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獲零能耗認證 大家看得到

(台北內科週報第577期/2023年5月8日-2023年5月14日)

【產學研連線】許下在2030年前於全球據點100%使用再生電力的RE100承諾的台達,日前宣佈,其美洲區總部已成為加州弗利蒙市(Fremont)首座、同時也是矽谷灣區第2座通過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LEED零能耗(Zero Energy)認證的綠建築。

零能耗認證,要求建築的發電量必須大於等於耗電量,而台達美洲總部原本即為LEED白金級的節能綠建築,近年更陸續導入台達自身的創新綠色解決方案,同時透過新建太陽能停車棚,搭配新設330度(kWh)儲能系統優化再生能源使用,每年可產生超過140萬度的再生電力,大於建築自身用電量;台達推動綠建築不餘遺力,已在全球累積32棟綠建築,持續以科技協助全球永續發展。

弗利蒙市Lily Mei市長表示,如同弗利蒙引領綠色科技的潮流,台達也不斷為建築能效豎立行業標竿。台達在弗利蒙打造的美洲總部,是加州最早獲得LEED白金級綠建築認證的私有設施之1,現在更成為整個灣區第2座實現LEED零能耗認證的設施,創造了新的里程碑。我們很高興看到台達一直以科技實踐永續,甚至在疫情期間仍持續投資社區,將位於弗利蒙的總部打造成其綠色解決方案的驗證場域。

台達美洲區黃彥文總經理表示,過去30多年來弗利蒙市一直是台達在美洲的家,很榮幸能夠打造這城市首座的LEED零能耗綠建築,將其產生的環境與社會效益回饋給社區。台達美洲總部達成零能耗的里程碑,將進一步幫助台達實踐在2030前於全球據點100%使用再生電力的RE100承諾。同時,透過提供協助綠建築和永續城市發展的智慧綠色解決方案,也正是台達商業模式與ESG結合的具體例證,以科技來促進人類的永續環境目標。

▲台達美洲區黃彥文總經理強調,台達美洲總部已達成零能耗的里程碑(照片係台達電子公司提供)。

在節能設計上,台達美洲區總部不僅考量其氣候、地理環境的特點,更結合了營運上的使用需求,是綠建築全方位整合的良好典範,而且為達成零能耗,台達近期於美洲總部更導入自身的物聯網、智慧綠色解決方案,例如下列各項措施:

一、616 kW的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加上新建的504 kW的雙面太陽能停車棚,皆搭配台達高效太陽能變流器,每年共可產生超過140萬度再生電力,能滿足建物全年的耗電需求。

二、330 kWh的台達儲能系統,進一步優化建物的能源管理。

三、資料中心散熱解決方案加裝導入台達EC風扇的節熱器(economizer),同時將台達變頻器應用於空調系統,幫助總部內資料中心的年度PUE值從1.5最低降至1.25。

四、導入子公司Trihedral新一代SCADA系統VTScada,以及子公司Delta Controls的建築控制平台enteliWEB。這些平台具備高擴充性,可以與既有的建築子系統,如暖通空調、LED照明和其他高耗能系統無縫整合,並建立檢查點、收集數據、追蹤趨勢、建立報告、異常示警及遠端管理等。


世界通訊產業的春天 MWC先知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產學研連線】春天來了!在2023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中,由專業分析師觀察所見,MWC 2023已揭示後5G時代的來臨,全球通訊產業的重點已轉往下一世代的通訊技術,包括B5G(beyond 5G)/6G將強化智慧化應用,6G卡位、衛星通訊、元宇宙等均是熱門議題,尤其元宇宙的發展將帶動數位雙生(Digital Twin)進入蓬勃發展期,市場調查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估全球產值從2022年69億美元,成長至2027年的735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60.6%,將是通訊產業的生力軍!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林昭憲所長指出,全球在數年疫情衝擊下,除了加速促進企業營運和個人生活的數位轉型,帶動遠距離和零接觸應用服務市場需求,也促進行動通訊技術突破和設備升級。呼應這個疫後轉型熱潮,今年大會展覽即以「速度(Velocity)」為核心主題,貫穿5G加速、真實(Reality)、開放網路、金融科技、萬物數位化等五個關鍵議題,揭示行動通訊產業正專注于加速增長、合作關係和積極變革。另方面,不少國家和企業已將發展目標瞄準6G通訊技術,台廠具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資通訊設備研發與製造能力,建議應觀測國際上重要國家、組織在6G發展的動態,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致定與科技應用,同時也不能忽略地緣政治的影響與淨零排放的思維,才能超前部署6G產業的未來競爭力。

從MWC 2023看次世代行動通訊發展趨勢與大廠布局,工研院指出,由於5G技術標準已邁入5G-Advanced階段,引領行動通訊產業對利用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改善網路智慧化,以及無人機和XR應用;延續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物聯網技術標準的發展,許多國際大廠更加關注如何提高網路節能效果的議題,甚至提前布局。

此外,透過永續與循環經濟帶動行動通訊產業綠色轉型等方案與應用為主要展出內容。隨著流量需求和網路結構複雜度增加,導致行動通訊網路功耗攀升,對成本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而當前的思維是:「短期先改善個別設備能耗,中期能降低整體網路能耗,長期為提高通訊設備循環再生利用的比率」,顯示行動通訊產業正務實地加強性能、改善耗能,以扮演數位轉型支持者的重要角色。

▲工研院舉辦「MWC 2023行動通訊大展重點趨勢研討會」,由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研究團隊主講,指出後5G時代已來臨,B5G(beyond 5G)/6G將強化智慧化應用,6G卡位、衛星通訊、元宇宙等均是熱門議題。

在通訊技術方面,國際大廠在開放架構、能耗管理、AI技術整合正加強布局,如NOKIA發表新Open RAN產品,NTT docomo跨足SI業務,CISCO、NEC、Ericsson已將AI導入部署模擬、流量監控與能耗管理;在應用方面,廠商展出多樣元宇宙、無人載具、連網汽車解決方案,驗證5G加速和低延遲性能已成熟,可望擴展新的市場應用機會。

MWC 2023勾勒下階段通訊技術為6G技術標準做鋪陳,據工研院觀察,除強化通訊功能,也納入淨零排放的思維開發相關產品、並融入企業經營理念。技術發展上更廣泛的結合AI/ML、智慧反射面板(RIS)等工具來達成基地台的通訊效能與覆蓋範圍,達成智慧能源調控、搭配混合電力與儲能設施等。

另方面,非地面網路(NTN)通訊也成關注焦點,包含:多衛星軌道(GEO、MEO、LEO)通訊的情境展示、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互補性、智慧手機連接衛星等方案,可應用於全球覆蓋、乃至外太空通訊的技術演進。從目前窄頻發送簡訊(例如:Apple、華為手機的緊急救援簡訊單向傳輸功能),以及在這次MWC 2023展會上,手機品牌Motorola、CAT首次展示,採用聯發科NTN晶片可達成雙向訊息傳輸。此外,NOKIA宣布和AST SpaceMobile及Vodafone合作,可利用衛星手機直接講語音電話;Ericsson、高通與泰雷斯集團(Thales)公布以太空為基礎的網路計畫,能讓智慧手機直接透過衛星通訊,亦備受矚目。展望未來,通訊產業的下個里程碑將是可利用隨身裝置上網寬頻服務,形成無處不在、可隨時隨地進行直播、追劇的連線情境…等,都為6G的通訊情境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在MWC 2023展會上,工研院觀察,元宇宙、混合實境(XR)、沉浸體驗成為各家的熱門展示應用重點,顯見應用於娛樂、工業領域的數位雙生(Digital Twin)儼然成型。廠商展示各類XR眼鏡與穿戴裝置,用於電玩競技、球賽直播、虛擬主播、社交/工作平台、城市導覽等結合現實世界的數位應用,讓現場觀展者體驗元宇宙世界的沉浸體驗。


東台灣首座 智慧農業場域揭幕

(台北內科週報第553期/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1月16日)

【本報特稿】東台灣首座「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實驗室」與「智慧農業戰情室」,係由台達與宜蘭大學共同成立,雙方合作聚焦於機電工程與生物應用,以「智慧農業」為核心發展相關課程,將台達工業自動化旗下控制類、伺服類、變頻器等系統產品,應用於物聯網與機電整合面向,並在校內部署農業感測器結合工業圖控系統DIAView,透過遠端監控與收集資料,並加以分析的實際試點,為學生打造兼具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環境。

智能化是產業趨勢,關乎著未來競爭力。日前,台達機電事業群劉佳容總經理表示,台達深入發展工業自動化並持續精進、歸納成功經驗,不僅助力各界客戶夥伴共同升級茁壯,更秉持向下紮根培育新一代人才的精神,推動產學合作,同時也藉由舉辦台達盃等學生自動化設計活動,減少學用落差。延續與宜蘭大學的互動,雙方基於培育跨域人才理念不謀而合,攜手建置智慧農業跨域整合試驗場域,可望加乘發揮台達智能自動化方案與校方深厚的農林技術,提供學子資源豐饒的智慧農業發展平台。

▲台達機電事業群劉佳容總經理(左)與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邁向農業自動化的發展(照片係台達電子公司提供)。

宜蘭大學長期以來,在農業與工業的人才培育投入很多心力,不僅在課程規劃上重視生物機電知識能力,更透過實作以兼顧學生職涯發展,積極培育能為學研機構所用的優秀人才,進而推動地方智慧農業等生物與生命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宜蘭大學吳柏青校長表示,此次感謝台達大力贊助教學設備,一同成立東台灣首座智慧農業跨域整合試驗場域,經由產學合作讓學生在學期間即能累積實戰經驗,強化未來競爭優勢。

台達憑藉在能源管理與自動化方面的豐富經驗,曾在印度全國各地農耕區利用變頻器與馬達控制系統產品,導入農業灌溉自動化方案,不僅可以有效運用印度豐沛的日照資源、以太陽能帶動水泵變頻運轉,更獲得美國專利。另外,台達在新加坡與負責工業基礎設施發展的法定機構裕廊集團合作,結合工業圖控系統VTScada和製造執行系統DIAMES,建構貨櫃型植物工廠,整合台達工業自動化、散熱管理、LED照明,以及智慧監控等系統,優化蔬菜的生長環境,為種植管理者提供數據分析及遠距監控以協助營運決策。此次合作,可以有效將產業中的智慧農業應用經驗注入校園。

▲台達機電事業群劉佳容總經理(右1)與宜蘭大學陳威戎副校長(右3)率雙方團隊一同為「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實驗室」揭幕(照片係台達電子公司提供)。

做為宜蘭大學生物資源學院基礎教學與研究實作的重要場域,「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實驗室」預計將以台達機電系統各類產品製作教學模組,用於控制器、電動機、物聯網、機電整合、植物工廠導論等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接觸目前業界實務設備,全方位提升理論、實作與設計等能力。

其次,針對「智慧農業戰情室」的設置,則導入SCADA系統,即時掌握植物工廠等場域的現場狀況,並蒐集數據資料以優化農作成果。宜蘭大學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城南校區,並整合納入智能溫室及露天實驗田區的現場操作,以期做為智慧農業跨領域整合的場域驗證,提升不同領域學生於農業智慧化跨域整合實務技能與創新應用的能力。台達與宜蘭大學智慧農業跨域整合試驗場域,斥資新台幣近250萬元經費打造,同時獲台達捐贈價值百萬元的工業自動化設備與軟體系統。


ERP與數位轉型

(李鳳珠/撰文)

【八方論壇】以筆者的經歷而言,從事ERP系統產業已有30年,專精於食品產業、螺絲產業等製造業的整廠ERP系統建置整合經驗,當然也有其他產業。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是我的日常,每週都與客戶固定會議,疫情間,仍線上進行也不停歇。從現有ERP系統中發掘問題再優化,甚或是重新定義流程、反覆琢磨或以新模式運作等。每當企業陷於迷思,我會以專業第3者角度協助找出最佳方案選擇,在業者多年積習之下,同樣會有反對、消極,或不作為的抵制,但在這已建置系統基礎上,實現創新與數位轉型目標是很明確的持續著。

什麼是ERP?ERP就是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運用資訊科技對企業所有資源:產、銷、人、發、財做規劃,以會計為導向的內稽內控管理系統,例如,製造業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品管、採購,以及銷售、庫存、財務、人事、薪資、成本…,都是需去做企業的內外部資源整合與管理,若是服務產業,則需將服務流程系統化,不僅提供好的客戶體驗與服務,最重要的是運用ERP作為「擴大事業規模」與「創新」的利器。

▲李鳳珠總經理(右5)從事ERP系統產業已有30年;圖係她與夥伴參訪企業時合影(照片係智泉資訊公司提供)。

在後疫情時代,企業不只期待回到過去的日子,更希望能創新商業模式、改造流程,以翻轉企業的發展。不同以往的是,轉型目的不只是達到效率提升而已,還需將「企業價值放大」,能更快速因應變化、為顧客創造好的體驗,並與ESG永續經營理念趨勢結合。總之,數位轉型已勢在必行,在新經濟時代轉換後,再推出新商品或服務是企業需積極超前部署。

ERP能快速部署使用,盡可能少客製需求,但若為區隔化或突顯商業價值來考量,則需客製化以創造獨特性產品與服務為主。同時,清晰的轉型藍圖源自企業核心價值與定位的精準、所處階段與執行策略、想達成的明確數位轉型目標,莫不需要專業顧問協助。另視需要運用數位科技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RPA、大數據等等,加速深化與實踐,如此才能在不斷優化過程中逐步實現轉型藍圖與創新市場。

(本文作者係智泉資訊公司總經理,具豐厚的ERP系統產業實務經驗,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尤其受到肯定)


布建人際網絡很簡單

(曾季隆/撰文)

人類改變生活的第1步,便是使用新工具,在原始時代沒有工具可用,則從石頭引發了創意,將石頭磨平、磨尖變成切割的工具,同時走上創造發明之路,不斷研發、不斷進步!

雖然,我們運用網際網絡,可以無遠弗屆,更使生活進入互聯網、物聯網的時代,但是始終人際網絡的布建,卻仍然無法有劃時代的進展。人際關係是私人間建立關係,而不是形成網絡的布建。那麼,對人際網絡的布建應從何著手?筆者認為,布建人脈首重「工具」,一如先賢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布建人脈的工具是什麼?

布建人脈的新工具,正是我花費15年的長期實驗與印證,完成兩報(即「台北內科週報」與「富貴有道週報」)的創新,使兩報有別於傳統日報的功能,並經最近半年疫情嚴重時的整個改變,始進入2.0階段,讓兩報與「廣博學習平台」(網址:https://lybetter.net/)結合起來,成為「人際網絡」布建的新工具。

若要使用這3種工具布建你的人際網絡,其實也不難!就像你使用LINE一樣簡便、好用,只可惜LINE只是通訊和聯繫的工具,而不能讓你和你3個朋友很快擁有千百人的人際網絡。如何透過兩報和「廣博學習平台」,實現你布建人脈網的目的?尤其報紙又怎會具有「連結功能」,而能助我們一臂之力呢?

有心要建立自己人脈網的人,就像使用LINE一樣先使用這3種工具,其中兩報的對象是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15萬人,他們之中很可能有你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可是你卻不知道,只要你的訊息刊載在兩報上,他們(包括你還不認識的人)透過報紙就可認識你,將來也有機會成為朋友,何況本來就認識你的朋友!在此同時,由廣博勵進會將你在報上刊載的訊息,或是你希望網路上朋友的訊息,都能幫你製成網路版,你便可以透過自己的管道發到網路上。這樣兼顧線上和離線兩方面,運用實虛整合的媒體,達到人際網絡的布建。

更值得一提的是,和使用LINE不一樣,你大可不必和很多人連結,就自然形成很大的人際網絡了。每個人只要連結3位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朋友,便能透過朋友關係而連結到千百位朋友的朋友,彼此之間莫不具有朋友關係,每週也都從獨特的報紙得知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訊息,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形成很大、很大的關懷力量。這一切,只要從你使用這3種「人際網絡新工具」,便可參與百千萬人的大家庭,實現前所未有的夢想!機會,是給行動快的人!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