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讀書會價值

(曾季隆/撰文)

讀書會,是最好的學習組織,帶給參加者很多附加價值,可是有不少的讀書會常常開始的時候,轟轟烈烈,卻沒多久變得愈來參加的人愈少,直到再也吸引不了人為止,最後只好宣告結束。原因無他,尤其在網路發達的21世紀,閱讀書報已受到很大的挑戰。何況,有時候「領讀人」經驗和帶領的功力不夠,難免發揮不了領導作用。

事實上,在21世紀都必須講求「轉型」與「升級」,以讀書會而言,可以往活潑化、多元性「轉型」,同時順著環境的變遷而提升它的價值。怎樣使讀書會活潑化?那就是「讀書」不侷於「書的內容」。怎樣使讀書會能朝向多元性?並不是選書的問題,而是注重它本身的延伸性,也就是要跨領域。文學的書,也可以談哲學;史學的書,也可以談科學。這樣的轉型不會使讀書會變成不在閱讀這件事,反而增加了它的內涵和對外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怎樣提升讀書會的價值?由於書,既是人類所創作,也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每個人都可以從書中找到最大的慰藉,更能協助自己解決問題。若是讀書會僅是另1種學習方式,來聽「領讀人」的心得,那價值就受到侷限了。

▲親友會成立的當天,曾季隆創辦人(中)和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黃淑真祕書長(左2),及羅中湖共同創辦人(右2)、陳泰淵籌備委員(右)合影(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剛於3月12日成立的親友會,深感要改善生活品質,最好的方式是,你我都能來發揮「以書會友」的力量。事實上,交友目的最重大的是,在於「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而「書」,正是最好的媒介。因書及人,它的價值便不同了。尤其人和人相處,唯有做到「視人猶己」,真心的助人才交到真心朋友。1分的善意,必定換回3分的善意;自己擁有再多,也是不如和朋友共享!因此,「快樂因分享而備增;悲傷因互訴而減輕」,這是天經地義的!

書和友之間有3層關係,剛開始以書為友,繼而以書會友,最後以友為書。在以書為友的階段,愛書人要看好的書,就如交友要謹慎。然後,以書會友,找到真心待書的朋友。和看好書的人交朋友,便如孔子所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這樣的友人雖有如好書一般,但他的見識與視野卻更勝於書。於是,以友為書,勤於向他們學習,遇到有自己不懂的事情或難解的問題,便可向他們不時請益。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既是創新也是新創

【特別報導】人在世上的關係,「非親即友」,「親」來自於血緣,是先天決定的,而「友」則來自於你的結交。交朋友的目的起於彼此的相互依靠,這也是社會組織的由來。俗語說:「有關係,便沒關係;沒關係,便有關係」。換言之,有了朋友關係,即使遇到困難也沒關係,如果交不到真誠的朋友,那關係就大了,做什麼事都只好靠自己而已,單打獨鬥再怎麼努力,仍然要屈居下風!

交友目的最重大的是,在於「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人和人相處,唯有做到「視人猶己」,真心的助人才交到真心朋友。1分的善意,必定換回3分的善意;自己擁有再多,也是不如和朋友共享!何況,「快樂因分享而備增;悲傷因互訴而減輕」,這是天經地義的!

可惜的是,生活在網路時代都是虛擬的居多,人際網絡幾乎為網際網絡所取代。看出這層危機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正好交到1位新朋友,他就是「新北市展望同心會」會務顧問羅中湖。兩人相遇,激發出「以道相親、以書會友」的共同理念,於是,曾執行長在謙讓之後,在羅共同創辦人的堅持下,便慨然允諾承擔「親友會」創辦人的重責大任,並將「親友會」定位於:「柔性的聯誼組織,具高度自主性,推展『濟弱扶傾』的公益活動,以實現『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初衷」。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放眼未來,他期待大家透過「三合一新工具」的使用,以書會友,能夠實現「人脈共享」的願景(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曾創辦人16年前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創辦了兩份報紙,第1份是2007年創刊的「台北內科週報」,8年後,第2份則是2015年創刊的「富貴有道週報」。這兩份報紙的刊行,在網路媒體盛行的今日,卻能堅持他「驅動媒體、媒體驅動社會改善」的使命感。同樣的信念,他和羅中湖兩人發起籌設「親友會」,希望確確實實的發揮「1%的力量」,參與的人在「無壓力」的心情下,致力於「以道相親、以書會友」的遠大志業。

在曾創辦人的心目中,世間人與人的關係,不是親戚便是朋友,而親戚有血脈可尋,朋友的朋友卻對面不相識,如何「以道相親、以書會友」,正是成立「親友會」的宗旨與目的。

人的潛力無窮,為什麼很難全部發揮出來?可是令人驚奇的是,即使任何事物微弱到只是1%,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而偉大的夢想,剛開始根本看不到能夠實現,僅僅是念頭而已,例如,登上月球,又如飛上天空,都是人類從1%做起的。現在,「親友會」既是創新也是新創,在籌備小組投入下,大家貢獻自己的1%,就能運用「共享經濟」的原理,使它以營利事業的模式,達成非營利事業的遠大目標。曾創辦人表示,這一切的未來,就從付出1%開始吧!歡迎大家一起走在學習的路上!

親友會宣言如下:一、修道修心,希望親友會的會友能「即知即行,行以致知」,而非徒託空言;二、眾善奉行,希望親友會的會友莫忘「己立立人,已達達人」,而非損人利己之輩;三、敦品力學,希望親友會的會友相互激勵,發揮「待人如己」的精神!


顯現百分之一的力量

(曾季隆/撰文)

人的潛力無窮,卻很難全部發揮出來。可是令人驚奇的是,即使任何事物微弱到只是1%,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而偉大的夢想,剛開始根本看不到能夠實現,僅僅是念頭而已,例如,登上月球,又如飛上天空,都是人類從1%做起的。

任何人如果做事情懂得從1%做起,他一定不會覺得吃力。能挑100斤的人,請他只挑1斤,一定可以箭步如飛。相反的,只挑得動1斤的人,要他挑100斤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但是分成100次來挑,每次都很輕鬆完成。換句話說,1%的力量顯現出來,真的使天下的事都變得簡單了。

▲羅中湖顧問(左1)攝於新北市展望同心會成立大會(照片係羅中湖顧問提供)。

去年10月1日,筆者做了1件事,那時覺得很容易,沒想到一下子想做到100%,結果迄今連1%都做不到。於是,就找書看了,希望從書中找到解決策略。運氣還不錯,有本書名就是「1%的力量」,它的作者是和筆者同年出生的鎌田實醫師,係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部畢業,1974年赴長野縣諏訪中央醫院任職,致力於「塑造健康運動」、「與當地居民共築醫療」。

自1991年起,長達25年間,派遣上百次醫師團至白俄羅斯的核災污染地區,支援多達14億日圓的醫藥品。2004年開始援助伊拉克,為伊拉克四所兒童醫院運送藥品,並在難民營提供診療服務。目前擔任諏訪中央醫院榮譽院長、日本車諾比連帶基金會(JCF)理事長、日本與伊拉克醫療網絡(JIM-NET)代表、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臨床教授、東海大學醫學部兼任教授。

▲王杉財博士(中)和他3位朋友,連同曾執行長(左2)成立了「杉財圈」(照片係晴天旅遊林春旺副總經理提供)。

看到鎌田實醫師經歷,可能很多人都會誤以為他是有錢人家的子弟,而且自己的收入也可觀,殊不知小時候的他過的是有1餐沒1餐的日子,四處去他人家裡吃飯。他之所以體悟到1%的力量,正是個性使然!反正再壞也壞不到那裡去,何不放下肩膀的負擔?他的書中寫了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說盡「付出一點點就足夠的淚光奇蹟」。

沒有看完鎌田實醫師的這本書,筆者已經感到無限希望,也打從心底湧現力量出來。自己開始不再有壓力,先從1%做起,做成之後再做1%。正在做的這件事,是筆者在數年前發起的「以書會友」運動,做到最後竟始終只有筆者個人享受到閱讀的好處。數月之前,筆者從更寬廣視野再度發起「親友會」的成立,卻又重蹈覆轍,事情仍然進行得很不如預期。有一些好朋友也都出了很大力氣,尤其是不求名、不求利的中湖兄,願意和筆者一起創辦!幸好,現在受到同年的日本兄弟啟發,終於瞭解「1%的力量」,不只信心備增,而且再也不擔心事情做不成。總之,「人有願、天必從之」。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放眼未來,他期待大家透過「三合一新工具」的使用,能夠實現「人脈共享」的願景(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附註/親友會邀請發起人簡單說明如下:

「親友會」計畫在2022/3/12(六)召開成立大會,預定要有60位發起人與會由曾創辦人與羅共同創辦人發起,將邀集58位志同道合親友一起成立,若屆時發起人不足,將另擇期舉行。

※「親友會」是柔性組織的公益社團,參加「親友會」發起人,也同時成為「廣博勵進會」的會員每年的6000元年費是繳交給「廣博勵進會」,由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開具發票,享有廣博勵進會會員的服務)。

※繳交「廣博勵進會」年費6000元後,並成為「親友會」發起人,且可享有免費參加親友會「良機講座」的福利。

※未來「親友會」所有活動所需的經費,只需曾創辦人同意,均由「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支理,不足之數亦由曾創辦人籌募支理。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