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普賢菩薩 以願導行實踐力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記者蔡秀娥專題系列報導】農曆2月21日(國曆3月12日),欣逢普賢菩薩聖誕日,素人畫家張美芳表示,很榮幸分享普賢菩薩工筆佛畫,此次所呈現的是原畫作,這幅並不好畫,1來大幅,2來複雜的衣服跟彩帶線條、菩薩所戴的寶冠、騎乘六牙白象身上的裝飾罩毯行頭等,光上色1小塊就要花好多時間,而且自己也沒學過配色,完全靠直覺去調配整張色彩,深信這是菩薩帶領著畫,畫出菩薩想要的顏色。

至於繪畫的過程,張美芳說:「雖然畫到肩頸痛,但那股想完成佛畫的熱忱,以及菩薩給我支撐的力量,才有此作品給有緣人欣賞。相信能把佛像畫的好的老師很多,但以1位素人就只能憑著自己的精神跟毅力來完成,也藉此鼓勵有興趣的人都可學佛畫;因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法行願的典範,以其積極力行的精神聞名;圖係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普賢菩薩》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法華經》記載,普賢菩薩曾在佛前許願,將會騎著六牙白象去守護那些依《法華經》修行的人。因此,世人看到的普賢菩薩像,都是騎乘六牙白象的。白象代表菩薩之大慈力,六牙則代表了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發願救度眾生。

根據《悲華經》記載,久遠劫前,當寶藏如來佛住世時,有位國王名叫「無諍念」。普賢菩薩當時為第8王子,名為「泯圖」。他在寶藏佛前,發願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樣不清淨的國土中,使無量眾生身心清淨。未來,他也要將佛種散播在各處。寶藏佛依此願心,將「泯圖」改號為「普賢」,代表願行普及一切,並授記他未來在北方「知水善淨功德世界」成佛。普賢菩薩從發下利益眾生的大願開始,廣行六度,行願不倦,成為萬行的行動家。

▲素人畫家張美芳(Joanna)分享《普賢菩薩》作品(照片係素人畫家張美芳提供)。

此外,《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記載,普賢菩薩發大弘願,以果立因,使眾生在大願中得到法益,又以因中施果,令大眾從行菩薩道中證入聖果。10大行願的「行」代表身行,「願」是心願,「行願」就是把心願實踐於行為上,達到身心一致。如果有人能夠以甚深不疑的信心,受持讀誦這10大願,便可消除五無間地獄的罪業。如果希望成就如來的功德,可傚法「普賢菩薩10大願」作為修行目標。

10大願如果用現代語言來詮釋:禮敬諸佛,即是人格的尊重;稱讚如來,即是語言的讚美;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懺悔業障,是行為的改進;隨喜功德,是心意的淨化;請轉法輪,是真理的傳播;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常隨佛學,是智者的追隨;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普皆回向,是功德的圓滿。

時值南無大行普賢菩薩聖誕日,請一起學習祂以願導行的實踐力,才能夠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法。普賢菩薩的10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