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發性有機物減排 有解方了

(台北內科週報第580期/2023年5月29日-2023年6月4日)

【ESG促進平台】石化業是我國重要經濟命脈產業之1,近年來因極端氣候導致極端高溫頻繁,使石化儲槽因環境溫度過高而造成揮發性有機物逸散,其物體是形成溫室氣體臭氧的前驅物質。

經濟部技術處指出,為了改善空氣品質,並提升我國石化產業綠色永續競爭力,除了以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發展減碳技術外,也鼓勵業界導入綠色永續循環概念。此合作案「低揮發性有機物防蝕隔熱塗料系統」,不僅塗料本身相較傳統防蝕塗料約可減少30%以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而且藉由連續披覆熱阻隔材關鍵技術塗裝,可大幅降低化學桶槽受熱,進一步減低化學桶槽內揮發性有機物逸散,使塗料與桶槽都達到減排的效果。

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有解方了,工研院與台灣聚合化學品公司共同開發創新防蝕隔熱塗料系統,用於戶外石化桶槽的外層塗裝,可阻擋90%的太陽熱能進入儲槽,有效降低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逸散空氣中達20%以上,並通過ISO12944-9最高腐蝕等級CX環境之防蝕測試,2022年成功量產商業化,目前已在高雄林園工業區、雲林麥寮地區完成多個大型化學儲槽的塗裝驗證,提供產業綠色創新材料解方。

▲工研院與台聚公司合作的防蝕隔熱塗料系統,可用於戶外石化桶槽的外層塗裝,並通過ISO12944-9最高腐蝕等級CX環境之防蝕測試,目前已在高雄林園工業區、雲林麥寮地區完成多個大型化學儲槽的塗裝驗證(照片係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李宗銘所長表示,石化業常以戶外桶槽儲存氣體與液體,一般傳統塗料僅具有防蝕保護效果,這次工研院與台聚公司透過樹脂與塗料配方設計,賦予新塗料優異的隔熱效果。經研發團隊驗證,塗裝在大型儲槽可大幅降低表面溫度15~20℃、槽內溫度降低3~7℃,進而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20%。防蝕隔熱塗料系統更可避免化學品因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受熱,而使化學品的溫度跟著上下劇烈變化,減少桶槽化學品變質機率,提供產業更穩定的儲存環境。研發團隊預估,國內儲槽用塗料產值約新台幣35億元,帶領產業往高值化發展。

台聚公司先進材料事業處劉興澤副總指出,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3讀通過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不僅明確訂定應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對於碳費的徵收亦有階段性規劃。如何面對及因應全球減碳、環境友善的訴求,兼顧營收與環保,為台聚公司當前最重要的議題。這次投入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隔熱防蝕塗料技術創新,不僅在台聚集團內使用,同時也對外提供產品與服務,持續與環保、減碳、永續的社會福祉努力並行。


簡又新央行演講 對提問以實答

(台北內科週報第579期/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28日)

【ESG促進平台】時隔兩年多,在淨零的倡議上已更為不同了,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繼前年初至中央銀行講述「氣候風險與永續金融發展策略」,再度於今年4月14日應楊金龍總裁之邀至中央銀行演講。此次內容不只盤點兩年來世界各氣候領域趨勢的新增與變化,更就氣候治理議題提供論述。在最後的提問時間,簡大使與楊總裁及央行同仁就相關議題熱烈討論,讓此行對雙方都有著滿滿的收穫。

當天,簡大使首先以聯合國不斷出台的多項氣候行動開場,接著說明不只是各個領域有共識加入淨零倡議,各國也相繼公布2030的減碳目標。這種不論公私部門一同努力的趨勢,也能從許多非政府組織與相關監管單位都不斷研訂的倡議與規範中窺見。此外,他也從歐美提出的各項法案與資金規模,講到台灣的2050淨零轉型12大關鍵戰略。這些例子所帶出的是氣候治理的「多層級」特性,他指出,縱向從全球,到國家,再到地方,而橫向則連結政府、國際組織、國內NGO及私部門(如企業界)。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於中央銀行演講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隨後,簡大使提到歐洲央行正在進行的氣候行動,像是致力於銀行監管、提高環境永續意識、制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規範,以及設定了氣候變遷中心。同時,他也指出接下來政府的財政相關單位,在制定國家政策時要考慮到綠色通膨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影響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所有層面。最後,他更期望央行自身要宣示與承諾淨零,並說明這是1個嶄新的知識,且不斷在演變,鼓勵與會的央行同仁要持續不斷地接受新知。

末段的提問也是異常精彩,與會者首先問到企業轉型通常需要人力與經費,這樣要如何在淨零與公司績效之間做取捨。簡大使回答時,強調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首先這是1個生死存亡的階段,不做就無法生存。再者,企業要有碳權即商機的觀念,在帶入此觀念後訂出的節能減碳決策,相關經費的投入可以不是「花費」,而是「投資」。

其次,針對現場的提問:「台灣產業特性導致中小企業為數眾多,他們沒有多的人力與資源投入ESG議題的改善,要如何協助他們」,簡大使表示,目前政府由金管會推動政策,未來將範疇3排放納入監管,這樣可以推動由資源較充裕的大企業帶領其供應鏈的中小企業前進。

▲中央銀行楊金龍總裁(左)將2022年底剛出爐的「中央銀行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方案」贈送給簡又新大使(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此外,與會者也問到:「碳稅與碳費的差異,對產業轉型來說何者有效?」簡大使表示,兩者都有效,初期要加快腳步的話就是碳費先行,專款專用較能讓企業接受,阻力較少,但長期來說則是碳稅較為公平,可以照顧到被氣候變遷影響較大的弱勢族群。

最後,與會者則問到政府非核家園與淨零轉型的衝突問題。簡大使便舉歐洲國家為例,理論上核能與天然氣都不是再生能源,但現實上由於烏俄戰爭導致的能源問題使得歐洲國家重新審視綠能的認定條件。再說,核能技術也有不同世代的發展,因此,這個議題與政策在未來也預計會是滾動式的討論與調整。

這場演講結束時,楊總裁不只感謝簡大使為他的同仁帶來新資訊,他也表示,未來中央銀行法的修法應該要把Green & Sustainability的概念置入,並親自將2022年底剛出爐的「中央銀行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方案」贈送給簡大使。該方案明訂許多央行因應氣候變遷的具體政策措施,顯示央行正審慎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且透過國際組織汲取經驗,並與金管會在氣候議題之監理合作,共同協助推動我國永續發展,期望央行能帶動金融體系積極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確保我國金融穩健發展,經濟永續成長。


鼓勵實踐 TAISE與亞東醫院簽署倡議書

(台北內科週報第578期/2023年5月15日-2023年5月21日)

【ESG促進平台】在永續發展的路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持續籲請各醫療機構重視健康永續,採取行動實踐永續藍圖,更於5月5日與亞東醫院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該醫院承諾健全機構治理、發揮社會影響力,並落實環境永續,至少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

▲邱冠明院長(左)與簡又新董事長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當天,亞東醫院展現了對永續發展倡議的重視與實踐決心,由邱冠明院長率領各副院長與1、2級主管超過百人參與,共同見證簽約歷史時刻。對此,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深為肯定,而亞東醫院貫徹集團對永續的重視,不只設立永續發展小組,定期檢視各項永續發展項目的執行情形與改善,而且因應氣候變遷也推動各項能源管理與減碳減廢作為,並透過永續報告書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落實永續發展的決心更是令人敬佩!

亞東醫院去年參與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獲選百大典範企業、以及報告書白金榮耀,而所推動的事項,包括防疫、社區智慧照顧與長照等方案,也贏得台灣永續行動獎(TSAA)1金2銅佳績。

▲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中)與亞東醫院邱冠明院長(左3)和副院長群合影(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邱冠明院長表示,氣候變遷帶來地球龐大的壓力,反省醫院本身運作,光是每年用電就很驚人,任何電價波動,對於醫院都是很大的負擔。而在能源管理以外,如何打造友善職場,鼓勵不同角色能互相支援、在醫療專業上不斷突破創新,滿足民眾需求,扮演好社區守護者的角色,也是醫院永續很重要的任務。今後,期待從簽署倡議開始,重新檢討所有作業流程,銜接國際理想,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地球。

▲亞東醫院1、2級主管超過百人,共同見證醫院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簽署儀式上,簡又新也受邀分享「醫院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會」,他表示,統計各醫院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佔全台總量4.6%,其中光以用電來說,更領先交通運輸業,居所有非生產部門第1位。因應極端氣候等威脅帶來更大的環境健康議題,同時回應政府2050淨零目標,各醫院都要更奮力由自身開始減碳。至於實際對策上,國際組織已經提出醫院減碳的策略,特別強調領導階層的決心,鼓勵各醫院從承諾開始,擬訂計畫並逐步推展執行、定期公開發表,並與合作夥伴同行。TAISE也將持續攜手與各醫療機構合作,協助整體醫療體系綠色轉型,進一步守護人民的健康。


減碳如同瘦身 商研院講實學

(台北內科週報第576期/2023年5月1日-2023年5月7日)

【產學研連線】日前,商研院南部院區舉辦112年首場經營實學講堂「零碳永續:中小企業的關鍵思維與實踐」,張皇珍副院長於開場引言時表示,目前全球有超過390家企業加入RE100倡議,其中有25家來自台灣,歐萊德於2018年成為首間加入RE100的台灣企業,力拼ESG與創新研發,承諾2050年達成百分之百使用綠電,宣示其淨零轉型決心,該公司經營獲利也有亮眼的成績,是ESG及EPS並進的典範企業。

張皇珍也指出,根據商研院所蒐集分析近200家企業執行SDGs的案例可得知,現已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關注永續議題,而減碳如同瘦身,瘦身前企業須先進行自我檢測,同時鼓勵企業可申請經濟部疫後特別條例補助,有助於檢視、量化,並改善企業於生產製造階段所產生的碳足跡。

致力將ESG融入品牌核心的歐萊德謝修銘永續長表示,領導人在企業中扮演關鍵角色,領導者的思維將影響企業未來走向。近年聯合國科學家成立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並發布氣候相關報告、COP(聯合國氣候峰會)制定巴黎協議執行方針,以及聯合國發布SDGs永續發展目標等案例,皆可得知國際間針對永續的重視程度逐漸高漲。

▲商研院舉辦「經營實學講堂」,吸引南部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多人參與(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謝修銘說,歐萊德將綠色、永續、創新3大要點視為品牌價值,並將ESG納入企業策略,自草創初期至今不變堅持邁向綠色企業,例如,歐萊德發現咖啡殼的咖啡因含量較咖啡豆高出10倍,因此其回收雲林古坑廢棄咖啡殼,再製而成咖啡因養髮液,可有效改善落髮及養髮需求,成為孕婦族群的明星產品,更屢獲設計及發明獎項等殊榮,除可減輕農夫處理廢棄咖啡殼的高昂成本,同時更提升農業經濟價值,創造正向循環。

此外,謝修銘指出,歐萊德總部亦落實綠建築,包含自建綠能電廠、加裝電動車充電樁、規劃電動車優先停放區等,更被列為國家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截至目前已有71個國家共3.4萬人造訪,透過環境教育推廣,期望引導利害關係人共同培養永續意識。最後,引述歐萊德葛望平董事長的話說:「全球品牌都會變綠,遲早而已!」期勉企業能及早為永續做好準備。

擔任台灣家樂福永續成長重要推手的蘇小真永續長,當天於講堂中分享道,企業應以社會環境作為優先考量,社會才能正向發展,家樂福盼從生活場域傳遞永續意識,例如積極推廣非籠飼養、動物福利及友善水產品,並成立影響力概念店,將SDGs永續目標融入經營方針,所販售產品皆標示動物福利、從i開始等符合永續採購價值之標章,除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距離,亦期望提供民眾更友善土地的消費選擇,盼消費者於日常生活持續支持綠色企業。


永續會展計畫 助業者節能減碳

(台北內科週報第576期/2023年5月1日-2023年5月7日)

【ESG促進平台】如何在永續發展趨勢下,協助產業界與國際接軌,以避免閉門造車?透過參加國際相關展會,將是很好的途徑,而貿易局4月27日宣布,112年推動永續會展重要工作及作法,將以「評估與輔導」、「發聲與行動」以及「鼓勵與榮譽」3大面向,協助我國會展業者落實會展節能減碳,實踐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值得業者重視!

首先,在「評估與輔導」方面,貿易局將建置會展產業專屬碳排計算公式與減碳評估系統,協助業者自我評估並取得減碳改善建議,也將提供最高新台幣20萬元輔導金,鼓勵業者落實節能減碳,並取得ISO減碳國際認證。

其次,將輔導國際會議與展覽主辦單位各4案,鼓勵業者具體落實「台灣會展產業永續白皮書」內容,建立示範案例,同時,貿易局也鼓勵會展專案辦公室媒合會展主辦者與公益團體合作,舉辦永續減碳主題的公益活動,進行碳排抵換。

▲貿易局日前宣布,112年推動永續會展重要工作及作法,將以「評估與輔導」、「發聲與行動」以及「鼓勵與榮譽」3大面向,協助我國會展業者落實會展節能減碳(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此外,在「發聲與行動」方面,會議業聯合理事會(JMIC)去年在聯合國氣候峰會期間曾發布《NET ZERO CARBON EVENTS–Route to Net Zero》報告,引起全球會展界迴響。貿易局將於今年底參加由JMIC在氣候峰會COP 28期間舉辦的說明會等活動,宣傳台灣會展產業永續白皮書及會展業減碳具體作為,並將推出「100X100百家倡議X百家行動」,預計號召我國100家會展業者,共同參與實踐電子化減塑等100項永續會展行動。

最後,在「鼓勵與榮譽」方面,今年貿易局首度辦理「永續實踐獎」與「減碳行動獎」2獎項選拔,鼓勵與肯定會展業者實踐SDGs目標及執行減碳作為。未來,貿易局也將持續推動永續會展發展,鼓勵會展業者落實永續作為,協助我國會展產業逐步邁向低碳,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資策會促成 台日智慧配送物流

(台北內科週報第576期/2023年5月1日-2023年5月7日)

【產學研連線】為協助日商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子公司台灣三菱商事發展瓦斯服務事業,並推出數位運送服務,資策會與台灣三菱商事、台和實業及樂勁雲於4月28日簽署多方合作備忘錄(MOU),資策會以第3方顧問服務,媒合台灣AIoT業者組隊提供技術與智慧瓦斯表,建立智慧配送物流服務,全力推動傳統桶裝瓦斯(LPG)配送事業進行數位轉型。

當天的合作備忘錄(MOU)由資策會卓政宏執行長、台灣三菱商事本部長山本貴一、台和實業趙傳元副董事長、樂勁雲趙家偉董事長等共同簽署,透過資策會數位轉型學堂ACE專家擔任第3方顧問服務角色,協助台灣三菱商事與經銷商台和實業,導入智慧平台及數位物流系統服務,促成傳統桶裝瓦斯配送產業邁向數位轉型的第1步。

卓政宏執行長表示,三菱商事為代表日本的著名綜合商社之1,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數轉院)台日中心長期與台灣三菱商事建立聯繫管道,瞭解其對智慧物流的轉型需求,引介優良系統設計業者提供智慧派車路徑系統,並結合3家相關瓦斯表業者組隊提供技術支援,以LPG數位智慧平台加上數位物流系統兩大平台,不僅證明了台灣數位技術服務的實力,亦強化台日產業對接。

▲資策會、台灣三菱商事、台和實業與樂勁雲簽署多方合作備忘錄(MOU),全力推動傳統桶裝瓦斯配送事業進行數位轉型(照片係資訊工業策進會提供)。

台灣三菱商事石川剛董事長則指出,此一新事業體是公司內部從零開始發想、經過資料收集、實地調查確認及擬定計畫等階段後,得以具體實現,對於能夠多方合作落實計畫感到十分欣慰。

FUKUKU數位事業吳怡德執行長認為,由台灣三菱商事、台和實業及台灣團隊共同打造出的新數位品牌「FUKUKU」,他有信心在與資策會所帶領的台灣優秀團隊合作下,一定能提供讓消費者耳目一新的貼心服務。

趙傳元副董事長也指出,面臨環境的變化,台和也希望本於「善盡社會責任」的初衷,戮力提升本身效率,更希望與同業一起改善台灣的LPG產業。此次負責技術統合及平台建置的樂勁雲董事長趙家偉也表示,數位事業是新的領域,希望能與台灣及日本大廠共同合作,讓樂勁雲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起穩健成長茁壯。

在多方合作方案中,系統整合商樂勁雲負責數位系統平台管理,蒐集雲端數據,並且為了符合減碳運送,樂勁雲已決定引進挪威的複合式輕量瓦斯瓶。資策會數轉院台日中心連結智造科技中心,引介新事業開發所需的台灣優良系統設計業者,加上日本微電腦瓦斯表廠商,與樂勁雲共組技術團隊也一同簽訂技術MOU,希望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的營運思維,邁向數位轉型之路。


永續發展路上 愛與良心是關鍵

(台北內科週報第575期/2023年4月24日-2023年4月30日)

【逐夢築夢】在永續發展的路上,愛與良心是最具關鍵性,最近榮獲美國總統頒給「總統終身成就獎」,與聯合國社經理事會認可的非政府組織COJEP International頒給「正義與自由獎」的太極門掌門人、世界之愛和平總會會長洪道子博士,在4月5日於台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舉辦的「用愛與良心改變世界」座談會致詞指出,「在挑戰與考驗接二連三襲來的時刻,良心的價值更為明確,不被外在所囿,回歸本源,愛、和平與良心才是解決全球問題的關鍵要素。《世界人權宣言》宣告:所有人都被賦予了良心,人人享有良心的權利。良心是指南針,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夠找出解決方案。以清明冷靜的心遵循良心的指引,我們將能夠看穿物質現象的迷惑,瞭解其背後的真相。」

當天,響應第4屆聯合國國際良心日所舉辦的這場座談會中,與會的多位專家學者莫不表示,良心的價值體現在科技、醫療、教育、媒體、環境等各個面向,要具體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愛、和平與良心,才是解決全球問題的關鍵要素。

▲響應第4屆聯合國國際良心日,盛大舉行「用愛與良心改變世界座談會」,會後大合照(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中興大學盧明俊特聘教授表示,永續發展的內涵是保護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3者之間的平衡。據統計,全球有7.5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天收入僅1.95美元(約合新台幣60元),17億人口缺乏基本的醫療與保健服務。他認為,要改善人們的生活,必須要以愛為基礎,而良心更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另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指出,如果全球人類再不採取有效行動,到2050年每年將有超過25萬人因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而死亡。而永續發展需要每個人積極參與,人人從自身的小事情做起,例如:施行減碳、減慾生活,用愛與良心為基礎,相信定能達到目標。

台北商業大學企管系主任葉清江教授表示,科技來自人性,但人性是善?是惡?新科技可能變成威權政府控制社會的工具,但也能打造出友善的環境,因此,賦予道德責任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價值,是企業人應關注的課題;科技倫理已成當代關注議題與國際重視焦點。而「良心」一直是中國道德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1,企業主手中握有改變未來的力量,只有將自己的「良心」傾注給國家與社會,才會對人類的科技文明抱有更大的信心。他希望大家抱著「科技始終來自於良心」,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多位專家學者指出,良心的價值體現在科技、醫療、教育、媒體、環境等各個面向(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義達永續公司余金龍董事長表示,循環經濟是資源永續,也是淨零碳排不可或缺的推手,有3個領域:1是FPC技術,以農業廢棄物取代或減量塑膠,大幅降低空氣汙染、潔淨河川及海洋;2是R-ONE技術,將廢塑膠轉換成乾淨柴油,不產生戴奧辛,比焚化爐減少70倍碳排放,全球唯一讓柴油引擎不冒黑煙;第3是UWin技術,是全球唯一無毒無害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與環保煉金技術,不傷害環境與勞工。他更指出,良心、利他、給予是環境永續的核心,像太極門在蒙受不實的冤枉指控和長期的司法迫害下,將負面情緒與心靈垃圾回收、且轉化成愛與歡樂的正能量,推動良心時代運動,提倡愛與和平,是更高端、更有價值、永續、利益眾生的循環經濟。

中華天德聖教總會暨中華人間醫療協會王明理事長指出,醫療如呼吸,醫生的工作是搶救生命。談到醫療環境,他舉例,孟母三遷不只是媽媽的智慧,也是環境的影響,現今學生一開始都抱著救人救世的胸懷來投入醫療學習,然而畢業之後卻都不見了,他表示這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他認為醫療也需良心來捍衛。

▲焦點儀式,貴賓把目標貼到位置上,象徵以良心為本,讓17個目標可以發光發熱(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美國德州阿靈頓分校校友會理事長、金鐘領帶公司林青龍董事長表示,良心是一門社會學,良心教育要一步一腳印來推動。教養小孩,他認為禮貌、愛心最重要,注重身教和言教,尤其是良心教育,也著重灑掃應對進退,因為這是教育的價值,孩子會因此受到別人的信任,他不特別要求成績,孩子反而都是模範生。另外,林青龍也透過教育創造希望,例如:舉辦活動幫助特教學校的學生,讓他們可以參與,舉辦youtube雙語教育比賽,給青少年帶來希望,也辦接風餐廳為更生青少年接風,以免他們再次誤入歧途。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張慶仁副教授以5個面向談媒體的專業倫理與良知,包括追求真理、濟弱扶傾、實踐正義、維繫社會和諧及回饋社會的良知。他表示,良知是不分國界,也沒有人與事的差別,必須先知道對錯、是非、善惡,媒體人要反映客觀的事實,撇開個人意見與主觀情感,面對衝突性事件要不懼強權,也不迎合主流與低視弱小,公平查訪,兼顧各方立場,多報導光明面,報憂也要報喜,珍視新聞工作者所擁有的特權,創造大家的幸福。


海大與鴻海攜手 復育海底生態

(台北內科週報第575期/2023年4月24日-2023年4月30日)

【產學研連線】鴻海預計在3年內投入2,500萬元,與海大一起推動廢棄建材回收再製成魚礁、藻礁,復育海底生態,以提升生物多樣性,讓陸上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海洋資源,未來雙方也會透過多項合作計畫為永續生態盡一份心力,雙方已於4月19日簽署「永續海洋-循環資源」產學合作備忘錄(MOU),今後將共同致力於海洋環保與循環資源永續利用。

海大許泰文校長表示,珊瑚礁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監控指標之1,亦提供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現今已面臨生存危機,而海大和鴻海的合作將能加速推動珊瑚礁保育相關計畫,例如環境生態調查、種苗繁殖及復育等,致力於促進海底生態的復甦與發展。

▲許泰文校長表示,海大和鴻海的合作,將能加速推動珊瑚礁保育相關計畫(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這次合作項目,涵蓋廢棄建材回收再製魚礁和藻礁、珊瑚資源調查,以及復育技術開發、減碳新技術研發、海洋塑膠微粒監測與回收技術、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用於生醫領域等多項環保永續計畫,雙方從去年就已展開合作,並且透過海大的教育課程,讓鴻海的同仁與眷屬親子也共同參與永續海洋的計畫。

鴻海科技集團巫俊毅發言人強調,「鴻海這次與台灣海洋大學合作,將以循環經濟理念為基礎,推動環保產品、生態復育、綠能減碳等環境永續措施,深耕綠色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並將透過創意DIY等手作教育,將海洋環境永續之知識種子深耕,讓大家瞭解永續海洋、維護海洋生態之重要性。」

海大與鴻海的海洋永續計畫中,其中1項就是與新北市及基隆市在地的廢建材回收廠商合作,透過有系統的回收體系,結合法國3D列印技術,將廢建材轉化成適合不同物種生存的魚礁、藻礁並投放於海中,改善海洋生物之棲息環境,達到培育生物資源,增進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海大與鴻海攜手,透過3D列印技術,將廢棄物轉換成更合適海洋生物生存的人工魚礁、藻礁(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這項合作希望改變傳統的人工魚礁直接使用原生廢棄物,將水泥、船舶、鋼鐵、電桿、輪胎等投入海中的方式,而將廢棄物轉換成特殊設計的人工魚礁,提升生物相容性,使原本荒蕪的海床改造成更友善海洋生物的環境。為了讓魚群有隱蔽的棲息空間暢遊,採用多孔洞結構設計,並模擬自然珊瑚礁的表面質地,讓其它生物可以寄居依附在表面。未來也可因應不同海洋環境,做不同的藻礁、魚礁型態調整,簡而言之,就是為海洋生物客製化1個家,更適合他們居住。

洪榮聰環保長表示,「鴻海在落實企業永續經營的理念中,一直不斷思索如何更積極的參與生態保育。我們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中,挑選SDG 14保育海洋生態、SDG 15保育陸域生態、SDG 17多元夥伴關係著手,從鴻海總部所在地做起,採取具體行動,將陸上建築廢棄物轉化為復育臺灣原生物種的海底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並創造海洋碳匯,以實現對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責任。」


經濟部激勵下 服務業齊心淨零

(台北內科週報第575期/2023年4月24日-2023年4月30日)

【ESG促進平台】在經濟部有力的激勵下,世界地球日前夕(4月21日)舉行的「商業服務業齊心,邁向淨零排放倡議會」中,國內15家標竿服務業者,共同宣示減碳目標「2023年倡議廠商節電1,600萬度、減碳8,000噸」。

當天,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親自出席倡議會活動,並於會中表示,非常感謝15家標竿廠商共襄盛舉,由於服務業是第1線面對所有消費者,任何服務行為的改變都能帶動極大的影響力,感佩企業界以積極的行動,實踐商業服務業對環境永續發展的責任和承諾。

王部長更進一步表示,台灣服務業若能融入美學設計,結合節能減碳等,將能將其發揮至極致,以提升服務品質,而企業要做ESG才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更是提升企業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親自出席倡議會,以激勵率先響應的15家標竿服務業者(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她也指出,經濟部提出多項激勵措施協助業者進行低碳轉型,包括推動商業服務業補助案、鼓勵老舊耗能設備汰換、提供節能診斷服務,及協助業者更有效率進行能源管理。

這次倡議會參與業者,包括百貨業(新光三越、遠東百貨、環球購物中心、太平洋崇光百貨、台北101)、量販超市賣場(大潤發、美廉社、全國電子)、超商(統一超商、來來超商)、餐飲業(饗賓餐旅、麥味登、六角國際、豆府餐飲)及物流業(統一速達)等15家企業,共同宣示2023年節電1,600萬度,可減少碳排8,000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將創造相當於21座大安森林公園1整年的碳吸附量。

會中,各業者也提出採取節電與提升能源效率措施的具體作法,除展示實踐決心,也提供給其他企業做為精進節能之參考。隨後,王美花部長與各企業代表,一起種下綠色植栽,代表齊心努力建構綠色服務業的永續商業環境。另外,經濟部商業司進一步宣布綠色消費推廣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接下來在4~11月陸續將有綠色消費推廣活動展開,期透過公私協力一起帶動商業服務業的減碳風潮,以大帶小,齊心協力,分頭併進,從各個面向共建綠色服務業及綠色消費環境,提升業者與消費者的綠色意識,實現永續發展的願景。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第1排右5)與率先響應減碳的15家標竿服務業者代表合影;圖第1排右4為商業司蘇文玲司長;圖第1排右6為商業發展研究院許添財董事長(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本報訊】近年來,經濟部商業司積極推動普及綠色生活與消費,鼓勵消費大眾在食衣住行的行為模式改變,透過綠色消費行為,落實低碳生活,更於4月22日至4月28日和momo購物平台合作辦理「綠色購物節」活動。

經濟部商業司蘇文玲司長表示,淨零減碳已為企業邁向永續之共同課題,愈來愈多民眾與企業重視節能減碳課題,綠色低碳的商品也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關注,預期綠色消費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消費趨勢,綠色商品在市場上也極具成長潛力。商業司此次與電商momo合力打造「綠色購物節」活動,透過與民間企業相互合作,從企業端綠色商品的提供,結合綠色消費優惠方案,激發民眾消費選購綠色商品的動機,歡迎消費者共襄盛舉,共同響應綠色消費行動。有關資訊請上商業服務業節能減碳專區(https://www.business-netzero.tw/)查詢。

4月22日適逢世界地球日,商業司與momo購物平台共同舉辦綠色行動「Go Green Go Live」全日綠色商品網路直播節目,於4月22日當天12時至18時連續分享綠色優質商品,同時介紹國際減塑趨勢,將減碳與減塑知識融入於消費者生活當中。同時,為鼓勵綠色消費,經濟部亦推動「商業服務業節能設備汰換補助」與「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透過多元的補助方案,鼓勵消費者及商業服務業者共同落實減碳目標。


探討醫療機構 碳排解決之道

(台北內科週報第574期/2023年4月17日-2023年4月23日)

【ESG促進平台】面對日益加劇、危及全球生態與人類健康安全的極端氣候,各醫療院所如何更積極地採取淨零氣候行動?由TAISE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率先舉辦的「2023台灣健康永續論壇」活動,已於3月30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精彩落幕,透過政府、醫院和學者專家們的分享及對話,探討新世紀永續醫務管理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包括淨零排放願景、推動政策和策略、醫院管理實務等,吸引了實體加線上約400多人共襄盛舉。

根據國際健康無害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 HCWH)的調查統計,2014年全球醫療體系造成的溫室氣體約20億噸,占全球總排放量的4.4%,相當於514座燃煤電廠每年產生的排放量,而台灣醫療機構的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6%,高於全球的平均值。

其次,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的調查研究也指出,2021年國內非生產性質行業中的能源消費,醫院高居第1名,約占16.09%,比車站及軌道的13.54%、學校的12.34%等都來得高。

在全球力拚2050淨零排放的此刻,台灣已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是目前全球第18個將2050淨零目標納入法規的國家,其中碳費是一大關注焦點。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談到,未來碳費的徵收將帶來全面性影響,健康醫療機構也不可輕忽「綠色通膨」的風險管理,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展現更積極的作為,愈早投入減碳愈有利。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致詞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簡又新董事長提出,綠色醫院節能減碳秘笈的10大構面,涵蓋領導、採購、交通、化學品、廢棄物、藥物、能源、建築、食物及水等不同面向。他同時引述世界經濟論壇(WEF)建議的做法,包括使用再生能源與提高能源效率、提供數位化遠端醫療、低碳供應鏈獎勵、透過預防醫學等來提升醫療效率,以及與夥伴一起行動,都有助於健康醫療產業減少碳足跡。

「這是令人難以面對的真相」,衛福部醫事司劉玉菁副司長不諱言地說,氣候變遷直接或間接損害人民健康,並對於醫療體系造成負擔,例如熱浪、空氣汙染、疾病傳染等都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危害,「我們以前就知道SDGs、ESG是重要的,但對醫療機構的感覺是遙遠的,直到攤開這些統計數據,更深感自己肩負重責大任。」

劉玉菁表示,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國家的目標與趨勢,由上而下推動相關環境永續政策,國家醫療支出的GDP占比與醫療體系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國內占比也呈現高度正相關,尤其是已開發國家更具推動醫療體系淨零壓力。例如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即是全球首個訂定淨零排放目標與政策的國家衛生主管機關,美國白宮與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也邀集許多健康部門各領域單位響應簽署氣候變遷對應承諾等。

▲衛福部醫事司劉玉菁副司長與會的分享(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台灣要怎麼做?劉玉菁認為,先瞭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醫療體系平均每人溫室氣體排放量為0.52公噸,相較於世界各國偏高,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衛福部將依據國內醫療機構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管理認證導入概況,提供不同對應程度輔導,以推動國內醫療體系邁向淨零排放。

此次論壇的多位講者也都提到,健康醫療機構邁向永續的第1步是從領導階層開始,由上到下帶動推行。如同「氣候智慧醫療照護」(Climate Smart Healthcare)倡議所言,領導力及治理(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是所有行動的重點。這也指出1個很明顯的現象:在ESG的推行順序上,通常是由治理面開始著手,而目前最需要也最難改善的則是環境面。

以2020年國內醫院的電力使用為例,醫院作為用電大戶,最耗電的前3名依序是空調設備(57.66%)、照明設備(13.81%)和電梯設備(5.83%),其他如水資源的管理與回收及醫療廢棄物的分類、處理與減量等問題,都是屬於環境面的挑戰。

不容忽視的是,醫療機構為照顧病人使其恢復健康,需要在如「感染控制」等原本主責項目和「節能減碳」這個最新項目之間取捨,可說是淨零工作上要面對的短期困難。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陳永仁秘書長則分享HCWH倡議的7個行動,例如投資零排放建築與基礎建設、提供健康永續食品、鼓勵生產低碳排藥品、實施永續廢棄物管理,以及建立更有效率的醫療架構等。

▲衛福部醫事司劉玉菁副司長(左2)、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左3)、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洪子仁理事長(右2)、台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左1)以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陳永仁秘書長(右1)等主講人合影(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洪子仁副院長補充與強調,「健康醫療支出是投資,不是成本。」(Health is an investment, not a cost.)他透過比較不同國家的醫療服務產出,也就是如何測量健康,包括平均餘命、新生兒死亡率、可避免的死亡率等指標,結果發現臺灣過去多年來在這些面向的成長,已經明顯落後於日本、南韓等國家。

洪理事長感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認為台灣全民健保已提供相當便宜的醫療服務,「但唯有強化健康的投資,並推動醫療支出的合理成長,才有可能改善落後的健康指標,並推動國家發展。」

另方面,新光醫院身為全台第1家與TAISE基金會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的醫院,洪子仁說「醫院倡議ESG,先承諾很重要」,有了承諾之後,才能夠努力朝向健全機構治理(G)、發揮社會影響力(S)及落實環境永續(E)等3大目標前進。

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申永順秘書長指出,「相較於企業與大學,健康醫療機構在永續路上是第三梯隊。」若要追上領先集團,首要工作是出版永續報告書,也就是所謂的「資訊先行,績效隨後」。也因為這些新增的工作內容,對於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很急迫。從企業實踐永續的路徑來看,相關工作先由兼任人員負責,逐漸轉為專任人員,最終再設立專責單位,因為ESG及永續發展涉及領域太多太廣。這也是健康醫療機構會走的1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