毘盧遮那佛 如同太陽遍照眾生

(台北內科週報第579期/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28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經典裡經常提到「三身佛」,即「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之稱。華嚴經中所指華藏世界之3位聖者,毘盧遮那佛居中位,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脅侍在左右,稱為「華嚴3聖」,來利樂一切眾生。毘盧遮那佛為5方佛之1,位居中間,可見毗盧遮那佛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

盧舍那佛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法身毘盧遮那佛的簡稱,釋迦牟尼佛在立名時,把祂的報身和法身立在同1個名中,表示法、報不二。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根本無分別,都能受到恩惠,啟動萌生佛心,獲不可思議之成就。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間成道,為救度眾生,在海塵婆羅門時曾發5百大願,找尋自身的智慧珍寶,轉迷為悟,出離三界火宅,為一切有情得到真正的解脫而示現。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的毘盧遮那佛作品。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佛陀依據因緣隨類應化,而示現出來的千百億化身,可化為千百億個釋迦牟尼佛身;事實上釋迦牟尼佛就是毘盧遮那佛、盧舍那佛的千百億化身之1。毘盧遮那佛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能放智慧之光,普照法界眾生,化解無數障逆,所求滿願,具有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法身佛為中道自信,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淨土,更是光明理智的象徵。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的盧舍那佛作品。

意譯「大日如來」或「大日覺王」的毘盧遮那佛,如同太陽遍照眾生,如同佛隨緣示現的千百億化身。在大悲咒第12句:「南無.那囉謹墀」觀世音菩薩現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相,意為皈依賢愛慈悲心、恭敬心、無上菩提心。告訴世人皈依三寶,首應以身作則,為人表率,次以接引後學為當然責任,應習大乘菩薩的道行,以濟世渡人為己任,如此才可使世界化為清淨。因此,大日如來就是人的自性佛,即人的佛性;在每個眾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佛性,因為佛性是人人本俱平等的。


虛空藏菩薩大悲心起 救助世人

(台北內科週報第576期/2023年5月1日-2023年5月7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5月5日(農曆3月16日),正是福德大智守護主〈虛空藏菩薩〉誕辰日,恭迎聖誕、並感恩菩薩無量無邊的福德與智慧寶藏,滿足眾生一切所求,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虛空藏菩薩原作品,以表禮敬之意。

虛空藏菩薩,密號庫藏金剛、也稱為虛空孕菩薩、虛空庫菩薩、虛空光菩薩,是中國大乘佛教8大菩薩摩訶薩之1。《理趣經》云:此菩薩為一切如來灌頂智藏。《大日經疏》卷10云:此虛空藏即是大悲胎藏,能長養成就菩提之心。經典描述,虛空藏菩薩橫空出世、凌駕群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光照萬宇、德被億眾、慈悲恆發、威力無窮,記憶力如虛空浩瀚無垠。為密宗胎藏界壇城虛空藏院之中尊,金剛界壇城賢劫16尊之1。

虛空藏菩薩經中記載:祂常住於一切香集世界,其智慧廣大如虛空,其財富遍滿三界,能滿足信眾求智慧、財富、美名、美滿眷屬之願望。《虛空藏菩薩經》,又叫《懺悔盡一切罪陀羅尼經》,亦名《不可思議方便智救濟一切眾生經》,亦名《能滿一切眾生所願如如意寶珠經》。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的虛空藏菩薩原作品;作品材質:熟宣紙、作品尺寸:57.5X 98.8 cm、完成時間:2020年4月、非賣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在《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卷下,唐朝不空法師提到:虛空藏菩薩是寶生佛的化身。論疏:一切三界主如來者:寶生佛也。寶生之變化,則虛空藏菩薩是也。釋迦牟尼佛曾讚歎虛空藏菩薩是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唯除如來,餘無及者」。彌勒菩薩亦讚歎「光明顯曜蔽於眾色,不與諸餘菩薩摩訶薩等」。

大悲咒第76句:「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能種諸善根,心行平等,以虛空同量之心,成就一切無上因緣,特現虛空藏菩薩相。明白詮釋修道有捷徑,希望世人不要自誤,及早認真修持,早日降伏身心參悟生死的大事。菩薩要渡眾生,主要是渡眾生的心,渡1顆以禮敬「佛」、禮敬「法」、而又禮敬「僧」的修行真心。只要修道人能把這3者融為一體,誠心禮敬學習,終必有成。

《大方等大集經》指出:虛空藏菩薩如同富翁,相應困苦眾生,只要到祂面前,即會施予救濟。同時,虛空藏菩薩專主智慧、功德及財富,具有仁愛精神,能使一切世間的人善求善願得到無窮盡的利益。虛空藏菩薩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大日經疏說:虛空表廣大,是不能夠破壞的,一切的事物都不能超越;藏表示無限福德智慧。


準提菩薩法相莊嚴 庇佑眾生

(台北內科週報第574期/2023年4月17日-2023年4月23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農曆3月16日信眾無不恭祝準提菩薩聖誕,祈願菩薩加持保佑,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準提菩薩》原作品,她表示,準提菩薩法相莊嚴,身體黃白色:黃色代表地大,代表胎藏界;白色代表水大,代表金剛界。祂的身體黃白色是表徵其理智不二,定慧一體的緣故,有諸佛能出生萬德之義。

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準提菩薩是1位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大菩薩,也是世尊入等虛空大海變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生大準提佛母,尊稱「七俱胝佛母」和「天人丈夫觀音」;祂的福德智慧無量,感應至深,滿足眾生世間的願望,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準提菩薩是六道中救度天道與人道之觀世音菩薩,是釋迦如來的化身。祂來自於大日如來的最勝法界宮,是觀世音菩薩的1種神變像,其身常出現在人道與天道以渡此兩道的眾生。修學準提咒並沒有任何限制,不分任何身分者,都可以修學持誦的,依此也可以看出準提菩薩的慈悲。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的《準提菩薩》原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在《準提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為了愍念未來的薄福惡業眾生,所以入於準提三摩地,宣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的準提咒。準提咒的第一殊勝是:「準提能含諸咒,諸咒不含準提」。此咒仗託無盡佛菩薩的大悲願力護助,故持此咒將成就一切勝事,也將此咒視為淨土法門的助行。而準提咒與藥師經具有同樣的功能,皆重視現法樂,遇到障礙時,準提咒是輔助修行的好方法,精進持誦,身心更形安定、清淨、障礙將會清除。

稱為神咒之王的「準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議,神咒的感應甚為急速與強大。持誦者可祈求聰明智慧、辯論勝利、夫婦相互敬愛、使他人生起敬愛、增進人際關係、求得子嗣、延長壽命、治療疾病、改變命運、滅除罪業、祈求降雨、脫離拘禁、遠離惡鬼惡賊之難…等等,種種的祈願,無不滿足。


學習普賢菩薩 以願導行實踐力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農曆2月21日(國曆3月12日),欣逢普賢菩薩聖誕日,素人畫家張美芳表示,很榮幸分享普賢菩薩工筆佛畫,此次所呈現的是原畫作,這幅並不好畫,1來大幅,2來複雜的衣服跟彩帶線條、菩薩所戴的寶冠、騎乘六牙白象身上的裝飾罩毯行頭等,光上色1小塊就要花好多時間,而且自己也沒學過配色,完全靠直覺去調配整張色彩,深信這是菩薩帶領著畫,畫出菩薩想要的顏色。

至於繪畫的過程,張美芳說:「雖然畫到肩頸痛,但那股想完成佛畫的熱忱,以及菩薩給我支撐的力量,才有此作品給有緣人欣賞。相信能把佛像畫的好的老師很多,但以1位素人就只能憑著自己的精神跟毅力來完成,也藉此鼓勵有興趣的人都可學佛畫;因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法行願的典範,以其積極力行的精神聞名;圖係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普賢菩薩》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法華經》記載,普賢菩薩曾在佛前許願,將會騎著六牙白象去守護那些依《法華經》修行的人。因此,世人看到的普賢菩薩像,都是騎乘六牙白象的。白象代表菩薩之大慈力,六牙則代表了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發願救度眾生。

根據《悲華經》記載,久遠劫前,當寶藏如來佛住世時,有位國王名叫「無諍念」。普賢菩薩當時為第8王子,名為「泯圖」。他在寶藏佛前,發願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樣不清淨的國土中,使無量眾生身心清淨。未來,他也要將佛種散播在各處。寶藏佛依此願心,將「泯圖」改號為「普賢」,代表願行普及一切,並授記他未來在北方「知水善淨功德世界」成佛。普賢菩薩從發下利益眾生的大願開始,廣行六度,行願不倦,成為萬行的行動家。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普賢菩薩》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此外,《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記載,普賢菩薩發大弘願,以果立因,使眾生在大願中得到法益,又以因中施果,令大眾從行菩薩道中證入聖果。10大行願的「行」代表身行,「願」是心願,「行願」就是把心願實踐於行為上,達到身心一致。如果有人能夠以甚深不疑的信心,受持讀誦這10大願,便可消除五無間地獄的罪業。如果希望成就如來的功德,可傚法「普賢菩薩10大願」作為修行目標。

10大願如果用現代語言來詮釋:禮敬諸佛,即是人格的尊重;稱讚如來,即是語言的讚美;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懺悔業障,是行為的改進;隨喜功德,是心意的淨化;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普皆回向,是功德的圓滿。

時值南無大行普賢菩薩聖誕日,請一起學習祂以願導行的實踐力,才能夠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法。普賢菩薩的10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


慈顏常笑結善緣 人間變淨土

(台北內科週報第562期/2023年1月12日-2023年1月18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農曆正月初1,正是《彌勒佛》聖誕之日。在佛教中,彌勒菩薩具有慈悲、忍辱、寬容、樂觀,光明與未來等象徵意義;衪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祂是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人,地位極高,也是佛教三世佛觀念中的未來佛。

新春佳節,大年初1適逢彌勒佛聖誕,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彌勒佛》作品,見聞歡喜,廣增福慧。在此殊勝吉祥之日,最適大家多做功德,喫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讓我們一起祈求萬佛之祥光,龍天之讚頌,在新的一年護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疫情平息,人人健康平安,智慧弘開,身心自在,福慧無量,所願皆成,人間變淨土。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彌勒佛》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根據佛經記載中,彌勒出生在印度南天竺的婆羅門第中,祂姓「慈氏」,彌勒是梵文譯音,名「阿逸多」,用梵語來說就是「慈悲」、「最勝」的意思。在幾番轉世輪迴、時空交迭中,祂和釋迦牟尼佛(現在佛)結下很深的因緣,獲得佛陀授記後,在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菩提樹下得成佛道,轉妙法輪。佛祖入滅時遺言交代,要把現在世中未能成就佛果的弟子,交託給彌勒。

彌勒佛是大乘菩薩典型代表,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的賢劫第5尊佛,更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因修慈心三昧,且恆時戒殺護生,故以慈立名。菩薩在未成佛前,於兜率天宮說法修行,待時機成熟後,便會降生世間,並於龍華樹下舉行3次法會(龍華三會),普度有緣眾生。因此,菩薩又有「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之稱。


釋尊成道之日 素人畫家的分享

(台北內科週報第560期/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4日)

【本報蔡秀娥專題報導】農曆12月初8(國曆12月30日),是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佛學大辭典》記載,世尊經過多年孤獨的修行,成道是在古印度摩揭陀國尼連河畔的菩提伽那(Bodh Gaya),坐於菩提大樹下入定,大徹大悟,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顯現,明心見性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欣逢釋迦牟尼佛成道日,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很榮幸分享佛陀作品,僅表對佛陀無限的敬仰跟感恩。歷經2000多年,佛陀博大精深的法門依然流傳於世,嘉惠世人。主圖結合數位有19隻蝴蝶於佛前,寓意佛陀把福慧加被於有情眾生。年輕時佛陀憑著自己的智慧與堅毅的精神,終於證悟「緣起性空」的宇宙人生真相,塵世間六道輪迴所產生的一切苦難,因和緣皆來自眾生自身的「無明」。世間一切存在不過是一種幻覺,但眾生卻把它當作真實,誤認為實有,眾生有我執,就是不能解脫生老病死苦的真正原因。眾生本具佛陀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其實眾生心與佛心,無二無別,本來一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這就是佛所開悟的道理。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 ) 分享《釋迦牟尼佛》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釋迦牟尼佛悟道以後,曾講法49年,很多人都好奇,在這期間,釋迦牟尼佛到底說了什麼?又講了什麼法?在金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這句話意思是說,佛陀其實這49年裡,並沒有說過1句佛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金剛經又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佛所說故。「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學佛一定要理解什麼是佛法?其實佛法,並不是佛法,只是名字叫佛法,釋迦牟尼佛並沒有說過佛法,因為真正的佛法,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的。但釋迦牟尼佛講了一個字,那就是「空」。用空字,便可以解釋,為什麼如來說的法,非法,又非非法,因為一切皆空,諸相非相。如來真實意,其實是在告訴眾生,學佛要明白真正的佛法,不要執著。

▲文陀師兄分享的筆墨(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曾有人問佛陀:通過修行,最終得到了什麼?佛陀答:什麼都沒有得到。問:那您還修行作什麼呢?佛陀微笑著說: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我失去了憤怒、憂慮、悲觀和沮喪、焦慮不安,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癡三毒,失去了凡夫俗子的一切無知習氣障礙,也失去了對老去和死亡的恐懼;修煉的真諦不是為了得到,而是放下!

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處,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佛教主張因緣與因果論,否定神的權威,既不偏向唯神論的迷信,也不走向唯物論的極端,主張透過修行提昇生命,覺悟生命的智慧,便可成佛之人。釋迦牟尼佛以父母所生的人身,成就無上的佛果,讓人們看見人間成佛不是神話傳說。《增壹阿含經》:「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因為諸佛都本來自人,只是覺悟了而已。


回歸本心 即入清淨極樂之土

(台北內科週報第556期/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7日)

【本報蔡秀娥專題報導】《阿彌陀佛》是1位家喻戶曉慈悲喜捨的大願王,為了眾生許下48個大願,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據史書記載,淨土宗第6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是彌陀化身來的,後世便把大師的生日農曆11月17日定為阿彌陀佛壽誕。欣逢此良辰佳日,信眾除了恭祝《阿彌陀佛》聖壽無疆之外,同時更祈求《阿彌陀佛》護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疫情平息、民生經濟蒸蒸日上。

只要眾生有信者、發願行,中峰禪師云:「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性圓滿的性德。淨土在我們的真心,真心就是淨土;阿彌陀佛就是真如、本性、法身。回歸本心,即入清淨極樂淨土。

▲阿彌陀佛作品,為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所提供。

淨空老法師在他的演講集中,也曾宣說《無量壽經》中提到《阿彌陀佛》在佛前發大誓願,經過五劫的修行,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專門接引十方念佛眾生,一切往生的菩薩,到了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圓滿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難信之法。一心專念是成佛之道,唯此淨土法門最簡單、容易、方便、快速。其修學方法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此句名號具足無盡功德。知道的人很少,誰知道?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蕅益大師昔日曾說:彌陀口裡念彌陀,不識彌陀怎奈何!自己彌陀參不透,臨危豈能出娑婆?人只要回歸本心,在世就可活在極樂世界,往生時更是老馬識途,眾生皆可為《阿彌陀佛》無二無別。他又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深信力行為要耳。

▲阿彌陀佛作品,為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所提供。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佈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信哉!阿彌陀佛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文是「無量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念覺而不迷。無論在什麼時候、場所、逆境、順境,都要保持清淨心不動,樣樣清楚明白,這是智慧。不動就是不起貪瞋痴慢疑邪見。內心如如不動,外面又清清楚楚,這時候這個心是真正覺悟了,覺就快樂,迷就有苦。說得粗淺一點,待人接物、穿衣吃飯沒有一樣迷惑,樣樣都覺而不迷,這就把阿彌陀佛變成我們的生活了。

▲阿彌陀佛作品,為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所提供。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此次將《阿彌陀佛》作品細分為3個時段,從白天日常的阿彌陀佛,到夜晚守護世人的彌陀,以及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因應不同面向的《阿彌陀佛》對眾生的大願行愛。

她在畫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時,也是在未學上色前,即有一股想畫心中之佛的力量,那種法喜充滿真的難以言喻。原畫的背景融合數位給予不同的時間感,希望見者歡喜,更能表現佛畫並不刻板、傳統。超越技術、物質直達心靈,通過創色行為,張美芳把真善美的種子散播給更多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