可單味吃靈芝,只要是好靈芝子實體制劑,不侷限於什麼品牌;或靈芝飲片煮水喝。也可視各人條件靈芝+蜂膠,或靈芝+維生素C、或靈芝+D,或不同有益無傷的自然療法等等,均可在很大程度做到,以中醫強調的「正氣存內」之不變,應病毒之萬變。

(本文作者係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執行長/研究員,及自然醫學文摘雜誌創辦人/社長)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以靈芝為食物

在疫情仍然困擾世人之時,很多人如同「病急亂投醫」一般,幾乎到處找「祕方」,尤其國內疫苗採購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偏方」便趁勢而起。雖然保護自己是人類天性,但是也須審慎察覺:吃下去的東西是否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未得其利,千萬要避免反得其弊!

過去,一般人視「靈芝」為補品,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他曾表示,符合「適應原」的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發行人、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也相當認同,他說:「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同時在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自古以來,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在所有藥食同源的領域中,堪稱無出其右者。由於過去科技不發達,所以只能依靠野生的靈芝,當然採食不易!而在今日,「從菌種的培育到靈芝採收後,廢棄太空包(種植靈芝的培養基)的處理,整個過程不但不會污染大地,更可廢物利用,製造有機堆肥。整個相關產業,堪稱是生物科技無煙囪的綠色產業。」因此,靈芝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補品,而成為相當「親民」的上品食物。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靈芝也能順應個人體質,將代謝機能作最適當的調整。他上述所言,更與當年陳紬藝中醫師的「順治」說法,不謀而合。

視靈芝為上品食物,才是先進的觀念。有很多東西吃太多反而不好,以靈芝為食物,卻多食有益,更可發揮它的調節作用,可以說「多多益善」。雖說如此,不過好的靈芝不像買青菜、蘿葡,肉眼就可以判斷好壞,並且價錢容易負擔。可是懂得食用方法,事實上「健康無價」,倒也能夠負擔得起。最重要的是,不要花冤枉錢卻買到非上品的靈芝!

怎樣辨識極品靈芝?最主要是找到有信用的廠商。可惜在後工業時代的今天,固然科技高速進步,可是有理念、能堅持的經營者仍然不多。在這情況下,過去30多年已對靈芝深有瞭解的本報曾季隆發行人,想到自己年已逾70歲了,更需要好好關心身體健康,尤其認識何永慶執行長之後,對自然醫學有較深入體悟,便打算親身體驗靈芝的調節免力的功能,開始養成日食靈芝的習慣,迄今已有1年半,他說:「我每天早上起床空腹吃,然後做運動20分鐘,再隔10分鐘之後吃早餐」,1年半以來,他注意到身體狀況的良好變化,欲知其詳請和他聯繫(電話:0952-836186)


養生不必養醫生

(曾季隆/撰文)

每個人對健康的重視,通常是在罹患疾病的時候,才感到它的可貴,其實,食補遠勝於藥補,「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廚房就是最好的藥房」,人以食為天,注意飲食、睡眠及運動,要維護健康並非難事!難就難在平日疏於養生,結果只好養醫生。

唐代名醫孫思邈告誡世人:「凡醫道者,當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治不癒,然後命藥。」西方醫聖希波克拉底同樣告誡世人:「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物;你的藥物,也必然是你的食物」。誠如北京中醫藥大學錢超塵教授所言:「靈芝一物,你把它定位為食品或藥品,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基於「醫食同源、藥食同根」的概念,靈芝自古即視為上藥或食寶,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何永慶社長曾指出,「在台灣上至政府,下至平民,大多數對靈芝仍然陌生,甚至漠視。以靈芝目前的種植情況可見一斑,全台灣靈芝的種植面積,據非正式統計,以公頃算應該沒有超過3位數,加上,農民辛苦種出來的靈芝,還不一定賣得出去。反觀國內檳榔的種植面積,據當年(2001年)台灣農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台灣檳榔種植面積為56097公頃,其負面效應令人難以接受。而靈芝的培植,能以很少的土地面積,就能培植多產量且高價值的靈芝,並可保留更多的山林不必被開墾,而且從菌種的培育到靈芝採收後,廢棄太空包(種植靈芝的培養基)的處理,整個過程不但不會污染大地,更可廢物利用,製造有機堆肥。整個相關產業,堪稱是生物科技無煙囪的綠色產業。」

事實上,靈芝含有高分子多醣類(Polysaccharide)、有機鍺(Germanium)、三帖類(Tritrpenoide)、腺苷(Adenosine)、小分子蛋白(Lingzhi-8)、麥角甾醇(Ergooterol)、甲殼素(幾丁質Chitin和幾丁聚醣Chitosan)等近400多種化學成份。每種成份對人體都有其正面作用,尤其可調節食用者的免疫力,從免疫力弱到強,從強調節為正常。

據元氣網報導,「台中慈濟醫院家醫科劉晟昊主任也說,靈芝本身富含多醣體及微量元素,實驗證實有增加免疫力的功能,對於癌症的放、化療,靈芝可以輔助降低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有文獻提及針對某些慢性癌症,例如攝護腺癌,靈芝可減緩攝護腺癌指數成長,但仍不適合單方作為治療癌症使用」。

當然,靈芝是食物而非藥物,更和西藥不同,綜合東漢「神農本草經」與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靈芝的論述:「靈芝味苦、性平,無毒。主治解胸中結,益心氣,補中益肺氣,健脾養胃、補肝明目、益腎強精、增智慧、不忘、定魂魄、安神、堅筋骨、好顏色。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更提得一提的是,它「多食、久食不傷身」的特點。

中國醫學通過八綱辨證,最終治則是以固本培元,扶正袪邪為基本治則,而靈芝性平無毒,可省略八綱辨證,只要敢用會用,幾乎人人可隨時食用(除器官移植者或大量流血狀態者不宜)。固本培元之同時,扶正袪邪於同步;扶正而不助邪,袪邪而不傷正。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靈芝也能順應個人體質,將代謝機能作最適當的調整。更與陳紬藝中醫師的「順治」說法,不謀而合。

在過去30年已對靈芝深有瞭解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想到自己年已逾70歲了,更需要好好關心身體健康,尤其去年初接受到1份「極品靈芝」的禮物後,他開始養成日食靈芝的習慣,迄今已有1年半,他說:「我每天早上起床空腹吃,然後做運動20分鐘,再隔10分鐘之後吃早餐」,1年半以來,他注意到身體狀況的良好變化,欲知其詳請和他聯繫(電話:0952-836186)。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