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56期/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7日)
(曾季隆/撰文)【以書會友】由約瑟夫.F.柯佛林(Joseph F. Coughlin, PhD)所著的「銀光經濟:55個案例,開拓銀髮產業新藍海」,顛覆過去對年長者的刻板印象,該書指出,「若要設計出讓銀髮族興奮與驚豔的產品,不能只照顧到生理因素。推出新產品前一定要先判斷,是否會牴觸顧客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他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以及他們習慣的做事手法。如果產品未能引起共鳴,原因是設計與行銷方面並未考量到心智模式,那是產品的問題,不是消費者的問題。如果年長者不喜歡某種科技,不是因為他們腦筋不好,而是那是糟糕的科技。糟糕的科技本身不一定不管用,只不過1項科技必須讓包括年長者在內的所有年齡使用者都表示喜歡,才稱得上是『好』科技。」
想要打開這充滿遠景的市場,那麼最好的策略就是瞭解「老」消費者的心智模式;他們思維完全不同於過去的他們。當前,全世界的頭髮都在變白,到了2030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達10億,每年消費15兆美元。台灣也早就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遠超過330萬,每年商機最少上看500億台幣。
未來已經來了,全球消費市場將以「阿公阿媽」為中心,銀光經濟持續穩定成長,這是企業的最大良機,也是墨守成規者的嚴重危機。然而,當前的高齡政策備受爭議,企業也不得其門而入。銀髮商機看得到摸不著,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長久以來,公部門與企業描繪的老人充滿刻板印象,社會價值觀把老年視為「負擔」而非「禮物」,相關政策或商品設計往往側重於「解決問題」,而非鼓勵老人「享受生活」。
積極同理心與卓越設計,是開發銀髮市場的兩大法寶,該書指出,「有1種思考方法可以讓成功伸手可及:最重要的考量是銀髮產品必須讓消費者輕鬆完成工作。然而這句話的意思,不是你應該推出『便於操作』的產品,例如體積龐大的橡膠遙控器、3鈕手機、緊急呼救項鍊,以及各式各樣沒人想用的東西。可以輕鬆使用,不是指以『保護者』的姿態對待顧客,而是要使他們感到興奮,眼睛為之一亮。這種最極致的產品研發精神就是卓越設計。」
企業若想搶佔先機,最好的方法就是如作者所說,「企業能採取的最佳方式是研究先驅使用者。先驅使用者為了滿足自身不斷變化的需求,自行改造產品,或是以原始設計師從未想過的方式使用產品。先驅使用者更能引領企業走在銀光經濟的陌生領域,不但能告訴你今日的消費者真正想完成的工作,甚至還能一併指出未來」。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