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環保 清胃腸淨肝膽最重要

(台北內科週報第577期/2023年5月8日-2023年5月14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胃腸除了是人體唯一能消化、吸收食物、水及排泄糞便的組織器官外,更是人體與逾100兆微生物共生共榮的重要生理內環境(within body),而且人體的免疫逾70%與「腸相」正常與否有關,因此,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並自古就強調「病從口入」。

另外,肝膽是體內非常重要的器官,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條達,「良」「惡」皆疏佈全身。若一旦胃腸功能異常,膽管系統阻塞,將嚴重影響肝、膽、胰等器官的正常運作,也將導致消化、循環、呼吸、排便、排尿、神經等系統出狀況,可能引發心臟病、關節病、憂鬱症、糖尿病、癌症等致命疾病。由此可見,透過自然安全的體內環保「清胃腸、淨肝膽」,將能有助於遠離或緩減疾病,更可營造1個「生得順、壯得久、老得慢、病得輕、走得安」的自在人生。

▲在海南口的「體內環保減法生活營(清胃腸.淨肝膽)活動大合照(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日前,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在第21屆「思源尊親音樂會」的文藝盛會中,主講「節醫減藥.健康自保」,深獲大家的認同與肯定。會中,他強調,胃腸與肝膽顧得好,健康就可自保了大半。他也曾撰文表示,「酵素能分解腸道中之各類殘留物,乳酸菌能強化和改善腸內微生態,低聚木寡糖能使腸內糞便含水量維持在80%上下,有利腸道依其本能,乾淨地排出所有宿便,以達到『清泄』而不損正之良效。正如中醫名言『若要長生,腹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如此清腸,自然有助肺經通達宣發,將氣血津液敷布體表、強化衛氣。」

▲何永慶執行長(第2排左5)於浙江麗水「體內環保減法生活營(清胃腸 淨肝膽)活動,與參加人員合照(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深通自然醫學的何執行長更曾指出,「『預防勝於治療』、『上工治未病』,這不能只是口號,如何落實才能『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故,『清胃腸』之後,應該『淨肝膽』。依據後學個人的親身體悟及超過10000人次的實證,絕大多數人都曾做過體檢,包括超音波(B超),均未發現肝、膽異常,但卻使用『清胃腸、淨肝膽』簡便安全的方法,竟然能排出不同量的泥沙狀物或成百上千粒大小不一的肝膽管內沉澱廢物。這說明大多數自認為健康或所有體檢報告均正常的人,可能不但是處在亞健康狀態,根本就已處在『亞疾病』狀態而不自知。」

▲老當應益壯,昆明逾70歲的老同學團隊,也曾參加「清胃腸、淨肝膽、保健康」的有關活動(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對自然醫學的教育工作投注心力研究的何永慶執行長,推廣體內環保概念不遺餘力,指導「清胃腸、淨肝膽、保健康」的有關活動,也已逾10餘年,即將於5月27日上午10時至28日中午12時(兩天一夜),於新北市新店區太平路8號(美麗春天大飯店),由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健康促進教研中心主辦「清胃腸.淨肝膽」學習體驗營;這次活動的特色,包括前5天淨化暖身,及後7天修復保養,並在兩天活動中,講授經絡導引與養生粥製作等方法;其目的在於協助參加者調理脾胃、淨化肝膽(溫和安全、輕鬆自然,24個小時活動及住宿;餘正常作息);洽詢電話:0919-198679;02-22141171。


思源尊親音樂會 讓心靈獲療癒

(台北內科週報第575期/2023年4月24日-2023年4月30日)

【本報特別報導】音樂,具有很大的療癒功能,不只可以撫慰身心,而且更能激發起很大的生命力。在各善因善緣際會下,在各方善心人士的支持鼓勵參與下,從1999年2月27日的第1屆「思源尊親音樂會」開始,至今已舉辦了20屆了。去年,受阻於疫情的嚴重,只好停辦1年。

今年,在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及倪宇萱、溫淑玲等的擘畫下,陳玟君擔任總幹事,預定於5月7日下午1點半入場,於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7號)舉行第21屆「思源尊親音樂會」,歡迎各界愛好音樂人士參加,深信可以藉音樂發揮前所未有的「師法自然」契機。

▲2014第14屆思源尊親音樂會大合照;第2排右1為何永慶執行長(照片係仁易靈芝國際公司提供)。

這場盛會,係由仁易合唱團主辦、仁易靈芝國際公司贊助,演出單位為仁易合唱團、北投社大牽手合唱團、銘傳大學校友會千穗合唱團;演講單位為中華自然醫學教育學會健康促進教研中心,將展現以養生防病之善知識,以歌聲,為兩岸和平祈福!為中華祈福!為全人類祈福!歡迎各界人士免費索票(須持入場券入場),聯絡電話:02-22140150、0928-535759。

不同於其他的音樂活動,何永慶執行長表示,人類只有1個地球,社會需要和諧共生、同舟共濟。而音樂正是傳遞正念、正信息、正能量的最佳媒介,尤其合唱的和諧音頻,更是提升自癒力的信息、能量的同頻共振,營造正向的信息能量場。這次希望再1次師出有名的,以分享健康促進的善知識與和諧的合唱,與天地間的真、善、美共鳴、共振…。

▲2014第14屆思源尊親音樂會中,溫淑玲老師指揮情景(照片係仁易靈芝國際公司提供)。

這場身心靈盛宴的節目內容相當豐富,包括黃慶鑽老師指導的「輪轉太鼓團」表演「與自然共舞」與「思源尊親」;何永慶執行長主講的「節醫減藥、健康自保」,及他擔綱、由陳承麒老師伴奏的「中華武術-男兒當自強」表演;由溫淑玲老師擔任指揮、吳天予老師伴奏,北投社大合唱團、心路媽媽合唱團、心路青年合唱團聯手的演唱,曲目如下:一、Shenandoah編曲/Jeff Funk美國民謠;二、牽手(詞曲/李子恆;編曲/溫淑玲);三、像一朵小花(曲/喜納、譯詞&編曲/林福裕);四、幸福的臉(詞曲/黃大軍、魏肇新);啄木鳥樂團(視障)吉他/張育豪、長笛/陳妍如的表演,曲目如下:一、春風(詞/楊雅惠、曲/張育豪);二、The Shadow Of Your Smile(詞曲/Paul Francis Webster.Johnny Mandel);三、Sing A Song(詞曲/Joe Raposo);由倪宇萱老師擔任指揮、陳承麒老師伴奏、「仁易合唱團」演唱,曲目如下:一、我是狗蟻你是花(詞曲/林育伶);二、春風吻上我的臉(詞/陳蝶衣、曲/姚敏、編曲/冉天豪)。

▲第13屆思源尊親音樂會中,倪宇萱老師接受鄭雲生博士頒贈感謝狀(照片係仁易靈芝國際公司提供)。

何永慶續說 喚醒體內醫生之道

(台北內科週報第561期/2023年1月5日-2023年1月1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靈芝和花粉,都是天然產物,也是人間聖品,兩者相加會產生怎樣好的作用?這對不分老少關心自己健康的族群來說,是希望能夠吃得有益身體所需。可是眾說紛紜,如何有明確的說法可供參考。

基於「藥食同源」的概念,對靈芝和花粉研究多年,且極有心得的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指出,「靈芝能協助身體清除體內的各種毒素,活化細胞,使身體各組織系統、各機能從不正常導向正常,整個生化機轉過程中都需要夠量的均衡自然的營養素的配合支援方能更正常進行。而花粉正好含有最均衡的營養素,夠條件與靈芝成為最佳組合,相輔相成。尤其健脾益腎方面功效卓著,對男生前列腺肥大、發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對女性更年期障礙的化解或延緩老化、及男女不孕的改善,亦功效良好…。」

事實上,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當與雌蕊受粉後,僅需二到三日就能使雄蕊花粉管成長1萬至10萬倍,其促進發育生長的自然能力是非常驚人的,目前人類已知道花粉含有96種營養素(包含天然活性維他命群、胺基酸、礦物質、酵素、輔酵素等各種微量營養素),其中46種是人體細胞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必需的營養素,可以說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都可從花粉中均衡的獲取。

▲何永慶執行長總是不忘練功(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何永慶執行長表示,「歐洲人把它譽為『最完美的食物』,美國金食雜誌(Whole Food)報導美國總統雷根每日午後長期食用花粉,所以能以70高齡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照顧,若能夠喚醒與生俱來的「體內醫生」,對維護健康的這件事,將是很容易達到目的地,因為身體本來就具備「免疫力」和「自癒力」。何執行長對於這方面提出1個簡單易懂的公式:(觀念通+好方法+好食材)x 執行力+時間=效果,他並說明如下:

一、觀念通:瞭解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與生俱來的自然療能(Medicatrix),就是6個生命的本質特徵,即「6個自我」(自我生成、自我複製、自我更新、自我調節、自我療癒、自我適應)。

二、好方法:在無傷的前提下,凡能激發、有助於自然療能正常運作的理、法、方是為好方法。如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心理平衡等等,及「節醫減藥、體內環保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

▲遵從古法,何永慶執行長勤練身(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三、好食材:符合「適應原」條件、吻合中醫藥食同源的優質食物、食品,及依中醫理論辨證配膳。尤其是「適應原」,係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Brekhman)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觀念。已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包括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的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總之,能調整激發全身,使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四、執行力:知行合一,貫徹始終。

五、時間:4個月1個調理週期。由於人的血液中平均13~20天,白血球細胞會汰舊換新一遍,平均4個月(約90~120 天)紅血球會自我我更新。

六、效果:幫助機體自癒康復後,沒有或少有併發症或後遺症,也沒有不可逆的不適感。而之所以使用「效果」兩字,何執行長製別再作說明,他表示,「為不與主流西醫將『療效』兩字法治化、專斷化,故能讓人病癒身以『效果』表述」。


怎樣可以不必養醫生 請聽他說

(台北內科週報第558期/2022年12月15日-2022年12月2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自古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都證明,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

在疫情剛困擾世人之時,很多人如同「病急亂投醫」一般,幾乎到處找「祕方」,尤其國內疫苗採購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偏方」便趁勢而起。雖然保護自己是人類天性,但是也須審慎察覺:吃下去的東西是否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未得其利,千萬要避免反得其弊!

▲何永慶執行長曾在疫情期間返台時,將防疫隔離、獨處的時間,當做寶貴的休養機會,靜下心來閱讀(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過去,一般人視「靈芝」為補品,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他曾表示,符合「適應原」的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何永慶執行長總是不忘練功(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發行人、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也相當認同,他說:「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同時在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投入靈芝的研究和應用數10年的何永慶執行長認為,「處理天下事,不外乎3個步驟:一、問題是什麼?二、為什麼?三、怎麼辦?我們提出『節醫減藥體內環保』、『三分治,七分養』的主張,並以實踐『三六八健康促進系統工程』,來達到讓慢性病有逆轉的可能,讓患者不必終身服藥而恢復到未病狀態。」

▲遵從古法,何永慶執行長勤練身(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在「對自然醫學態度之拙見」的文中,他明白表示,「自然醫學學派林立、療法萬千,唯具『言不離實務而論有據,行不枉功效而簡易行』之內涵,方可趨吉避凶,安身立命。」

基於「藥食同源」的概念,何永慶執行長指出,「大凡5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血糖、高尿酸)現代生活不良習慣病(內源性疾病)『濕』與『瘀』是造成五臟六腑『物質流』『能量流』毒、堵、亂的關鍵病因和病機。通常,脾失運化則虛,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堵、堵則瘀、瘀則瘤、瘤則癌…如能謹選藥食兩用之食材,在『首務無傷(First, do no harm)』的前提下,謹守『言之有物,論之有據,簡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規範,健脾潤腸、滲濕益腎、活血化瘀,有效協助自癒力(自然療能vis medicatrix naturae)恢復正常。」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以靈芝為食物

在疫情仍然困擾世人之時,很多人如同「病急亂投醫」一般,幾乎到處找「祕方」,尤其國內疫苗採購不足的情況下,一些「偏方」便趁勢而起。雖然保護自己是人類天性,但是也須審慎察覺:吃下去的東西是否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未得其利,千萬要避免反得其弊!

過去,一般人視「靈芝」為補品,其實它對身體最難得的是「調節作用」,何謂「調節」,直截來說,便是去多餘而補不足。

前蘇聯國家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伊索拉爾.萊克曼博士Dr.Israel Brekhman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適應原」的觀念。得到世界醫學會的認同。他曾表示,符合「適應原」的條件有3:一、無毒、無副作用(nontoxic);二、廣效性,其作用不限於特定臟器、器官(nonspecific);三、具使身體各機能正常化作用(normalization),能調節、激發全身正常化而達到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或提高自癒力(self-curative power or self-healing ability)。

對此,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發行人、美國自然醫學研究院何永慶執行長也相當認同,他說:「靈芝的作用正好符合這『適應原』的3項條件,同時在實務上,與西方藥學的『劑量決定毒性』恰恰相反,而是『劑量決定療效』。靈芝的功效,與其用量成正比,即小劑量小作用——保健;中劑量中作用——輔助自癒;大劑量大作用——往往可救命。」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照片係自然醫學文摘雜誌社提供)。

自古以來,靈芝就貴為上品中藥,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的記載,乃至中、外現代科學的研究,可把靈芝的功用歸納濃縮成10個字:「無毒、廣效、正常、扶正、祛邪」,並且多食、久食不傷身。在所有藥食同源的領域中,堪稱無出其右者。由於過去科技不發達,所以只能依靠野生的靈芝,當然採食不易!而在今日,「從菌種的培育到靈芝採收後,廢棄太空包(種植靈芝的培養基)的處理,整個過程不但不會污染大地,更可廢物利用,製造有機堆肥。整個相關產業,堪稱是生物科技無煙囪的綠色產業。」因此,靈芝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補品,而成為相當「親民」的上品食物。

日本京都大學直井幸雄教授曾說:「靈芝像個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即使並不瞭解其藥理、病理,但只要按下快門,就能對準適當的焦點。」靈芝也能順應個人體質,將代謝機能作最適當的調整。他上述所言,更與當年陳紬藝中醫師的「順治」說法,不謀而合。

視靈芝為上品食物,才是先進的觀念。有很多東西吃太多反而不好,以靈芝為食物,卻多食有益,更可發揮它的調節作用,可以說「多多益善」。雖說如此,不過好的靈芝不像買青菜、蘿葡,肉眼就可以判斷好壞,並且價錢容易負擔。可是懂得食用方法,事實上「健康無價」,倒也能夠負擔得起。最重要的是,不要花冤枉錢卻買到非上品的靈芝!

怎樣辨識極品靈芝?最主要是找到有信用的廠商。可惜在後工業時代的今天,固然科技高速進步,可是有理念、能堅持的經營者仍然不多。在這情況下,過去30多年已對靈芝深有瞭解的本報曾季隆發行人,想到自己年已逾70歲了,更需要好好關心身體健康,尤其認識何永慶執行長之後,對自然醫學有較深入體悟,便打算親身體驗靈芝的調節免力的功能,開始養成日食靈芝的習慣,迄今已有1年半,他說:「我每天早上起床空腹吃,然後做運動20分鐘,再隔10分鐘之後吃早餐」,1年半以來,他注意到身體狀況的良好變化,欲知其詳請和他聯繫(電話:0952-83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