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特稿】年齡在今日,可能必須重新定義,才符合新時代的生活現況。有的人已7、80歲了,仍然可以動作矯捷,腦力也不輸中壯年,從外表看來幾乎和5、60歲毫無異狀。可是卻很早要從工作崗位下來,美其名曰「遊山玩水」去也!
任何人的人生取決於自己想怎麼過,可以不婚、不育,但卻無法「不老」,而不論時代多進步,或科技多發達,迄今想長生不老仍然只是個夢,這夢還不常常做得好,也許半夜會嚇醒自己,「老」比什麼都讓人擔心!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醫師,去年出了1本新書,是稱「解鎖無齡」,雖是新書,但副標題卻是「20年的思索、研究與前瞻的科學解方」,看起來,20年的思索也不算長了。
當高齡醫學還沒成為顯學之前,陳亮恭醫師已全力投入。他的足跡從診間、研究室而起,飛往英國牛津進修,吸納歐美國家精髓後,返回台灣帶領高齡醫學團隊南征北討,結合臨床治療與研究,將論述化為實踐,建置符合台灣本土需求的高齡照護模式,試圖解決一些高齡長壽或老化科學的未解之謎。若循著閱讀軌跡,彷彿也跟著他笑與淚,走過20年青春歲月。
陳亮恭醫師在書中自序指出,「開始動筆時,嘗試將自己對於健康長壽的認知與想法做了較完整的闡述,也把這些年所見的議題、爭議或誤導做了些澄清。大家常用自己的語言去說『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及『健康老化』,因為文字上給人的直觀感覺,這幾個有明確定義的專有名詞總是被混用,所以便整理一下這些概念發展的緣由與脈絡。另外,長照2.0的實施使得『衰弱』變成熱門單字,也常被以字面感受解釋,忽略『衰弱』的概念在演進過程中所具有的思維與變化,常被大家混用的『衰弱』其實有著各種不同的意義,所以也在書中進一步闡述說明」。
在「健康長壽的介入方案」那1章,陳醫師說:「健康長壽是現代人與國家社會的目標,要達成此目標必須有策略,不是隨意執行就能達成」;他也表示,「健康老化有不少成功範例,例如被稱為『最帥大爺』的王德順,出生於1936年,理應是1位8旬長者,但他完全顛覆傳統對於8旬老翁的形象,有個性的白髮與歷經風霜的堅毅表情,還有讓許多中年男子羨慕的好身材——精壯的身形與肌肉,這是他自50歲開始持續的健身成果,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仿效他的生活,而是他完全顛覆1個80歲長者的生活樣貌,他持續工作、享受生活、與妻子旅遊,實現真正不受年齡限制的人生。」
事實上,要享有「真正不受年齡限制的人生」,並非沒有機會,陳醫師認為,「相較於那些傳統思維中仍停留在含飴弄孫或是頤養天年的長者,王德順與梅伊.馬斯克早已跳脫窠臼,不受年齡限制地實現無齡人生。兩人不約而同地,都針對健康老化實現關鍵策略,透過完整規劃與具體落實,擁有足以持續參與社會、發揮人生價值的健康,其成功策略也可套用於其他人,建立健康長壽的具體實踐」。
最重要的,陳亮恭醫師說:「健康長壽的關鍵是免於失能與失智。造成失能與失智的原因非常多,包括:基因、年齡、性別、教育、營養、運動、慢性病、情緒、社會支持等;其中除了年齡與性別是無法調整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具有被改變的可能,因此也構成全世界推動健康長壽的方法。」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