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特別報導】人止為企,這個企業的「企」字顯示了企業是由人組織而成的,既然企業與人緊密融合為一體,那麼,百年企業歷久不衰的祕密,就在於「人」的身上,尤其良機集團的創立迄今已是1甲子了,過去60年來能夠與時俱進,也完全是發揮「道」與「經」的精神力量。
良機集團創辦人張廣博董事長表示,「世界上能生存百年以上的企業,都有其特殊的精神文化,引導著繼任經營者的決策方向,體認企業經營經驗與傳承之道,促進員工凝聚力,及市場競爭力,如果沒有公司精神文化指引方向,容易使繼任者主觀偏差、自以為是、自作主張造成不良制度產生,員工容易有變質、腐化、老化的不良行為產生,甚至嚴重影響到整個公司的生存和信譽。」
在張廣博董事長的心目之中,企業不只在經營者領導能力的表現,更重要的是遵循「道」與「經」,他說:「每家長壽的百年企業,一定擁有自己的道經,何謂道經呢?」
▲張廣博董事長練甩手功,數10年如1日,凡事也總是以身作則(照片係良機集團提供)。
進一步的,他闡釋地說:「『道』乃經營之道,它的意旨即正確道路、正確的方向。在策略面,有時1個政策就能左右1家公司的存亡,雖然我們無法百分之百的確認每個策略都能成功,但若有1個大方向、大目標在前方指引著我們,讓我們在策略之間校正我們的角度的話,那即便做錯也不致於離譜。策略終究得靠人去執行,而與決策層脫離太遠的員工,就需要依靠『道』來評估自己的方向,只要向著大目標前進,用正確的方式,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無法及時掌握決策者的想法,也能做對的事情,當每1個員工都能有明確向著的『道』,公司就不會走偏,就能慢慢的成長茁壯、成就非凡」
再進一步,「經」的內涵是什麼?張董事長指出,「『經』乃考驗之經,也就是經驗和經典。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過去有很多大企業留下了許多良好的治理之道,這些理念深深影響著後來的企業家,並將之融會貫通到自己的經營理念當中。而隨著經營過程,企業也將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經驗法則,而成就自己的公司文化,進而成為企業永續傳承的經典。」
更進一步,張廣博董事長告訴他的夥伴和同仁說:「良機集團邁入60週年,想當然爾,良機人也有屬於自己的『道經』,例如,為了安身立命而衍生出的6大精神、幹部同仁該實踐的『4優點』,以及經營主管該擁有『3要能』等等。」
歷經60年來的追求與奮勉之後,他說:「我們良機人擁有寶貴的6大精神,亦即『忠誠、和協、樂觀』為安身之本,是作人圓滿的根基;『進取、奮鬥、服務』為立命之本,是目標成功的意志力。」
▲張廣博董事長(第1排右3)與仁寶集團許勝雄董事長(第1排右5)都是經營事業有成,他們也處於相近的時代(照片係良機集團提供)。
他以身作則,經身體力行而得知,他的幹部同仁若能實踐4優點,職場生涯必能順遂無阻、鵬程萬里,並進一步將心得闡釋如下:
一、幹部同仁應有受人稱讚的良好「勤奮心志」:1個幹部同仁如果不能比別人更勤奮、更積極,將會使單位士氣低落、工作效率降低,久而久之,屬員也就缺乏奮發向上的心志,最後整個單位看不到任何活動力,單位營運目標將難以達成。
二、幹部同仁應有受人肯定認同的良好「處事能力」:幹部同仁之所以不同於一般屬員,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處事能力,所謂「處事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該部門單位的有效運作,幹部同仁除了本職學能要專精之外,對於其他部門的運作也要熟悉,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來處理屬員跟屬員之間,或是跨部門間的任何問題。
三、幹部同仁應有讓人樂於親和共事的良好「為人善解」:為了讓自己成為屬員樂於共事的幹部同仁,幹部同仁一定要有飽實稻穗的精神—能力越強越是要謙虛為懷,同時應重視人性化管理,主動關懷同仁,讓屬員感受到亦師亦友的關係。
四、幹部同仁應有讓人敬重你在團隊中有高度的良好「職務盡責」:不論每位幹部同仁的工作性質為何,在工作上都是要帶領著屬員往「目標必達」前進,因此,對工作保持高度熱情,是每位幹部同仁應有的共識,幹部同仁更要以身作則,站在屬員的前頭,不爭功也不推卸責任,將部門單位的成功當做自己的成功來從事這個工作。
此外,張董事長也表示,「經營主管若能掌握3要能,企業必能蓬勃發展、永續經營。第1要能,創造公司『經營利益』,否則你的經營成果就變成泡沫化的數字而已;第2要能,維護各項『制度規範』,否則再好的制度和程序,在不能維護和不能遵守下,也會變成泡沫化的制度和程序而已;第3要能,經營好『人際關係』,否則你在人際關係上和工作方面,也會變成泡沫化的做人做事而已。」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張廣博董事長(站立者)講授「敬業樂群-職場安身立命之道」的情景(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