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田寮日照中心開幕

(曾季隆/撰文)

【特稿】對於偏鄉,何妨偏點心多照顧,使它能夠跟上全區發展的腳步,而且整個社會也都能分享到一份溫馨的氛圍。

以田寮區來說,它是高雄市老化嚴重區域,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30.4%,長期以來,缺乏社區式日照機構,高雄市政府積極向衛生福利部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並將田寮區衛生所重新修繕,撥出3樓完整空間規劃設置「田寮區日間照顧中心」,經公開招標後,委託具有豐富長期照顧經驗的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承作,設置「田寮日間照顧中心」,希冀為區內長輩提供合乎在地需求、設施設備完善、有溫度的長照設施。

10月14日,「田寮日間照顧中心」在期盼中揭幕,讓「一學區一日照」的長期照護政策,落實到田寮地區,透過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與醫事C巷弄長照站提供的各項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讓田寮長輩再也不用為了享受質優長照服務跨區奔波,也為有長照需求的家庭,真正分擔照顧的重擔。

▲陳其邁市長親臨田寮,在「田寮日間照顧中心」開幕時致詞情景(照片係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提供)。

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潘照芬創辦人表示,「田寮,是典型的農村社區,我們將在這裡提供專業照護模式-自立支援促進生活自立、生活復健增進生活機能、設計多元活動,促進長者回復生活行為能力的樂活中心,有愛、有溫度的專業照護陪伴守護長輩,提供長輩可自由選擇想要的日間生活。」

事實上,「年輕的時候是我們牽著孩子的手到學校去,漸漸地我們老去,現在換孩子牽著我們的手去學校(日間照顧中心),在各個鄉鎮都有這種學校(日間照顧中心),如今,有了田寮日照中心,讓我們老有所學,延緩失能、失智」,秉持著這樣的服務精神,旭安已受到很多地區的肯定,相信開幕後更能在田寮提供令人滿意的專業服務。

長期以來,旭安健康事業公司配合衛生福利部與高雄市政府在地老化長照政策、結合社區資源,解決高雄市老化嚴重地區長輩的照顧需求,致力於長期照顧資源不足地區的推動。旭安第一家日間照顧中心就設在高雄市阿蓮農會舊址,基於農會照顧農民之實,將其穀倉活化改造,提供多元照顧策略,為長輩晚年生活增添活力與色彩。過去,經阿蓮長輩口耳相傳,讓地處偏鄉且長照資源不足的田寮長輩,不惜舟車勞頓跨區至阿蓮旭安日照接受專業的照顧服務。

▲「田寮日間照顧中心」盛大開幕後,陳其邁市長(第1排右5)與潘照芬總經理(第1排右3)及貴賓合照(照片係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提供)。

田寮日照中心設置收托數多達48名長輩,提供體適能運動、認知活動、懷舊團體、音樂輔療、慢性病管理等多元服務,透過這些活動及健康促進,減少失智症長輩的行為問題,幫助延緩退化速度。

潘照芬總經理表示,照顧的價值乃秉持提升長輩自我照顧能力,保有長輩獨立自主、維持其自尊的在地老化理念,同時響應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政策,在日間照顧中導入廣達科技雷達跌倒偵測、延緩失智失能-AI樂齡體感遊戲智慧運動系統,在醫事C巷弄長照站導入智能語音互動生理監測健康管理等智慧科技照護,並選用結合提升大腦認知延緩失智的智能健腦遊戲,同時強化長輩體適能的失能延緩訓練。

多年來,旭安在專業照顧上,並與各大專院相關系所建立雙向交流產學合作,鏈結周遭社區資源,透過產、官、學合作模式為田寮區長輩建構Care ALL in One的長照服務。同時,旭安將努力與社區結合,盡力幫助田寮區每個有長照需求的家庭,成為一個可以讓偏鄉民眾方便找到、用得到的長照服務「好厝邊」。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和鄰堅持發展 社區多元照顧

(曾季隆/撰文)

【專訪】設於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和鄰居家護理所」,由於邱青萸創辦人的蕙質蘭心,使它和一般的居護所顯得很大的不同,尤其它座落於新北市文化局古蹟指定用地,建築本身具有古樸的藝術感,更增添了溫馨氛圍。

邱青萸創辦人表示,「曾經,因為親戚住院,我在醫院發現,原來照顧不只是疾病,不能忘記在照顧『人』,因此我立志要當護理師,當改變的那個人。」她和她的團隊起心動念上,也和一般業者大為不同。有位居護師說:「我很認真照顧林奶奶,伯伯也都說願意配合,但是下次訪視時間再到家,奶奶狀況沒起色,居家照護其實很挫折!」這也是「和鄰居家護理所」堅持發展「社區多元照顧」的緣由。

談到和鄰,邱青萸說:「當初,我們最主要是想要為夥伴打造1個工作舒服的環境,但因為護理師到社區裡看見很多不喜歡外出的長者,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決定將這場地讓出給社區的長者當『有fu長照站』。目前已為此改造成了『和鄰咖啡酒bar』,更成為全台第1個酒吧形式的長者據點,空氣中常飄著咖啡香味」。

▲邱青萸懷抱著使命感,發展「社區多元照顧」(照片係和鄰居家護理所提供)。

對於長照,邱青萸指出,「台灣在還沒有長照1.0前,居護師穿梭在鄉村和都會間協助著無法外出就醫的長者,這過程迄今就有30多年了,他們有堅強的底子和能量,只是只有2000多人沒受到注意。長照2.0後,大家卻僅聚焦在『照顧』上,但國健署的資料,65歲以上長者有慢性病的佔80%以上,就醫花費也比一般民眾高很多,所以長照與醫療必需整合!政府若盤點資源一定會發現,居護師和居護所會是達成全台灣這目標CP值最好的人手,也會是時代賦予居護師應該要去扮演的角色」。

肯承擔1份社會責任,邱青萸懷抱著使命感,她說:「和鄰在乎溫度,融入在人本照顧和人際互動裡,我們要成為『最值得信賴的社區照顧團隊』」。朝著願景的方向,她和團隊用心耕耘,終於贏得肯定,「2020年丹麥第2大城市副市長到新北市樹林區和鄰『有fu長照站』參訪時說,『我們國家做長照那麼久了,看到台灣社區裡有這些據點和志工,真的很羨慕,讓我驚艷不已!』」

社區,需要什麼照顧據點?她認為,「1個被需要的據點,應該像是1個小型社區。這個社區需要什麼,這據點就要捏成什麼形狀。當我們老了之後會更想去、更愛去的場所,拿掉先入為主把這群服務對象先歸類或再分類,而是讓這群人能夠彼此支持、相互疼惜、互相幫忙」。營造這樣溫馨的據點,也成為她和團隊自我期許的目標。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讓照護不再有壓力

(曾季隆/撰文)

【特別報導】護理師是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灣護理人力不足,是近年來大家關注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的報告指出,全球護理人力短缺近600萬人,在COVID-19疫情的延燒下更是惡化並突顯了這個狀況。

從護理師的角度,這兩年來承受疫情帶來的很大壓力,他們仍然默默的付出,日前,「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於台北世貿盛大開幕,護理界跨團體共同齊喊護理守護社區長照的決心,並呼籲政府重視居家護理與政策落實,讓護理不間斷、長照能持續被點亮。

在9月15日的會展上,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一起舉行記者會,向社會呼籲:「看見護理在長照服務的多元角色,重視家庭專科和社區專科護理師,以及居家護理所的社區角色,提供民眾更好的照顧服務」。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理事長(中)、台灣護理學會陳靜敏理事長(左),及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一起舉行記者會(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理事長表示,護理從急性醫療、企業職場、居家照顧等領域發展多元,價值來自民眾的需求,需要政府實質的鼓勵,護理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對於台灣護理師素質的提升,台灣護理學會陳靜敏理事長說,「數據會說話!每年只取40人的國際護理協會(ICN),我們每年都有護理師入選,非常難能可貴,未來更會積極培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可見和國際的最新發展,台灣不只沒有落後,而且始終都是接軌的。

記者會中,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感性地說,「護理是藝術!為了讓大家從『照顧』中發掘有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變得很藝術。」她也指出,這兩年來因應疫情,無論是居家的個案與服務人員,都遇到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護理人員總無畏疫情在前,都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甚至面對急需照護的低收入戶,護理人員仍然衝至第一線,協助視訊看診及身體復能與護理。

▲結合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自2019年創立至今,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以創新、人才培育、教育及輔導為核心,該會連續兩年推出不同機構的評鑑輔導系統,尤其這次和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台灣社區衛生護理學會、台灣長照護理學會、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共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展覽中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只見現場護理人員齊聚,紛紛提供民眾現場體驗失智失能者彩繪、VR互動、足部護理等,結合醫療、護理、科學與藝術,讓參觀者實際瞭解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多年來對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本文同時刊於9月22日出版的「台北內科週報」,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銀髮明星運動會

(曾季隆/撰文)

【本報特稿】私立常春藤居家護理所的俞美娟執行長,一心想實現「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近日承辦新北市勞工局111年度《外籍家庭看護工勞雇安心支援服務計畫》,計畫內容除了居家指導外籍家庭看護工照護技巧外,為了延伸照護技巧實現於趣味生活中,預計10月28日在汐止區水蓮山莊生活館(新北市汐止區湖前街110巷97弄24號),舉辦《第1屆銀髮明星運動會》,邀請社區長輩與外籍家庭看護工參與懷舊趣味競賽。

一般外籍家庭看護工照護個案時,需要協助活化長者的肌力與肌耐力,而常春藤將透過一系列懷舊趣味運動項目,誘發長者們活絡記憶,透過共同競賽與回想的過程,來促進其認知刺激,也增加生活趣味減少老人憂鬱的發生。並將肌力與耐力訓練融入團隊競賽,提升長者居家日常活動,增進其基本生活能力,達到延緩老化的效果。

為實踐上述的目的,俞美娟說:「常春藤將為長者記錄長者活動成長歷程,銀髮明星運動會期盼能『陪你一起老,年年都很好』,讓我們一起越活越健康,越活越精彩。」

▲常春藤的講師帶領長者帶動唱熱身(照片係私立常春藤居家護理所提供)。

在新北市勞工局的指導與支持下,「常春藤」積極地籌備《第1屆銀髮明星運動會》,俞美娟表示:「透過競賽展現個案的基本能力,如耐力、平衡等,活動設計融入日常作息,使其在治療師不在場的時候,仍可在家持續練習,達到『短期、密集』的訓練成效。」報名資訊:《第1屆銀髮明星運動會》歡迎65歲以上長輩報名參加,報名專線:02-26421938或加入常春藤LINE官方ID:@ivycare詢問。

92年成立私立常春藤居家護理所,108年成立新北市常春藤居家長照機構,常春藤致力提供更完善地長照資源,強化在地服務的輸送體系,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落實長照個案管理,在服務區域內協助擬定照顧服務計畫與連結,執行長俞美娟表示,「常春藤康養事業最大願景是成為長照家庭最好的靠山!」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長照服務滿意與滿足

(陳英聰/撰文)

對於民眾而言,長照福利政策可以讓民眾用非常低價的方式得到專業的服務,民眾的反應可謂是滿意,但不一定滿足。長期而言,對於政府的支出可謂是越來越大。財政的困難與預案分配的爭奪,將有可能導致整體系統發生停滯機會。未來這部分各個單位必須提早進行準備與因應,建議機構可以朝自費方向發展。其實,政府在長照服務法中深層的思想,應該是鼓勵民眾自費使用服務,這樣可以讓真正需求者得到良好服務,並且能減少財政上的負擔。

對於長照復能相關的居家或社區自費市場,建議政府可以運用運用行銷宣導或結合稅務上優惠等方式,提高機構與民眾有更多意願來使用,讓未來關於居家自費的遠距等醫療服務,也能藉此深入最後一哩,這樣台灣的長照服務才能升級,才會發展出更多豐富性的可能。

再進一步探討,未來發展長照服務與醫事服務,其實是應該有所區隔的,但政府在推動長照的同時,許多醫事單位也介入單位的服務,因此管控的上級單位不同。建議這部分未來也能檢討法令與管理模式能否無縫接軌,以適應現在社會的需求。

這兩年疫情的嚴重,帶給我們對於長照新未來進行反思,透過此次長照2.0的機制,已經讓許多專業的醫事人員願意走出白色巨塔。建議政府應該好好把握此機遇,發展讓專業服務到家機制,協助原鄉、偏鄉或依照統計包含未納入偏鄉之比較小的市區鄉鎮等不方便的區塊,包含山區、離島、小鎮等。相關的醫事或長照系統,建議能更有效率的商業運用發展。

台灣預計在2025年即將邁入20%老齡人口大關,新需求與新常態將發生,此部分政府可以積極準備因應。長照2.0推動,非常多次的修正,造成民眾與醫事專業人員如治療師…等許多困擾。除了民眾部分抱怨外,許多專業的醫事人員也開始失望,政府最不願意見到的隱形失業狀況將更加嚴重。

(本文作者係資深物理治療師,且是拓齡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